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懲戒的缺失 教育的短板

懲戒的缺失 教育的短板

?

教育的功能主要在「育」。因為「教」的缺失可以通過校外活動彌補,而「育」的缺失或偏差造成的心靈扭曲在定形後是很難改變的。對「育」的重視,從「教育」起始就一直延續著,所不同的是「育」的手段。

「育」是需要手段的。中國幾千年教育史上,「育」除了言傳身教,還有一個輔助手段——懲戒。一把戒尺治天下,是中國教育的傳統。進入新時代,懲戒作為一種人身侵權行為被嚴格禁止了,但義務教育之前,學校還有對嚴重違犯校紀且屢教不改的學生處予開除的權利。現在,學校和老師就不能使用任何懲戒手段了。教育走上了愛之路。一切從愛出發,不能動學生一個手指頭。就連讓違反紀律的學生做點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以示懲戒,也被認為是變相體罰而被杜絕。老師只能苦口婆心的勸,以身作則的感,不能採取一點點必要的懲戒手段。教育的目的沒達到,倒給孩子一個錯誤的信號,犯了錯沒人能把你怎麼樣。不但不改,還會變本加厲。譬如某校有一個小學二年級學生,是從地級市一所學校轉來的,原來就很頑皮,拿鉛筆刀在學生臉上劃是常事,家長在轉學時也對學校有說明,希望學校能夠嚴加管束。怎麼嚴管?學校和老師只能循循善誘,多方勸導,時時盯著他別犯錯。老師稍一離開,他就會鬧得班級不得安寧。有天中午,老師要求學生在教室午休就去辦公室處理其他事情,這個學生就把褲子脫下來嚇唬女孩子,其他學生看到說我去告訴老師,這個學生就立刻逃出學校。等別的學生告訴老師後,這個學生已不知去向。學校馬上派人尋找,並通知家長一起找。找了整整一個下午,才發現他在離學校千米外的新農村居民點一個台階上睡著了。據知情者說,這個孩子在這裡跟別人打了一下午撲克,累了就睡這兒了。這個下午,學校領導和教師如驚弓之鳥,惶恐非常。這樣的學生,還能用萬能的愛去「育」去包容和遷就嗎?

懲戒的禁絕,最大的體現了教育的文明,這是時代的進步。但手段的缺失,卻使教師不知所措。

由此,自然就想起久違的教育懲罰。

斗膽提出這個問題,還源於2012年8月22日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學班主任工作條例》,其中第十六條規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中,有採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適當方式是什麼?同年10月27日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負責人表示,教師正當使用的、恰如其分的懲戒不屬於對學生的體罰,不提倡對學生的一切行為都給予包容甚至遷就的做法。

一、教育懲罰是必要的

著名的無產階級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凡需要懲罰的地方,教師就沒有權利不懲罰。在必須懲罰的情況下,懲罰不僅是一種權利,而且也是一種義務。」(《馬卡連柯教育文集》)我們在剝奪了教師權利的同時,連他們的義務也一同收繳了。

教育懲罰作為一種常規的教育手段,是對學生問題行為的一種強制性糾正行為,是在能夠承受的前提下採取的教育措施,能對學生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使他們明白要為過失負責任,明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走上社會的時候,他們才有可能順利的接受各種各樣做人和做事的規則。

教育家說:「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有機構曾做過的一項調查顯示,91%以上的教師、83%以上的孩子、65%以上的家長都認為懲戒是一種教育手段(來自網路)。從某種教育意義上講,說教和懲戒相伴相生,懲戒作為一種教育手段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現實性。

常聽到老師感嘆:我以前處罰過的學生都記得我,還很尊重我。而我小心翼翼愛護,甚至象父母一樣溺愛的好學生現在見了我根本不理。

可以想像,一個不懂得師道尊嚴的人,在社會上會是怎麼樣的。

GIF/28K

二、教育懲罰的理論依據

古今中外許多教育家都認為懲罰在教育過程中是必須的,外國有許多教育家都有專著論及。中國的教育家對此雖然論述不多,但沿用幾千年的戒尺已足以說明一切。

馬卡連柯在《蘇維埃學校里的教育問題》一文中指出:「合理的懲罰制度不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這種合理的懲罰制度有助於形成學生堅強的性格,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能鍛煉學生的意志和人的尊嚴感,能提高學生抵抗引誘和戰勝引誘的能力。」

由此派生出的教育懲罰的道德價值是:

教育懲罰有助於維持紀律的權威性,保證校園的正常秩序。紀律是校園正常秩序的保證,而懲罰是紀律權威性的維護。紀律約束我們的各種欲求,一旦欲求過度,就會挑戰規範的權威性。如果允許日常違規行為不受懲罰,那麼這樣的行為就會侵蝕掉規範的權威,而規範的權威是社會安定和諧的保障。而且,學校紀律是學生能夠感受到自身有限性的第一種限制,是對未來職業倫理和公民道德的準備。為了保持道德規則的權威性,需要懲罰這種錯誤行為,使校園正常的秩序得以維護。

教育懲罰有助於學生的社會化發展,為學生自然融入社會奠定感性基礎。學校是學生社會化的重要場所,它是能夠將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連接起來的具有真正社會意義的中介組織。學生在學校的生活應該是社會生活的縮影,或者是一種必需的準備。如果在學校里只有寬容和賞識,沒有經歷過必要的懲罰,那麼最終走入社會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感到無所適從或遭到法律的嚴懲。這一點,事實已經在證明。而且,現在的學校教育已經與真實的社會生活脫軌,「教師是最大的騙子」這句話雖然偏頗,但已說明這種分離的可怕程度。它警告人們,學校教育正在或者即將背離學生社會化發展的方向。

教育懲罰有助於學生責任感、耐挫能力、榮譽感的形成和強化,造就有骨氣的人。懲罰會使犯錯者有切膚之痛,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影響。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苦難可以磨礪意志,挫折使人奮進。一味的置孩子於溫室之中,不曾經歷任何痛苦和礪練,那來的堅強意志和豐富的人生感受?當人們在感慨現在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吃苦耐勞精神無的時候,是不是想過,教育懲罰的缺失同樣是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

三、教育懲罰的法例依據

韓國:韓國的《教育處罰法》准許使用長度不超過100厘米,厚度不超過1厘米的戒尺對學生進行懲罰。如打女生小腿5下,打男生小腿10下等,規定十分詳細而明確。

日本:日本法律規定必要時可以依據監督機關的規定對學生實施懲戒,但不得實施體罰,並對哪些行為屬於體罰做了較明確的說明。

美國:在美國一些地方,如果學生不努力讀書,要判刑入獄,曾有7名學生因學業成績差,被判刑坐牢兩個月。學生如果將學校認為不宜帶進的東西帶進學校內,學校將一律沒收,並且不再還給學生。美國教師的懲戒權包括:言語責備、剝奪某種特權、留校、懲戒性轉學、短期停學、開除。

瑞士:如果有人無故曠課,瑞士法院就要對他提出訴訟。對曠課的學生,一般都要處以罰款。

法國:中學對學習極差的學生,經班級理事會(成員由校長、教務長和該班所有任課老師組成)決定可給予留級處分;犯了嚴重錯誤的會受到開除處分;對於打架鬥毆、遲到、曠課等小錯誤,犯錯者將受到節假日必須到學校反省補課或做作業的處罰。

英國:教師的懲戒權包括罰寫作文、周末不讓回家、讓校長懲戒、停學。 英國中小學生如無故曠課,不僅會受到嚴厲批評,還將對其父母處以5000英鎊以下的罰款。教師體罰學生方面,一些地方教育部門規定了具體的要求。例:用鞭子或皮帶必須是經過認可的標準,必須備有懲罰記錄,年齡在8歲以下的兒童禁止體罰,打手心時每雙手不得超過三下,鞭打男生臀部不得超過六下等。最近又專門制定法律,允許教師以身體接觸的方式去懲罰學生。

新加坡:根據新加坡關於體罰學生的《指導原則》規定,在輔導、留校的懲戒方式不能奏效後,校長、副校長和紀律事務長有權用藤條對違規學生進行體罰,但對象限於男生,部位限於手心和屁股,必須有見證人在場,體罰後寫成書面報告,並立刻通知家長。

澳大利亞:有一些公立學校設立了警戒室,學生違反了校規校紀,會被叫到警戒室,由專門的教師依照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方式進行懲戒,或者被送到農場從事體力勞動,最嚴重的是開除,如果再不起作用,就會被送到特殊學校。

這些政治經濟強國,他們在教育懲戒方面的做法難道不可以借鑒嗎?

四、教育懲罰與愛是辯證統一的

基於尊重、公平和理解的懲罰是一種愛。

懲罰的本質不是使違規者遭受痛苦,通過痛苦來贖罪。與馬克思和韋伯齊名的社會學三大奠基人之一, 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不可多得的集大成者之一愛彌爾·塗爾干在《道德教育》一書中說:「痛苦僅僅是懲罰的一種偶然後果,並不是懲罰的本質要素。」所以懲罰不是目的,只是手段,通過懲罰要傳達給學生的是社會良知和社會規範的神聖性,它以促進學生道德生命的發展為旨歸。因此,懲罰與愛不是對立的,而是統一的。

「懲罰是過失的自然後果,是環境自發的對過失行為作出反應的方法。」(塗爾干《道德教育》),是針對學生的道德過失而採取的方法。因此,從道德過失的受害方來說,懲罰是基於一種愛。同時,懲罰也是對道德過失者的一種保護措施,目的在於培養其在道德方面的積極健康的價值去向。

塗爾干還強調,懲罰要以教師的感情為基礎。感情賦予懲罰以生命,這種感情就是教師對學生生命的眷顧和成長的預期。要使學生深深明白,教師的教育行為,包括懲罰行為都是為了自己的進步。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懲罰更是一種愛的體現。古人說「愛之切,恨之深」,就是基於這一初衷。如果沒有對學生深切的期盼,教師是不會對學生的錯誤施以懲罰的,除非是吃飽了撐的。

五、需要明確的幾個問題

教育懲罰與體罰有著本質的不同。教育中的懲罰絕對不是為了使學生的身體或靈魂吃苦頭,所以學校懲罰中,絕對禁止體罰。馬卡連柯說:「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它的後代相類似。」所以,不能把體罰當作教育懲罰。體罰是對學生身體的摧殘,而教育懲罰是在學生能夠接受的前提下為糾正其道德過失所採取的懲戒手段,以學生心服口服為基礎。懲罰與體罰的本質在於其目的性,也體現在程度上。所以,懲罰要有尺度,不能對學生身體和心理造成傷害。

不能倡導懲罰。塗爾干說:「只有一個人尚未受到處罰時,處罰才會保持其全部的力量。既然一個人面臨著過快地遭受處罰的風險,那麼處罰的威脅值也可能很快耗盡。」這是說懲罰的有限性。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個決心獻身教育的人,應當容忍兒童的弱點。」這是基於兒童認知的特點和教育的義務來說的。因為學生是在不斷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過程中成長的,為學生的成長設定一個寬鬆的環境是學校應盡的責任。所以,如果能用獎賞的手段解決問題,就盡量少用或不用懲罰。

懲罰應該是懲戒更恰當。罰的目的是戒。對一個學生的懲罰,應該對其他大多數學生起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懲戒作用。所以「教育懲罰」應更名為「教育懲戒」會恰當一些,也易於被接受。戒的目的達到了,罰的數量就會少,校園的和諧就會儘快建立。

應該對教育懲戒制訂標準或進行立法。萬能的教育方法是不存在的,不輔以懲戒的教育是跛腳的。明確了教師的懲戒權,規範了可以採用的懲戒方式,不僅可以有效消除師生之間因懲戒而引起的磨擦,營造良好的校園秩序。還會使教育的功能得到更好的發揮,培育出健全的、有尊嚴的人格。而且,如果不對教育懲罰的項目和尺度做出明文規定,即使教育部已明確指出可以進行教育懲罰,廣大教師也不敢越雷池一步而去冒天下之大不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民職教 的精彩文章:

如何解讀馬雲對當今教育的「開炮」?
強制投票是一種權利腐敗一種人性的災難
老師有義務批改學生的家庭作業嗎?
城鄉教育差距的現狀及應急對策
農村和城市中小學生成績差距越來越大?這能說明什麼問題嗎?

TAG:全民職教 |

您可能感興趣

生命教育的缺失
現代教育缺失的一課
中國缺失的「性教育」,這片補齊了
孩子教育的缺失,才是人生最大的失敗
找尋缺失了的環境保護教育
被「性教育缺失」毀掉的中國年輕人
跆拳道教會了孩子生活中缺失的,深層教育!
專制獨裁式養育,導致孩子人格的缺失
中國教育的人文缺失
孩子必去的六個地方,彌補家庭教育最大的缺失!
孩子必去的六個神奇地方,彌補家庭教育最大的缺失!
現在社會對兒女信仰教育的缺失
教育缺失怪網紅?誰給你的自信
書法練習的缺失是現在中國畫的最大短板
德育工作案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可成為缺失的教育內容
教育不能缺失「尊重」,老師、家長、學生之間如何把握分寸?
缺失的愛 延續的痛
說的對:大學教授悲痛指出這才當下教育嚴重缺失的,掌聲雷動
安全感缺失的五種表現,你缺失啥?
中國孩子教育的缺失,是因為家長的思維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