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蒙前哨大獲城:蒼溪先民的精神支柱

抗蒙前哨大獲城:蒼溪先民的精神支柱

推薦:從一個小地方看1236年宋蒙軍事衝突

天籟唱

花木蘭

玄鳥傳說

00:00/03:58

文/洪與

【作者簡介】洪與,男,漢族,四川蒼溪人,大學文化。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曾任四川省作家協會《作家文匯》特邀編輯、四川省作家協會青少年文學導師。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監獄三部曲:《敵人》《監獄長》《AB門——貪官的後半生》;長篇小說《大國相——蜀漢丞相諸葛亮》獲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優秀作品獎,被列為全國農家書屋採購目錄。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1258年是馬年,馬者駿也,「駿骨」即指「才俊」,出類拔萃之人,取溢美之意,稱「十全十美」。而民間大體都取音諧「俊谷」,意寓「大豐之年」。

然而在寶佑五年十二月戊子,也就是公元 1258 年1月13 日,《宋史》卷三十五卻留下了五個意味深長的字:「雪,西湖冰合。」

這一年開始,對於整個南宋人來講,異常寒冷。

而這一年對於處在宋蒙戰爭的前哨的蒼溪人來講,生死攸關。

——1258年前:大獲城

先說說一個關鍵人物:余玠。

余玠,字義夫,蘄州(今湖北蘄州)人。這人可能天生就是一個打架鬥毆的主兒,《宋史》記載:「家貧落魄無行,喜功名,好大言。」若按照這個說法,他少年青年時品行有點不端,或者有點另類。在白鹿洞書院求學時,和好友去茶坊喝茶,與賣茶的老頭髮生矛盾,居然失手打死了賣茶翁。

打死人是要抵命的,但宋朝有辦法化解:一是當和尚,二是從軍。他連夜逃跑,投奔淮東制置使趙葵麾下作幕僚。

余玠天生就是打仗的料,1236年、1237年、1238年居然連敗蒙古軍,引起朝野關注。特別是1241年秋,蒙古察罕出兵安徽壽縣,余玠率水軍進擊察罕軍,激戰40餘天,蒙古軍潰退。以戰功拜大理少卿,升淮東制置副使。

這一年他才44歲。

老實說,宋理宗是南宋皇帝中尚算不錯的一個,對於1236年後四川的亂局,他寢食難安,在探索6年後(宣撫使、制置使和副使加起來派出好幾個),即1242年,他大膽破格啟用余玠,主政四川,還給了他一個特權:便宜行事,然後才奏報朝廷。說得直白一點,就是你辦事我放心。這個權力可比現在的省委書記的權力大多了。

余玠一到四川,便實施他的堡壘防禦政策。

從北到南,建築了一系列的堡壘,主要堡壘有:順慶府(今南充市)北的青居堡,蒼溪城東南的大獲城,劍門關西小劍山頂苦竹隘,瀘州東神臂山要塞,距重慶西四十里的多功城,成都東北金堂縣境雲頂堡,合州(今重慶合川縣)城郊釣魚城等約20多個大的要塞。

(大獲城遺址)

除此之外,還有幾十個比較小的堡壘,這些小堡壘同大堡壘首尾相連,相互呼應,從南到北,從西到東,倚著四川的長江水系,構成了一面立體防禦網,以遏制蒙古軍在四川的活動,更重要的是阻擋蒙古軍隊東進侵犯長江中下游地區。

軍事要塞建好後,余玠緊縮戰線,將原來駐守在秦嶺南坡,漢中盆地邊緣保衛四川的邊防軍收縮到合州(合川)——重慶——瀘州——嘉定(樂山)弧線防守的外圈,以青居堡和大獲城作為前哨,監視現已陷落在蒙古軍手中的利州、興元府(今陝西漢中)和秦隴山區,還做出隨時出擊的姿態;以金堂的雲頂山作為橋頭堡,雲頂山下不遠,就是涪江上著名的箭灘(或稱江箭灘)渡口,以此渡口阻擋蒙古鐵騎對成都的進攻。

作為抗蒙前哨的蒼溪,理當所然納入了這個堡壘防禦體系之中,且為重中之重的就是大獲城。

大獲城可能原來是鄉民為了防禦土匪修建的避難所,但1228年蒙古首次襲擾川陝後,都統孫臣和王堅進行大規模地改造,將其變成一座軍事堡壘。當時只考慮了軍事用途。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在縣東大獲山上。因石岩為之,中通四門郡十里。宋紹定中,都統孫臣、王堅所築。」

王堅,就是後來釣魚城的守將,率領約4000南宋將士硬生生將蒙古大汗蒙哥親自指揮的七八萬蒙古軍拖了大半年,蒙哥也因在釣魚城受傷而亡,演繹了一曲改變世界格局的「上帝折鞭」的歷史絕唱。

就這麼一位大神級將軍,《宋史》里居然沒有傳記。想想也不難理解,《宋史》是元人修的,從情感上說,為王堅立傳很尷尬,怎麼可以去歌頌一個整死自己的大汗的人呢?當然,也不排除元人想掩蓋蒙哥之死的真相。所謂「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就連距離我們很近的近代史甚至現代史,誰能保證都是客觀的?有人說,歷史是有話語權的階層的歷史,這話還是有幾分道理的,因為,至少他們可以銷毀對他們不利的資料,讓某些事件永遠成為謎題,所以,歷史實際上就是考古,仁者見仁罷了。

由於王堅將軍的資料遺失,我們不知道他在蒼溪呆了多久,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對於大獲城的修築一定是有戰略眼光的,而且對蒼溪的防衛一定是有所建樹的。

(大獲城遺址)

1242年的秋天(或者初冬),蒼溪先民們發現,在經歷了6年膽戰心驚的日子後,大獲城、蒼溪縣城乃至於各驛站的守衛加強了,官府徵調了大批民工對所有防禦設施進行加固,在大獲城中增築了衙門、民居、水池、城牆、敵樓,甚至還修了學堂。接著,閬州的州府衙門和州府所管轄的附近縣府衙門都搬遷到大獲城。

於是,這裡變成了軍民合一的堡壘。

今年八月,我在當地宣傳部的朋友陪同下,登上了大獲山。站在山頂遺址上眺望,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儘管已經歷經700多年,也許當初的地形地貌已經有所改變,但就算不懂軍事的人,依然可以窺斑見豹。三面環水,半山腰的幾十米高的岩壁將山勢一分為三:江邊到岩壁是緩坡或者平地,可以開墾出幾百畝良田;岩壁之上地勢平坦,州府、縣府、百姓和守軍就住在這個平台上。而今這個平台上還散落著許多人家;而山頂則是守軍的指揮中心。山間池塘密布,居然還盛開著荷花。

我想,密林荊棘之中,一定還掩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遺迹。

(蒙古騎兵)

改變的還不止這些,從外地調來上千人的軍隊,加強了大獲城防衛力量。「又移金戎於大獲,以護蜀口。」(《宋史?余玠傳》)金戎即金戎司,是原先設立在安康地區的邊防軍,陽平關之役後,僅剩下1000多人。余玠收縮防線,將原來駐守漢中地區的四大戎司全部南調,重點防衛長江水道。

原先只圖自保的守軍派出了巡邏隊,一旦預警,軍隊開始主動組織百姓向大獲城轉移,有時候還主動出擊,堅決阻擊從利州方向來襲擾的小股蒙古軍。特別是在糧食收穫的季節,守軍除了派出大隊人馬加強防衛外,還幫助百姓收割。

其實,這些改變,都是余玠堡壘防禦中的一環。余玠還命令駐紮在嘉定的俞興部,在成都平原屯田,以前成都一被攻破,成都平原上的百姓就與南宋政府失去了聯繫,現在可以由嘉定的堡壘和雲頂堡壘對成都進行遙控,在平原上軍墾農場還可以起到穩定民心,強化地方政權的作用。

(大獲城水池裡盛開的荷花)

而且,有機動軍隊在外遊歷呼應,守衛堡壘的將士也有了信心。

這一下,蒙古軍可就被動了,他們被宋軍緊緊壓縮在幾座城裡。余玠在治理四川的八年里,在與蒙古軍對峙下居然能實現四川的大治,「敵不敢近邊,歲則大稔。」四川居然還能向南宋朝廷輸送了大量賦稅,減輕了東線和中線的財政負擔和軍事壓力。

儘管我們現在不知道第二次修建大獲城的指揮官是誰,但大獲城成為先民們的避難所,已經成為蒼溪先民心中的精神支柱。從此,大獲城與蒼溪緊緊聯繫在一起,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宋朝將士)

七夕來了: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先秦百家爭鳴的深刻背景:禮壞樂崩,社會病了

施耐奄在《水滸傳》中怎麼會那麼安排潘金蓮的命運?

《紅樓夢》里探春為何認王夫人而不是趙姨娘為母親?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300幅精彩圖片200件精美產品 河東文化展覽美輪美奐 亮點紛呈
珠寶玉石展要來了,今年外國參展商數量創新高,各種寶貝一次性滿足你
殘疾人藝術匯演甘肅省代表團再創佳績
世界最大的夜明珠,直徑1.6米、重6噸、價值22億,中國蒙古出土!
七夕來了: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TAG:閱讀悅讀 |

您可能感興趣

漢人對抗蒙古、滿州的神器——超長矛
南宋抗蒙五十年,最怯懦南宋卻是蒙古最大對手?皇帝皇后跳海自殺
《對馬之魂》演示首曝 日本武士對抗蒙古大軍
射鵰英雄傳中郭靖原型,堅守襄陽抵抗蒙古,最終卻臭名遠揚
把蒙古西征軍統帥拔都拍成了殺馬特?俄羅斯抗蒙電影在說什麼
明教領導義軍反抗蒙古的統治,為何卻被六大門派認為是魔教?
孟珙:他是南宋最後的戰神,滅金、抗蒙、撐起南宋三分之二的戰線、為南宋續命50年
南宋一個彈丸之地,為何能力抗蒙古大軍數十年之久?
一座中國小城,如何抵抗蒙古大軍20年?
一個彈丸之地的南宋,為何能抗蒙古大軍數十年之久?歷史學家:一個原因
一座南宋小城,如何抵抗蒙古大軍20年?
苟延殘喘的南宋,為何能抵抗蒙古大軍數十年之久?
南宋一個彈丸之地,竟能力抗蒙古大軍數十年之久
戚繼光平倭寇、抗蒙古,戰功赫赫,為何卻被皇帝罷職棄用?
宋朝最強父子:父親是抗金英雄,兒子是抗蒙名將,堪比岳飛
中國這座城市牛氣,抵抗蒙古軍40年,蒙軍攻克後卻不敢殺一人!
同樣是民族英雄,抗倭的戚繼光廣為人知,抗蒙的他卻無人知曉!
南宋沒有郭靖,因為有他南宋才能對抗蒙古五十多年
元末抗蒙大功臣,擊潰百萬元朝中央軍,最後上吊自盡,百姓懷念他
《射鵰英雄傳》里的草包將軍,真實歷史上原來是一代抗蒙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