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深度訪談 | 張達 為什麼我們要那麼較真

深度訪談 | 張達 為什麼我們要那麼較真

原標題:深度訪談 | 張達 為什麼我們要那麼較真




時裝設計師 張達


張達是一個很妙的人,我們都愛叫他達叔。說他是一名時裝設計師,這樣的稱謂好像又不足以描述他的身份,對我來說他是一個高人,有點像哲學家。我很喜歡跟他聊天,每次都會聊出很多莫名奇妙的話題,每次聊完天后我的總結都是:他真的是一個很喜歡時裝/服裝的人。


張達品牌 沒邊Boundless


Numéro:這期雜誌決定以中國為主題以後,我一直在想,到底應該找誰來做深度訪談的對象,想了很久也想不出。大部分中國設計師都是我的好朋友,平常便時不時會聊天,想要認認真真地對談反而沒那麼容易。所以最後還是決定找你來聊一下,畢竟達叔也是比較資深的前輩,哈哈。


張達:不不不,沒有,就是干這事的時間長,但算不上資深。


另外,就是你也做過某大品牌(不便公開,所以大家也別問)的設計總監,多了一個身份認知與看法。其實,認識你也很久了,我一直覺得你是一個很妙的人,你是一位時裝設計師, 但對我來說你有一種很不一樣的狀態,設計時裝不太像是你的工作,更像是你生活的一部分, 你是我所認識的人當中最留意國際上新銳設計師的人,什麼人在做些什麼新東西你好像都蠻清楚的,我認為時裝是你的興趣所在,所以不想錯過任何有意思的新鮮事。現在很多設計師都以手到拿來的方式工作,當下開始流行什麼便做什麼,對你來說其實應該也不難,但你好像一直都蠻抗拒做這些比較主流的事情,到底是為什麼呢?你創作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


你指創作慾望?


也可以這樣說。因為明明好像有很多條路能走得比較順的,但你卻好像偏偏不要這樣走。作為創作人,有些人是屬於特別努力,功底很好的;有些人則特別巧妙,他會很努力去找參考,然後把這些東西都做出來。你看很多新東西,但你卻沒有很討巧地去借用人家的東西,這點我覺得蠻有意思的。明明你也知道現在在流行的潮流趨勢,你也知道這些東西可能會比較容易賣,但問題是,你不選擇去做這種,所以這是我比較好奇的地方。你到底想把自己放在一個怎樣的位置?怎樣去定義你想要做什麼?沒邊這個品牌也做了蠻長時間了,你怎麼看你做的這個品牌?


其實我覺得,你剛才說你準備搬家,好像是在重新整理自己生活那樣。對我來講,最近的兩到三年,可能我在工作上或多或少也有點這樣的意思。比如你問我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是我過去也沒有想到過的。相反在越來越多次被問到之後,我自己其實會反過來去想這些問題,我在商業和經營方面,其實是一個預想和設定很微弱的關係,事實上並沒有那麼清楚, 所以它的進展也沒有那麼顯著。當然,我最近這兩三年,情況也確實好轉了一點,周圍環境開始改善,這也在督促你。不像過去,你做什麼好像差別沒有那麼大,比方說六七年前,七八年前,你做還是不做一些事,肯定是會有不一樣的反應,但相對來說不會那麼明顯。但現在,條件好了,你就不能再去找借口,不能可做可不做什麼的,你必須要認真做,但做的時候,你得想,所謂認真做到底做的是什麼東西。從經營或者是商業的角度,我是需要認真對待的,同時需要學習,這是第一。第二,其實我在服裝上的定位,就像你剛才問到的,我其實也沒有認真想過我的品牌應該是怎樣的,我沒有給自己那麼清晰明確的定位,這可能跟我學習和成長的時代所受到的影響有關。在1990年代,那個年代有那個年代的特點吧。1990年代應該是radical fashion比重較大的年代。從1980年代末到整個1990年代,是時裝界所謂的開宗立派的年代,也是獨立設計師成名比較多的時代,大家都很努力去建立屬於自己的風格及流派。當然現在也有的,但你會覺得主要是一些審美上的趣味而已,並沒有真正的強大到那個程度。當然在1980年代末到整個1990年代,確實是很多人在改變,它是一個轉折點,讓你覺得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所以肯定受這個影響相對來說多一點。當然,不是說我受到這個影響多,就代表自己有能力做這樣的事,這個肯定不是劃等號的。



張達工作室一角

我覺得有些時候,要做一件事出來,也真的蠻少是因為要改變世界才去做吧。


沒有說到那麼大……還有就是你問到的一個問題,就是用很多別的方式做設計可能會更輕鬆一點兒。


對,這問題是針對你來說的。


我覺得其實有兩種情況,比方說有一種它好賣,或者說你是不是能做一個讓它好賣的設計或款式,其實,這並沒有那麼容易的。我不是說看不上那種很商業的設計,因為一個好賣的東西,並不是想要做就能夠做出來的,我覺得那也是一種能力,而且我覺得我很尊重那樣的東西。比方說你讓我為一個企業創造一個很大的利潤,是不是能有那個把握,我現在也不敢這麼講。所以,我很尊重那樣的能力。可能,我給別人給外界的印象讓人有很多錯覺,好像我很輕視那種東西,其實我還是比較尊重那樣的設計師。


我倒不是覺得你輕視這種設計。在我最初認識你的時候,我就覺得你相對來說比較反叛,你沒有不認同這些東西,但感覺上你總是想走一點不太一樣的路。


有時候面前會有三四條路,可能其中一條確實會覺得沒勁。即使我承認那個好,但對我來講, 那不會引起我多大的慾望,或者說我通過努力做出來那樣的東西,也可以接受和印證我的能力,但並不會給我太高的成就感,這是我承認的。當然也有一些,我可以很明確地說出來,這是我不喜歡的。而有一些呢,是屬於沒有不喜歡也沒有多喜歡。所以,這是不同的程度。在那個年代成長的背景下,會擊中你的那些東西,才會讓你覺得做這個事情好像可以的,然後你才會有動力做。發現不了那個東西,你會發現你的動力變得很弱,也會很懈怠。



張達早期作品「平圓」系列



張達早期作品「平圓」系列


張達早期作品「平圓」系列


不太想做的便會越做越……就這樣吧。不如我們說說素然。其實我一直覺得素然很像是你會做的東西,感覺如果你要把你的品牌做大,很可能就是素然這個樣子。但問題是,感覺上你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都是在挑戰某些東西去做。比方說你曾經用IKEA的面料來做衣服, 本來這塊面料是用來做窗帘的,但你卻用它來做衣服,這對於大眾來說就可能是一個挑戰。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關於素然這個。我相信我可能在某些方面跟王一揚的興趣點有些重合,所以說素然會像我可能會做的東西,這個我也可以理解。但是,我跟王一揚在性格上也有很不一樣的地方,從我的能力和性格來講的話,如果沒有合適的合伙人,根本永遠無法做到他品牌的規模和商業上取得的成績,這是肯定的。王一揚有很好的溝通能力,以及與人相處和做選擇的能力。我確實達不到那個水平,所以,才能有今日的素然。


但這麼多年,肯定也有人想要和你合作,類似合伙人這種,難道沒有嗎?


過去有,這幾年少了。


那過去你是怎麼想的?


就是談。其實,我覺得還是性格決定命運的,就是說我可能跟人合不來就是合不來,然後就談崩了。但王一揚就屬於不會那麼激烈的,但同時他會堅持,王一揚的性格就像是綿里針。但換做我則不行…… 所以就會有很不一樣的結果。我比王一揚偏激得多,這是肯定的。


那倒沒看出來。


其實很多人只知道我其中的一面或兩面,只有很近的朋友才知道我很極端的一面,以及很溫和的那面。其實老實說,素然並不是我會做的東西,我會做很多基本的東西,也會做很極端的東西,但我不會做的是中間那個位置。當然,現在我的很多產品其實是在做中間那個位置, 尤其是前頭的時間都做得很中庸。現在我也開始在調整。

所以,你自己覺得你自己在做中庸的東西?


我覺得我前兩三年,做得都很中庸。



沒邊Boundless 2014秋冬系列



沒邊Boundless 2014秋冬系列


但問題是,在市場考慮上面,它會比較成功嗎?


有一方面是,有些東西就是,你不能說所有都是好,所有都是不好,沒有完全絕對的。我更希望有一些能夠讓自己滿意的,也能夠成為存活下來的辦法,所以這個是很重要很重要的東西。


所以說,你在創作的時候,想要挑戰一些別人的固定思想……?


希望是吧,但其實沒有做到那麼好,我坦率地講,因為我回過頭來看,我以前做的那些東西,很多東西都讓人覺得比較難堪,但是我還是希望,以後能夠做得好一點吧。

但好一點的定義是,作為一件衣服好一點?還是這個概念好?因為要同時把這兩件事情都做好,在我看來這會很容易變得中庸。


我現在對於設計的理解是,有點像建築師回答甲方的任務書一樣。比如建築師接受一個工程委託一樣,工程大小不一樣,委託書的厚薄也不一樣,要求多少也不一樣。但作為建築師,你總是要回答這些問題,比方說,甲方有多少面積,要有多少房間,他總會提一些非常具體的要求。然後建築師會用自己的辦法來滿足甲方任務書的要求,所以好的建築結果,往往是一方面滿足這些要求,面積達到了,房間數也達到了,功能也達到了。但完成這些的方法,是用我自己的方法去解決這些問題。可能你這任務書,給三個不同的建築師,他們給出來的方案都是不一樣的。但也有可能,有的好點有的差點。所以,建築是雙方意願的一個結合。而服裝的規模比較小,所以那個事情變得不那麼明顯,然後看起來主觀性也非常的大,不像建築那麼的理性,但其實道理是一樣的。服裝設計沒有人給你一個明確的任務書,而市場的反饋是在銷售之後,才會給你做一個評判。銷售的好與不好,你得看後期的一個分析,決定下一步該怎麼走。實際上,作為設計師,你不可能迴避這些問題的。



沒邊Boundless 2015春夏系列



沒邊Boundless 2015春夏系列


那一般來說,賣的好的會是你不太喜歡的,而賣的不好的會是你特別喜歡的嗎?


其實並不是,你覺得興奮的時候別人也會覺得興奮的。當然也存在這種,你覺得興奮的時候, 別人並不買賬這種。但我始終覺得,如果在各方面你覺得都很好的時候,做出來的東西反應通常不會太差。但當你在鬱悶糾結的時候,做出來的東西也自然不會太好賣。所以,我有時候會吸收建築師的一些想法,這樣你就不會把簡單的事情對立起來,比如把設計和商業對立起來,甲方和乙方對立起來,其實現實並沒有那麼絕對。所謂的藝術或者是設計和市場,其實並沒有那麼絕對的矛盾。很多人喜歡把這兩個對立起來,比如會說,你有很大的設計空間, 那商業上會不會有很大的創作干擾和限制?其實當你沒有能力滿足那個需求的話,也不要選擇設計這個行業了,設計行業本來就是在你要解決這個問題的同時,用自己的方法完成並讓對方也滿意。這樣你把對方的需求和你自己的解決之道都統一在一塊兒了,這是最好的,而且這也是可以實現的。確實不容易,也並不是說每次都能實現得很好,但這種思路是我比較接受的。我其實就是持這樣的態度,但同時因為我的極端性格,也造成了我設計的不穩定性,忽左忽右。我現在需要它在某種程度上穩定,就是至少背後的這種線索或者脈絡,延續很清楚,但表現形式可能不一樣。


這個穩定性,我覺得還蠻難把控的。比如,我接觸的創作者,有兩種,一種就是相對來說比較穩定的;而另一種則是每次都要把自己推翻。如果他不能推翻自己,就不覺得自己在做創作。所以你應該算是後者吧。


會吧,自己有這個願望但不一定有那個才能。

我倒覺得這是性格,無關才能,人總不是那麼容易一下子看清自己的,而且即使你認清自己, 也不代表能改變得了工作的方式。畢竟人沒辦法那麼理性。我覺得人本身就不是那麼理性的, 這才是人存在的本身,如果所有人都那麼理性的話,那麼這個世界會不會變得很簡單?如果說,大家必須要準時,必須要如何如何,那不就像台機器了嗎?


我同意。


而且時裝設計這個,如果只從理性層面去解決,就不需要時裝了。


我同意,因為我也經歷過前後兩個時間段的變化,我剛開始做自己產品的時候,可能就是比較理性的,然後中間我暫時就放掉了,因為我覺得那更像是個智力遊戲,當然我可以繼續玩這個智力遊戲,同時我也覺得我可以勝任,但是我覺得太像智力遊戲了,最終便放棄了。所以,這幾年,我做的比較應景,比較世俗的那種東西比較多起來,當然,我現在又覺得應該把它們綜合到一塊兒,才是最理想的一個狀態。因為人不可能百分之百理性地去買衣服,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感性,所有人都是理性與感性的結合體,只是比重大小不同而已。這才是人的真實狀況,所以服裝設計也應該是這樣的。



沒邊Boundless 2015秋冬系列



沒邊Boundless 2015秋冬系列


那為什麼不繼續做某大公司呢?


一來是更想要把自己的品牌做好吧,因為有更多的店開始訂你的東西,那些店也會怕你顧前不顧後,人家會不放心。像國外的設計師們,因為那是一整個團隊的配合,真的很好,即使你是跨國家做,例如像Raf Simons那種,能兩邊兼顧,那是因為人家團隊好。中國這裡,團隊配合沒有像國外那麼好,同時我們自身也沒有那麼好的水平。當然也沒有絕對不行,就是自己苦一點,也是能這樣做。

當然是沒有絕對不行,但對於中國來說,機會可能比較多。比如當團隊中的一員很有能力的時候,他便很可能自己想去做獨立設計了。相對來說,大家沒那麼穩定吧。


不穩定,沒有那麼穩定,特別是對於中國這個狀況來說,就是有令人興奮的地方,但也經常讓人很沮喪。興奮的地方在於,大家可能也沒章法,前頭也沒東西擋你。就是說,這個行業太年輕,你出頭沒人攔著你,即使擠在幾個大設計師前頭也沒人攔你,你出頭就出頭了,我覺得這就是讓人興奮的地方。然後亂做就亂做,反正也有人買,我覺得這是好的地方,在某種意義上,這是一種出新的可能。沮喪的地方在於,各個環節的人都有點不負責任,你會覺得,這衣服經過那麼多環節出來,自己都懶得看這種。


沒有比以前好一點嗎?


好一點是有好一點,但你想從業的人,我們並不是以精英的態度去做這件事,後面給你加工的人都是外來務工人員,當然,我們自己也是外來務工人員……



沒邊Boundless 2016秋冬系列


但大家對於自己在做這件事情的評判標準是缺的,也沒有一個基本標準。


對,就像我們對待大公司的標準也是,就是說高興干,不高興了就,操,我不幹了,我自己去弄好了。我自己也會是這個態度,覺得工資又不高,還那麼辛苦,不如自己干吧,或者說跳公司就算。其實也很不穩定,你找到一個穩定又踏實的,願意為自己崗位負自己責任的人,比較難。所以,質量就是上不去,當然也不是說絕對上不去,就是說,你得花很大的功夫,去把這一點點糾正過來。這真的是相當耗人的一件事。優缺點都有,國外其實是品質、基準高一點,但沒勁的是那個實在是太穩定了,你想跨越基層沒戲,你只有老老實實幹。然後他們對於時尚、審美或者是品質上、生活的質量上我覺得會好一些,但是對於有些東西的認識,現在看起來也漸漸變得陳舊了。比如說Vetements那個東歐小子什麼的橫行霸道,就那會兒像是狼進了羊群了。法國人就特別面,來個東歐人就直接把你蕩平了。然後,人一甩手就去蘇黎世開始田園了,把你那酷小子就扔在路中間了,當你還在酷時人家又已經田園風格了。


但這種東西也有市場策划上的關鍵因素……


它是,肯定也有這麼一方面的。它就是拿捏你嘛,把你玩弄於股掌之間,前方沒有人這麼玩弄你了。你想Nicolas Ghesquière極其有才華,但還是,在那裡頭做變革顛覆。這會兒就直接跳到外頭弄,但其實水平並沒有那麼好。

但這也可以表示,是這年代人的需求改變了吧。


我覺得就是因為科技的發展,自媒體出現,使更多人的聲音被聽到。然後這個聲音的流轉方向徹底變了,大家開始用大數據了,精英的話語權都變得少了,大家開始按照這個數字來判斷下一步該往哪個方向走了。你精英再多,也是百分之一,一點贊也是這麼一點。那大眾一點贊,可是有那麼多。你說Louis Vuitton也不是在和Supreme合作嗎?這就是大數據的結果,很難說好或者不好。


但這樣的走向不會很可怕嗎?


是很可怕,但我覺得,能夠帶來很民主的,讓所有人都能夠發聲,這是好的。但要注意的是,能發聲的,不一定都是好聲音。



沒邊Boundless 2017春夏系列



沒邊Boundless 2017春夏系列


其實按照大數據來做創作本身就沒有什麼創新可言呀。


沒有,已經給你把方向定死了。

就是給你歸納成一個套路。有套路,比較容易成功,但對於創新來言,那是沒什麼戲。希望過一段時間,會好一點?


我覺得會好一點的。現在已經開始有人對這事情反思了。知識分子有點心虛,不敢吭聲,但現在很多中間地帶的人也開始覺得這不行,就開始有點轉變。哪怕是政治社會問題,英國公投也是大數據啊,結果也是很糟糕。


本來按照套路去做就沒有太大的意義。那往後能怎麼走?


不知道啊,誰都不是先知先覺。


所以現在你自己的品牌這樣做下去也能維持嗎?


我覺得要更多盈利,這是一個很明確的目標。必須能活下來,而且活好一點。本來就該掙錢的事兒,你就得掙錢。


但現在能賺錢嗎。


應該說是持平吧。


那還是能維持,做創作如果不能維持,就很難繼續做下去。


對,必須是這樣,需要一個正向的發展。長期面對一個負面發展的話,其實整個人的情緒也會低落,人也不是鐵打的。一直處在這樣的階段上,心怎麼能定下來。


心能夠定下來的意思是,專註在需要專註的東西上?


對,你需要通過自己方式獲得持續的營養,或者對於一個事情有持續的磨鍊或研究,才能夠做出像樣的東西。現在的感覺是有點太分散。


我現在的感覺是,特別在中國獨立設計師這個層面上,得到的關注度和機會相對來說還是蠻大的。


非常非常大,可能說你畢業一、兩年後,就在國內出名了。



沒邊Boundless 2017春夏系列中的手繪圖案靈感



沒邊Boundless 2017春夏系列中的手繪圖案靈感


但做設計你得要有一個概念根源。而且這不是單指你要自己把衣服做出來,而是你要和不同的人溝通,要搞懂怎樣把設計生產出來,然後再探索你自己的設計語境,最後才能把品牌做成品牌。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沒有人可以一下子把一個穩定的品牌做出來。但現在的情況是,年輕設計師起來就是很快,發展也很迅速。


我當然沒有資格替這些人說感受,但是我覺得,這個只能問他們自己。因為在我看來這像是有兩個不同的世界在進行一樣,一個是媒體呈現出來的局面,還有就是大家通過消費來獲得的成功,另一個就是設計師自身的感受。我覺得其實在網路上,對比真實情況,其實可以有很大很大的區別。作為旁觀者或者顧客來講,只是看著這個事情一輪一輪地發生,而且大多數人其實,並不在意。我覺得顧客現在變得非常的無所謂,雖然有些設計師有幾十萬或者一百多萬的粉絲,但在中國所謂的粉絲或者是關注者是屬於質量比較低的,他們會無條件地對自己的偶像或者自己喜歡的東西交出自己的判斷。就比方說,喜歡鹿晗或者喜歡吳亦凡這樣子的,他不會關心這個人演技好不好,只要你演電影我就看。你想這樣的粉絲,其實質量是很參差的,但時裝設計師,其實也有這樣的粉絲,但是這種粉絲會在某一階段狂熱,但也很可能很快就無情地過去了。還有一類呢,是設計師也沒這麼大的勁兒去做網路上的宣傳,也沒那麼熱,關注他的人也少。所以我覺得,網路和媒體呈現出來的是另外一個世界。當然,也可以轉化,粉絲轉化成現金什麼的,這也是有的。特別是年輕設計師更會利用這一點,所以年輕設計師的感受肯定跟我們有些不一樣,甚至很大的不一樣。其實我接觸了很1990年代出生的人,來我們辦公室實習的人越來越年輕,他們實際上是一種不痛不癢的狀況。他們不會想任何這麼深的問題,他只是直覺地從一個情緒上反映,今天喜歡他的人多就高興,明天掉的粉絲多了,就沮喪一點。


年輕時候的情緒都比較容易這樣吧。


年輕時有一部分情感是一樣的,不管哪個年代都一樣。但不同年代生長的人對於事情的需求多少和方向以及深度真的不一樣。比如中國1990年代出生的人,我自己覺得是好壞分別很嚴重的,有些人就真的是非常非常優秀,家境也不錯,自己也夠努力,也聰明,受過很好的教育,然後很早就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也非常努力。但更多人就是不痛不癢,就是好也行不好也行,我一份工作做著,但像你這麼深的東西我不會考慮,完全不考慮。任何帶給他苦惱或者頭疼的事,都煩。 他們就是逛逛街,買買東西,攢點錢出去玩一圈便滿足。


那他們不會想未來?


他們不會考慮到這個,現在的中國父母從出生開始都是給錢的。


這想法有點太理所當然了吧?他們沒有危機感嗎?


他們是這樣的,他們但凡有點頭疼的事就不會去想。他們有壓力,但沒有危機感。基本上不會思考這個問題,但同時這裡頭有部分人思考得很深,他們的閱讀量也很大。但7成的人都是那種比較理所當然的存在。朋友圈都是這種,去冰島旅旅遊,到日本買買東西,所以對應的這種設計師也不需要很苦惱的。你我考慮的問題,都有點自尋苦惱。


那總得要思考一下吧。


人是要開心就好的。



張達用iphoneipad繪製的畫



張達用iphoneipad繪製的畫


我覺得這裡還有一點,比如說現在很多的網紅,他們穿衣服的方式讓我很困惑。以前穿衣服的方式代表了你是哪一群人,現在穿衣服最重要就是要酷,所以你穿的衣服根本不能代表你自己。


有時候就是能代表他希望成為的一個人。


我覺得很有趣的一點是,這其實就完全扭曲了人家對你的印象。比如以前你文個花臂,代表你很酷。但現在儘管你碰到一個文了全身文身的人,看起來很酷,但是當你一跟她聊天,竟然發現她就是個小女生。這種落差對我來說還蠻奇異的。


我認為這是她消費一個她嚮往的文化或者偶像吧。我有一個朋友是個建築師,他也開玩笑地說,現在有些男的打扮得特別像做工的,像戶外生存的那一類人。愛穿戶外的,留著鬍子什麼的。 就那種人,但你把他們扔在戶外、樹林里可能三天都活不了了。只是打扮得像,現在的服裝只是消費了一個樣子。


有了Instagram之後,這種東西被放大得還蠻厲害的。


對,如果有人做這方面研究,其實還會蠻有意思的。現在大部分人就是消費個外表,他只是打扮成這樣子的,但他其實不是這樣的人,事情不是自發性的,就像中國根本沒有街頭時裝一說,因為中國根本就沒有街頭族群。國外有是因為那些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房子太小家裡呆不住,也沒房子呆,他們只能混跡街頭,約在街頭見面,所以他們是自然產生的,一連串兒出來的。咱們這,富家子弟裝蒜地弄街頭時裝,小白臉弄塗鴉。


就像你看中國電影,裡面一定會放個小鮮肉角色,然後他穿上工裝,也不像工人那樣,但觀 眾好像也不在意,粉絲們還覺得他們很努力。比如你看日本的電影、其他國家的電影,在選角上會嚴謹一點,根據角色定位去挑某一類演員演,然後看起來像個樣子,比較真實。但在中國,可能因為這個人現在很紅,然後就把他套進去,不管他穿怎麼樣,反正臉還是那張臉, 穿個工裝你能想像他在工地打工嗎?就是格格不入。感覺大家不把事情當做事情在做。


這就是一個相對性的問題,比方說,你跟別人討論這樣的問題,但是可能1990年代後出生的人根本不把這當成一件事情。比如說我跟我實習生說,這個圖紙你可能要畫成這樣才對,但人家根本不當回事,完全不較真。他不是不認真,他是沒有意識到自己不認真,他覺得這些就可以了。



張達手繪



張達手繪


他都沒覺得這有問題,是吧?


對對對,其實你跟90後的聊聊就知道了。現在較真都變成很可笑的事了。


那人類文化怎麼發展……


所以中國在某種程度上是退得很厲害了。你看那些小女生小男生為了見偶像都沒命了,這就是愚蠢了,所有都是這種完全把自我交給偶像,真沒有腦子。


也應該不止中國在發生這樣的事情吧。


亞洲多點,尤其是東亞,因為西亞他們的宗教太厲害了。但日本、中國、韓國都是這個勁兒,就是很容易沒有自我。


那作為中國設計師,還有抱負嗎?要把中國設計做出來的抱負。


我不把這個問題只放在我自己身上來說,單討論這個問題的話,我覺得是有必要的。應該是有人去想,去做這個事情的,這不是一個狹隘的民族主義想法。不是因為國家經濟變好了,你就開始想這個事情,其實不是。其實像小時候,經濟不發達的時候,一張紙一支筆也能寫出來傳世的東西。當然服裝發展確實是需要依賴經濟發展。但我們一個佔全球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國,你不給整個世界貢獻點什麼,好像還是有點丟人,比如過去你還貢獻漢字、戲劇、繪畫、音樂……但現在什麼也沒有,我們反映的都是別人二手的,在這點上我覺得始終還是應該有設計師得做點什麼的。不是說我能做點什麼,但至少有人能夠有這個意識去做。比如現在1980年代後期到1990年代曾經出國學習的設計師,這些人回來反而意識是非常淡的。他們覺得我在做國際化的東西便行。



沒邊Boundless 2013春夏系列來源於張達在苗寨的遊歷


我想這也不是故意的,只是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背景?


也不是說故意,只是對他們來講這種東西並不重要。很流行的說法就是,比如現在已經是很國際化的生活了,交通旅行都變得很方便了,你還固守一地,要做點當地文化的事……


但我覺得他們的做法很極端,要不就是比較表面的拿過主義,運用一種相對上來說比較淺薄的方式。這樣比較沒有連貫性。


我覺得這也和他們受的教育分不開吧,就是說本身對於當地文化了解比較少,或是關於視覺的構成從網路這兒得到的印象比較大,從中學,甚至從5、6歲開始便一直用電腦了,而電腦完全就是拼貼式的畫面,手機也是,沒太多根源性。現在的人是受這個影響比較深的,所以,他們摘一些元素,比方說用龍或者鬼,便開始創作……這對服裝來說是最奏效的。


把這些作為一季的靈感去用,相對來說是比較普遍的,但問題是,當你的身份是中國設計師時, 把玩這些元素便容易變得可笑。


服裝設計的教授方法就是這樣,包括英國也是這樣。它就是一個視覺化教授的東西,然後這個東西又很直白,大家接受直白的東西很容易,出效果也比較容易。


那如果說在版型上表現呢?現在要不就是很中式,要不就是很西方,我覺得都很極端。


我覺得這就是我當時為什麼願意給某品牌工作時的初衷,就是因為他們當時願意做這樣的事情。我通過跟著原料的出產地,跟著手工藝來看,確實也是知道了一些,雖然也不是知道很深,但是些體會吧。首先,你做個內在的東西花的時間比做視覺的要長,這是肯定的。其二,現在是個非常非常視覺閱讀的年代,比如你手機上有個圖片,色彩非常鮮亮,一下子把眼球抓住了,跟一個你在版型上很微妙的設計相比,大多數人都只會看圖案。版型上你甚至都忽略掉了,除非做版型的他自己堅持下來,不然大家都只會做流於表面的那種東西。第二,中國在清末之後,服裝就已經截斷了,沒有像國外是一個進化的過程。這一百多年時間,有些東西是無法帶回來了的,然後從那之後所有人都穿西式衣服,你現在突然想把這種東西帶回來,把中式衣服融進去,你會變得特別困難,這也是很長時間需要找到一個位置,你同時又得規避太多日本的影響,因為日本有些東西發展得確實不錯。一方面你得倒找自己的文化語言,另一方面你還要避開日本的影響,同時還要適應今天的生活,這三個加起來,就會讓事情變得非常的不容易,很多人也不願意這麼做。很多人都不願意去接這麼大的壓力,你做得好自然好,做得不好又掙不來錢。除非你真的能下決心,忍得住,有足夠的腦子,同時你還要有才華,那一定是好的。這需要大量的時間,不能趕。如果你目標定在這兒的話,是一定要這幾方面都湊在一塊兒的。你自己有這個願望,再有足夠的時間蓄積力量,再有就是你在這個蓄積力量的階段能夠養活自己,我覺得才有這個可能。



張達手繪


我覺得更難的是,儘管有這種才能,但心定不下來。


現在是定不下心,是太容易被外界標準影響而妥協。還有就是本地性被忽略,要不就是在中國走得非常偏,比方說強調民族主義,強調手工藝,都容易走得很偏。沒有人真正在這種進化層面上下功夫。


其實我也常常質疑這種強調手工藝的做法,難道是人手做的東西就一定是好的嗎?當然,傳統手工藝是值得保存的,但對於穿著上,手工做的衣服便一定比較好嗎?


在有些小的局部上是比較好的,但更多的是人賦予它的意義。還有你說的地域性那個問題, 其實是被忽略的,尤其是城市,城市會忽略地域性的問題,如果你到農村的話,會感覺到自己被自然界約束,然後你會反過來意識到,哪些布料,哪些款式,哪些顏色確實適合你的環境。但在城市裡頭,基本上很大程度會忽略,除非你到另外的城市,才會感覺到這個城市和另外的城市不一樣。而且大家都以消除地域性色彩作為自己有多國際化來標榜自己。我會多少語言,去過多少國家,穿得多國際化,大家都把這個作為判斷成功人士的標準。當然我覺得現在有一點回潮,有一些人認真對待自己本地的文化,也願意去了解,事情往一個方向發展得太迅猛的時候總會有反方向的力量出現,不是所有人都會朝一個方向走的。


______________


採訪、撰文 | 梁家俊Karchun Leung


編輯|劉星Cheyne Liu


圖片|部分來源自網路


______________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訪談】范弗利特:每次度假總是會遇到很多球迷,很感謝他們
「深度學習三巨頭」都做了啥?他們的訪談和論文都在這
【訪談】考辛斯:要感謝我的隊友,他們幫我走到了這一刻
我很喜歡大張偉,看他的訪談都是嬉笑人生,卻很有深度
張大春,「地獄在我們自己身上 是什麼?是我失去了解釋這個世界的興趣」|訪談錄
【訪談】威少: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做得很好,但我們的表現不夠持久
【訪談】字母哥:我認為今天的比賽肯定會讓我們變得更好
黃曉明訪談中談感情,都說楊穎配不上我,但我對她的確是真愛?
張莉:不管我們承認不承認,一個新的性別觀時代已經到來 | 深度訪談
【訪談】利拉德:當我們準備就緒,這會是一場公正的較量
本周聲優特別訪談,再沒有「國家隊」看我要死了
【訪談】科爾:我們現在感覺一切如常,下一場比賽要從零開始
GQ訪談|李詠:除了主持人,我沒想過我還會做什麼
馬雲最新訪談:年輕人要有大格局,必須做好這3件事
焦慮算什麼?吃吃吃治癒一切 | 訪談
【訪談】倫納德:我感覺很棒,我們有機會創造歷史
社會學家黃盈盈:我們該如何審視日常而又疏離的性話題,我們容易忽略什麼?|訪談錄
蔡凌老師訪談:我希望用我們所能做的,讓他們的傳統可以存續
【訪談】庫克:猛龍不會感到疲倦,我們必須跟他們一樣
做用戶訪談沒想像的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