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肝經】急脈穴:疏肝利膽,調理下焦

【肝經】急脈穴:疏肝利膽,調理下焦





急脈穴

歸屬足厥陰肝經,有治療少腹痛,月經不調,陰挺,疝氣,陰莖痛,腿痛等作用。急脈穴的位置:當氣沖外下方腹股溝股動脈搏動處,詳見本文圖解急脈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讀音】




jí mài




【急脈穴名釋義】





急脈。急,急速也。脈,脈氣也。該穴名意指肝經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強勁的風氣。本穴物質為陰廉穴吸熱上行的弱小陰濕水氣,至本穴後,因受沖脈的外散之熱,此陰濕水氣脹散並化為強勁的風氣循肝經而行,故名。





【急脈穴位位置圖】





在恥骨聯合的外側,在腹股溝股動脈搏動處,前正中線旁開2.5寸(圖①)。




【圖解急脈穴位的位置】





仰卧位,在腹股溝區,在腹股溝股動脈搏動處,橫平恥骨聯合上緣,前正中線旁開2.5寸,按壓有酸麻感(圖②)。



【急脈穴養生功效】





疏肝利膽,調理下焦。


主治疝氣,少腹痛;子宮脫垂;外陰腫痛,陰莖痛,陰挺,陰癢。




【經穴養療法】




刺法:直刺0.8~1.0寸。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推拿:點按法、指推法、揉法。




【穴位配伍調身祛病】




配大敦穴治疝氣、陰挺、陰莖痛、陽痿;


配陰包穴、箕門穴、曲泉穴、足五里穴治下肢痿癱、小兒麻痹。




【特別說明】





針刺時,有酸脹感,避開股動脈、股靜脈。






足厥陰肝經經穴 如何補肝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註: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穴位大全 的精彩文章:

【經外奇穴】夾脊穴: 調理臟腑,通利關節
【經外奇穴】頸百勞穴:行氣活血,清熱補虛
【脾經】箕門穴:治肝膽濕熱,是乙肝病人的保健穴位
【任脈】建里穴:健脾和胃,消積化滯

TAG:穴位大全 |

您可能感興趣

蠡溝穴:聯絡肝膽、疏肝理氣、調理經脈、舒肝理氣、調經止帶
中醫妙招:調理肝膽濕熱,3個穴位不妨多艾灸,疏肝利膽
【每日一穴】關門穴: 調理腸胃,利水消腫
調理月經前後諸症,疏肝清熱,理氣活血
膽囊和肝臟有什麼關係?膽肝濕熱如何調理?
疏肝理氣,健脾和胃,是調理多數脾胃病的基本思路
肝陰虛、肝血虛、肝鬱、肝火上炎、肝膽濕熱,肝臟的7大問題調理
飲食不節、肝氣鬱結、肝腎陰虛導致的肝火旺,你知道如何調理嗎?
膏肓俞穴:補虛益損,調理肺氣
中膂俞穴:強壯腰腎,調理下焦
經常按揉5個穴位,疏肝理氣,調理多種疾病!
石關穴:調理氣血,降逆止嘔,溫經散寒
調理肝膽脾胃,治療郁病,非常重要!
情緒和脾胃關係密切,可用疏肝理氣、舒肝和胃等方法調理
調理脾胃助消化的穴位——闌門穴
胃病的關鍵在於調理,養胃護肝效果好!
慢性肺病,除了治肺,也要重視調理脾腎
胃病的關鍵在於調理,應該怎麼調理呢?
肝氣鬱結的自我調理
肝火胃火旺怎麼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