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澳大利亞排不進前五的籃球運動,正在追趕NCAA的造星速度

澳大利亞排不進前五的籃球運動,正在追趕NCAA的造星速度

兩周前,澳大利亞男籃在小組賽中以84-68戰勝日本男籃,亞洲賽事首戰便取得「開門紅」。緊接著,澳大利亞男籃每場比賽凈勝分都超越了對陣日本的16分,當亞洲杯在黎巴嫩落幕,澳大利亞男籃以場均凈勝29分的不敗戰績輕鬆奪冠。

比起普通球迷,決賽中以23分敗北的伊朗男籃更能感受到這支「平民」隊伍的強大,澳大利亞男籃加盟亞洲戰局,在伊朗男籃主帥哈提米看來是「鯰魚效應」,能激勵亞洲球隊之間的競爭與發展。

「澳大利亞加入亞洲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發展和激發自我的機會。澳大利亞男籃將所有高水平選手的優勢最大化,我們亞洲球隊也要強化球員的技能,我們的隊員也可以從這樣的對手身上汲取經驗。」

本屆亞洲杯,澳大利亞男籃沒有讓任何NBA球員亮相,他們派出的12人全部來自國內職業聯賽(NBL),並且只有大衛·安德森、布拉德·紐利、丹尼爾·基爾克特擁有國際賽事經歷——這三人的平均年齡超過34歲,球隊領袖安德森一場未打。

這樣一支由不知名球員為主力組成的「謎」一樣的球隊,以壓倒性的力量統治了亞洲賽事。再考慮到澳洲國內的籃球氛圍,以及NBL只是一個擁有8支球隊、目前在世界範圍內影響力有限的職業聯盟,很難讓人不對這些球員的「來歷」感到好奇。

美國是全世界籃球人才培養體系最成熟的國家,凱文·麥克諾特在《Playing Time》一書中,將美國籃球體系以金字塔結構劃分為六個階級,從啟蒙式入門到青少年競技,再進入校園體制,接觸半職業,最終到達以NBA為代表的職業化塔尖。

早在1981年,澳大利亞籃球教父艾德里安·赫利就提出了和美國相仿、逐層加強的培養機制,但他的模型頂端不是NBL,而是AIS,即澳大利亞體育學院(Australian Institute of Sport)。這所學院坐落於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是由政府資助的首屈一指的職業體育學院。

赫利付出努力讓籃球在2007年正式成為AIS固定項目,然而籃球在澳洲的地位一直落後於板球、足球、橄欖球、網球等運動;去年8月,據BBALLBREAKDOWN網站統計,籃球在澳大利亞國內運動的受歡迎程度排名第9,上座率則排在第11位。

這沒有妨礙矗立於籃球荒原的「金字塔尖」,始終源源不斷湧現出籃球人才。

以本屆參加亞洲杯的澳大利亞男籃隊員為參考,除了尼克·卡伊和安格斯·布蘭德在美國度過大學生涯,其他10名隊員都曾是AIS的學員——包括資歷最老的安德森,他從1996年開始連續3年被AIS贈予獎學金。

獎學金名額是有限的,一般而言,AIS每年只為男、女籃項目各提供12個名額,這也意味著從低級賽區一步步攀爬到AIS的年輕人都是實力非凡的人才。自從2002年以來,通過選秀進入NBA的AIS學員就有8位,這樣的成績已經優於維克森林大學、巴特勒大學、猶他大學等略有名氣的NCAA院校。

8名球員分別是:大衛·安德森(2002年),安德魯·博古特(2005年),布拉德·紐利(2007年),內森·傑瓦伊(2008年),帕蒂·米爾斯(2009年),丹特·艾克薩姆(2014年),卡梅隆·巴爾斯托(2014年),本·西蒙斯(2016年)

沒有參加過選秀直接和NBA球隊簽約的馬修·德拉維多瓦、阿隆·貝恩斯、喬·英格爾斯以及盧克·辛歇爾都在AIS度過一段時光。AIS提供給所有18歲左右學員展示的舞台是SEABL半職業聯賽,他們畢業之後,根據個人能力選擇美國不同級別的大學,或是簽約NBL直接開始職業生涯。

博古特在AIS的最後一個賽季,場均已經能收穫29分14.5個籃板,隨後他加盟猶他大學,當選為澳洲第一個NBA「狀元」時,博古特就流露出「大嘴」的特質。他貶低「澳洲NBA第一人」盧克·朗利:「我的大學履歷比任何澳洲球員都光鮮,我可不像盧克那樣笨拙,我的運動能力和投射更出色,我配得上『狀元』這個名號。」

事實證明,博古特當選「狀元」是澳洲籃球對外輸出的一個契機,他也的確在NBA賽場上取得了成功——換個角度看,是AIS在人才輸出方面取得了成功——近三年NBA總冠軍隊伍中,都至少有一名澳洲球員:

2015年,聖安東尼奧馬刺,米爾斯和貝恩斯

2016年,金州勇士,博古特

2017年,克利夫蘭騎士,德拉維多瓦

澳大利亞政府每年為籃球發展投入的570萬美元獲得了回報,這些資金不全是流向AIS,最基層的「草根」階級也能分享到國家紅利。美國和澳大利亞最重要的籃球人才培養理念完全體現在金字塔的構架之上——從最龐大的「草根」群體開始,鞏固每一個成長階梯對塔尖的穩定具備同等的重要性。

這套體制的優越性一目了然,即使澳大利亞男籃的12名球員在NBL不同的球隊效力,但AIS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FIBA官網評價他們打著「整屆比賽最合理的籃球」——無人入選本屆亞洲杯最佳陣容,但10名澳大利亞隊員每晚出場時間都超過15分鐘——此外是高掛「免戰牌」的安德森,和接近13分鐘的布蘭奇菲爾德。

這也是中國男籃在1/4決賽中下半場崩盤的原因之一,陣容深度和平衡讓澳大利亞在亞洲範圍內擁有高出一個等級的水準——與其說這些球員來自NBL,不如說他們來自AIS——而這些AIS出身的球員也將帶動NBL進一步發展。

環顧全球,除了在亞洲範圍內不斷擴大其影響力,歐洲、美洲等大陸上也遍布澳大利亞球員。從地理、文化、職業聯盟和俱樂部發展等角度而言都稱得上「籃球小國」的土壤中,誕生出能和美國「夢之隊」抗衡的力量。

AIS的Logo是由五條金色絲帶圍繞成的澳大利亞國土輪廓,主色調金色象徵著國家體育事業燦爛的未來,以及在國際賽場上爭奪榮耀的雄心——它從來不為了NBL或是其他商業、職業聯盟存在。

當不滿20歲的澳大利亞球員從AIS闖出國門,走向世界尋求改變人生的成長機會,不少同齡的中國青年球員,還在「二隊」板凳席上等待「一隊」的試訓號召。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快籃球 的精彩文章:

李寧續簽CBA超20億贊助合同,哈登資助休斯頓貧困大學生
全面的伊朗大帝,哈達迪變亞洲杯助攻王
38歲的哈提布依舊是亞洲第一小前鋒
最少贏16分,新科亞洲杯冠軍澳大利亞為何這麼強?
科比接班人?德文·布克不為人知的十件事

TAG:快籃球 |

您可能感興趣

連NBA都要讓路的NCAA,中國校園籃球還要用多久去追趕?
NBA排名:勇士輸球無力追趕火箭,雷霆穩居第四,快船開始掉隊!
為追趕蘋果!三星,LG即將推出新的智能手錶
8G內存的一加5T運行速度能追趕上三星S9+嗎
歐洲手機市場出現反轉!小米衝進前四,華為的銷量追趕上了蘋果
VR、BIM、3D雲設計盛行,家裝產業憑藉新技術變革追趕潮流前線
努力追趕中俄的步伐,美軍高層宣布:超音速導彈向前邁進了一步!
阿里CEO張勇:造風者不是追趕上一班列車,是創造下一班列車
HTC正在努力追趕iPhone,新機曝光,屏佔比逆天,不知能不能一雪前恥
超越IBM追趕谷歌!阿里巴巴成為全球第四大雲計算服務商,亞太區排名第二!
踩著GTA5追趕「吃雞」 Steam周銷量榜上的第二神作
高盛CEO稱將追趕加密貨幣潮流
追趕三星:國產OLED屏爆發
曾經是手機行業的巨頭,力壓LG追趕三星,如今市場份額不足1%
韓國霸佔內存、SSD市場:國產自主產業加速追趕
10納米DRAM製程競爭升溫,SK海力士、美光加速追趕三星
RNG追趕到了排名第二,BLG成功晉級季後賽
中國的造艦思路是小步快跑,不丟基礎還能追趕強國
LPL今日前瞻:RNG對陣DMO 奮力追趕榜二
DNF:狂人展示強化最高武器,即將衝擊+24,寶哥也追趕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