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恐懼永遠是科幻小說最好的開端:2017上海國際文學周重磅嘉賓對談

恐懼永遠是科幻小說最好的開端:2017上海國際文學周重磅嘉賓對談

GIF/756K

一年一度的上海國際文學周即將收官,2017年的主題是「科幻」。

8月16日,兩位英國科幻作家保羅·J·麥考利與理查德·摩根,在上海建投書局與中國科幻作家王晉康、王侃瑜進行了一場關於科幻與人類命運的對談。

保羅·J·麥考利

Paul J. McAuley

英國植物學家、科幻小說家。多年形成的職業素養,使他選擇「硬科幻」寫作,其處女作《四千億顆星》(Four Hundred Billion Stars)獲得1988年菲利普·K·迪克獎(Philip K. Dick Award);《奇境》(Fairyland)贏得1996年亞瑟·C·克拉克獎(Arthur C. Clarke Award)和1997年約翰·W·坎貝爾紀念獎「最佳科幻小說」(John W. Campbell Memorial Award)。

理查德·摩根

Richard Morgan

英國科幻小說及幻想小說家,曾在劍橋大學研讀歷史,畢業後為環遊世界成為英語教師。大學執教14年後走上寫作之路。2002年開始創作「科瓦奇」系列小說(Takeshi Kovacs),其中一部獲得菲利普·K·迪克獎(Philip K. Dick Award),第一部《副本》(Altered Carbon)被改編成電影。2007年面世的新作Black Man榮獲2008年亞瑟·C·克拉克獎(Arthur C. Clarke Award)。

如今在中國說到科幻,肯定繞不開劉慈欣的《三體》。書中構建的宏大的宇宙觀,「黑暗叢林」的宇宙法則,以及對多維空間和人類命運的瑰麗想像,讓人讀來激情澎湃。

然而和中國的作品相比,現代西方的科幻小說卻已經走過了宏大敘述的黃金年代,進而轉移到了對個體經驗和具體問題的關注。而讀這些作品,是一種與讀《三體》完全不同的感受,更容易想到好萊塢的未來主義電影。

大劉著《三體》三部曲英文版封面

植物學家出身的保羅·J·麥考利,作品大多被貼上了「生物朋克」的標籤。多年來形成的職業素養,讓他的作品在手法上以追求自然科學的發展,以及科學細節準確為特性,圍繞生物技術、虛構歷史及太空旅行展開。他的小說往往會關注科學家怎樣創造新的生命,怎樣用技術改變生物體,怎樣讓生物去影響機器。

保羅·J·麥考利作品《奇境》(Fairyland)

而理查德·摩根的小說更像是反烏托邦、「太空朋克」、硬派黑暗小說的結合,充滿了美式的暴力元素。他被改編成電影的小說《副本》,更融入了偵探和戰爭元素。故事的設定是人類大腦已經被數位化,理論上來說死亡變得幾乎不可能。但在現實中,只有最富有的人才可能不斷將自己的意識存儲、備份、更新。星際調查局探員科瓦奇為調查一宗謀殺案,把意識下載到地球而獲重生。在這樣一個新時代,古老的犯罪和偵查過程,以難以想像的新面貌實施、展開。

理查德·摩根作品《副本》(Altered Carbon)

或許是因為曾經研究歷史的緣故,理查德·摩根對未來社會十分悲觀。他說,「人類社會現在是、過去是,將來也必然是以壓迫、剝削大眾為目的的存在。」而保羅·J·麥考利也對不遠的將來進行了反烏托邦式的社會學思考。這樣兩位作家,是如何看待科技發展與人類命運、地外生命與人工智慧這些宏大問題的呢?

「Q&A」

_QuestionAnswer_

Q在中國,科幻小說和傳統主流文學的很大不同是,較少描寫個體經驗,更多書寫一些全人類所共同面對的問題,在你們的作品中也是如此嗎?

理查德·摩根|

其實個體的故事都可以看作是整個人類體驗的微縮,因此在任何好的科幻小說當中,我認為個人的細節可以幫助我們去推出這樣的一種普世性。我寫的第一部故事《副本》講述的就是這樣的場景,如果說你有足夠多的錢和權力,那麼你就可以去佔據任何人的身體。這個故事其實關注的只是一小群人,但是我希望這個故事表達出來的是對於權力和財富的濫用,以及貧富間巨大的差距,以及不管什麼樣的體制,窮人永遠是受苦的。不過這個故事本身是著重關注個體經驗的,講的是一個偵探是怎樣不情不願地解決犯罪的故事。

保羅·J·麥考利|

我認為科幻小說不同於其他的作品,就是它關注的是更底層和更普通的人的命運,關注他們被捲入不尋常的情況時,會發生怎樣的故事。我在10月份出版的新書講述的就是這樣的故事。不可否認氣候變化影響了全球,但在書中我聚焦的是一個小地方,我對於冰川融化怎樣形成新的土地沒有那麼感興趣,我更感興趣的是在這片新的土地上人們怎樣生活,關注其中的一個主人公的故事,他的生活正往著並不期望的方向發展,而他想要去改變和逃離。

Q你覺得在當今世界人類作為一個整體所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理查德·摩根

我認為是我對於資源的競爭和消耗。比如像魚類的庫存,現在人類正在枯竭海洋的資源,未來我們能有可持續的食物來源嗎?有一天我們可能並不是為了國與國的邊界打仗,而會開始擔心資源,這個時候的衝突會變得更加野蠻和原始。所以我們應該小心謹慎地通過談判、條約來進行生活方式以及行為的改變,如果不這麼做的話只有第二條路可走,這更加簡單粗暴,也就是到那天我們沒有任何的資源可以消費,就不得不陷入戰爭當中,會看到人類的屍體堆積成山,人類的數量減少。應該走那條路在我看來是不言而喻的了。

保羅·J·麥考利

科幻小說通常關注的是比較長期的問題,我覺得現在比較迫切的長期問題就是,我們進入到了一個新的地理時代。什麼意思?現在人類的力量大到改變了人類的地理環境,而且改變的速度超過任何力量,人類已經是地球上最強大的力量,大自然已經不再自然了。為了建造城市,我們可以去填平高山,為了生產智能手機,我們可以在臭氧層造成幾百萬年也填不上的空洞。我們有這麼大的力量,卻沒有相應的責任,不知道怎樣運用這個力量。

Q無論是在科幻作品中還是現實生活中,人工智慧和外星人常常被看做是和人類對立的未來的隱形威脅,你是如何看待它們的?

保羅·J·麥考利

我們總是認為等到人工智慧進化了會消滅全人類,但是人工智慧並沒有像人類那樣生存的渴望和需求,也許它們根本不在乎人類,我們不應該總是把人工智慧看成威脅,我認為它並沒有成為暴力的動機。至於說外星人,我們生活在非常大的宇宙當中,它們也不一定要來到地球。任何一個能夠進行長距離星際旅行的種族都有很多的問題要考慮,而這些問題並不和我們人類想像的問題一樣。迄今為止我們大部分寫的關於外星人的故事都是基於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所以不管是人工智慧還是外星人,我認為兩者的共同點是,它們讓我們錯失了真正重要的問題——對於人類最大的威脅是我們自己,我們是我們自己最糟糕的敵人。因為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我們只有不斷地爭搶打鬥才能爬到最高端,因此人類的生存史可以說是自我捍衛和鬥爭的歷史,所以現在我們也看不到,真正的問題是人類自己。

Q你會不會有意識地去把這些人類未來的挑戰寫進自己的作品中?科幻小說與其他的文學類型相比,在觸及這些挑戰的時候,有沒有獨特的優勢?

理查德·摩根

作為科幻小說家,很多時候別人會問我很大的問題,比如像人類共同的命運是什麼,我們應該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可是我只是寫科幻小說的,我又不是政治領袖,我真正擅長的是講關於未來的故事。說實話有時候我會擔心別人會把我的話當成聖人說的話,這個還是很可怕的。大概十年前我出版了《市場力量》,描述了一個反烏托邦的世界,很多銀行會資助全球小的戰爭和革命以獲取利益。出版之後,很多做金融服務業的人非常喜歡這本書,但是有一天我收到讀者來信,說你講得太對了,我們實際的金融行業就是這樣,你認為書里的主人公解決問題的方式是不是唯一的辦法?我當時嚇壞了,因為主人公拿著槍把銀行里所有的人都殺掉了,我趕緊說這只是一個故事。因此在試圖回答關於人類重大問題的事情上,我是比較小心的,至少目前沒有一本虛構小說可以對我們的問題提供真正可行的解決辦法。

保羅·J·麥考利

我記得在我小的時候,英國人總有一種傲慢自大的情緒,認為可以解決全世界的問題。當時英國政府想用一己之力灌溉撒哈拉沙漠,解決非洲的農業問題。為了高效解決他們決定採用原子彈,當然這是一個很糟糕的想法,但當時大家覺得挺好的。現在看起來這是一個有點「科幻」的做法,因為這些想法是基於當時的技術,但卻並沒有意識到問題比想像的要複雜得多。

我認為對於科幻作家來說,最大的意義不是給出解決方案,而是審視當下,看到一些別人沒有看到的「未來元素」,可能我們看到的未來是很糟糕的,可能是很美好的。就像剛才我所說的農業項目一樣,作為科幻作家我們正在做的就是去審視和比較現在與未來,讓人們意識到未來是不一樣的。即使有的時候科幻作家想像未來的時候,他們的預想都是錯的,可是如果我們回顧過去,我們會在過去看到一些現在所有的元素,那這個也就是「過去的未來」。

當然,我認為因為我們沒有辦法確切地預想到這些問題是什麼,所以我們不可能提出解決辦法。如果讀一下過去的人寫的科幻小說,你會發現大部分提出的問題就是人口過多、資源枯竭,而當時他們在小說當中提出的解決方法,可以說和英國政府的「原子彈灌溉法」一樣糟糕。順便說一句,本來英國政府的設想是,要在非洲大陸種滿花生。所以每次有人問我,你覺得科幻作家能否幫助我們解決未來人類面臨的問題呢?我腦子裡馬上就想到「原子彈花生」的故事。

Q如果你被外星人抓走了,你的第一件反應會是什麼?

理查德·摩根

不管他們說什麼接受就好。我認為這些外星人懂的比我們多,如果真的有一天我被外星人所綁架,我只能說希望綁架我的是這一種外星人。

保羅·J·麥考利

我說的第一句話會是,你們喜歡讀故事嗎?如果它喜歡讀故事我就能活下來。我就是這樣和出版商打交道的,他們對我來說就像外星人一樣。

Q你對人類作為一個族群和文明的未來,是會比較樂觀還是悲觀?

理查德·摩根

我認為我們人類還是可以活到未來的,這一點我還是抱著希望的。不過未來的人類會是什麼樣,和我們今天還一樣嗎?所謂「太空朋克」講的是機器怎樣影響人,但是現在從很多生物技術的科幻作品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人怎樣反過來影響機器,我對這些想法既非常有興趣,又帶有一絲恐懼,但是恐懼永遠是科幻小說最好的開端。

保羅·J·麥考利

我思考人類未來的時候會有兩種矛盾的情緒,就像你看到一個孩子,他是個天才,學習非常好,但是卻因為濫用毒品被警察抓起來。雖然我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但我還是感到比較樂觀,因為人類是適應性非常強的種族,我們從小小的部落發展到這麼大的城市,而且能夠幸福地生活,是很不容易的,作為一個種族來說這是非常偉大的成就,就好像我們沒法想像獅子能夠生活在這座城市一樣。我認為人類有一天能夠真正地審視自己的內在,意識到真正可怕的怪物不在外面而在內心,我想人類也許剛剛好能夠存活到未來。

- END -

文字/ 蜻 蜓

策劃 / 盧雋婷

編輯 / 徐銘遠

視覺 / 徐銘遠

每個人都是一件有趣的作品

獲取更多文化福利

歡迎添加島主個人微信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貳象島 的精彩文章:

真?不正常人類研究都使用什麼科學方法?
俄羅斯冰凍萬年的毀滅性病毒將要解凍,人類該如何應對這場災難?

TAG:拾貳象島 |

您可能感興趣

小島秀夫:希望大家在WF2018上海玩得開心
上海1945年遠東第一大城市的雄偉建築-民國老照片
寶潔中國30周年回顧展亮相2018上海國際廣告節
海爾在美國:6000萬美國家庭用上海爾系家電
蘇曉東攝影:炫酷上海2018
2019年上海浦東美博會-2019年上海新國際美博會
上海人快來看:1927-1928年間 上海外灘標誌性建築沙遜大廈建造圖 國內首發
重看周星馳:最早的抗日神劇 1991年《賭俠II之上海灘賭聖》
做兒童美學的啟蒙者:2018年度博洛尼亞插畫展首站上海5月1日開幕
2018上海國際咖啡展之秋田會在魔都!
善鍾里、新民邨、豐裕里一一1928-1930 沈從文在上海
馬興文2018·馬跡 跨界世界巡迴展在上海船廠1862起航
300億復興古城,金華「小上海」將成中華文化新地標,天下江南,近在咫尺!
時尚復興AWE2018 華帝的金屬工業之美閃耀上海灘?
鴻來福珠寶|2018上海國際珠寶首飾展覽會順利閉幕
三大洞窟、106件國寶文物,大美敦煌空降上海
2018年亞洲TOP 50最佳餐廳新鮮出爐,在上海就能吃到亞洲最佳!
2018中國跨境貿易創新峰會-上海站
一航文學與藝術 《上海師友匯》 第011期
2018上海國際珠寶展今日開幕,泰勒彩寶帶你了解首日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