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荷蘭地緣格局 | 一個堅信人定勝天的發達國家

荷蘭地緣格局 | 一個堅信人定勝天的發達國家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你身邊的人都在悄悄關注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本文為我局的第

262

觀察文章,今天我們講講

荷蘭

的故事


文字:貓斯圖  |  製圖:孫綠  |  編輯:大綠





荷蘭王國是西歐的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包括了歐洲部分和加勒比海上的一些島國部分。歐洲本土的荷蘭地區是這個國家最發達的核心地帶,因此也常常被用於代指這個國家的整體。




位於英、法、德之間的


低地國家—荷蘭





由於海拔較低,荷蘭在歷史上的很長一段時期被稱為

低地國家

,在很多歐洲語言中,這個稱呼仍然有其留存。






地緣概況





荷蘭國家幾乎

無險可守

,向西面對著法國,向東面對著德國,而兩國都曾經暴力征服過荷蘭。




英法德之間的荷蘭





在海上,荷蘭也沒有什麼值得改造的陸基海防設施。插入北海的

弗里西亞群島

多少為荷蘭提供了一些近海保護,但這個群島的西側帶與歐洲大陸隔著的

細長的淺水帶與潮間泥平台

,似乎還是

更方便攔海拓田。

面對近在咫尺的英國,荷蘭人在水上占不到便宜。




弗里西亞群島是荷蘭、德國沿海的

一條漫長的島鏈


荷蘭所擁有的是西弗里西亞群島





西弗里西亞群島與荷蘭


被水網穿插切割的荷蘭


真的不大





外向型的擴張不現實,荷蘭只能反求諸己。




荷蘭的

地緣政治焦點

主要是圍繞這個低地國家的三條河流展開的:

默茲河、萊茵河和斯海爾德河。




這些歐洲大河匯聚於此,給荷蘭帶來了豐富的灌溉水量、水道航運和戰略縱深。

圍繞這三條河支配資源的過程,就是荷蘭這個國家興衰的過程。




西歐諸多大河匯聚於此






從發展農業到經濟崛起,從防禦外敵到統合內部,這些河流都在歷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荷蘭國的

政治經濟核心腹地

荷蘭地區就是在這些

大河交匯的三角洲地帶北部

發展起來的。現在荷蘭全國一半以上的人口都聚居在這個地區內。




這裡也有著荷蘭這個國家最為人所知幾大城市阿姆斯特丹、海牙、鹿特丹、烏特勒支等,是

全國最富庶的地區。




三角洲北部是荷蘭核心區


三角洲南部則是比利時核心區





荷蘭人口密度示意圖(2006年)






儘管淡水水系豐富,但是由於海拔較低,一旦來自海洋的潮汐過大,荷蘭的淡水系統就會被

倒灌的海水

破壞。為了彌補這一自然缺陷,荷蘭人在歷史上經常修建

人工運河

,連接主要城市和郊區的村鎮。這是促使這一地區一體化的重要動因之一。




通過大量的運河建設


將北部的環艾瑟爾湖與南部的三角洲


緊密連在一起





在地區性的一體化完成之後,人工水網繼續向外擴展,讓居於正中的

阿姆斯特丹

成為了17世紀荷蘭黃金年代裡的歐洲航運和金融中心。在20世紀,接過這個前期航運成果成為荷蘭新中心的,變成了

鹿特丹




阿姆斯特丹就是一座運河之城


被譽為「北方威尼斯」






荷蘭東印度公司


在阿姆斯特丹的造船廠






鹿特丹至今仍然保持全歐洲數一數二的航運吞吐量,並且是

整個中歐的能源樞紐。

主要來自南美和部分來自中東的液化天然氣經過鹿特丹轉運,進入德國腹地,為歐洲經濟火車頭提供燃料。


 


成為中歐門戶的鹿特丹



 


德國也有巨型港口:

漢堡


和鹿特丹在近代成競爭關係


點擊下圖

即可打開






事實上,除了轉運能源以外,荷蘭自己就是

歐洲第三大的天然氣生產國

,僅次於俄羅斯和挪威。




1959年被發現的

格羅寧根氣田

是世界第十大氣田,將在2020年代中期以前都承擔著荷蘭大部分的天然氣供應,並出口至輸往德國、英國、義大利和法國。




格羅寧根氣田










但從2015年開始,荷蘭在格羅寧根削減產量,以促進國內非能源的高附加值產業發展。




土地與自由






荷蘭

西部

人口密度極高

,事實上這個國家的人口密度本就已經比所有歐洲國家更高,和韓國相當接近。




但這一地區也正是荷蘭著名的

水澇區

,密集的人口全依靠水壩和圍海牆保護。

世界海平面的上升

對這個國家的經濟腹地來說可能是

致命的




假如阿姆斯特丹被淹沒?


(此時荷蘭沿海肯定都已被淹....)






荷蘭人用密布的堤壩把默茲河、萊茵河和斯海爾德河層層截斷,並在三角洲上築起攔截海水和艾塞爾湖水的長堤,這便是著名的

三角洲工程

(Delta Work)。




該工程自上世紀中葉開始建造,有效改良了荷蘭的水利環境。這場偉大的工程甚至生生

從水裡抽出了一大片國土

,荷蘭中部省份弗萊福蘭就是這場圍海作業的產物。




在寬闊的三角洲上層層截斷






荷蘭人

圍海造田

的工作自從15世紀的開始就沒有停止。




在工業時代前,要統一規劃整個國家的水利工程並不容易,每個地區

都需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和需求

設計合用的圍海方案。




因此工程早期歷史上,起作用的不是國家層面的統一工程而是地方的散碎工程。

荷蘭西北部的海岸線

基本上就是那個時代工程的產物。




荷蘭人不知從水裡


撈出了多少土地?






這段

各自修築

水利設施的歷史給了荷蘭

很強的自治傳統。

中央權威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起到協調者的作用。由於缺乏明確的知識,中央管理者面對地方勢力沒有絕對的權威,這個傳統

一直保留至今。




一旦有人要挑戰這種地方特權,便會遭到最激烈的反抗。




荷蘭建國史上最重要的獨立戰爭之起因,就是殖民荷蘭的西班牙君主

費利佩二世

希望

加強

對荷蘭事務的

控制

,讓當地剛剛興起的市民階級和正在平民化的貴族感到了危機。為了保留自己的特權(比如信仰自由),他們舉起了反旗。




費利佩二世






當經歷了分為上下各四十年的漫長戰爭後,虛弱的西班牙終於承認了低地國家的獨立,這也就是後來現代荷蘭的基本雛形。




西班牙王室雖然擁有眾多領地


但是也處處征戰


在荷蘭的戰爭掏空了西班牙的國庫





獨立後的荷蘭積極發展

商業和航運業

。尤其是信仰新教的北方,努力吸收來自全歐洲的人才,

很快發展出了當時世界上最強的海權國家。

這便是荷蘭歷史上的「黃金年代」。淡水水利的修建在整個黃金時代的建立過程中,間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荷蘭人的黃金時代


甚至有著與英帝國爭奪海上霸權的實力


不過這是我們

以後要講

的主題了






機遇和危險





儘管國小力微,荷蘭顯然不是歐洲棋局中可有可無的玩家。實際上,這個小國家在歐洲諸強輪番崛起的過程中,

始終扮演著十字路口的角色

——無論是字面意義上還是引申意義上的。




從地理位置上看

,如果把英法德三國視為爭霸歐陸的三個大國,荷蘭則

正好位於這些國家的當中。




如果把在三十年戰爭中表現突出的瑞典也算進去,則荷蘭的地理樞紐地位就更加毋庸置疑了。

在大國互相傾軋的夾縫中

,荷蘭可以有很多機會尋找自己的利益。








荷蘭版圖最大的時期——也就是包括現在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國的

大荷蘭聯合王國

,正是在諸強的博弈中誕生的。英國為了

制衡法國

的再次崛起,尤其是從荷蘭渡海攻擊英國東南沿海,才力主讓大荷蘭地區的

南北兩部分合併




假如英國能長期與低地國家結盟


就能有效阻止法德之前的整合


(即使是通過戰爭手段)






另外,只要法德之間的隔著

低地三國

,交火線變短,穿插選擇變少,便很難短時間內征服對方。這很符合英國的大陸

均勢政策




而對荷蘭來說,這樣的安排也讓它有了強大的後台老板,成為了英國在歐洲的

橋頭堡




曾經三家一統的年代


1815-1839


(顯然是為了制衡拿破崙之後的法國)






從軍政牌局上看,

國防薄弱的荷蘭在事實上也並

不需要維持一支強大的陸軍

。一旦歐陸戰火燃起,互相殺伐的大國在明面上會禁止一切和敵國的貿易,但是對外匯和商業稅的需求又會讓它們忍不住偷偷和敵方保持有限的貿易。




在戰爭的僵局中,

借道荷蘭

會是明智的選擇。

拿破崙戰爭中

,拿破崙針對英國的貿易封鎖之失敗,一方面是因為俄國的陽奉陰違,另一方面就是

荷蘭作為中間人

為英國提供了很多便利。




同樣的,東邊的

德國

一旦崛起,由於要借用荷蘭的大西洋入海口,又不願攻擊荷蘭,便只能討好這個鄰居。




即使

拿破崙帝國

控制了全部歐洲大陸


也難以杜絕諸國與英國的走私貿易


何況還有荷蘭人做中間商






但談判桌上的長袖善舞也有不管用的時候。如果真的到了

生死存亡的時刻

,荷蘭人也有辦法。




他們或許可以拆除阿姆斯特丹東南的堤壩,

讓泛濫的艾塞爾湖水淹沒整片地區,給對手造成麻煩。

在1672年的法荷戰爭中,這一招多少起到了作用,滯阻了法軍的攻勢。




荷蘭人的這種自我閹割式的防禦方法,很容易讓人想到中國抗戰期間的

花園口決堤事件。

但兩者並不可同日而語。




1938年黃泛區示意圖






同樣決堤放水,黃河豐沛的水量基本把華北和華東

徹底

用黃泛區隔絕開

。日本機械化部隊於是面對著穿越澤國或是沿長江沿岸密布的水網前進的兩難選擇。兩種結局都為中國軍隊爭取了時間。




黃泛區泥水中作戰的國軍官兵






而荷蘭靠低海拔導入的湖水覆蓋面積相當有限,在工業化時代就已經基本喪失了實用價值。




納粹德國對荷蘭的入侵只用了七天,正是因為荷蘭人還沒有反應過來自己防禦策略的過時之處。




其實他們早就該意識到的,

拿破崙入侵時期放水防禦戰就失敗過一次

——那時候是因為放進來的水

被凍上了。







以水為防的國家,還有威尼斯


點擊下圖

即可打開




 


進入現代,荷蘭仍然處在幾個地區大國的包圍下,開始謀求

中立

。他們應用著開國時代祖先的智慧,試圖用穩定的貿易利益牽制周圍的國家,讓自己的安全性建立在某種網路關係上。




正因如此,荷蘭是歐盟、歐元區、申根區、北約這所有

四個重要同盟的創建者之一。




但是近年來


荷蘭國內也有退出歐盟的呼聲


也許和英國的榜樣大有關係






身居網路中心的荷蘭也並不是沒有自己的擔心。由於德國和法國兩個大佬在歐盟的話語權太重,

聯盟政策很有可能對荷蘭不利。




為了制衡兩個龐然大物的權威,荷蘭需要在新時期做出

新的平衡外交:

聯繫

儘可能多的

中小體量國家

,在歐盟中對德法兩國產生阻擊效果。




能加入討論的小國家越多,被大國支配的恐懼也就越小。






END




擴展閱讀




我局更多觀察文章,戳下面



國家:美國  |  日本  |  英國  |  法國  |  俄國


省區:河南  |  山西  |  甘肅  |  西藏  |  東北


城市:南京  |  徐州  |  長春  |  大連  |  樓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西歐最強的國家,竟然可以這麼美麗!地球知識局
這個國家把國土往海上造這麼多,竟然也沒有人管管?地球知識局
歐洲大國夾縫中的荷蘭,是如何做到小而民富的?地球知識局
中國人看戰狼,美國人看什麼?
北歐第一大國,連俄羅斯也不敢輕舉妄動的對手!地球知識局

TAG:地球知識局 |

您可能感興趣

列國志;荷蘭一個領土小國,卻擁有多個世界第一
中國女足的4個對手全部出局 德國遭逆轉 英格蘭荷蘭要崛起
德里赫特:會做最好的選擇 我其實只是個普通的荷蘭人
同樣是中立國,荷蘭被希特勒佔領,瑞士卻成為世界永久中立國
這個荷蘭人活成了地道的中國人!
德川幕府統一後為什麼禁止所有國家通商而唯一和只和荷蘭人做生意
在太平洋戰場抵抗日本人最堅決的國家,居然是40年就亡了國的荷蘭
把荷蘭趕出國門的民族英雄 如果再活幾年菲律賓將是中國的一個省
荷蘭小哥愛上印尼美女,3年後求婚,才知道娶了個國家公主
一個荷蘭人寫的書法,讓中國人冒冷汗了
滙豐銀行:荷蘭是外國專家的天堂,中國的薪金也不錯!
曾雙殺荷蘭+淘汰英格蘭,這個32萬人口的小國今年能否再創奇蹟?
一個國家一張初戀臉,澳洲有戳爺,英國有荷蘭弟,而中國有他
關於荷蘭和歐洲其他國家使用天然氣的幾個問答
這個荷蘭人專做中國生意,九成「中國製造」從荷蘭速達歐洲
亞洲一國,人口世界第四,被荷蘭佔領350年,地理位置世界最好!
法國在南印度洋一個島,為何有個荷蘭名字阿姆斯特丹島?
荷蘭登海爾德市的最新地標,竟然是個超大號的蹺蹺板!
荷蘭作家高羅佩,比中國人還了解中國
荷蘭弟有望出演真人版《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