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因為孩子太懂事,我跟婆婆翻臉了

因為孩子太懂事,我跟婆婆翻臉了

作者:多多媽

01

昨天和發小華苓一起吃飯,聊天時她突然告訴我:「親愛的,我沒忍住跟婆婆翻臉了,她現在已經回老家了,我打算把圓圓送半托。」

我正大快朵頤,等反應過來華苓說的話,那驚嚇程度絕對不是吃了一鯨,而是十噸鯨。

華苓從小有些包子,被欺負只會生悶氣。自從她結婚生子的這幾年,我聽過她對婆婆的101次不滿,But,每次都是吐槽完之後,再自我安慰一番,覺得婆婆也很不容易。然後,華苓回家後就能繼續發揚包子精神了。

萬萬沒想到,這次婆媳倆居然會鬧翻,看來這件事一定是觸動了華苓能容忍的底線。

華苓點點頭,跟我說了事情的經過:

她下班回家,看到女兒圓圓又在問奶奶她能不能吃點藍莓。還沒等奶奶回應,華苓就告訴她:藍莓就在果盤裡,你想吃就去拿,不需要總是問行不行。

圓圓幾乎事事都要詢問大人的意見,無論什麼事,只要沒有他們的允許,孩子絕度不會去做,甚至連言語反抗都不做。三歲的孩子,總是怯怯的,出門在小區的遊樂場玩,沒有父母的陪伴動都不敢動。

晚上,華苓陪女兒畫畫,看著孩子照著圖畫書一筆一筆的,生怕畫錯,一點都不輕鬆。華苓就問她:「圓圓,你喜歡畫畫嗎?」

孩子歪著頭想了半天,也沒清楚地告訴華苓她喜歡還是不喜歡,反而有些不安。華苓決定換個方式,笑嘻嘻地問女兒:「圓圓,你為什麼每天都畫畫呀?」

這次,孩子沒有猶豫,她說:「奶奶說女孩子應該學畫畫。」

「那你喜歡畫畫嗎?」

「我不知道,媽媽你說呢,你讓我畫我就畫,你不讓我畫我就不畫了。」

華苓看著女兒一臉討好的樣子,突然如鯁在喉,覺得特別難受。女兒圓圓,乖巧聽話,比同齡的孩子省心多了,可就是太聽話了,一點自己的主見都沒有。

記得華苓帶女兒的時候,她還挺有脾氣的,也有自己的想法,想要什麼會清楚的表達。後來,華苓重回職場工作,婆婆從老家過來幫忙帶娃,孩子就越來越木訥了。

說實話,華苓的婆婆帶孩子很細心,就是太細心了,所有的事兒都替孩子去做決定,穿什麼衣服什麼鞋,吃什麼食物怎麼吃,怕孩子摔著碰著不許她跟調皮的孩子接觸,因為這種過度的保護和寵愛,孩子越來越沒有自己的想法。

華苓試圖跟婆婆溝通過,老太太不以為然:「孩子這麼小能懂什麼,大人就該多替孩子去想去做。」華苓笑笑說,孩子喜歡做什麼就去做,我們要保護她的好奇心。

結果婆婆冷哼一聲,反過來指責華苓偷懶。她說:「父母是用來做什麼的?不就是給孩子操心的嘛!人家小孩的媽媽恨不得事事親為,你倒是挺會躲懶的。」

一句話噎得華苓面紅耳赤。

02

上個月,婆婆沒跟華苓商量,擅自給孩子報了繪畫班。婆婆覺得小女孩就該待在家做些安靜的事兒,女兒圓圓也聽話去學,但是華苓觀察了幾次,覺得孩子根本對畫畫這件事似乎沒有多大的興趣,所以才特意問孩子喜不喜歡畫畫。

看到女兒的表現,華苓覺得自己必須要做些什麼了。她再次找到婆婆,表示自己會在周末帶孩子去育兒中心一趟,看看孩子自己有沒有喜歡的興趣,再決定要不要繼續學繪畫。

這個決定說出來,婆婆立刻就炸了,覺得自己出力不討好,華苓不感激她的付出也就罷了,還事事挑刺兒。

婆媳倆都在氣頭上,都堅持己見,婆婆沒想到華苓態度居然如此強硬,一氣之下告訴她:「你不待見我,有本事你自己帶孩子去,我明天就回老家。」

華苓也不相讓,跟婆婆說:「好的,媽,這段時間辛苦您了。我去給您訂票,孩子的事兒我自己會處理。」

晚上華苓的老公回家,也沒能調解好婆媳倆的關係,老人執意要走,華苓堅持不留,她老公夾在中間很無奈,最後只能給自己親媽定了車票,而華苓第二天就跟公司請假,帶著女兒去看半托班。

我相信媽媽們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都有這樣矛盾的心理,想讓他長大又捨不得他長大,渴望他能在我們的保護下生活,害怕孩子長大獨立後迅速與我們分離。所以,當孩子越來越大、越來越獨立、越來越渴望自己為自己做主時,家長們就會感到焦慮。

於是,有些家長對孩子的任何事情都是全權打點,小到是削鉛筆、收拾文具、洗衣服、買零食,大到選擇學習內容、填報志願,大大小小的所有事情都全包全攬。

這樣的結果如何呢?只能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心存依賴,沒有自己的主見,經不起挫折,甚至成年後擔不起責任,即使已經畢業工作了,依然會選擇繼續在家啃老。

華苓的婆婆在生活里很常見,她們自以為覺得愛孩子,一切提前為孩子做好決定,讓孩子在生活中漸漸失去了自己的主見和思想,成為了父母們的「印刷品」。

這樣的做法等於在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權力,她們在這種疼愛下永遠長不大,而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怎麼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呢?

03

心理學家曾專門指出過:人的一生有兩個性格獨立發展期:一個是在兩歲時,一個是在十二三歲時。這兩個時期的發展如果受到阻礙,則會影響到一生。當然這兩個時期對父母、對子女都是最困難的時期,孩子要開始走出父母的安全保證,向外獨立去探索,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父母開始體會到孩子漸漸遠離自己,也會感到不適應。這個時候父母要有更大的耐心與雅量,要允許他們嘗試走出家庭與依賴的小世界,並能隨時給予他們關懷、支持與鼓勵。小學生正處在由依賴性像自主性過渡的階段,應該把成長的權力還給他們,幫助他們成長。

還有的父母,喜歡把自己今生無法實現的夢想全部加給孩子,自己當年想當作家、詩人、畫家、音樂家,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實現,這終身的遺憾想在下一代身上去彌補,去實現,不管孩子願不願意,有沒有興趣,自作主張安排孩子的人生路。這會讓孩子感到難受,感到痛苦,感到壓抑,一生都無法過得開心。所以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狀況,我們在平時可以注意以下兩點:

不要過分對孩子「慈愛」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過:「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所以,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應是有尺度、有方法、理性的愛,是以孩子人格的健全發展為前提,以孩子獨立能力的形成為目的。如果父母真正愛孩子,就不要對孩子無原則地慈愛,在這樣的環境里,嬌慣和縱容使孩子滋生了唯我獨尊的心理,就像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一點風雨,一遇到挫折就變得精神委靡不振,消沉慵懶,做事沒有勁頭。

別做複印機父母,尊重孩子的自由選擇

有的父母經常把這樣的話掛在嘴邊:「哎,爸爸這輩子算是完了,就看你的了。」

一味地強加孩子你一定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往往既不會表達憤怒、也不怎麼會表達愛。經常壓抑自己的憤怒和感情,習慣於以別人的標準要求自己。他們不敢和父母做直接的交流,因為在交流之前就已經在腦海里出現了父母勃然大怒的形象。

還有常說「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的父母們也請好好反思一下,「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盲目的寵愛讓孩子無限擴張,過度的嚴厲讓孩子無限萎縮。

當然,孩子處在成長階段的過程中,世界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形成,性格的可塑性也很強。如果父母們想讓你的孩子能有獨立的個性,就要學會專註於孩子的亮點才。尊重孩子的個性,多讓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強化孩子的優點,弱化孩子的缺點,並耐心地跟孩子做好引導和溝通,孩子才能形成獨立的人格,用強大的內心去熱愛生活。

作者簡介:多多媽:倆娃媽,女兒六歲,兒子三歲,現居上海,親子教育專家,專註兒童心理學,立志做一位最懂孩子的媽媽。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潘幸知 的精彩文章:

頂著鍋蓋說一下,為什麼這個時代婆媳關係這麼緊張?
這是一個被出軌拯救的故事
婚姻中兩人吵翻天的原因,竟然是
被小三的姑娘,会不会是男人的真爱
最甜鑽石婚夫妻,告訴你男女怎樣相處才不累

TAG:潘幸知 |

您可能感興趣

為孩子的事和婆婆吵起來,老公罵我不懂事
「我給我媽買了個金鐲子」「老婆,你實在太不懂事了」
孩子自身很懂事兒,卻跟爸爸媽媽不親密?你不受待見是有原因的
為什麼媽媽不在家,孩子就變得很懂事,媽媽一回來就老是哭鬧?
弟媳坐月子,我媽不照顧,我一番話,她哭著說我懂事兒!
孩子,你不必太懂事
「姑娘,你太不懂事了」
孩子在這方面很懂事,但家長別以為「真喜歡」,太讓孩子憋屈了
等我老了,我要做個懂事的婆婆,不給孩子添麻煩自己也不受委屈!
女子暴打女兒,竟是因為她太懂事
傻女人,就是因為太懂事
媽媽這樣說話,孩子會很懂事
熊孩子的爸媽,請不要在以孩子小不懂事當借口了!
我們都希望孩子聽話又懂事,但是你教過孩子說「不」嗎?
孩子太懂事也不好,這種性格最容易吃虧,看看你家孩子是不是?
「懷了孩子婆婆卻讓打掉」:女人,再懂事也要守好這3條底線!
人這一輩子啊,最怕父母太懂事
懷孕時我給自己做飯菜,婆婆突然來看我,看到飯菜罵我不懂事
「別怪婆婆不幫你看孩子,你明知道她不懂事,怪她只會噁心自己」
孩子,你的懂事,讓我們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