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神話崑崙與西王母原相

神話崑崙與西王母原相

在古代神話里,崑崙之丘,亦名崑崙之虛。崑崙之丘是古代諸神聚集之山。崑崙丘與西王母有著不解之緣。崑崙丘與西王母的神話,被歷代百姓眾生和文人學者千遍萬遍地述說著,時間長達兩千餘年。經歷過漫長的時代,在數不清的述說中,西王母從一個原相「豹尾虎齒」人獸合體的西部山神,逐漸演變而成為一個具有神格的人王,最後成為一個代表仙鄉樂園的全能之神。崑崙神話,也像滾雪球一樣,穿越歷史的風霜,逐漸演變成中國神話的一個龐大體系。

神 話 昆 侖

崑崙是個千古之謎。近代學者顧實說:「古來言崑崙者,紛如聚訟。」現代學者蘇雪林說:「中國古代歷史與地理,本皆朦朧混雜,如隱一團迷霧之中。崑崙者,亦此迷霧中事物之一者。而崑崙問題,比之其他,尤不易董理。」[1]

神話學家們大多認為,在中國古代文獻里,「崑崙」有兩義:一是地理的崑崙,一是神話的崑崙。地理崑崙的地望究竟在哪裡?這個問題困擾著一代代的學者,出現過許許多多的說法,至今也還是難有定論。凌純聲在《崑崙丘與西王母》一文中,撿其重要的論點,列舉了丁山《論炎帝大岳與昆崙山》、衛聚賢《崑崙與陸渾》、蘇雪林《崑崙之謎》、程發韌《崑崙之謎讀後感》、杜而未《崑崙文化與不死觀念》、徐高阮《崑崙丘和禹神話》六家之言,再加上他自己的崑崙即「壇墠」之說,就是七家。[2] 何其紛紜!神話崑崙,雖然也有史實的影子,但更重要的,是一個奧林匹斯式的西部華夏神山的象徵。筆者撰寫本文,無意對崑崙作全面探討,只局限在「神話崑崙」上,試圖做一點小小的開掘。

(一)「帝之下都」,眾神所集之山

已故史學家徐旭生在20世紀40年代寫的《讀山海經札記》里說,《山海經》在史料上是「我國有很高價值的」十部書之一, 而「《西山經》各山均在今陝西、甘肅、青海境內,雖間有神話而尚歷歷可指」。[3] 《山海經》里提到的崑崙共有八處,或「崑崙之丘」,或「崑崙之虛」,雖直接間接地標註有地理坐標或特有物產和生物,但由於作者受當時流行的神話思維和巫風的深刻影響,在敘述時亦真亦幻,幻中有真,真中有幻,崑崙之丘的地理位置也便不免撲朔迷離。或如蔡元培先生所說:「這部書固然以地理為主,而且有許多古代神話的材料,但就中很有民族學的記載,例如《山經》,每章末段,必記自某山以至某山,凡若干里,其神狀怎樣,其祠禮怎樣;這都是記山間居民宗教狀況。」[4] 古代神話與史實的混雜交織,使我們今人難於理清哪些因素是崑崙丘的史地事實,哪些因素是基於幻想的神話因素。在上面提到的八處經文中,至少有三處直接敘述了崑崙神話或神話崑崙。

其一:《西次三經》:「西南四百里,曰崑崙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有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螻,是食人。有鳥焉,其狀如蠭,大如鴛鴦,名曰欽原,蠚鳥獸則死,蠚木則枯。有鳥焉,其名曰鶉鳥,是司帝之百服。……」

「崑崙之丘」是神話中的「帝之下都」。這個「帝」指的是天帝。郭璞云:「天帝都邑之在下者。」有學者指出,此「帝」指的就是黃帝,黃帝把自己比作天帝。[5] 其根據是《穆天子傳》卷二的下述文字:「吉日辛酉,天子升於崑崙之丘,以觀黃帝之宮。」筆者對這個看法,實不敢贊同。崑崙之丘的守護神是陸吾,他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人獸合體之神,其職責是看守九部(九域)和天帝的園林與祭壇(時,即畤)。《莊子·大宗師》里的那個山神肩吾,就是陸吾的異名。此外,在崑崙丘上還有其他一些神獸,如:「狀如羊而四角」、「食人」的土螻(有學者認為,土螻屬於幽冥惡獸。[6]);蜇鳥獸致死的欽原;「司帝之百服」的鶉鳥。

其二:《海內西經》:「海內崑崙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崑崙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際,非仁羿莫能上岡之岩。……崑崙南淵深三百仞。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響立崑崙上。開明北有視肉、珠樹、文玉樹、玕琪樹、不死樹。鳳皇、鸞鳥皆戴盾。又有離朱、木禾、柏樹、甘水、聖木、曼兌,一曰挺木牙交。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夾窫窳之屍,皆操不死之葯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貳負屍所殺也。」 (圖1:明代蔣應鎬《山海經繪圖全像》開明獸)

此經中的「崑崙之虛」與《西次三經》里的「崑崙之丘」同。《說文》云:「虛,大丘也。」何以這個被稱之為「帝之下都」的崑崙,稱丘或虛,而不稱山呢?因為昆崙山沒有恆山高,所以稱丘。《爾雅》說:「三成為崑崙丘」,「恆山四成」。經文說:方八百里的崑崙丘,「面有九門」,由開明獸負責把守著。「九門」與「九井」,以及前引的「九部」的「九」字,是同義的。但「九」這個數目字,在這裡究竟何解?是否是當作「天數」中的最大數?尚難作出定論。有學者用古漢語中語義通假的原理,把「九門」解釋為「鬼門」,看來也沒有多少道理。在被認為記錄崑崙神話最為完整的《淮南子·墜形訓》里,「九門」就演變成了四百四十門。當然四百四十門做何解,也是一個懸案。有學者認為,開明獸,就是《西次三經》中的陸吾。筆者認為證據不足,陸吾應是司守崑崙的較高一級的大神,而開明獸的職責,不過只是管理看守九門而已,儘管崑崙丘的神獸們的形體大都是類虎。出身類虎或身具虎形,很可能說明他們是同屬於一個以虎為圖騰祖先的血族。有待考證。

崑崙丘上的神很多,經文里說是「百神之所在」。除了《西次三經》里的土螻、欽原、鶉鳥,《海內西經》中的開明獸、窫窳、貳負等外,還有鳳皇、鸞鳥、眾巫等。如此神靈眾多、氤氳迷障、非仁羿莫能上的「岡岩」之地,崑崙之丘,如同古希臘神話里集中了眾多神靈的奧林匹斯山一樣,自然是座西方神山、靈山。羿,即那個「嘗請不死之葯於西王母」者,亦即那個「在崑崙虛東」「與鑿齒戰於壽華之野,羿射殺之」(《海外南經》)的羿。

其三:《大荒西經》:「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皆有。」

此經中「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之神,應就是《西次三經》中那個主管崑崙之丘的陸吾。在這段經文里出現了西王母,而這裡的西王母是人,但其形象卻又是「戴勝、虎齒、豹尾」,即人獸共體,頭上戴著玉質的飾物「勝」。關於西王母的話題,姑且先按下不說。《海內西經》說開明東有巫彭等十巫,他們「皆操不死之葯」;又說開明北有珠樹;《海外南經》說「三珠樹生赤水上」。據《列子·湯問篇》:「珠玕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食之不老不死。」這種珠樹,就是巫彭等眾巫所操之不死之葯,或是後來傳說中的不死不老之葯的原形。在崑崙神話後來的發展演變中,不死之葯的情節大為膨脹,操不死之葯的西王母,成為崑崙神話中的大神,崑崙之丘也從原始的諸神之山,變成了被神話學家所說的西方的「仙鄉」。[7] 在這段經文中,還有一句話不可忽略:「此山萬物皆有」。《十洲記》說此山「品物群生,希奇特出」。這就是說,崑崙之丘不僅是集諸神之山,而且有享用不竭的物產。「品物群生」也是「仙鄉」的一個重要條件。

(二)天地之臍、天之中柱

《淮南子·墜形訓》:「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為名山,掘崑崙虛以為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萬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其許五尋,珠樹、玉樹、璇樹、不死樹在其西,沙棠、琅玕在其東,絳樹在其南,碧樹、瑤樹在其北。旁有四百四十門,門間四里,裡間九純,純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橫,維其西北之隅,北門開以內(納)不周之風。傾宮、旋室、縣圃、涼風、樊桐在崑崙閶闔之中,是其疏圃。疏圃之池,浸之黃水,黃水三周復其原,是謂丹水,飲之不死。河水出崑崙東北陬,貫渤海,入禹所導積石山。赤水出其東南陬,西南注南海丹澤之東。赤水之東,弱水出自窮石,至於合黎,餘波入於流沙,絕流沙南至南海。洋水出其西北陬,入於南海羽民之南。凡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葯,以潤萬物。崑崙之丘,或上倍之,是謂涼風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謂懸圃,登之乃靈,能使風雨。或上倍之,乃維上天,登之乃神,是謂太帝之居。」

《論衡·道虛篇》:「如天之門在西北,升天之人,宜從崑崙上。淮南之國,在地東南,如審升天,宜舉家先從崑崙,乃得其階。如鼓翼邪飛,趨西北之隅,是則淮南王有羽翼也。」

《山海經·大荒西經》:「有靈山,巫咸、巫即、巫肦、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葯爰在。有西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沃民之國,沃民是處。沃民之野,鳳鳥之卵是食,甘露是飲。凡其所欲,其味盡存。爰有甘華、甘柤、白柳、視肉、三騅、璇瑰、瑤碧、白木、琅玕、白丹、青丹,多銀鐵。鸞鳳自歌,鳳鳥自舞,爰有百獸,相去是處,是謂沃民之野。」

《神異經》:「崑崙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

《河圖括地象》:「昆崙山為柱,氣上通天。崑崙者,地之中也。地下有八柱,柱廣十萬里,有三千六百軸互相牽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天不足西北,地不足東南。西北為天門,東南為地戶。天門無上,地戶無下。」

《藝文類聚》:「昆崙山,天中柱也。」

這些來自不同時代(從戰國到漢唐)和不同作者的文字,包含了好幾個各自獨立、又互有聯繫的神話,其中以《淮南子·墜形訓》所述最為完整、廣泛而細緻,其他幾段,當可與之互相補充參證。這些關於神話崑崙的表述,其中心意思是:(1)百神所居的崑崙之丘,乃是上接天下通地的天柱。靈異之人如巫咸等十巫者可援昆崙山天柱而升降,將人間之情況上達於天,再將上天的指令下達於地。他們的角色是充當人神兩界的中介。(2)崑崙地處神州之中心,故為中柱,即神話學上所說的「天地之臍」。而地下還有八根柱子支撐著。這個時代,崑崙天柱使天地宇宙處於一種穩定平衡的原始狀態,群巫可以沿著山體天柱自由上下,溝通信息。後來,「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淮南子·天文訓》)這被「折」的「天柱」,指的自然是「百神所居」的崑崙之丘,但這裡所包含的文化象徵意義,可能意味著崑崙之丘的至高無上的壟斷地位,受到了新的挑戰。總之,舊的宇宙秩序遭到了破壞。於是,才出現了「絕地天通」的神話。(圖2:山東沂南漢畫像石天柱崑崙圖)

西王母-昆崙山上的西王母(《山東沂南漢畫像石》).pdf(87.7 KB)

天柱的意象,顯示著一種古老瑰麗的幻想。按照《墜形訓》的敘述,自崑崙天柱而上,共有三層:第一層是涼風之山,登上此山者可不死;第二層是懸圃,登之乃靈,能使風雨;第三層才是上天(天庭),那裡便是天帝的居所。《楚辭·天問》:「崑崙懸圃,其凥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四方之門,其誰從焉?西北辟啟,何氣通焉?」涼風和懸圃,都是人們幻想中的空中神話樂園,但不是普通人,而只有那些異人、那些巫覡們,才能夠登臨和享受;而第三層,那是天帝——天神專有的居所,與人類之間有一條無法逾越的距離。

(三)幽都之山

魂歸聖山的觀念,大概是與神居聖山的觀念同時產生的。作為「帝之下都」、「百神之所」的崑崙之丘,同時也是一座幽冥之山。《海內經》:「北海之內,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鳥、玄蛇、玄豹、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有大幽之國。有赤脛之民。」這「幽都之山」的地理坐標在哪裡?可從黑水的發源地而得到一些消息。《大荒西經》說,崑崙之丘的位置,在「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一個是「黑水出焉」,一個是「黑水之前」,大致可以斷定《海內經》所指的「幽都之山」,就在崑崙之丘的方圓八百里的範圍之內,或者這「幽都之山」就是指的崑崙之丘。

山 神 西 王 母

最早記載西王母而又流傳至今的資料,當是成書於戰國初年的《山海經》。陳夢家在《古文字中之商周祭祀》一文中說,殷甲骨卜辭中的「西母」二字,就是戰國文獻中的神話人物西王母。[8] 但不少學者對「西母」就是西王母,表示了懷疑,因為在此孤證之外,尚沒有更多的材料可資證實。《山海經》里寫到西王母的地方有四處,這四處所寫西王母,各有不同的內涵,也可以說,這些不同之處,昭示著西王母形象演變的不同時期。下面作一簡略的分析和判斷。

《西次三經》:「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大荒西經》:「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圖3 明代蔣應鎬《山海經繪圖全像》昆崙山神西王母圖)

西王母-山神西王母(明。蔣應鎬《山海經圖繪全像》)-1.pdf(71 KB)

西王母的居住地是玉山。玉山是崑崙丘諸山中的一座山,或為崑崙丘的異名。朱芳圃說:「《山海經·西山經》:『玉山為西王母所居。』 又《海內北經》:『西王母在崑崙虛北。』《大荒西經》:『西王母穴處崑崙之丘。』考玉山為崑崙的異名,《淮南子·墜形訓》:『西北方之美者,有崑崙之球琳琅玕焉。』 高誘註:『球琳琅玕,皆美玉也。』因為山出美玉,所以又名玉山。」[9] 西王母其神容為半人半獸:「狀如人,豹尾虎齒,蓬髮戴勝」。這個半人半獸、人獸共體的西王母,可能是最原始的西王母形象。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小南一郎認為:「屬於《五藏山經》的《西山經》的記載在《山海經》中屬古老層次,可推定所記載為上溯至戰國初期的觀念」。 [10]

這個半人半獸的西王母,豹尾虎齒,善嘯,樣子像野獸;但她披散著頭髮,頭上戴著飾物「勝」,「狀如人」。「勝」是古人戴在頭上的一種玉質飾物。據《爾雅翼》卷十六:「勝者,女之器。」這說明:西王母的性別是女性。儘管「勝」的古代含義,我們今天已經不能完全了解,但玉器在古代作為王權的象徵,在後世的考古發掘(如漢畫像石)和文獻記載中,其影子還依稀可辨。「虎齒」的西王母,與「虎身」「虎爪」的陸吾——「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的崑崙之丘守護神,是同一血族,這一信息也向我們預示了:崑崙之丘的諸神,應是一個大的部族——虎族,一個以虎為圖騰祖先的族群。而西王母佔據的玉山,作為崑崙之丘眾多山頭中的一個,以產玉而聞名。西王母的「穴居」,也至少說明了兩點:第一,西王母還沒有完全脫離神話中的獸人時代;第二,穴居是崑崙之丘群山中原始人類的居住方式。

豹尾虎齒、蓬髮戴勝的昆崙山神西王母,其職司是「司天之厲及五殘」。通俗地說,就是主管刑殺與安全之神。「厲」和「五殘」都是天上的星名。郝懿行《箋疏》云:「按厲及五殘,皆星名也。……《月令》云:『季春之月,命國儺。』鄭注云:『此月之中,日行歷昴,昴有大陵積屍之氣,氣佚則厲鬼隨之出行。』是大陵主厲鬼,昴為西方宿,故西王母司之也。五殘者,《史紀·天官書》云:『五殘星出正東,東方之野,其星狀類辰星,去地可六七丈。』《正義》云:『五殘一名五峰,出則見五方毀敗之徵,大臣誅亡之象,』西王母主刑殺,故又司此也。」朱芳圃認為:「古代四方之神——東勾芒,西蓐收,南祝融,北玄冥,——為春秋以來天文學發達與五行學說相結合的產物。東方為春而主生,西方為秋而主殺,既已各有專司,又復以西王母司刑殺者,因為西王母位在西方,且與蓐收同為猛獸,一虎一豹,物類相連,所以也成為主刑殺的凶神。」[11]

《山海經》原本以木簡刻成,每簡刻一小節文字,被發現時,連接簡冊的繩索已朽爛,簡冊散亂。現在的《山海經》是後人編排組合,成書也並非同一時代,是陸續附益而成的。種種錯亂的情況,已陸續有學者指出。《大荒西經》和《西次三經》多處寫到西王母其人其事,現在的編排可能有錯亂之處,但重要的是《大荒西經》可能要比年代最早的《西山經》晚出。《大荒西經》里寫的西王母,其神容,雖然也還是「戴勝虎齒,有豹尾」,但《西次三經》里的「狀如人」,在這裡卻變成了「有人」,而且增加了「穴處」的內容。「穴處」當然是指原始人類的居住方式。較之《西次三經》里作為原相的半人半獸、人獸合體的西王母,《大荒西經》里作為「人」的西王母,已經「人」化了。儘管她已「人」化,卻也無法全部脫去原始山神的形態(豹尾、虎齒、蓬髮、戴勝、善嘯)和功能(司天之厲及五殘)。對照《海內西經》中所說之「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際,非仁羿莫能上岡之岩」神話,仁羿(應為夷羿)之所以「上岡之岩」,是為了向西王母討不死之葯。那麼,這無疑說明,作為崑崙(身處「八隅之岩」)山神的西王母,此時在「司天之厲及五殘」之外,已負有掌握不死之葯的重任了。「不死之葯」觀念的出現,是人類希望延長生命的一種願望,最初是有其積極意義的。後來,衍化出姮娥盜食得仙奔月的千古故事,在現實生活中,被黃老道徒與最高統治者們用以滿足追求其長生不老的奢望。

統屬關係頂端的西王母

神話中的西方山神的西王母,在適宜的社會條件下,即歷史化、合理化的社會條件下,逐漸演變為神話統屬關係頂端的、部落王者的西王母。

《海內北經》:「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杖,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崑崙虛北。有人曰大行伯,把戈。」

《大荒西經》:大荒之中,有西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三青鳥,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名少鵹,一名曰青鳥。(郭璞註:皆西王母所使也。)

與《西次三經》里的那個豹尾、虎齒和善嘯的西王母不同,出現在《海內北經》里的西王母,是個「梯幾戴勝,杖」的部落頭領或王者,而且在她的身邊,出現了供她使役的三青鳥和大行伯等一批役者。相比之下,這裡所描寫的西王母,不僅消失了原始神靈通常必具的動物形貌特徵,而且擁有了為其取食的三青鳥和為其傳遞信息的行者大行伯這兩個役者角色,顯示出這個原始的神話,已形成了簡單的神際統屬關係,而不同層次的神祇之間的統屬關係的出現,乃是原始神話向著體系神話演進的一個標誌。(圖4:山東嘉祥漢畫像石作為統領的西王母) 西王母-昆崙山上的西王母(《山東沂南漢畫像石》).pdf(87.7 KB)

作為崑崙之丘的山神,西王母最初的活動地點,《西次三經》說是玉山。根據經文所述,其方位應在崑崙之丘以西的一千里左右,距流沙之濱不遠。據《海內東經》:「西胡白玉山在大夏東,蒼梧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崑崙虛東南。昆崙山在西胡西,皆在西北。」前引《大荒西經》的經文說是崑崙之丘,其方位在「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筆者認為,把這一條置於《大荒西經》里,可能是錯置,因為它與我們在本節開頭引用的《大荒西經》的另一條關於西王母之山的經文頗有差異。

如前所說,「梯幾戴勝」、有三青鳥可供使役的西王母,與「豹尾、虎齒」的西王母,已不可同日而語。如果說「豹尾、虎齒」的西王母是昆崙山神的話,那麼,「梯幾戴勝」有三青鳥取食、有大行伯傳遞信息的西王母,已儼然是一個部落的女頭領了。況且她已在群巫上下採藥的「天梯」靈山不遠處,建立了一個西王母之山;而在此西王母之山附近,是「鸞鳥自歌、鳳鳥自舞、爰有百獸、相群是處」、物產豐饒的沃民之野。據《穆天子傳》卷三云:「天子逐驅升於弇山,乃寄名於弇山之石而樹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

從社會學的立場來透視隱藏在《海內北經》和《大荒西經》這兩段經文背後的社會景象,那麼,我們看到的是,西王母是一個以西王母為名、以玉山和西王母之山多處地盤為根據地的原始部落的頭領。據歷史學家朱芳圃考證,《山海經》中所見之動物形體的「西王母為西方貘族所奉祀的圖騰神像。」古之西膜(貘)族,亦即神話中所說的西王母。在《穆天子傳》中描寫的穆王西征崑崙所見之西王母,已不再是圖騰神像,而是西膜族的君長。[12] 筆者並不贊成把動物形體的西王母看作是部落圖騰神像這樣一種觀點,但如果說這種解釋還有其合理性的話,那麼,為西王母取食的三青鳥,即大鵹、少鵹、青鳥,為西王母傳遞消息的大行伯,當系被西王母所代表的膜族所兼并的小部落,以崑崙之丘的玉山和西王母之山為根據地的西王母部落或族群,也就成為一個以女性為首領的大的部落聯盟了。

從上面的分析,大體可以認定,《山海經》不同的經文和其他古籍中的西王母形象,經歷了一個從神話中的人獸合體的山神,到神話中的人神,再到部落大頭領的漫長的演變過程。在後來的發展中,西王母從一個僅僅「司天之厲及五殘」的西方山神,超越了受命守護「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的大神陸吾的地位,成為崑崙神山眾神之中具有顯赫地位的神祇——一個高踞於崑崙神話所呈現的統屬關係頂端的大神。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吳書舍 的精彩文章:

探秘大西國:遺失在海底的外星人世界
中國古代九種經典軍事陣型圖
眾神圖譜,讓你弄清亂七八糟的關係

TAG:東吳書舍 |

您可能感興趣

與周穆王瑤池相會的王母娘娘,真有其人絕非神話
上古神話神話與原始自然崇拜
《山海經》說西王母是「虎齒豹尾」,道教徒卻把她神話成美女形象
《北歐眾神》,還原雷神洛基奧丁的真實北歐神話起源
先秦驢友周穆王,路過一地覓見「西王母」,創造動人愛情神話
泰山神話故事之漢武帝與玉皇頂的傳說
中西神話雜談
古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們
神話冷知識:黎山老母、九天玄女、王母娘娘其實是同事!
神話塔羅|皇帝
神話塔羅|皇后
《山海經》與希臘神話同源?窮奇、相柳和蚩尤西方也有
墨西哥古神廟石刻記載的古代「星球大戰」,與神話傳說何其相似!
《希臘神話·柯林斯王》
神話塔羅|太陽
王家洞楊候坐禪的神話傳說
西王母都能和玉皇大帝組cp神話傳說也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淺論中西神話
托塔天王李靖,真實歷史故事遠比神話精彩
天山瑤池滿滿裝著西王母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