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濃淡枯潤寫雲煙,當代草聖林散之草書作品賞析

濃淡枯潤寫雲煙,當代草聖林散之草書作品賞析

草書是書法藝術性中難度最大的書體。從古到今,在草書發展史上堪稱里程碑式的書法大家只有幾個。如東漢的張芝,東晉的王羲之,唐代的張旭、懷素,明末的王鐸,還有當代草聖林散之。

林散之(1898-1989),江浦烏江人,名散之,號三痴生、江上老人、左耳、半殘老人等。「詩書畫三絕」,尤其是草書享譽世界,被稱之為「草聖」。

草書《許瑤詩 論懷素草書》,1974年創作,立軸,尺寸為 138×35㎝,約 4平方尺。落款聾叟,名章是「林散之印」(白文),引首章是「七十年代」(朱文)。雙款,水墨紙本,印有暗花的生宣紙,長鋒羊毫筆,宿墨。詩云:

志在新奇無定則,古瘦漓驪半無墨。

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後卻書書不得。

林散之先生用天才的智慧駕馭著那脫韁野馬似的感性,任憑長鋒羊毫在印有暗花的宣紙上縱橫取勢,自由揮灑,濃墨、淡墨和清水在「草聖」的筆下不停地流淌。草書《許瑤詩論懷素草書》水融墨洇,濃淡枯濕,血肉分明。出新意於主觀法度之中,得奇效於客觀意想之外。爐火純青,登峰造極,無可名狀,令人叫絕!

開頭「志在」兩個字是漲墨。筆蘸濃墨,連字書寫,水墨淋漓,濃淡分明。寫到第三個字「新」時,長鋒羊毫筆尖的墨已沁入紙內,而腹部、根部的淡墨才剛剛注入筆尖。林散之先生掭筆時羊毫處於斜切之狀,兩側有濃淡之分,這時寫出來的「新」字呈現出陰陽濃淡的多維空間效果。「奇無定」3個字,從頭到尾,墨色越寫越淡。「則古瘦漓驪」5個字,前兩個字墨色較濃,「瘦」字出現了從濃到淡的現象。「漓」字特別精彩,濃淡並生,左淡右濃,這是林散之先生筆鋒翻轉的結果。當翻到蘸墨的一側時,筆畫即濃,翻到另一側時筆畫變淡。後一個字「驪」為淡墨所書,這就是淡墨枯筆,在繪畫上通常叫「渴筆」。接著,林散之先生寫出濃墨「半」字。經過前幾個字的書寫,墨水已經用盡,一般書法家寫到這裡往往會重新蘸墨,而林老又皴擦出兩個字:「無墨」。這兩個字的枯與「驪」渴筆的枯不一樣,「無墨」是濃墨之枯,「驪」是淡墨之枯。「無墨」兩個字用墨極少,幾乎是無墨,這與書中「無墨」的本意恰好相互映襯。尤其是第二行的「無墨」兩個字是枯筆連寫,令人拍案叫絕,從條線造形上看如拆釵股,而在枯筆中又散帶著零星的淡墨,可謂天成二字。如此兩字,林老與古人抗衡足矣!作品中的第三行「卻書書」3個字,墨極濃極稠,又未破水,故濃而干,與右邊的「無墨」兩個字相比,同樣是枯筆卻又有一些不同,一焦一潤,形成強烈對比。

「卻書書」這 3個字是整個作品最黑的地方。最後兩個字「不得」,是林散之先生在墨稠滯筆的情況下又蘸水寫成的,顯得頗為潤澤,鮮活自然。

這幅作品是林散之先生專門為他的學生桑作楷創作的。桑作楷,著名書法家、南京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1972年8月拜林散之先生為師,是在林散之身邊時間最長、也是林散之先生最喜歡的學生之一。因桑作楷負責林散之先生的稿費、工資領取和報銷等工作,林老又親切地稱他為「帳房先生」。

草書《許瑤詩 論懷素草書》最早著錄於 1985年 12月出版的《林散之書法選集》,第 48頁,江蘇美術出版社。之後相繼著錄於《二十世紀書法經典林散之》、《林散之書法集》、《藝術大師叢書林散之》、《林散之書法藝術解析》、《林散之書法精品集》、《中國書法》雜誌2002年第6期、《中國書法家全集林散之》,還有《金陵書壇四大家林散之》、《林散之書畫集》、《林散之與禪》、《林散之草書精品賞析》,作後先後發表計12次。

在歷次所見的林散之草書作品中,草書《許瑤詩論懷素草書》墨色變化最大,是林散之草書墨法之經典,巔峰傑作!堪稱「神品」。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課堂 的精彩文章:

無比珍貴的比肩蘭亭序和祭侄稿意義的真正書法,王鐸行草書詩冊
屋漏痕與折釵股的註腳,林散之草書手卷中日友誼詩鑒賞課01
小家碧玉足登堂,高清趙孟頫小楷太上無極混元一氣度人妙經
元人冠冕之蘭亭十三跋,高清米字格版
恣肆野馬收韁住,神筆王鐸真跡集古詩

TAG:書法課堂 |

您可能感興趣

叢雲鶴草蟲畫作品賞析
凝寂 神秘 單純 詩情:鄔永柳油畫作品賞析
香飄四溢,韻味無窮——陶林雅閣紫砂壺賞析
牧神草堂藏陳大羽作品賞析
牧神草堂藏周慧珺作品賞析
「震古爍今,」齊白石山水畫作品賞析!
水墨長征——陳桂明井岡山寫生作品賞析
以濃淡枯潤變化,盡現竹之風致意態——清 羅聘蘭竹賞析
未賞春蔭夏已濃 畫家沈明題畫詩作品賞析
柳毅水彩畫作品賞析
清代黃鼎山水畫作品賞析
當代國畫藝術不被看好?李林宏仿古山水畫作品賞析
枯筆淡墨繪家山——漸江作品賞析
陳丹暉花鳥畫作品賞析
張飛鶯:《黃慎草書桃花源記》簡介以及部分繪畫作品賞析
鮮於樞行草書《王安石雜詩卷》賞析 附釋文
濱海木雕非遺傳承人——陳成作品賞析《小葉紫檀筆筒》
明代陳淳行草《白陽山詩》賞析:圓潤清媚,率意縱筆
翰墨丹青:大寫意花鳥畫家魏峰作品賞析
旱傘草盆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