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案上林泉——璞素文人盆景展

案上林泉——璞素文人盆景展

投稿與諮詢請長按識別鴻江盆景客服號

案上林泉 ——璞素文人盆景展

盆景以列几案間者為佳

《長物志 · 盆玩》

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周瘦鵑在他的紫蘭小築里培植盆景,邀遠山大川、曠野茂林、山水畫意至小小一盆中。一花一樹、芟裁灌溉,等閑耗費數年功夫。而每一品種,天賦本質各不同,須仔細甄別、因勢利導,使其氣韻雅緻、不流於俗。盈手一握間,布局全賴巧思,橫看成嶺側成峰,顧盼有情、趣味雋永。

故作盆景者,須胸有丘壑、腹有詩書,始能構成饒有詩情畫意之佳品。作盆景者、賞盆景者、知盆景者,往往都是文人。文人生活中,也少不了這片岩勺水間的一點綠意。

周瘦鵑的文人盆景營造,使得衰落已久的盆景重回世人視野。

盆景在現代家居中, 往往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使空間生機勃勃

盆景藝術,迄今已有一千七百餘年歷史,最早可追溯至盆栽花卉、種地卻菊肥豆苗稀的陶淵明。唐代墓道壁畫中,有侍女手捧一淺盆,中有拳石重疊、小樹上結綴果實,依稀是山水盆景的最初輪廓。

晉唐時候,文人士大夫崇尚清談,高隱遁世,居於城市又渴慕山林野趣,不僅大造園林苑囿、鬧中尋幽,還在宅旁闢地疊山造園、設盆置景,稱之為種「盆玩」或「栽景」。

白居易有詩云:「削成青玉片,截斷碧雲根。風氣通岩穴,苔紋護洞門。」其中,「雲根」指石頭,可見那時已有截石造景之法。韓愈還記了一種水盆景的營造法:將盆埋地上,盆內位石貯水,種植藕梢和養魚。

及至宋元,盆景逐漸往「小」發展,稱為「些子景」,即小景緻之意。菖蒲明目清心,神仙所珍,極難培養。陸遊最喜它能慰幽寂,他的菖蒲盆景要拿崑山石去配、用清泉澆灑,使盆山蒼然、青碧葉茂,「此物一來俱掃跡」。蘇軾則喜歡把它們拿在手裡反覆把玩,「試觀煙雨三峰外,都在仙靈一掌間」、「五嶺莫愁千嶂外,九華今在一壺中」。盆只盈尺,氣象萬千,能見重山疊嶂、江湖萬里。

盆玩一事,至清初盛極。文人雅客題詠著述,閭閻下戶亦飾小山盆島為玩,風氣蔚然。盆景與書畫相聯繫,仿照山水畫的畫意進行創作,講究來源去流、氣脈相連。

文震亨在《長物志》寫盆栽中天目松的姿態,如「馬遠之欹斜詰曲,郭熙之露頂攫拿,劉松年之偃亞層疊,盛之昭之拖拽軒翥」才可觀。拳石片岩、奇古石筍,安插得體,成高下參差、透漏窈窕之態,頗可琢磨。

遙想那時的文人,擇一好辰光,於書房內玩賞諸盆景:對獨本者,若坐崗陵之巔,與孤松盤桓;對雙本者,似入松林深處,令人六月忘暑。或出入山野,聞颯颯風聲;或坐臨高瀑,氤氳水汽撲面,臥遊之趣不過如此。再有春之蘭蕙、夏之夜合黃萱、秋之黃密矮菊、冬之短葉水仙,四時佳景入室來,皆成妙趣。

當時今日,嚮往山林、感受自然的心境古今文人所共適。書齋案頭一盆景,初春之時,與千年前王維輞川里的那盆蕙蘭附石盆景萌發一樣的綠意,觀者也是一樣的歡呼雀躍。花木生長,隨時覺察到時間、陽光、雨露的細微變化,咫尺之間、靜默相對,生活於幽微處自有其大美。

這是几案上的一小片林泉,也是江上清風、山間明月,是造物者之無盡藏。

(圖文源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見諒!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敬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盆景微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盆景微雜誌 |

您可能感興趣

案上林泉,書房盆景
「文人調」盆景展
景緻—「文人調」盆景展
文人樹型小盆景!
瀘州「盆景展」
飄逸簡潔的文人木式盆景
趙慶泉:文人樹盆景製作過程
陳文君盆景藝術
賞析趙慶泉張志剛兩件「文人盆景」
武漢盆景展
文人盆景」、「文人樹」都是偽命題!
愛木盆景I 松樹文人樹盆景一組
山東范義成樹石盆景,李雲龍柏樹叢林盆景,景大師作品上海展
香港花卉展上的嶺南盆景
自然人文 合而為之——賞黃明山的榕樹盆景《瑞氣祥雲》
林炎光盆景藝術
吳繼文山水盆景欣賞
江蘇盆景展
經典盆景美圖-文人型柏樹
盆景素材羅漢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