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范以錦:從大家閨秀到革命者的百歲人生

范以錦:從大家閨秀到革命者的百歲人生

文 |范以錦

岳母楊琴,對生死早就置之度外。親朋好友相見總喜歡說些吉利的話,祝她健康長壽。她卻說,後半輩子寧靜安逸,但年輕時為革命出生入死,一生都病痛纏身,不知「死」過多少回,這命也是夠大的了。

生與死好像序曲與謝幕,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生存過程才是重要的。經歷磨難和精彩的人生,岳母對身後「謝幕」淡然交待,跟她媽媽而去,把骨灰撒到江河。

家人每年都提議給她祝壽,總是被拒絕。然而,2017年7月2日這一天不同尋常,那是百歲生日,她愉快地接受了女兒和女婿對她的生日祝福。擺上流淌著芳香的鮮花,送上美好的祝福。萬萬不能祝她長命百歲,我嘣出一句「下要保底,上不封頂」。沉醉在濃濃親情中,她大口大口吃著生日蛋糕,吃的那麼津津有味,根本不像有病的樣子。

意想不到,7月3日一早她卻永遠離開了親人。按我們家鄉講虛歲的習俗正好百歲,一天不多,一天不少。

我的兒子范穎輝有感而發寫下了深情懷念的詩句:

事前,我岳母飲食起居正常,並無不祥之兆。7月2日那天她說說笑笑,還能下床走動。幾天前,她的一位外甥曾計劃7月9日從香港過來看望她。9日那天,外甥果然來了,見到的卻是再也不能與他親切交談的遺容。

如果說有病,她一輩子都有病,心臟、血壓、糖尿、失眠等病症均有,多次與死亡擦肩而過。

上世紀50年代初,在運動中的遭遇,以及丈夫病故等意外的打擊,她早年有過的肺癆病複發,同時得了血崩病,當時很難治。她是個信念堅定、性格倔強的人。心裡的陽光和希望不因折磨而失落, 在與命運抗爭中她熬過來了。

90歲時,她住進了醫院,神志不清,病危通知書下達了幾次,卻又度過難關,恢復了健康。後來又陸續住過幾次醫院,最為嚴重時是2016年年底,已不能進食了,靠打點滴注入營養維持生命。然而,住院一個月後又奇蹟般地站立起來了,形態似乎比住院前還好。

和我們住在一起時,一有空就會嘮叨她含辛茹苦的故事。其前半生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 「70多年前的事像放電影一樣,鮮活地、清晰地、長期地纏繞著我,使人無法淡忘,無休無止……」她在一篇文章中寫道。

那是1946年秋,她帶著僅一歲和三歲的女兒,由江西長途跋涉,回廣東大埔縣百侯尋找黨組織。

她出生在大埔縣百侯肇慶堂富商家庭。抗戰開始後的1938年,她放棄「大家閨秀」的優裕生活,憑著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仇恨加入到抗日救亡運動的宣傳隊伍中,併入了黨。

21歲,「大家閨秀」時期的楊琴

國共時而合作,時而發生磨擦。皖南事變後,發生了「南委事件」。「南委」,即當時設在大埔縣的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1942年5月,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因組織部長郭潛被捕叛變,南委機關及所轄三個省工委和幾個主要交通站相繼遭受嚴重破壞。我岳母當時任百侯鄉婦女支部書記,百侯距南委機關僅十里路。在敵特追捕中,她和一批地下黨員,逃離百侯散落國內各地和海外。

後來找回組織恢復了黨籍,但只能從解放前夕算起。其實「南委事件」中的黨員是在執行中央決定:除敵占區、游擊區黨組織照常活動外,國統區黨組織一律停止活動。她的直接上級的通知更加具體:迅速撤離,隱蔽起來,保存實力,事態好轉後會通知大家回來。她離開大埔後也不是消極等待組織通知,她在江西想辦法找到教師工作崗位,在與學生上課時不忘宣傳抗日救亡道理,並穿插共產黨抗日的思想主張。而且,一直在尋找黨組織。

日出日落時,她常站在江西一隅,遙望故鄉,思念組織。1946年秋,是第二次回大埔百侯尋找黨組織。帶著兩個幼小女兒,實在挺不住。她還想到,如果被捕怎麼辦?路過梅縣時,她流著眼淚把三歲的大女兒托給親戚照顧,到9歲時才領回來。

翻山越嶺,蹚水過河,一路走一路祈禱風平浪靜的明天。然而,一踏上百侯家鄉舉目可見捉拿共產黨人的布告,無法找到地下黨的「接頭」人。形勢依然險惡,她急忙離開百侯來到廣州,帶著二女兒寄宿在他人家裡,在一家慈善機構當了代課教師。

丈夫也是地下黨員,東奔西走,當時在北京。

1947年春,廣州社會動蕩,人心惶惶,她失業了,黨組織關係又接不上。於是去了一信向新加坡大東書局任經理的羅明求助,羅明在大埔百侯中學當過校長,我岳母曾在侯中讀書和當過教師。我岳母的同父異母的大姐也在新加坡南洋女校教書。羅明與她商量後給我岳母弄了一張「新加坡入口證」,但小孩做不了入口證明。無奈之下,把二女兒送人撫養,從此再未相見。隨著歲月流逝,愈老愈思念,每每提及此事,眼淚便滾了下來。

四口之家,各散東西。

她孤身一人,茫茫尋找落腳點。在前往新加坡的船上病痛纏身,到了新加坡又患了肺癆病。這兩次都差點要了她的命。

1947年7月間,由羅明介紹到小學教書。1949年初,羅明向她轉達中共香港分局負責人方方通知:「凡因『南委事件』去了海外的同志,想盡辦法迅速回來」。接著又收到了大埔地下黨員、侯雲區區長楊卓亨的一封信:「百侯正需要人手,請趕快回來。」她的大姐認為中國還在戰亂中,現在回國有危險,勸她留在新加坡過安穩的生活。信仰可消解死亡威脅的恐懼,她說:「我一直在找黨組織,今天組織正式與我接上關係了,再危險我也得迅速返國。」她坐船到了汕頭,穿過敵占區的防線,回到日思夜想的家鄉和組織身邊。丈夫也回來了。他們繼續從事黨的地下工作,直至大埔縣完全解放。

她的黨齡從重新回到組織身邊算起。解放後,當過教師、民政局幹部。後來從「五七」幹校勞動復職後,安排在工廠做一般行政工作直到離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恢復了她1938年入黨和參加革命的待遇。

2015年,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中央決定,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名義,向約21萬名抗戰老戰士老同志、抗戰將領、為中國抗戰勝利作出貢獻的國際友人或其遺屬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這是對抗戰老戰士歷史功勛的肯定,也是對他們榮譽地位的彰顯,我岳母接過金燦燦的紀念章時,喜極而泣。她像過節一樣,穿上整潔的衣服,戴上紀念章,專門拍照留念。

98歲時的楊琴,2015年榮頒「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後半生,她雖然生活幸福,但依然病痛不止,然而有足夠的精神「維他命」支撐。她從不鍛煉身體,連飯後散步都沒有,實際上天天都進行「體力」鍛煉。她還能隨意走動時,每天步行到市場買菜,堅持做家務。另一個鍛煉就是「腦」鍛煉,天天看報、看書。行動不便時,家務事停了,但「精神家園」猶在。最喜歡看的報紙就是《南方日報》,最愛讀的雜誌是廣東作家協會辦的《作品》。

95歲時,還通過我向南方報業圖書資料室借看《飄》、《紅與黑》等世界名著。雖然老了,但捧讀的姿態還是那麼嫻靜典雅。也許精神上的慰藉,就是延年益壽的良方吧!

97歲時的楊琴,玩玩新花樣

前半生,在環境惡劣的生存狀態下,能夠與死神擦肩而過,靠的則是她的信念、毅力,還有就是受她的人格感染的親朋的關愛和照顧。

1947年在前往新加坡的船上,只能住又臭又濕、空氣污濁的三等船艙。她待人熱情,一上船就與幾位剛結識的梅縣老鄉和一位尼姑拉家常,噓寒問暖,幫助她們解除心頭煩惱。船在海中遇到了風暴,本來體弱的她顛簸得瑟瑟發抖,嘔吐不止,不能走動,吃飯、洗澡、上廁所都困難。剛結下情誼的老鄉和尼姑伸出援救之手,使她度過了難關。

在新加坡,她推行良好教學模式,學生喜歡聽她講課,班級成績優異。別班的頑皮學生手掌被打得又紅又腫,而她從未打過學生,學生對她很親近。因此,校長、校董和教師都很尊重她。

她得了肺癆病,大家沒有拋棄她,而是安排她去「山芭」療養一個月,每天還供應鮮魚和鮮奶。

之前,由於她每個星期天都堅持「家訪」,學生有疾病時也會去探望,給家長留下了好印象。聽說她病了,家長紛紛給她送補品。身體稍為好轉又繼續上課,教師和家長為了緩解她的壓力,課餘時間常邀她去領略異域風情,逛街喝咖啡,沙灘上唱歌跳舞。興緻來時,她拉著手風琴大唱「我的祖國」和「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這使她減輕了思念親人之苦。在大家精心護理下,她的病逐漸好轉,連醫生都認為是奇蹟。

回到革命隊伍後不久丈夫去世,她帶著兩個女孩,生活艱難,但同樣是解放前參加革命的一位同事卻自願和她結合,共同承受煎熬。晚年,我把她和她的母親接到我家居住。大埔老乾局和廣州巿東山區、越秀區老乾局都很關心她,常派人慰問。

令我岳母欣慰的是,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時,曾受她關愛過的學生總惦記著她。在她逝世前一個月,廣東省委黨校原校長肖如川夫婦再一次到醫院探望她。當晚,她戴著眼鏡,一筆一划把肖如川的名字寫到紙上,還寫了其他人的名字。問她為什麼寫,她說記憶力差了,寫了才記得住,師生情誼永遠不能忘記。

我岳母逝世後,肖如川打來電話表示沉痛哀悼。他年逾80,我叫他不要參加告別儀式,但他還是執意參加了。他高中畢業後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他說:「楊琴老師是我的入黨介紹人,是我的引路人,不送一程,我不安心。」大埔百侯中學廣東校友會原會長、廣東省衛生廳原廳長黃慶道,校友會現任領導及校友、我岳母的學生紛紛前來送行。原計劃只在少數親友中舉行簡樸的告別儀式,卻在告別廳里擺滿了花圈、站滿了人。

在微信親友群里,沒有多少悲情,更多的是對「百歲婆」的讚譽和天堂路上的祝願。有人摘錄了北京大學學者劉錦雲寫的《百侯往事》一書的片斷:

「楊琴先生上課是好教師,課外是同學們的貼心人。她班上有位同學經常缺課,她沒有粗暴批評而是把他叫來,當了解到他是因為常要去為挑擔的母親接貨擔時,第二天便背了一袋米去慰問學生。」

「她視班上學生為親生兒女,誰頭痛腦熱,她就送葯上門。」

「住校的山區學生遠離家庭,她還送上雞蛋和飯菜。」

居住在東莞、自稱「侯中79歲老學子」的劉寶嶺先生也賦詩一首:

劉寶嶺的詩既表達了學生對老師的深情的愛,也彰顯了老師對學生關愛所得到的回報價值。

給予與回報是互為的,有付出,才會有美好的回報。活到百歲,也是對德高望重者的回報吧。

題圖為73歲時的楊琴,拍於1990年

【作者簡介】

范以錦 |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南方日報社社長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鍾布:不會被淘汰的,是與人打交道的工作
葉兆言:一曲《長恨歌》引出的千古謎
李文:黛安娜王妃私密錄相被公開,防媒體不如防教練
龍應台:你好嗎
尼德羅:如果他是一個女孩子,那該多好啊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98年前的今天,毛澤東的恩師,培養出一批革命者的楊昌濟去世
長征時年齡最大的革命者,主席為他兩次提字!榮耀光輝一生
此家族走出一百多名革命者,最終只存活二十人,其中有大將和上將
沙俄時代的十二月黨人,被流放的貴族革命者
《競雄女俠秋瑾》:一個偉大的革命者
號外人物:森永邦彥——「時裝世界的數字時代先鋒革命者」
行刺者成了被刺者,革命者成了大漢奸,名聲之懸殊,誰能超過他?
小程序——大未來!改變互聯網下一個10年的革命者!
他是讓人分外尊敬的「最後一個革命者」,但卻把國家搞成這個樣子
職業革命者——父親的青年時代
容閎:從改革者到革命者
長安新CS55相伴旅途 尋覓偉大革命者魯迅先生的故居
他是資本主義革命者,是獨裁者,他給英國人民帶去了什麼
潘心元:革命者
鬍鬚簡史:為什麼革命者愛留大鬍子?
「無為」的老子,勇敢的革命者
一革命者帶人暗殺攝政親王,失敗後卻被放,多年後他卻成了漢奸軍閥,還去吊念已故親王
陳毅元帥最著名的詩,雖然簡單但是寫出了革命者的品格
他們曾經是優秀的革命者,但是面對敵人的誘惑,忘記了自己曾經的初心
中日關係這麼緊張,為何民國時期的革命者,總喜歡往日本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