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想要打好拳架嗎?高手分享太極拳拳架修鍊系列心得體會!

想要打好拳架嗎?高手分享太極拳拳架修鍊系列心得體會!

拳架修鍊之一——三個層次

楊班候祖師把太極拳的修鍊劃為三個層次:體松、氣固、神凝。

「體松」是第一個層次。體松當然是全身都要鬆開,但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有提綱挈領的關鍵之處,這就是松腰。楊澄甫把松腰列為太極拳的十要之一,可見松腰是體松的重中之重。

拳論說:「刻刻留心在腰間」,「主宰於腰」。腰只有放鬆了,才能充分發揮它的主宰作用。腰位於人身中節,與腹部、臀部一起構成人體軀幹的基座。腰、臀部的肌肉是人體力量最強大的部分之一。可是人神經中樞對它們的指揮、控制能力卻非常弱。請看下面的圖片

從上圖可知,腰部、腹部、臀部以及腿部在大腦皮層的投射區所佔的面積非常小,也就是說,人體的主要的力量區域,神經中樞對它們的指揮和控制能力卻遠遠的低於對手和嘴的指揮和控制能力。神經中樞對腰、腹、臀、腿部指揮和控制能力的增強對於拳術訓練無疑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太極拳的修鍊從開始就緊緊的抓住這個關鍵。「刻刻留心在腰間」就是意注腰間,訓練神經中樞對腰的感覺、指揮、控制能力。「主宰於腰」是強調腰在人體軀幹中的中心地位。「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這裡的旗指古代軍中傳令的小旗,纛是古代軍隊中軍的大旗。纛指向哪裡,軍隊就打向哪裡,纛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以纛喻腰,就是強調腰的重要作用。「主宰於腰」就是意念指揮腰,腰動身隨,身軀四肢隨腰而動。太極拳的修鍊要充分發揮腰的主宰作用,以腰帶身,以身帶手。增強神經中樞對腰的感覺、指揮、控制能力,增強腰部肌肉的力量。用傳統的說法就是增強命門功能,增強人的元氣。「由腳而腿而腰」的練法也是為了增強神經中樞對腳、腿、腰的感覺、指揮、控制能力。

這裡再次強調松腰的重要作用,只有真正的做到了松腰,神經中樞對腰的感覺才能敏銳,腰才能更好的聽命於神經中樞的指揮,才能充分的起到帶領周身的「大纛」作用。身體被腰帶動了,沒有主動和自動,身體才能充分的鬆開,才能達到楊班候祖師所要求的體松。

以松腰為主導的周身都鬆開了,自然進入第二個層次的「氣固」修鍊。

氣固,固什麼氣?一是呼吸之氣,二是丹田之氣。

呼吸之氣的調節非常重要,但往往被人們忽略。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一個人在推手或技擊的時候「呼哧、呼哧」的喘不上氣來,能不敗嗎?呼吸的作用如此重要,太極拳修鍊對呼吸的調節卻非常的簡單,「含胸拔背」、「束肋下氣」即可。太極拳修鍊處處強調用意,唯獨對呼吸不用意,而用身法調節。太極拳前輩雖然不懂現代的運動生理學,他們對呼吸的調節方法卻暗合現代的運動生理學。

根據現代生理學知識,我們可以知道,呼吸節律是由腦橋和延髓呼吸中樞以及大腦皮層共同自主調節的,它不受意識的指揮。當人的意識沒有去關注呼吸的時候,呼吸非常自然、順遂。如果故意人為的、有意的去控制它,反而會感到憋氣、難受。太極拳前輩們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拳論說:「有心御氣,氣反奔騰」。可見,前輩們的聰明之處。

拳論說:「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松凈氣騰然」,可見太極拳前輩們極其重視丹田氣的重要作用。在這個階段太極拳的修鍊要特別重視丹田氣的積蓄和運用。

在這個階段要多練樁功,多揉球。我們主要站的是揉合多家精華的五形樁,揉的是無形的太極球。樁功是增強丹田氣的極好的方法,揉球是掌握丹田氣的運行以及學會丹田氣運用的極好的方法。

這個階段的拳架練習,要注重以丹田運轉來帶動周身,以心行氣,以氣潤身。

通過這個階段的修鍊,呼吸氣調,丹田氣固。為第三個層次的「神凝」修鍊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三層次重在煉神。煉神必有意,意神不可分。在這個階段,行拳走架,意念不放在形上,也不放在氣上。每一動都是神意的運動,虛實轉化全是神意的變化。形、氣自然統一於神的變化之中。如此修鍊,周身更加松凈,神意更加虛靈。把神、意、氣化合成能量流,形成強大的內功,出手如電,無堅不摧。不發則已,一發則令人驚心動魄。用傳統的說法,就是把先天無神的功能激發出來。

第一個層次主要鍊形,鍊形中有鍊氣,也有神的主導作用,但重在鍊形。

第二個層次主要鍊氣,氣寓於形中,鍊氣自然鍊形,更離不開神的統帥作用,但重在鍊氣。

第三個層次主要煉神,充分發揮神的主導作用。體已松,氣已固,這一階段修鍊的後期,神意重在往虛靜上求。虛則無所不容,靜則無所不應。

拳架修鍊之二——中定為先

太極十三勢,中定居於核心地位,是貫徹始終的功夫。既然是貫徹始終的功夫,練拳起始就要從中定抓起。

王宗岳《太極拳論》中「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立如平準」、「無過不及」都是對中定的要求。

「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立如平準」是對身形的要求,只有切實做到了上述要求,立身才能中正。

「無過不及」既是對動作的要求,更是對心的要求。動作不及,身形不到位,勁透不出去;動作過了,身形失中。但是,如果心不能首先處於「中」,動作必然不是「過」,就是「不及」。所以,要做到中定,首先要做到心態的「中和」。

我們在《練成太極態》一文中談過:「太極包陰含陽,把陰陽包含在一個統一體中,是陰陽即將產生的一種狀態。它既不是陰,也不是陽;既可以生陰,也可以生陽。太極,非陰非陽,即陰即陽。我們練太極拳要從這上面悟,把自身練成處於太極圖中心的狀態,永遠在中心一點周圍變動。」

這理念貫徹到走架中就是把握好中定。此中定一是心的中定,二是身的中定。

心的中定首先要不偏執。心若偏執,為「一心」占煞,必不能照顧周全。所以神意要觀照周身,如一盞明燈置於靜室之中,無所不照。心的中定的最高境界是虛靜,虛靜也是太極拳的最高功夫。

身的中定,就是不偏不倚,立身中正。

我們對於中定修鍊,有自己獨特的方法,我們把它叫做「統合垂正」。統合就是周身統一。垂是肉垂、骨垂。垂是在心中一靜,氣向下沉統帥下的垂。如何垂正?順地心引力下垂。就像建築上用的鉛墜,受地心引力下沉,自然垂正。

觀察一棵柳樹,主幹筆挺,枝條柔軟松垂。

我們練拳,就要像柳樹一樣,百會至會陰這根軸挺立,身體如懸空中,軸的四周,全部向下松垂。肩井沉至湧泉(意如此,不是形),兩肩沉至兩胯,兩肘沉至腰圈,兩手沉至腳圈。

無論是走架還是推手,意氣要圓散,意氣圓散則形圓、勁圓。

垂是「立」軸,圓是「定」心。即立穩一根軸,定住一個心。軸是意氣圓球的垂直軸,心是意氣圓球的球心。

開,意氣從中心同時向球的邊緣散開;收,意氣從球的邊緣同時向中心收回。開時用意,收時靜心。開時,用神意把意氣散開,收時,心中一靜,意氣自然回收。中軸不失,開合由中心主宰,形體自然中定。

此外定中有平。立是豎軸,平是橫軸。楊式太極拳過去稱為「四平」架,肩要平,眼要平,心要平。肩平是形。豎軸直,橫軸平,橫平豎直,身形才能中正。眼平、心平是神意。神意平,外形略有不平也是平;神意不平,外形雖平,平也不平。

這樣練拳,不僅可得身形的中定,周身上下會自然相合,使上肢的運行有了下面的依託。動作才能不僵、不滯、不飄、不浮,輕靈、沉穩,輕沉兼備。待意氣功夫上身,則身如氣瓶,臂如柳條,周身輕靈,中氣充足,化勁靈妙,發勁靈脆。

把握中定還有一個意念上的竅門:站在懸崖邊上打拳,要讓對方掉下去,自己卻不能掉下去。有此意,可使動作「無過不及」,身形自然中正。正如拳論中所說:「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中定的最高境界是「靜定」。太極秘訣:「發前有一定」。心中一靜,身形一定,化、打的奧妙俱在其中。

拳架修鍊之三——三松三豎

前文已述,修鍊太極拳功夫的第一個層次是體松。練太極拳身心俱要放鬆,心的放鬆我們在《練成太極態》一文中已有祥述,這裡主要談一下身體的鬆開。

練太極拳要做到「三松三豎」:肩松項豎、胯松腰豎、踝松腿豎。

肩、胯、踝是修鍊太極拳非鬆開不可,但又極難鬆開的三個部位。

肩部由鎖骨、肩胛骨與肱骨及周圍的肌肉、韌帶等構成,有肩關節、肩鎖關節。肩部的運動是它們共同作用的結果。如練拳時聳肩的毛病,就是肩胛骨、肱骨與鎖骨外端共同上提造成的。肩部的化勁,是鎖骨、肩胛骨與肱骨及周圍的肌肉、韌帶等協同作用的結果,不單單是肩關節的獨立運動。許多人認為,松肩就是鬆開肩關節。其實不然,松肩是肩部的肌肉、韌帶充分的放鬆,使鎖骨、肩胛骨與肱骨受地球重力的作用自然松沉下垂。是整個肩部的鬆開,是鬆開一個大概念的肩,不是僅僅一個鬆開肩關節的問題。意念上肩井穴氣向下沉,與湧泉相通,是松肩的重要心法。

肩松是向下,項豎是向上。這一上一下的松沉對拉,對頭、頸、肩、胸、背,各部符合太極拳的身法要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肩松得開,則沉得下。肩能鬆開沉下,肘也會自然沉墜。沒有松肩,就沒有沉肩墜肘。松肩是沉肩墜肘的前提,能松肩則自能沉肩墜肘。

項豎則神貫於頂,神貫於頂就是虛靈頂勁。楊澄甫先生把虛靈頂勁列為太極拳十要的第一要,可見其重要性。

肩胛骨不僅僅是鬆開下沉,在動態中還有外展、內旋的變化,這就是動態的含胸拔背。肩胛骨下垂、外展、內旋,使背部向兩側舒展,配合下面的松腰,會有一種氣貼背的感覺。也會自然的影響胸部,使胸部舒松,胸骨微內收、下沉,有一種氣沉丹田的感覺。

因此,肩松和胸部的舒松也是緊密相連的。肩緊胸也會緊,反過來,胸緊肩也必然緊。肩能松得開,必然是含胸拔背的狀態。

肩松項豎涵蓋了太極拳的虛靈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三大要領。

胯松腰豎涵蓋了太極拳腰、襠、腹、臀的身法要領。

胯,一般指腰和大腿之間的部分。胯居人體中節,上承胸背,下連腰腹,作用非常重要。胯能鬆開,則轉動靈活,無論是化勁還是發勁都需要松胯。

在太極拳中,不同的術語中的胯所指的身體部位也不相同。如胯靠,指的是臀部的側面靠法。縮胯,指的是抽吸腹股溝。

拳論有「主宰於腰」,「腰為纛」等說法,有人把它們理解為身體的轉動是靠腰的轉動來帶動的。其實,如果胯不動,僅僅靠腰椎部分的轉動,其轉動幅度是非常小的。所謂腰部的轉動其實質是在鬆開胯關節和踝關節的基礎上胯部的轉動和兩腿的內外旋動共同作用的結果。無論是化勁還是發勁,胯的松沉轉動形成的抽胯、折胯等動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主宰於腰」是說腰在其中起了主導和引導的作用,胯的重要作用絕不可忽視。

胯松包括髖關節的鬆開和腹股溝運動變化狀態:抽胯、填胯、折胯、疊胯等。

楊澄甫先生把松腰列為太極拳的十要之一,但怎樣松腰,楊澄甫先生沒有具體的闡述。所以各有各的理解,有說填腰的,有說弓腰的等等,不一而足。根據我們的體認,臀部向下松垂,尾骨尖向前收,意氣向四周圓散,開襠,襠部虛圓,腰椎有豎起的感覺,腰才能真正的鬆開。腰能真正鬆開的時候,腹部也是鬆軟的,不是向外鼓脹的,也不是向內收癟的。有一種內氣鼓盪之感,正如拳論所說「腹內松凈氣騰然」。腰能真正的鬆開,有了「腹內松凈氣騰然」感覺,才能進入第二層次「氣固」的修鍊。

踝關節是人體中非常靈活且活動範圍很大的一對關節。如果把腿提起來,踝關節可以做屈、伸、內收、外展活動,腳可以做旋繞活動。但在站立時,由於負重,往往造成踝關節處的緊張,就像閘把車軸抱死了一樣,踝關節無法靈活運動。在太極拳修鍊中,為了使踝關節能靈活的運動,把踝關節的靈活性充分利用起來,必須要鬆開踝關節。就是要做到踝松腿豎。

「飄飄蕩蕩浪里鑽,上輕下沉不倒顛」,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兩句歌訣,描述太極拳修鍊所要達到的人體運動狀態。這個狀態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步法的靈活的移動,二是在不動步的情況下,身體像山溪中的水草一樣隨水流而靈活的搖曳。無論是哪種情況,踝關節都必須要充分的鬆開。鬆開的踝關節要像萬向軸一樣可以向各個方向靈活的、自由的轉動。這就是踝松。什麼是腿豎呢?就是膝有上縱之意。膝有上縱之意,則有騰挪之勢。即拳論中所說的「縱之於膝」。

做到了踝松腿豎,步法可以更輕鬆、更靈活。在不動步時,兩腳像沉在水底的錨,身體像停泊在風浪中的船,可以隨波浪而動蕩。這種靈活的動蕩對於化勁和發勁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做到了三松三豎,就達到了太極拳所要求的體松狀態,為下個層次「氣固」的修鍊打下了良好的、堅實的基礎。

拳架修鍊之四——氣之修鍊

體松、氣固、神凝。氣固,固什麼氣?固身心兩方面的氣。

先說固身上的氣。

拳論說「牽動往來氣貼背」,能達到「氣貼背」,就能達到「蓄勁如張弓」。接下來,自然能達到「發勁如放箭」了。

怎樣達到「氣貼背」?一是把丹田氣提到背上來,二是把腳跟的氣提到背上來。

有人說「氣沉丹田」,有人說「氣沉到腳下去」。沉到丹田也好,沉到腳下也罷,沉下去不是目的,沉下去是手段。目的是要把氣提到背上來,以達到氣貼背的效果。沉到丹田的,從丹田提到背上來;沉到腳下的,從腳下提到背上來。「真人之息以踵」,要從此去悟。

要從呼吸之氣中尋找氣貼背的奧妙。練習時,要悉心體會氣呼盡時和氣吸滿時身體的感覺,由此領悟氣貼背的真諦。

此外,要明白,「氣貼背」的氣,不是呼吸之氣,是古人說的「真氣」。要從呼吸的感覺中悟,用呼吸之氣促使真氣貼背,不是呼吸之氣往背上貼。

《十三勢行功心解》中說:「運勁如百鍊鋼,何堅不摧?」。這鋼從何來?氣貼背即是最重要的來源之一。因是練氣所得,張才貴先生形象地把它叫做「鋼瓶勁」,鋼瓶即汽車發動機之氣缸。

氣貼了背,就像張好了弓,只等瞄準目標放箭了。也像狙擊手子彈上了膛,瞄準了目標,只等扣扳機了。

氣固的更重要的內容是固心氣,即李亦畬五字訣中所說的「氣斂」。李亦畬說:「氣勢散漫,便無含蓄,身易散亂,務使氣斂入脊骨。」。「氣斂」和「氣貼背」一重在調身,一重在調心,這就是古人說的「性命雙修」。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能斂氣則能凝神,為達到「神凝」的更高境界鋪下堅實的基石。

拳架修鍊之五——神之修鍊

在楊班候傳留的太極拳《全體大用訣》中把神凝作為太極拳修鍊的最後一個階段。煉神也分階段,各階段有不同的修鍊方法。每種方法各自獨立又相互關聯,各有側重。

煉神第一階段 捕捉戰機時的斂氣凝神

無論是推手還是技擊,捕捉戰機無疑是至關重要的。既要在推手和散手中練,也要在拳架中練,平時閑暇時也可練。初步靠觸覺、視覺合一的感覺,與沉著、冷靜、理智的理覺來捕捉。逐漸的上升為靠直覺來捕捉,也就是靠所說的第六感。

此階段的神態,前人說是「神如捕鼠之貓」,不妨叫它貓神。貓捕鼠往往在暗處,人們很難看到。獅子捕獵視頻中卻非常容易看到,我們可以從獅子捕獵的神態中來領悟,特別是雌獅捕獵時那種斂氣凝神的神態中領悟這個階段煉神的要旨。

煉神第二階段 發勁擊打時的凜冽殺神

有人說發勁時的神態是眼睛一瞪,其實這遠遠不夠。要想充分調動與發揮發勁時的精神力量,必須靠動了殺機時的殺神。此時的神之表現不在眼睛,而在眉尖一線。心頭一橫,殺機一起,眉尖一皺,殺神一至,發勁時的神態足矣。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關公保護二位嫂嫂尋找劉備的路上,有人設宴款待關公。席中關公察覺到暗中有埋伏,此時關公不動聲色,只是眼皮微微一抬,眼中隱隱露出凜然的殺氣。飾演關公的演員陸樹銘表演的非常精彩,是對殺神的很好的詮釋。看過該劇,並對這一段還有印象的讀者可以從中領悟如何來修鍊殺神。

煉神第三階段 修養身心時的虛靜蓄神

當貓神完備,殺神已足,捕捉戰機和發勁已經達到條件反射式的高度自動化階段,神之修鍊就應進入修養身心的蓄神階段。當然,不求技擊只求養生者,可直接修鍊蓄神。不過千萬不要產生一種誤解,認為蓄神只對修養身心有益,對修鍊技擊功夫無益。其實,蓄神是技擊功夫修鍊的最高階段。前人把它叫做「動中求靜」、「求虛靜」、「煉神還虛」。現代實驗心理學對人的反應速度做了實驗研究,結論是:當大腦處於安靜狀態,神經微微保持一點張力時,人的反應速度最快。精神處於高度緊張時,人的反應速度反而變慢。在這種狀態下,人對周圍發生的事情有最敏銳的察覺能力。所以,蓄神是技擊修鍊的最高功夫。

修鍊蓄神的功夫,可以多觀察貓走路,從貓走路時的神態中來體悟如何蓄神。雖然貓是食肉動物,是捕食者,但它還要時時堤防來自周圍的傷害。它走路時,神態是安祥的,心是寧靜的,但警惕性是時時保有的,覺察力是異常敏銳的。

修鍊這步功夫,靠得是虛和靜。虛和靜既相互關聯,又相互不同。靜可以致虛,虛可以更靜。前人說「虛則無所不容,靜則無所不應」。

修鍊蓄神的功夫不能只求靜,它是動中求靜,靜中還要有敏銳的覺察力。可以概括為「動中存靜意,靜中含動機」。此「機」是機勢的機,更是動靜之機的機。

神之修鍊的三步功夫,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缺一不可,各有側重。楊式太極拳拳譜中說「全身意在精神」,武式太極拳拳譜中說「全身意在蓄神」。是修鍊的階段不同,側重點不同。

拳架修鍊之六——五行之力

古人常用金、木、水、火、土五行來分析研究事物。練習太極拳功夫要修鍊五行之力,從五行每一種事物的特性中參悟太極拳功夫的修鍊。古人把這叫做「格物致知」。

金,五行中質最堅,具有無堅不摧之能。要修鍊無堅不摧之能力,主要的是培養無堅不摧之精神力量。太極拳「神為統帥,身為驅使」,神之到處,有我無敵。這是練神的功夫,前文已敘,茲不贅述。

木,性直,具有支撐之力。在太極拳修鍊中,主要是形成能最有效傳遞力的骨架結構。大家知道,「立木頂千斤」,頂門杠的支撐力,三角形的穩定性等等。失去生命力的木頭在合理的設計、安排下,都能夠產生最佳的力學效能。我們是有生命力,有頭腦的人,我們的骨架怎樣安排,處於怎樣的狀態時,才能發揮最佳的力學效能呢?木頭是靜態的,是在靜態的最佳的力學結構中,產生的最佳的靜態的力學效能。人是動態的,在動態的最佳的力學結構中,才能發揮出最佳的動態的力學效能。這值得我們深入的研究。這種力練好了,打在人身上,被打之人會感到如被撞鐘的橫木猛烈撞擊一樣。

水,性柔,有象無形,有分合之便,有攻堅之能。偉大的軍事家孫武觀察水勢的變化,研究水的特性,參悟兵法之真諦。我們也可以從研究水性中參悟太極拳的修鍊,在這裡只談與力有關的體悟。

水,性柔,善變,既可至柔又能至堅。人去摸水時,觸覺最不敏感的人也能明顯的感覺到水的存在。但是,當人用力去推水時,卻感到怎麼也用不上勁。我們可以從中柔和變中參悟柔化之力。

因為液體分子的結構原因,水具有分合之便,微小的縫隙也能滲進去,所以水具有強大的滲透的能力。我們也要鍛煉自己的滲透能力,在推手中將自己的意力悄悄的滲透進去,去影響對方的「中」,去動搖對方的「根」。

水有浮力,既可以浮起落葉,也可以浮起航母,因水勢而定。修鍊太極拳功夫,也要鍛煉自己的漂浮能力。漂浮能力就是掤勁。前人傳下的太極拳歌訣中說:「掤勁意何解,如水負行舟。……任爾千斤力,漂浮亦不難。」

水具有旋卷能力,漩渦的可怕性盡人皆知,凡是落入漩渦的東西,必被捲入,無物可逃。太極拳中的旋卷能力就是挒勁。前人歌訣中說:「急流成漩渦,卷浪若螺紋。落葉墜其上,倏爾便沉淪。」

水的波浪具有強大的衝擊能力,這是一種勢能。由此啟迪我們修鍊太極拳功夫,要練出一種波浪式的勢。發勁靠勢,不靠拙力。

水雖柔,但高速噴出的水束可以切割鋼板。由此啟迪我們,極柔的東西高速移動時,也可以有無堅不摧的可怕的力量。要發出強大的勁力,增加發勁的速度無疑是最重要的。這也可以從物理學的原理中得到證明。這應該是太極拳「極柔軟而極堅剛」的真諦。

火,性烈、威猛,能焚木熔金。太極拳勁力的修鍊中主要取其烈,楊班候前輩將其稱為「崩炸」勁。這種勁的特點就像炸藥,遇火就炸,發動迅速,剛烈威猛。

運動生理學的研究證實:動作速度的關鍵在於主動肌群的收縮速度,拮抗肌群的充分放鬆,協調肌群的完美協調。因此訓練這種勁重在訓練神經對身體肌肉的支配能力,肌肉的鬆緊轉換速度,周身的協調性。神經對身體肌肉的支配能力越強,肌肉的鬆緊轉換速度就越快。肌肉的鬆緊轉換速度越快,發勁的速度就越快。周身的協調性越好,發出的勁力質量就越好,力量就越大。發勁速度快、質量好、力量大,就越剛烈威猛。

土,在五行中代表大地,其性敦厚,可生萬物。以此來參悟太極拳功夫的修鍊,發出的勁力要沉實厚重,不能虛浮輕飄。

拳論中說:「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此言是太極拳前輩切身體悟的經驗總結,是經過多少代人實踐檢驗了的真理。「其根在腳」是說力量的來源在於腳,任何發勁都不能少了腳蹬地的反彈力,鄭曼青先生把它叫做「借地之力」。「發於腿」是說腳蹬地的力量來源於腿。「主宰於腰」是說腰部是控制和傳遞力量的中心環節。

腳如何蹬地,腿如何用力,腰如何控制大有學問。三個環節都做得好,發出的力量就沉實厚重,做不好,發出的力量就虛浮輕飄。三個環節,哪一個環節做不好都不行。

練太極拳「神為統帥,身為驅使」,練五行之力重在神的統帥作用,切不可重在肢體上、動作上的局部細節。訓練有成,勁力會達到看得見摸不著,滑如泥鰍粘如膠,觸之若棉,沾身如鐵,迅如疾風,厚重如山,勢如崩炸之境界。

加入微信群一起和我們交流分享!獲取海量太極拳教程、視頻資料(最新增加40張DVD資料),免費學習太極拳!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五太極養生 的精彩文章:

站樁,兩條胳臂既不是掛在胳臂上,也不是吊在膀子上!
楊班侯《太極九訣》十三勢詳解
太極宗師黃元秀先生談楊家太極拳!練架子外面注意動作務使均勻,內部呼吸亦要均勻,若無事然
任何拳架只要承載著太極拳的拳理和拳法才具有含金量

TAG:九五太極養生 |

您可能感興趣

想成為太極拳高手,起碼做好這四點!
想要成為撩妹高手嗎
想要在夏天成為撩妹高手?懂得「潮」玩香味很重要!
想要成為瑜伽高手,這些體式你必定要掌握
太極拳內功必練絕技,你與太極拳高手只差「一步」
太極高手來聊聊練太極拳時「松和軟」是不是同一個意思?
硬拉總是做不好?來自硬拉高手的訓練建議,句句是重點!
你想成為手繪高手嗎?
單打高手想在雙打場分一杯羹?可沒那麼容易
手游吃雞高手必會操作設置四指玩法詳解,能把手遊玩的像端游
如何成為絕地大逃殺高手?打好基礎最重要
創富高手!想要葡萄產量高,需要掌握這三個修枝要點
3億注入太極拳!帶你看懂高手背後真相!
真正的太極拳高手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高手的手臂速成計劃!沒誰了!!
發現了嗎?手臂練得好的高手都喜歡加入這些技巧!
太極高手都有「太極腰」,你有嗎?
想要變成跑步高手,最重要的就是一個「穩」字
這樣用跳繩+彈力繩練習,把自己練成跑步高手,再也不受傷
解讀你不得不會的狙擊槍,吃雞高手喜歡哪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