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昏君奸臣都不敢惹他們 三大民族英雄善始善終百世流芳

昏君奸臣都不敢惹他們 三大民族英雄善始善終百世流芳

「自古江山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享太平」,在封建社會,武將是個很危險的職業,不但要防備正面敵人的明槍,還要小心來自身後的暗箭,要是在「明君」手下幹活,還好一些,要是遇到昏君奸臣亂世之中,這暗箭的發射著可能是朝中的權力集團甚至昏庸殘暴的皇帝,那武將的日子「沒法過了」。

比如岳飛,被昏君趙構和姦臣(也許是間諜)聯手害死了;抗倭英雄胡宗憲和戚繼光,被文官集團(以言官為主)陷害,不上朝的皇帝迷迷糊糊,結果胡宗憲含冤自盡,戚繼光臨死時連葯都買不起;清朝的名將也不少,福康安(年羹堯有取死之道,咱不說他)、岳鍾琪、曾國藩、李鴻章,下場都不怎樣,起碼是名節盡失。

但就是這三個君黯臣奸的時代,也有幾位戰功卓著的武將都混得風生水起,不但百世流芳,就是在當時,也幾乎沒人敢動他們,生榮死哀,享盡榮華富貴並且得以善終。

大俠韓世忠 中興四將唯一的名利雙收者

提起南宋中興四將,大家都知道是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岳飛(岳飛年紀最小、成名最晚,所以排名最後),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正史中,劉光世是個「逃跑將軍」,跟金軍作戰總是遠遠地躲在後面,稍有不利抹頭就跑;而張俊雖然立功不少,但是出於嫉妒,與秦檜聯手害死了岳飛(這一點很多人只記住了秦檜而忘記了張俊)。

岳飛含恨風波亭,屬於身死,而張俊、劉光世雖然活著,但是聲名狼藉,屬於名滅。結局都算不上好。

但是韓世忠卻不同,這是一個能打仗會享受的武將。

史料記載的韓世忠,按照現在的說法,那就是個俠客:「風骨偉岸,目瞬如電,早年鷙勇絕人,能騎生馬駒。日者言當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毆之。年十八,以敢勇應募鄉州,挽強馳射,勇冠三軍。」那是個該出手時就出手的武松一類的人物。

韓世忠會打仗,岳飛曾經多次打敗金兵,但是韓世忠黃天盪之戰,差點餓死金兀朮,金兀朮又是送財寶又是送寶馬,韓世忠收了錢還要金兀朮的命,一直往死里打。要不是漢奸給金兀朮當帶路黨讓他跑掉,那歷史就該改寫了。

韓世忠跟金兵作戰,幾乎是百戰百勝,是中興四將里戰功最卓著的一個,而他對待下屬的態度也很好:「嗜義輕財,賜齎悉分將士,所賜田輸租與編戶等。然知人善獎用,成閔、解元、王勝、王權、劉寶、岳超起行伍,秉將旄,皆其部曲雲。」

這就是說,韓世忠很有「有功大家立、有錢大家花」的江湖大哥風範,還培養了一批位高權重的鐵杆兄弟,這幫兄弟手握重兵,所以秦檜敢害岳飛,卻不敢動韓世忠一根汗毛。

有時候筆者奇怪,岳飛被抓到被害,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史書記載「飛坐系兩月,無可證者」),他的副手牛皋等人未發一言,還是韓世忠出面硬懟秦檜,把秦檜懟得啞口無言,這說明兩點:一、韓世忠講義氣,二、秦檜怕韓世忠。

宋金議和,韓世忠得了個樞密使(相當於宰相)的官職,但是韓世忠一看,也沒仗打了,老子養老去了。

因為韓世忠和張浚(另一個,好人,名將名相)救過宋高宗趙構的命,所以趙構一看韓世忠要養老,就把整個西湖都送給了韓世忠,而韓世忠再也不接見舊部(說明去看他的舊部絡繹不絕,與無人相救岳飛形成反差),買了一大堆美女,優哉游哉地享樂去了。

其實在韓世忠眼裡,打不打金兵,議不議和,那是你們老趙家的事,誰當皇帝跟老子也沒一個銅板的關係,讓我打我就打,不讓我打我就歇著,本來也不想伺候你們,但是別惹我,我手下是有兄弟的,惹急了我,砍死你!

抗倭名將譚綸 能砍人的文官言官就不敢惹

明代的文官,特別是言官,總是欺負武將,因為他們知道,論打仗,武將行,但是耍嘴皮子,十個大老粗武將也干不過一個言官,所以言官的唾沫淹死了不少名將,比如胡宗憲、戚繼光、熊廷弼,至於袁崇煥,因為有爭議,咱們這裡不討論。

但是言官也不敢惹譚綸這樣進士出身的武將,因為要論耍嘴皮子,譚綸並不比他們差,而且作為科班出身的正牌進士,譚綸在朝廷是有人的,這裡面就包括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之類的重量級人物——大家都是一年中的進士,屬於同學,互相幫襯是不可逾越的鐵規則(明規則,不是潛規則)。

在抗倭和守邊諸將中,譚綸一直是排在戚繼光前面的,當時人們的說法是「譚戚」,譚倫抗倭以及固守北疆的戰功,要是列舉起來,恐怕一萬字也說不完,但是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歷兵間三十年,計首功二萬一千五百有奇,亦一時干城矣」。

譚綸是嘉靖二十三年進士,做過禮部主事、兵部職方司郎中、台州知府,既當過類似總參謀長的武官(職方司郎中掌理各省之地圖、武職官敘功、核過、賞罰、撫恤及軍旅檢閱、考驗),也做過封疆大吏,不說黑白兩道通吃,也是文武陣營都有人。

所以譚綸歷經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屹立不倒,官職一路高升,最後做到了兵部尚書太子少保(追贈),只有一個不開眼的吏科都給事中雒遵彈劾過他一次。譚綸馬上撂挑子不幹,而且還一而再再而三地給萬曆皇帝寫辭職信,但是萬曆哪裡離得開這個出色的「救火隊長」?於是多次給他「發獎狀」(優詔挽留),譚綸這才消了氣,而且從頭到尾都沒正眼看雒遵,也沒辯解。

譚綸打仗之餘還酷愛戲曲,就是打仗期間也讓戲班子隨軍征戰、演出還組織發明了「宜黃腔」,到現在還有這個曲種。

按理說譚綸一邊打仗一邊研究戲曲,正是閑得蛋疼的言官們找茬的好把柄,但是言官們卻噤若寒蟬,因為譚綸有三個惹不起:三朝元老,皇帝是靠山,惹不起;進士出身,同年掌握重權,惹不起;軍事文官,手下有特種兵,隨時可以割掉言官舌頭,惹不起!

清代唯一完人左宗棠 差點推翻清王朝

清代有很多名將,但這些名將多半都是劊子手,內戰內行外戰外行,比如所謂的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的另三位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似乎在對外戰爭中就沒打過什麼勝仗,只知道屠殺人民,並在喪權辱國的條約上簽字,左宗棠跟他們並列,估計西北大漠上的左公柳都要搖頭嘆息。

「大將籌邊未肯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這是對左宗棠抗擊沙俄及其代言人並取得大勝的副產品,但就是這副產品,也一直讓人津津樂道,而且沒有左宗棠的浴血奮戰,就沒有我們今天這樣宏大的版圖,而當時他是在朝政混亂到烏煙瘴氣的情況下,頂住各方壓力取得這場保家衛國之戰勝利的。

要說左宗棠當時的處境,那叫一個難,晚清大廈將傾,不僅是君黯臣奸,簡直可以說朝堂上挨個砍頭(包括龍椅上的),可能一個冤枉的都沒有,這件事,筆者前一段時間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說左宗棠曾經暗示要聯手曾國藩推翻清廷,可是曾剃頭慫了。

左宗棠一生戎馬,抗俄抗法,居功至偉,以至於後世很多偉人(請原諒不能列舉偉人名字,否則又要審核好幾個小時)都把他稱為清末第一完人,左宗棠的「好便宜者,不可與之交財。多狐疑者,不可與之謀事。」「窮困潦倒之時,不被人欺;飛黃騰達之日,不被人嫉。」「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嫉是庸才。」「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千卷,神交古人。」等至理名言,至今被很多人奉為圭臬。

左宗棠師爺出身,洞察世事,他對腐朽的清政府是不抱什麼希望的,所以只要有機會,他就想著「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但滿朝滿漢大臣明知道左宗棠打心眼裡瞧不起他們,但偏偏不敢捅破這層窗戶紙,反而要一再加官進爵,官職包括浙江巡撫、閩浙總督、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爵位也從一等恪靖伯晉陞為二等侯爵,死後更是追贈太傅,謚號「文襄」,入祀京師的昭忠祠、賢良祠,並建專祠於湖南及他所立功的諸省。

一生不低頭、不媚外,對外戰爭無一敗績,滿朝腐敗官員對他恨之入骨但又無可奈何,左宗棠身上,有太多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壺老酒 的精彩文章:

和珅真正該死的罪名 嘉慶和滿朝文武不能說不敢說也不好意思說
最可能而又最不可能當梁山老大的五個人 不是當不了 而是不肯當不屑於當
張輔征安南 首戰優待俘虜 再戰乾脆活埋 往後直接剁碎 把屬國打成了屬地
梁山四大吃貨 吃法之中見本性 最沒品位的一個吃相很像印度人
老江湖武松和大智慧魯智深 該出手時就出手的除了他倆還真沒幾個

TAG:半壺老酒 |

您可能感興趣

隋煬帝看似是昏君,實則雄才大略,不輸李世民,身死國滅因為他比李世民少了這樣東西
世家女聯姻嫁入宮中,家族得勢後她敢指責皇帝鼻子罵,最終家族落魄,三婚嫁昏君後慘死
隋煬帝楊廣聰明多才 為何卻成了大昏君
隋煬帝不是昏君?唐朝史官害苦了他,留下的四大工程讓人佩服
嘉慶不是昏君,為何使康乾盛世的大清走向衰亡?說出來你別不信
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和劉統勛的傳奇,他是盛世明君或亂世昏君呢
他自稱李唐後人,立志復興大唐盛世,稱帝後卻是昏君,終死於兵變
扶不起的阿斗並不是昏君,其實他勤政為民,是愛民如子的仁君
他被後世污衊為昏君,卻做出了這三大壯舉!
別再稱他為昏君了,看似貪玩昏庸,但深受百姓愛戴!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的老師王掞,為什麼敢當眾大罵康熙帝是昏君?
李世民隋煬帝是不同朝代的君王,一代明君一代昏君,卻都娶了她
因為運氣不大好,千古一帝成了末代昏君
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和劉統勛的傳奇,他是盛世明君或昏君呢
孫權雄才大略,為什麼老了卻性情大變成為了昏君?原因其實很簡單
楊廣是昏君還是一代明君?為何李世民頻頻被黑,究竟誰跪舔士族?
大將吃敗仗而歸,皇帝不怪罪還賞了金子,大將:這是昏君,我可取而代之!
古代皇帝大多都是明君變昏君,只有他是昏君變明君!
除了昏君奸臣梁山好漢,還有三伙人想殺宋江,他能逃過誰的追殺?
殺子悅美人的無道昏君漢成帝劉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