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讓美國人上癮35年的H2C,今天終於可以大吼一聲「中國製造」!

讓美國人上癮35年的H2C,今天終於可以大吼一聲「中國製造」!







在幾個星期前的一場刷爆朋友圈的比賽場上,相信很多跑友都對一個穿著黃色T,拿著喇叭維持秩序,並試圖用自己的身體攔下誤闖賽道社會車輛的嬌小女子,頗有印象,她就是此次賽事組委會的總負責人,眾輝體育總經理李璐。





Photo by 風11, Hood to Coast China,7月




當朋友圈被一場周末的比賽刷屏,我們看到了很多以團隊稱的跑者分享著他們各自的參賽經歷,其中,除了對於賽道美景美圖的讚歎之外,看到最多的是這樣的一組辭彙:戰術、策略、合作、分工、局限空間的溝通能力、應對突髮狀況的能力……




Hood to Coast China,7月





確定這是一場跑步比賽嗎?

怎麼看,都像是一次團隊建設,特別的是,這些團隊的成員,彼此之間未必是工作關係、行業關係,他們更像是戰場上的戰友。




攝影師記錄下了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畫面,獨自奔跑在雲端之下蜿蜒天路上的選手,從巨大風車林間穿過的選手,疲憊之時艱難前行仍撿拾路邊廢棄礦泉水瓶的選手,以及幾人一起終點衝線的激動身影。一個人跑步,他完成的是一場比賽;一群人共同挑戰一場比賽時,這個過程體驗將不止於數學倍數的疊加……





Hood to Coast China,7月



當最後一個團隊通過終點線,賽事宣告順利結束的一刻,李璐擁向身邊的摯友,兩人抱頭痛哭。這是怎樣的一場比賽?從賽事組織者的角度,辦這樣的一場比賽,為的又是什麼?

比賽結束的第三天下午跑步學院幸運地採訪了璐總。




 Hood to Coast,從山跑到大海 




Hood to Coast(

H2C)

,起源於波特蘭,號稱地表最強,跑步接力賽之母,至今已有三十五年的歷史。




1982年,作為曾經跑過35個馬拉松和13個超長馬拉松的Bob Foote覺得再沒啥挑戰了,就和他的跑友們想出了這個從Mount Hood(胡德雪山)附近接力跑到海邊小鎮Pacific City的主意。





Hood to Coast,1986老照片




第一屆比賽在1982年八月七號舉行,共有八支隊伍參加,每隊十人。




比賽一般在每年的八月底美國勞動節長周末左右進行。一路經過高山,叢林,城市,鄉村,最終到達海灘。





Hood to Coast





H2C中國版,每個參賽隊5人,每隊一輛車。賽道落地張家口,主要賽段集中在被譽為「中國的66號公路」的草原天路,全程175.8公里,共18個接力點,從密苑雲頂滑雪場出發,終點設在中都草原。




Hood to Coast China,7月




  問題來了 



RA=跑步學院


LL=眾輝體育 李璐總經理






  • RA:為什麼會想把這樣一場更像是TEAM BUILDING(

    團建

    )的比賽帶入中國?






  • LL:


    去年,包括謝頔博士、於嘉老師在內的我們一行人去參加了美國波特蘭的Hood to Coast,當時比賽一結束,所有人都感嘆這樣一場比賽如果在中國進行,簡直不可想像。我們一直都在尋找好的比賽,有趣的、有特點的比賽,將它們帶入國內。H2C就是這樣一場優質賽事,它帶給選手的體驗與眾不同。而我們做中國版的初衷也是,將我們自身在H2C中的感受也帶給我們的選手。






Hood to Coast China,7月






  • RA:會是怎樣的一種感受呢?






  • LL:



    不同的比賽,有著不同的文化。首先,這不是一個全程封路的馬拉松,所以,它的文化確實不太一樣,一方面,跑者需要習慣這樣的一場比賽,另一方面,他們從這樣一場比賽里所得到的、所感受到的應該不一樣。我經常會看到有不少跑友讚歎東京馬拉松的賽道秩序、志願者的服務。但如果以那場比賽的期待值來要求這個比賽,那麼無論是組委會還是選手,雙方都無法得到享受。並非是讓跑者降低對於賽事服務的期待值,而是希望選手們開始考慮:每個人在比賽中,他最想得到的是什麼?





    這場比賽在開賽之前,大部分選手還處在認識模糊的狀態。他們不知道這一百七十餘公里會面對的什麼。它畢竟不是馬拉松。如果你沒有跑過倫敦馬拉松,至少你可能跑過北京馬拉松,至少會有一個相似的期待值,而這場比賽,是連相似的期待值都沒有的。




    令人驚喜的一點是,第一屆的比賽,跑友們居然可以與我們心意相通,就是我特別希望帶入國內比賽的一些感受,我們的選手都get到了,雖然我們可能做得還不夠好。這些感受說得詳細一點,就是團隊共同去面對挑戰的一種姿態,一個團隊的應變能力,要做決策,要做判斷,要調整戰術……比如嘉友跑隊,有人負責找吃的,有人負責講段子,有人負責在關鍵的時候調整戰術,所以,等到比賽之後,雖然所有的事情都是基於比賽本身的,但是觸動彼此內心的都會是這些互動帶來的友情、信任,對自己的了解,對這一輛車裡的每個人的了解,以及看到了深於跑步和比賽本身的內涵。 




    我預料到了所有參與其中的人,都會讚歎賽道的美,都會覺得自己的團隊很牛,能夠共同完成一場這樣特別而具有挑戰的比賽,但從賽後很多隊伍的文字分享中,我也看到了很多來自內心的感受。這正是這場比賽的魅力所在。





嘉友跑,

Hood to Coast China,7月






  • RA:我們現在是第一年第一屆,而美國已經舉辦三十多年,國內目前最悠久的馬拉松賽的歷史也不過三十多年,怎麼能將比賽延續下去?






  • LL:



    美國有很多跑步愛好者,幾年、幾十年地連續參加同一場比賽,一開始,我還有些不理解。跑過之後,雖有同感希望能再次參賽,但是也不太確信是否能喚醒國內跑者同樣的感受。




    可以這樣認為,它已遠遠不是跑步這件事情本身。你會在這樣的一場比賽中,看到在一個團隊中你所起的作用,你究竟是那個積極的、給力的人,是在關鍵時候讓大家士氣重振的人,還是那個在疲勞的時候,有很多負面情緒的人,這些事情,我們的跑團們或多或少都會有反思。這些事情,觸發了自己因為別人去審度自己的過程。在短時間內,壓縮高強度挑戰,並在疲勞狀態下去達成目標的一個環境中,你更容易看清自己,也更加容易去看清周圍人。跑友們都不會忽視一些細節,比如網上盛讚的一張圖片,是小白總手裡拿著三瓶水,其中一瓶是自己喝的,另外兩個是他在沿途撿起的別人扔掉的垃圾。還有一位跑友寫到,賽後自己內心特別糾結的一件事情,是在比賽途中往賽道邊扔了一個塑料水瓶……無法挽回的遺憾。




    不怕你做錯什麼,就怕你完全不自知。在一個團隊的協同作戰中,你的言行舉止對周圍人的影響往往是不自知的。如果在這樣的環境中,能喚起大家的一些「知道」,就已經非常好。





新絲路董事長李小白,Hood to Coast China,7月






  • RA:賽事執行過程中,最感難度是哪些因素?






  • LL:



    難度在兩點:醫療和道路的暢通。醫療問題來自,賽道封路,一旦上了天路,單向行程,你將會離兩頭都很遙遠。張家口政府給予了賽事很大的支持,19個點全部定點救護車。而我們的醫療急救合作機構工作時用到摩托車隊,將問題基本解決,不受阻。




    另外一點,道路,這也是我心有不安的地方。無論如何,我們給當地的交通,給村民的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干擾。賽道主路一旦被封,生活在裡面的村民或減少出行,或必須順著賽道走,不能逆行。很多外出務工的村民,發現走主道回不了家時,就會繞進村間的土路,就有可能從一些小的路口再繞進賽道。雖然賽道邊已經有著大量的警力,但村間太多的土路還是讓這麼長的賽道沿途對社會車輛防不勝防。




    其間有一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當地一家結婚的車隊,因為比賽的原因不得不繞行。應該怎麼去看待這件事?我有時候會想說,其實你的跑步沒有多偉大,當它與一定的社會資源有一定的衝突的時候,大家可以彼此地謙讓和諒解一點點。比如說,當賽道上見到逆行的車輛出現的那一刻,盡量更平和地而不要太情緒化地去對待這件事情,不要和這些逆向行駛的車輛產生衝突,換位思考。所以未來我們工作的一個主要方面,也是希望當地的民眾參與到比賽中,無論是志願者的服務,還是賽道邊的觀眾,甚至於讓他們與我們的選手一起跑一個接力點,讓他們來體會一下:這些人為什麼要跑?讓更多人慢慢去理解這個事情。




    在跑友的分享中,真正讓我們無法接受的反而是選手自己的車輛,在賽道上飛馳而去,揚起塵土,讓路邊正在跑步的選手不舒服且不說,也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




    所以,第一,我們跑者的行為首先達到一定的自律;第二,與當地民眾達成共識,影響他們對於賽事的看法。希望未來我們在與政府盡一切辦法保障賽道安全通行的情況下,我們的賽事參與者,我們的跑友,能帶著一定的寬容度來到這裡,帶著感恩。





Hood to Coast China,7月






  • RA:整個執行過程中,有沒有什麼遺憾呢?






  • LL:




    很大的遺憾在終點的一段時間。因為封路,很多旅遊的車輛進不了草原天路,全都彙集到了終點所在的中都草原景區。晚上11點左右,景區的表演散場,比平時多出了一倍半的觀眾,本來僅服務於8000左右人群的警力,當時面對的是三萬之眾,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現場明顯感覺到警力、安保不足。




    這種混亂的狀態大約持續了兩個小時左右時間,期間有幾隻參賽隊伍陸續回到終點。當大家跑了一百七十多公里即將完成比賽,發現此時不得不匯入景區表演散場的人群車流中,勢必會覺得煩躁、遺憾。




    一直都覺得挺對不起這幾支回來的隊伍。




    也有提及終點的氛圍不夠嗨。其實我們的樂隊一直都在演出,各種演出布滿了從第一隊到達終點之後的12小時。參賽隊零零星星回到終點,大多停留不了太久就回去休息,而表演舞台設置得距離終點又遠了一些,令完賽隊感受不深。這都是將來我們需要改進的地方。





Hood to Coast China,7月






  • RA:在比賽結束時,李總您哭了一場,想問當時您的心境是怎樣的?






  • LL:




    其實在比賽剛結束的時候,我發了一個朋友圈,我說自己的腦中是一片空白。一是因為累,另外是因為我並不知道跑友對於這場比賽的認識,以及他們在想什麼?他們的感受是什麼?那種不確定性,以及對於終點前的出現狀況的愧疚,都不得不以痛哭來宣洩一下複雜的情緒。





發出這張圖片的時候,特意徵求了一下李璐總的意見,畢竟這是很個人、很隱私的一個瞬間,但又是那麼真實而感人,這一刻應該讓參賽者們,讓更多人看到、感受到……






  • RA:在整個賽事的執行過程中以及賽後,組委會應該會收集到不少選手反饋的意見和建議,那麼其中有什麼亮點嗎?






  • LL:




    選手大多認同一點,這是一場自己在和自己較量的賽事,而不僅是和別人比賽。那麼,這個因素是不是也可以考慮並設置在對成績的考量中?比如階段性考量,綜合考量。不要唯最終的成績論,而是要考慮更多的因素,或從更多的角度去給團隊評分。





Hood to Coast China,7月






  • RA:我們聽到的一個質疑點是,H2C在美國秉承的是從雪山跑到海邊的特色,可是落地國內,沒有雪山沒有海邊,就會覺得味道變了。






  • LL:




    在國內找到一條類似的路線非常困難。這樣的地方最好符合這些特點:方便選手租車,容易實現封路。沿海地區都太繁忙了,尤其是交通,而從某一座山上下來,往往又要跨好幾個城市,實現封路的可能性更小。雲南、青海等地方,雖然不臨海,也有很開闊的湖面,水質非常好,但是因為在高原,對於這場長距離連續消耗體能的比賽來講,不太合適。所以,最好是在同一個城市裡,有合適的道路,最好還要有水面。我們仍會在張家口地區繼續尋找更好的線路進行賽道改良。




    這樣說吧,如果有海了,可能就沒有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既美且帶來震撼的賽道了。




    之所以「海」的因素很重要,也是因海邊帶出的賽後極致的狂歡。那樣的終點氣氛很重要。我們明年會著力改善這一點,且不論終點前面對的是不是一片海,我們一定要將終點需要釋放情緒的氣氛烘染起來。





Hood to Coast China,7月






  • RA:任何一場比賽,應急預案都是重中之重,組委會又遇到過哪些突發且棘手的問題?






  • LL:




    美國的H2C的大部分賽段都是沒有手機信號的,而我們賽段草原天路這部分,本身也沒有信號。這是一段郊野的路段,賽事中的那些信號塔架,特為這次比賽單獨架設。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全部就位,遇到突發問題,工作人員立即響應,現場直接爬上塔架去補信號。




    我們搭建好的終點,在比賽當天的上午,被十級的大風吹折了梁,而我們的工作人員現場又再次全部重新搭了下來。最後,當選手抵達時,終點一切如常。




    我們有足夠的應急機制去面對突髮狀況,但同時,我也想說,這畢竟是一場在郊野進行的比賽,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心態來參加並感受賽事呢?在美國2015年的比賽,一場颶風把終點全部吹毀,面目全非。比賽在俄勒岡進行,而當時甚至連西雅圖的電都斷了。終點線因此換了好幾個地方。當時狀況下,選手和組委會一起面對困難,而絕不是對立的角色。




    如果我們第一屆遇到下雨,那麼賽事體驗可想而知。所以我非常感謝老天爺給面子,但又不敢苛求每一年都有好運氣。今年開賽的前兩天還是大雨瓢潑,天晴之後美好的景色也是這個雨季特有的。




    還比如有人曾提議夜晚賽道照明問題,當然從安全的角度考慮肯定是好事,這樣電也有了、熱水也有了,但似乎就不是這場比賽了。




    保障和「過度人為」是兩件事情。

    在保障基本安全的前提下,不要過度人為,還原比賽該有的樣子。做好保障,而要保留賽事該給選手帶來的獨特體驗。




    「每一公里都不平凡。」




    贊助商BMW品牌是真正懂體育的公司,品牌的調性都與這場比賽十分契合。感恩這樣的公司給予賽事有力的支持。





Hood to Coast China,7月






  • RA:賽事結束,回觀賽事的意義有哪些方面?






  • LL:




    對我們執行團隊來說,是經歷了一次考驗,是經驗的積累。我們在做總結時都在講明年我們要怎樣改進,應該怎麼做,都是建設性的意見,沒有抱怨,沒有更多提及自身所遇到的苦、累與誤解。這個團隊已形成。




    另外,這樣一場比賽,對於2022年冬奧會舉辦地體育氛圍的培養,以及當地民眾對於體育的理解都是有積極作用的。志願者的文化、醫療保障、旅遊接待,這些都不是硬體,而是軟體,需要積累,需要一個文化演變的過程。這樣的事情越早做越好。也許我們今天用的志願者,五六年之後,正好是大學生,正是未來服務於奧運會的中堅力量。





Hood to Coast China,7月




李璐總從見到我的第一面,就說了四句話:





第一句,我們很牛;


第二句,我們沒有那麼牛;


第三句,感謝所有人給我們面子;


第四句,感謝老天爺給面子。




我還想為她加上第五句話:

明年會更好!




本文記者:李瑛


·


·


·


·


 秋天,來跑步學院學會跑步!



點擊圖片,查看秋季跑姿課程詳情





 

閱讀原文

,即

刻報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跑步學院 的精彩文章:

跑步日簽 | 7月31日,村上春樹:我只是在跑著
7月我們抽了12次獎,恭喜這35位同學!
寫給初跑者的小Tips
跑步日簽 | 7月30日,想遠離煩惱?那就快跑!
在19度的夏天跑馬拉松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TAG:跑步學院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僅用4年,就做成了美國花12年乾的大事,美國人:史無前例
美國人拍攝的1987年中國:想不到87年的中國是這樣子
美國人拍攝的1993年真實的中國:想不到93年的中國是這樣子
繼24架後,我國又訂了新一批蘇35,美國人:專為中國「量身打造」
印度GDP將在2016年首超英國,美國人徹底坐不住了!
33年前美國人為日本挖下一個坑,今天又想來坑中國!
100年前,一個美國人就看出,美國真正的威脅並不是中俄
繼24架後,我國又訂了新一批蘇35,美國人:專為中國量身打造
100年前這個美國人預言:中俄不是最大威脅,此國崛起才最可怕
自稱是中國人的老外,為中國做了兩大貢獻,被美國人罵60年
美國人:5年後印度能達到中國現在的水平嗎?外國人:至少要20年
中國又一次拯救了美國的「龍蝦產業」,一年進口6.5億,吃怕美國人
美國人最喜歡的4大歌星,中國上榜1位,圖4被稱為「鬼才」!
100年前這個美國人做出預言,威脅最大的不是中俄,此國才可怕
中國30年前布下的局,美國人現在才看懂,已經晚了
6000名中國人為了綠卡宣誓「我是美國人」但2年之後卻後悔了
100年前這個美國人預言:中俄不是威脅,此國才是大隱患
美國人1944年拍攝的中國抗日戰爭,很多人都沒看過!
2018中國空軍取得多大成就?美國人:2025年美或落後中國
100年前,一位美國人曾言:世界上最大威脅不是中俄,唯有此國最為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