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重能力 遵規範 新技術 新發展——2017全國臨床微生物學術年會第二日精彩繼續

重能力 遵規範 新技術 新發展——2017全國臨床微生物學術年會第二日精彩繼續

今日重慶一掃近日的陰雨天氣,天朗氣清,早上八點三十分,會議正式開始,第一個模塊是「新技術·新發展」,由胡志東教授和趙建宏教授主持。首先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薛博仁教授為我們帶來《艱難梭菌感染與實驗室診斷》,薛教授用生動形象的圖片介紹了艱難梭菌感染疾病的發生過程,接下來從該感染的高危因素、暴發、高毒型核糖體027和078型、動物中艱難梭菌情況、不同的檢測平台檢測毒素艱難梭菌、治療等幾方面全方位強調了艱難梭菌感染與實驗室診斷的重要性。

大會執行主席,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王輝教授,結合自己實驗室工作,從CRE在我國的流行病學特點、適應性代價、醫院CRE暴發的處理,為大家帶來了《CRE:防控與機遇》的報告。王教授再一次強調了我國CRE局勢不容樂觀,我們臨床微生物工作者要迎難而上。

緊接著,來自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卓超教授針對CRE的高發病率,進行了《絕望中求生存希望:剖析CRE發生原因》的精彩報告。卓教授從「CRE的來源到底在哪裡」開始思考,由新生兒早期抗生素暴露後,kpn容易獲得耐藥性,且我國三代頭孢使用體量很大,思考不規範用藥是促進耐葯的重要原因。最終卓教授提出,應對CRE,多學科合作至關重要。

短暫休息後,上午的第二部分「病原學診斷能力和規範」正式開始,由單斌教授和馬筱玲教授主持。安徽省立醫院的馬筱玲教授為大家講授《細菌和真菌塗片鏡檢和培養報告規範專家共識》。馬教授主要從塗片報告規範、培養結果報告規範、不同標本培養結果的規範報告進行了詳細的報告。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張莉萍教授結合自身實驗室發展經驗,從平台、團隊、模式三個方面介紹了《臨床實驗室能力建設實踐和思考》,提出臨床微生物實驗室應該全方位提升能力,包括病原菌快速分離鑒定能力、微生物診斷報告能力、臨床溝通與諮詢能力、細菌耐葯監測分析能力、臨床教學與臨床科研能力。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陳家旭教授從寄生蟲感染出發,以生動的病例串聯觀點,介紹《臨床微生物學實驗室如何加強寄生蟲病的診斷能力?》。陳教授表示加強寄生蟲病的診斷能力是一個能力複合提升的過程,包括強化意識、關注病史、加強溝通、學習理論和儲備技能五個方面,最重要的是遇到感染性疾病想一下「有沒有可能是寄生蟲「。

最後,衛生部北京醫院的胡繼紅教授為大家帶來《CLSIM45-A3不常見菌的葯敏試驗標準》,胡教授用幾個病例,生動詳細的為大家介紹了幾種不常見菌的特點和做基本葯敏的情況,提示大家M45中少見菌一般是不需要做葯敏的,只有無菌體液純培養並且病人有基礎疾病時才做,並且及時充分與臨床溝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港感染論壇 的精彩文章:

TAG:京港感染論壇 |

您可能感興趣

關於召開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暨2019年全國生物技術大會的通知
大數據助力直銷行業發展新引擎——2018年度國際直銷學術論壇暨第23屆海峽兩岸直銷學術研討會」隆重召開
火熱報名中!2018第二屆中國康復醫學會綜合學術年會暨國際康復設備展覽會
新時代、新技術、新思維——2018年中國歷史地理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2018年第八屆全國發酵工程學術研討會
匯聚六朝古都!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18年全國學術大會盛大開幕
這場數千人的康復盛宴你必須關注!2018年第二屆中國康復醫學會綜合學術年會暨國際康復設備展覽會
關於舉辦2019第三屆中國康復醫學會綜合學術年會暨國際康復設備展覽會的通知
2018 年中國微生物學會微生物生物安全專業委員會 第四次學術會議暨生物安全培訓
徵文 | 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會2018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近萬人蔘會,完美收官!2018第二屆中國康復醫學會綜合學術年會暨國際康復設備展覽會
2018機械工程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優秀論文獎新鮮出爐
2018中國印包學術年會暨科研創新大會搭建科研供需對接平台
2019年全國博弈論與實驗經濟學研究會學術年會舉行
2019第二屆柔性電子國際學術大會在杭召開
紀念中國改革開放40年攝影展·學術探討
AMD出席2019全國高性能計算學術年會並榮獲產品創新獎
2018年人文社科學術期刊發展戰略論壇舉行
中國國際法學會2019年學術年會開幕
重磅!2018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最新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