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印洞朗對峙如何終結?

中印洞朗對峙如何終結?

洞朗事件的新聞熱度雖然已經降下來了,但事件本身卻遠未平息。越境印軍仍然在我領土上駐紮,與我軍對峙。這次對峙終將如何結束?本文在此前分析基礎上,繼續探討一二。

一、確定的事實

時間真是最好的檢測器。任何世間的平凡與不朽、任何眼前的喧囂與爭議,都可隨時間的流逝而變得清晰無比。洞朗對峙兩個多月來,仔細追蹤事件的進展,有以下事實可以確定無疑。

(一)印軍不會主動退

1、印軍到現在還沒有退;

2、印度軍方仍然在作增兵待戰準備;

3、印度總理莫迪在其8月15日獨立日講話中,語調仍然強硬狂妄,宣稱「已準備好面對任何挑戰」。

(二)中國也不會主動退

1、中國至今堅持要求印軍先撤再會談;

2、中國外交部關於洞朗的文件發布已經限制了中國後退的可能;

3、中國軍方在西藏地區的軍演報道仍不時見於報端;最新的報道公開了中國遠洋海軍近日在印度洋上實彈操練;

4、中國國內民意容不得政府退。

(三)中國罕見地免遭西方輿論攻擊

事件至今,幾乎很少讀到任何西方主流媒體就此事件攻擊中國、指責中國擴張主義云云的文章。這是中國在類似對抗衝突中,很難在西方或所謂國際主流社會那裡,所能享受到的極好待遇。這說明什麼?如果不能說明中國占理,至少也能說明印度占不了什麼理,西方臉皮再厚,也不好完全黑白顛倒來搞揚印抑中的無恥把戲。

(四)中印民間對立情緒明顯上升

印度目前雖然看似是得了便宜的一方,但印度國內似乎對闖入中國領土並不滿足,還要發泄一番對中國的怨氣。有報道稱印度國內呼籲抵制中國商品,從官方來看,也是動作頻頻,除了執行貿易限制措施外,還對中國互聯網電信投資等發起了調查限制。

印度國內幾十年來一直瀰漫著較為濃厚的反華氣氛,故而印度民間有反華情緒並不奇怪,也不影響這麼多年來的中印關係,但這次印度卻搞砸了另一件大事,那就是喚起了中國的民間反印情緒。本來,胸懷「超英趕美」遠大志向的中國民眾,向來沒把印度瞧在眼裡,印度平時就算對中國小動作不斷,民眾也不屑一顧、呵呵了事。但這次的洞朗對峙,卻著實讓好多吃瓜的民眾開始對印度痛生惱怒之心。畢竟,像印度這種實力明顯弱於中國的國家,也敢如此膽大挑釁,真有些讓人始料不及加痛恨不已。

(五)印度國內風吹浪涌,經濟趨緊,莫迪日子並不太平

此前有分析稱,莫迪在邊境挑起事端,是為了轉移國內矛盾,並為下任大選作鋪墊。現在來看,這種說法不無道理啊。近十餘年來,西方學者和媒體將印度的增長前景吹上了天,印度自己更是主動配合,修改了統計方法以使數據顯得更加靚麗,但現實卻屢屢打臉。

今年第一季度,印度GDP僅增長6.1%,遠低於預估中值的7.1%,也低於中國的6.9%。二季度的數據至今還沒有公布(不敢公布?)。而顯示經濟榮枯變化狀況的印度綜合PMI指數更是令人絕望,從6月的52.7暴跌至7月的46,創下了2009年3月以來最大跌幅。核心服務業活動從53.1驟跌至45.9% ,為2013年9月份以來最低,2009年以來次低。[1]除此之外,由於過度槓桿化和存在大量呆壞賬問題的銀行已經不願意提供新的貸款,導致印度的信貸增長已跌至25年低點。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對於頂著高增長期望光環上台的莫迪而言,簡直就是毒藥啊。這裡不要瞎扯什麼GDP不是萬能的,事實上對於人均低收入的人口大國來講,GDP的高速增長絕對是萬能的啊,有了好看的GDP,就有了投資信心,就有了市場,就有了外來資本,就有了國際地位,以及一切良性循環中的一切。

除了經濟增長顯露頹勢,有分析還稱印度更深陷外債內債雙重困境,這可就更要命了。據世界銀行數據,截至2015年12月,印度外債總額高達1.4萬億美元,也就是說GDP不到中國20%的印度,外債比中國還多。但最要命的地方在於,印度短期外債和債務利息等應付款已超過其外匯儲備。截至2017年的5月,印度的外匯儲備只有3757.2億美元。而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印度外債的利息高達8%左右,同期像中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利率要遠遠數倍低於這個數值。由此帶來的後果就是印度每年支付的外債利息占其財政收入的26%,遠超國際公認的3%的財政警戒線。[2]還不起債的後果是什麼?想想1991年印度的收支危機就可以知道,那可能會引發劇烈的國內政治或政策震蕩,內閣倒台,國家主權讓渡,國際債主抄底廉價資產收割羊毛等。

二、洞朗對峙如何發展?

既然印軍不會主動撤,中國同樣也不會退,那麼,洞朗對峙只有兩種發展可能:

(一)對峙繼續持續

既然對峙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月,對雙方尤其是被侵略的中國方面,並未造成明顯或重大的人身與財產傷害,也並未動搖到中國對洞朗的主權認定,所以,讓對峙再持續一段時間,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可。中國方面也正好可以利用這段時間,繼續調兵遣將,高原練兵,為可能的戰爭作準備。

就印方而言,目前主動撤出幾乎不可想像。一是太過丟臉。當初高調闖了進來,還編造了各種無恥的借口,怎麼可能自打自臉?二是主動撤了後,中國不一定就會善罷甘休,還涉及到追究責任等問題。三是主動後撤,等於承認了中方對洞朗的主權及各種聲索依據;四是對不丹的控制力可能會受到損害。中國將順理成章地與不方商談邊界及建交問題。印度吞併不丹的野心將化為幻想。

(二)對峙被中國或印度單方出手終結

對峙雖然仍有可能會持續,但是長期對峙顯然不可能。參考62年中印邊界戰爭的歷史,這裡的長期,可以是指一年,也可以是指三年或五年,但結合到中國當前的國勢發展來看,每過一年,國家經濟軍事和綜合實力都會上一個大坎,因此,可以預見洞朗事件難以拖上三五年那麼長的時間。再考慮到印度2019年又將迎來新的大選,內閣可能會出現調整,而新內閣上台往往是不失顏面的改弦易轍好時機,因而我認為就算拖得太久,最遲2019年左右也必將迎來洞朗對峙的結束。

這樣,對峙結束就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中國主動出手,驅逐越境印軍,結束對峙;二是印度新政府主動表示撤出越境印軍。

當然,在此我要指出的是,面對印度國內洶湧不息的民族主義情緒,印度領導人作出主動撤出的可能性比較有限。對此不能抱以過高的期望。我們應把主要的希望放在我們自己身上,做好硬碰硬的準備。

三、中國出手的時機與目的

我在此前的文章中,曾經提出中國只能考慮以強力出手的方式來解決此事。但是我在此前的分析中遺漏了兩個重要的問題:一是出手的時機;二是出手的目的。而這兩個問題也是相互關聯的。

(一)出手時機

就出手時機而言,按照中國的傳統,應該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等問題。也就是要看出手的各種主客觀條件是否具備。但結合到洞朗事件時,還應考慮到洞朗事件的特殊性,即,就事件本身而言,處理起來很簡單,也就是百十個越境印軍的處理問題。但越境印軍的背後,卻屯著有幾個軍十餘萬人的印度大軍,它們很可能會發動支援,由此開啟正式的戰爭衝突。這就意味著,這區區幾十上百名印軍可能只是誘餌,我方必須要有與大規模印軍開戰交火的預案準備。

因此,洞朗對峙的本質是什麼呢?它絕不是一小撮越境印軍與我軍的對峙,而是十萬以上規模的印軍在與我軍作對峙!

這才是事件本身的敏感之處!事實上,印軍已經擺出了重開62年邊界戰爭的架勢!而且,這十餘萬印度軍隊早已壓上了邊境前線地帶,對我前線軍隊構成了極大的現實威脅。而這也就是印度狂妄叫囂「印度不再是62年的印度」的底氣所在,也是印度預判中國不會貿然發動軍事打擊的原因所在。

所以,如果中國真要採取強力手段或武力手段清場,那麼,中國必得做好一場大規模戰爭的各種準備,這樣才有可能立於不敗之地,不吃眼前虧,不給印軍任何可乘之機,不讓印軍討到任何便宜。而要做好這樣的準備,顯然需要時間。更重要的是,還要考慮國際環境和國內其他方向的安危。而且,還需要精心謀劃,對戰事的各種發展作推演與預備。

(二)出手目的

如上所講,要驅逐洞朗入侵印軍絕不簡單,極有可能引發一場大戰,那麼,冒著開打一場大戰的風險,中國又是為著什麼目的呢?

如果僅僅是將印軍驅逐出境並打垮反擊的印軍,那麼,這樣的一戰就太過奢侈浪費。但不打又不能趕走越境的印軍,這又如何是好呢?

我認為,這就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設定新的作戰目的或目標,這個目標將足以值得我軍開啟一場中等規模及以上的大戰,將值得我方為此投入巨大的戰爭耗費。而要設定好這個目標,也同樣需要時間來設計、權衡或創造。

這個目標可以是對印度軍隊的重創,也可以是對更廣闊的印占我領土的收回,還可以是對印度重要城市或經濟中心的毀滅性打擊,更可以是要打得讓印度分裂回其殖民前本性,總之,就是要不打則已,一打就要再打出幾十年的和平,打得讓印度人刻骨銘心,不敢再來輕易挑釁。

只有設定好了這樣值得匹配的目標,並為此作好了打擊的各種軍事經濟政治外交準備,才能夠有底氣地驅逐誘餌性質的越境印軍。

四、中國需要現在出手嗎?

答案取決於是否具備出手的條件和利益。如果軍事準備還沒完全到位,如果現在出手的利益微乎其微,那麼,中國當然不應倉皇出手。

正如前所指,西方媒體和政要迄今為止,都已不願再在此事上主動偏袒印度,可見印度已經在道理和道義上先輸了一局,中國方面現在已經擁有了發起反擊的權利。換言之,印度方面雖然目前來看,是以其極其魯莽的侵入中國領土的方式羞辱著中國,但是印度也喪失了道義上的支持和退卻的主動性。

現在打不打、什麼時候打的主動權,幾乎完全掌握在中國手中。

由此不難想像得到的是,印度壓在邊境上的20萬大軍,恐怕真是要徹夜難眠了。這種高度緊張和備戰狀態,應該在整個對峙期間都將持續保持。這種隨時都要預防解放軍打過來的心理和精神折磨,將會是何等的叫人難以忍受!

除了精神上的緊張,印度還要花費物質上的巨大消耗。十萬以上處於備戰狀態的軍隊,那種花費可是要遠遠高於和平時的駐軍,更何況這還是高原邊境地帶的備戰軍隊。而戰爭真的爆發,要打多久,印度應該也還難以估算。據印媒報道說,前不久印度剛剛新增撥付了約合210億元人民幣的軍費預算。210億元人民幣,按13億人均算,人均不到20元,這個數目恐怕也太小氣了些吧。萬一中國不打則已,一打就要打100元乃至1000元的,那印度又怎麼辦?趕緊勒緊褲腰帶好好攢軍費吧。

再說,中國現在這引而不發的狀態,也著實讓投資客商人們憂慮。貿易經商最需要的就是和平安寧穩定的大環境,否則,戰火一起,一切都灰飛煙滅,誰還敢在印度大投入大發展了?而對中國來講,就算與印度開戰也影響不到全局,畢竟中印邊境地廣人稀,離經濟中心地帶相距遙遠,更何況印軍還遠沒有越過喜馬拉雅山攻到中國內地來的實力與膽量,相反,解放軍對印度的可能造成的威脅就要大上好多倍,這對極力拉攏海外投資客的印度來說,真的好嗎?

因此,綜合起來看,相比印度,目前中國確實處於拖得起、積極準備打的有利狀態。中國現在是否需要出手,從根本上取決於中國是否具備現在就驅逐出洞朗印軍的必要與條件。如果這兩條中任一條不滿足,那麼,中國就只能繼續忍耐對峙的存在,並為結束對峙而積極創造條件、尋找機遇。

以上個人原創,歡迎批評指正。

[2]http://mb.yidianzixun.com/article/0H7rt09h?s=_whp_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風來滿眼春 的精彩文章:

TAG:東方風來滿眼春 |

您可能感興趣

科舉制是如何終結的?
歷史上諸葛亮之妻黃月英是真丑還是假丑?她的最終結局究竟如何?
註定會終結的愛與人生,你都如何面對?
《復仇者聯盟3》說好的「終結」真的是終結嗎?
歷史上真實的薛剛反唐是怎樣的?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大同兵變因何而起?最終結局如何?
斷聯,是如何終結你和前任的
唐太宗登基後,是如何終結向突厥稱臣納貢的?
如果電影史終結了,就讓它終結於此吧
地球將如何終結
「熱寂說」是一種關於宇宙終結的學說,它對不對呢?我們來討論下
蔣干坑了曹操兩次,那赤壁之戰後他究竟去了哪裡?最終結局如何?
宇宙將會如何死亡終結?
當男神泯然眾人,泰坦尼克號也沉淪,《魔鬼終結者》也終結!
陳偉霆與白百何最終結局會如何,到底是報復還是真愛?
西遊記中真想吃唐僧肉的妖怪都有誰?他們最終結局如何?
鄭成功收復台灣後,其子孫後代是如何經營的?最終結局又如何?
《如懿傳》中獲如懿搭救的蓮心,最終結局卻依舊凄慘?
特朗普對伊朗發出「終結」警告,伊朗強硬反擊,真要開打了?
王寶強馬蓉離婚案塵埃落定,撕逼大戰終結,敢問他們情感中的雷區你們觸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