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降價、再降價,消費級基因檢測,又一場「百團大戰」?

降價、再降價,消費級基因檢測,又一場「百團大戰」?

鈦媒體 TMTPost.com

|科技引領新經濟|

降低價格——擴大用戶群——獲取海量數據——服務更多消費者,消費級基因檢測從營銷之爭升級到了價格戰,這個循環乍一看和當年的團購如出一轍。

鈦媒體記者︳付夢雯

8月8日,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23魔方將全套檢測「祖源+遺傳健康」999元的價格降到了499元。降價前一周,23魔方剛宣布獲得4000萬元B輪融資。

WeGene也將原本999元的基因檢測產品降至499元。一半價格的壓縮,將消費級基因檢測(Direct-to-Consumer Testing,以下簡稱DTC)的營銷之爭升級到了價格戰。

幕簾才剛拉開,知乎上便有人提問「如何看待23魔方和WeGene先後降價一半?」有知友提到「下面就是比拼基因數據的解讀了。」WeGene聯合創始人陳鋼贊同了該回答。

智商、情商皆可檢測、抗霧霾指數、天賦檢測,在精準醫學概念的背景下,從2015年開始基因檢測產品被包裝成不同的噱頭一股腦湧向受眾。這背後是不斷湧現的創業公司,360基因、23魔方、WeGene、Hi基因、基因貓……

據鈦媒體TMT base資料庫顯示,目前國內近百家消費級基因檢測創業公司,獲得融資的不足十家,且多處於早期階段。

「消費級基因到底是什麼?」、「DTC的意義到底在哪兒?」受眾和投資人們眼前的迷霧是,消費級基因檢測沒有一個可以類比的產品。

消費級基因檢測是繼算命、星座預測、塔羅占卜之後又一掀開命運底牌者,還是將疾病扼殺於未然,包治百病的續命稻草?

一種全新的品類

「消費者就是為好奇購買。」在23魔方創始人周坤看來,消費者是想了解自己的健康,而這和健康管理又完全是兩個概念。

消費級基因檢測直接面向普通受眾,用戶可以通過互聯網或APP下單購買,收到採樣盒後,將口腔試紙或唾液放置於特製試管中,並寄回至實驗室。幾周後,便可獲得包括健康風險、營養代謝、遺傳性疾病、藥物指南、遺傳特徵等基因分析結果,整個過程中不用醫療人員參與。

如果用醫療的眼光去看,DTC並不能避免疾病,檢測結果也不能成為醫生的參考數據,而消費級基因檢測的進入門檻較低,「這個角度看投資人會覺得很扯」;如果用純消費品的邏輯理解,DTC客單價低而且大多屬於一次性消費,也不符合投資邏輯。

「把基因檢測做成一個算命的產品、體檢的產品,我覺得這不對。」周坤對鈦媒體記者坦言,DTC之所以一直沒做起來,是因為這樣的產品方向是錯的。

這個體會源於一次糾結。2015年,23魔方的基因檢測服務有易感基因檢測(通過檢測基因缺陷,來評估罹患各類疾病風險),發現一位用戶有BRCA1(乳腺癌1號基因)的疑似突變。「我們特鬱悶,那個突變就只是一次突變,不能完全確認,突變和癌症這事說不清楚。」

這件事處理了很長時間,最後周坤覺得測腫瘤突變不應該是消費級基因檢測該做的事兒。2017年年初新版本發布時,23魔方把所有的腫瘤易感基因檢測全部取消了。

「我們做消費級基因檢測,不會告訴用戶可能會得癌症,但如果用戶生病時告訴他某一類藥物可能不太適合,這個是我們要實現的。」百邁客醫學檢驗所總經理張紀恆在一次採訪中告訴鈦媒體記者。這被認為是消費級市場的底線。

百邁客,這家業內知名、原本專註於高通量測序的生物科技公司也表示很快將涉足消費級基因檢測領域。

2013年,美國國家食品與藥品管理局(簡稱FDA)曾叫停了23andMe的個人基因組服務 ,原因是擔心結果不準確會對公眾健康產生影響。雖然目前國內針對消費級基因檢測尚未出台相關法規,但23andMe被叫停,讓各公司看到了DTC的邊界。

各家也正試圖將DTC塑造成「探索自己」的形象。WeGene的slogan是「解讀基因的秘密,遇見未來的自己」,23魔方則是「解讀生命的語言,探索未知的自己」、「伴隨你自我探索的生命歷程」則是各色的定位,基因貓則乾脆用「一種精緻生活的選擇」來釐清定位。

目前23魔方、WeGene等多以祖源檢測、遺傳相關的性狀這種偏娛樂消費的基因檢測為主,在沒有獲得衛計委的許可之前,這些檢測也只能僅供用戶作為健康參考,「今天的消費基因檢測,定位成健康管理,定位成基因預測,定位成包治百病,那就是把它的價值超前了,目前做不了這些。」

周坤的理解是,消費級基因檢測應該是少數的一種全新品類。

數據化邏輯

與醫學臨床級基因檢測動輒上萬的價格相比,這個由「好奇心」驅動的全新品類直接將基因檢測從神壇拉到了消費者面前,以WeGene為例,其提供了兩種服務標準檢測(祖源+遺傳健康)採用定製基因晶元,價格為499元,但其全基因組測序的價格為9999元。

價格懸殊體現在基因檢測技術的差異。

晶元篩查技術是把大量已知序列探針集成在同一個基片上,從30億鹼基對中選出一些重要的SNP位點(單核苷酸多態性),將標記的核苷酸序列與晶元特定位點上的探針雜交。通過檢測每個人的基因組在這些SNP位點的變異狀態,來分析疾病或其他性狀的相關性;醫療級基因檢測則採用高通量測序技術,一次可以對全基因組進行序列測定,成本高達上千元美金。

晶元篩查技術相對成熟,利用檢測的圖譜可實現快速對照和閱讀檢測,但這個「封閉系統」僅限於檢測人們已經知道的序列特徵。

相比之下,高通量測序技術更為開放,可以發現新的信息和未知位點,從研究的角度來看,高通量測序更有優勢,隨著高通量測序技術的發展,全基因組檢測成本也會逐漸下降,但現階段,對於滿足「好奇心」的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來講,晶元篩查是更具性價比的選擇。

今年3月份,WeGene 和賽默飛旗下的基因晶元品牌 Affymetrix 合作,針對中國人的基因設計了一款定製化基因晶元,包含約 60 萬經過挑選的多態性位點。4月份,23魔方也與賽默飛合作定製晶元,「我們自己定製的是73萬個SNP位點,之所以定製,是因為要定製出適合中國人自己的更多位點。」

檢測技術往往掌握在上游設備廠商,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則通過晶元定製體現產品服務差異。周坤曾對鈦媒體記者解釋過這一邏輯,好的服務和產品銷量自然會上漲,隨著規模增大,產品的價格才能降得更低,才能有更多機會做更好的產品。

降低價格——擴大用戶群——獲取海量數據——服務更多消費者,這個循環乍一看和當年的團購、O2O如出一轍。

「999元,對於更大的爆髮式增長,這個價格不支持。」在周坤看來,當價格降到足夠低之後,非剛需也會變成剛需,價格的降低有利於消費級基因檢測的普及;不過WeGeneCEO鄭強曾在WeGene社區里給用戶的回復中提到另一種看法,「價格是一門雙刃劍,如果我們放棄我們的價值觀,未來大家的服務又怎麼能得到保障。」

除了產品和價格,各家也開始自建實驗室,在服務端尋求差異。WeGene目前在華大基因等臨床檢驗實驗室進行檢測,但也曾向媒體透露將在深圳自建實驗室。23魔方的實驗室申請的是「分子遺傳學檢驗項目」,按照臨床醫學檢驗所標準建立,實驗室近700平米。

反觀23andMe,其基因分型是通過美國實驗室集團(Lab Corp)的一間臨床實驗室來完成的,為什麼國內的基因檢測公司卻要大費周章地自建實驗室?

「最開始我們也是外包,我們經常發現外包會把兩個樣本搞混,時間、質量等很多不能監控,我們也很痛苦。」這是周坤建立實驗室的初衷,由於國內第三方檢測市場尚未成熟,整個供應鏈體系和配套體系並不完善,自建實驗室成為控制質量以及擴大樣本檢測數量的重要一環。

鈦媒體記者曾於六月底前往成都參觀23魔方實驗室,據其檢測中心負責人邢澤黎介紹,目前基因檢測共有9個環節,時間約為25個工作日,499元的價格依然能覆蓋到檢測成本。

雖然這場價格戰和「燒錢補貼」並不相同,但與原本999元的價格相比,盈利空間被擠壓,換取更多的用戶數量被解讀為降價的目的。拿到B輪融資後,23魔方將繼續擴建檢測中心、進行產品研發和市場拓展。

「基因檢測的邏輯是數據化的邏輯」,未來所有事情都會被數據化,在人被數據化的場景中,周坤認為消費基因檢測是最大體量的數據化,是可以最快數據化的事情。

觸不到的價值

今年4月,FDA批准了23andMe自主研發的個人基因組服務遺傳健康風險測試(Genetic Health Risk, GHR),用於檢測帕金森、遲發性阿爾茲海默症等10種疾病風險。

而23andMe獲得FDA批准的原因在於,其測試得到了同行評議數據的支持,通過檢測超過50萬種遺傳變異體,發表了文獻揭示特定基因突變與這10種健康狀況之間的關聯性

FDA消費者設備和放射健康中心主任Jeffrey Shuren認為:「消費者現在可以直接獲得某些遺傳風險信息。但關鍵是,了解遺傳風險並不意味著這些風險最終會發展為疾病。」

當然,FDA還要求23andMe以消費者可以理解和使用的方式傳達用於醫療目的的DTC測試結果。用戶研究表明,23andMe GHR測試的指導和報告易於理解,參與測試的人能理解報告中90%以上的信息。

以這份國內消費級基因檢測報告為例,目前消費級基因檢測多通過GWAS全基因組關聯檢測方式,通過大量樣本發現疾病等表型與基因之間的關聯關係,得出基於大量人群樣本的統計學概率。

因為消費級基因檢測,人們第一次不用再通過身穿白大褂的醫生那裡了解自己的DNA信息,可當拿到自己的檢測報告時你又會一頭霧水,標註著自己DNA信息的位點、數字到底意味著什麼,得知了自己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患病風險是5.75倍,然後呢?

消費級基因檢測大部分解讀都是基於幾萬個人體樣本統計分析得到的結果,只是統計學上的概率,並不能從原理上驗證結果的準確性,自然數據無法作為臨床參考,但樣本量的逐步豐富則會讓概率更靠近準確。而附在檢測報告後邊的參考文獻和位點,或是基因檢測公司在界限之內留給用戶的線索。

「目前基因檢測的數據量還不夠,但跟用戶保持長期聯繫,就可以拿更多的數據,也許就能想明白基因數據未來在中國怎麼用。」周坤認為現在基本數據量太少了。

隨著基因檢測成本下降,以及國內消費者對於DTC的認知,周坤判斷2019年消費級基因檢測將會迎來爆發,臨界點是100萬用戶量。目前23魔方用戶數為5萬,而這一數字與Ancestry的350萬資料庫和23andMe200萬數量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Ancestry和23andMe的商業模式都是在獲得百萬數據後開始探索的。Ancestry朝著族譜生意越走越深;23andMe則和美國藥物研究和製造商協會(Pharma)以及輝瑞及基因泰克等公司合作。建立在數據上的想像空間還有很多,比如與醫美機構合作銷售醫美產品、幫助保險公司干預參保行為、引入第三方合作商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

但數據只是前提,除了數據量不夠的現實狀況外,數據交易存在爭議,數據安全尚未有法律監管,而單一的消費級基因數據要和生物信息、醫學信息以及IT技術相結合才能最大地挖掘其價值。

周坤坦言「我們誰也不能保證,今天累積的數據是真正有效的,但這事也得做。」

「未來價值在哪兒,我們不知道。」雖然和周坤有著同樣的困惑,但張紀恆認為,「消費級基因檢測不需要建立資料庫,從來自醫療級基因檢測的資料庫就足夠了,消費級資料庫對於醫療數據來講會有價值,但這個價值可能會比較低。」(本文首發鈦媒體,記者/付夢雯,編輯/胡勇

微信推送太少,下個鈦媒體App更及時了解這個新奇世界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假如「海底撈」是一家日本企業?
周末如此無聊,我們採訪了一個更無聊的在超市傳送帶上慢跑人士
還有29人,皇城根下傳統百貨的最後記憶
世界上最涼的眼藥水,一滴爽到南極
《王者榮耀》改名殺入歐美,女俠超人都來了

TAG:鈦媒體APP |

您可能感興趣

拼團價格一降再降,砍價免費拿?
全球手機巨頭折戟中國,市場份額一降再降,降價促銷也難挽頹勢!
再迎降價潮!貴州再降電價,寧夏第三次降電價,吉林第四次降電價
降價700元?曾經它一機難求,現在的價格一降再降!
小黃車「賣身」倒計時,收購價格一再降低!
超巨、全明星、角色球員,身價一降再降,新賽季魔獸還能回來嗎?
F35跌落神壇!單價一降再降成廉價戰機,但軍方還是抱怨不好用
油價終於要降了?車主:不要再降了,再降就真的是加不起了!
截止目前,最具性價比的三款手機,用過的人都說好,還會再降價!
五代戰機博弈:它一再降價,能否成為最大贏家?
拍照最好的小米手機,為什麼售價一降再降?而OV同級別手機卻很保值?
三星S8再降價!你再降,我也不會買!
被迫調價?iPhone繼續降價拉高銷量,網友:別急還會再降
糖尿病的「大剋星」,晒晒泡水喝,血糖一降再降,不妨試試!
資費再降15%!三大運營商再次響應「提速降價」
6種能夠控制「脂肪」的食物,讓體重一降再降!
《超級機器人大戰X》中文版測評,難度一降再降
告別「降壓藥」,讓血壓「一降再降」,這幾物當零食吃,很管用!
中國第一「鬼城」,房價一降再降,但卻沒人住,原因很簡單!
華為P30價格一降再降,老用戶吐槽聲不斷,真的買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