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企混改第一位仍是防國資流失

國企混改第一位仍是防國資流失

提要內容: 此前一些國企出台的員工持股計劃基本都是管理層人員與所謂的「核心員工」低價持股。美其言為員工持股計劃,本質還是上一輪國企改革中導致國資嚴重流失的MBO(管理層收購)。

經過四個多月的停牌,期盼很久、一直難產的聯通混改方案終於「落地」了。但是僅從這份不明原因連夜撤回的聯通混改方案看,給其三個字的評價—大雜燴。

從8月16日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在2017年業績發布會上公布的混改方案看,「大雜燴」、沒有實質性突破、涉嫌國資流失是三大明顯BUG。

引入戰投過多,或出現龍多不下雨的尷尬局面,令戰投淪為擺設。王曉初介紹,將引入包括騰訊、百度、京東、阿里巴巴在內的14位戰略投資者,認購中國聯通A股股份,交易總對價約780億元。主要包括大型互聯網公司、垂直行業領先公司、具備雄厚實力的產業集團和金融企業、國內領先的產業基金等四大領域的巨頭企業。引入的民營戰略投資者中,騰訊擬投資110億元、百度擬投資70億元、阿里巴巴擬投資43.3億元、京東擬投資50億元、蘇寧擬投資40億元、光啟互聯技術擬投資40億元、淮海方舟信息基金擬投資40億元,鑫泉基金擬投資7億元。國有企業有兩家,中國人壽擬投資217億元,另外一家是中國中車。

牽動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半壁江山。引進14家戰略投資者,數量之多,都是行業巨頭企業,還是不多見的。這必將出現一個大BUG:龍多不下雨,戰略投資者演變成財務投資者。比如,將BATJ全部引進來,其實基本等於都沒有引進,談不上戰略合作。相互推諉,沒有股權責任壓力倒可能出現。

聯通混改必須理清楚思路,到底想要什麼?到底為什麼要混改?不能為了混改而混改。混改的目的主要在於戰略投資,改善內部治理機制,實現股東資源共享交融,最終形成合力,使傳統國企煥發青春。這就要求必須選擇重點合作夥伴才能激發積極性,股東權利約束才能到位。

中國聯通表示,未來必須聚焦核心業務、提高4G網路服務能力,滿足數據流量高速增長的需求。同時,中國聯通需要發展和建設更加智能化和靈活化的5G網路,以滿足未來日益多樣化的業務需求,並通過提前布局5G網路建設、搶佔市場先機。如果還在通信技術領域施展拳腳的話,那麼,引進BATJ基本沒有什麼意義,還不如引進華為集團。

聯通改革沒有實質性突破,國資一股獨大沒有改變。按照發行上限計算,聯通集團合計持有公司約36.67%股份,新引入戰略投資者持股比例約35.19%,其他或是國資持股。也就是說包括兩家國有大型企業的中國人壽、中國中車在內的14家戰略投資者持股都不能超過50%,國資一股獨大沒有根本性改變。這樣的混改方案基本可以說沒有實質性突破。

明目張胆涉嫌國有資產流失。根據王曉初介紹,中國聯通擬向核心員工授予約8.5億股限制性股票,價格為每股人民幣3.79元。中國聯通A股停牌前股價為7.47元。這就意味著,這些核心員工能以幾乎五折的價格買到聯通股票。背後涉嫌的是嚴重國資流失,流失多少呢?嚴格按照聯通停盤前每股7.47元計算,所謂的核心員工每股以少3.68元的差價獲得8.5億股股票,即將價值31億元的聯通市值白送給聯通「核心員工」了,也即31億元國資流入了個人腰包。如此明目張胆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的行為,著實讓民眾大跌眼鏡。為什麼說是明目張胆涉嫌國資流失呢?因為明明白白、公開透明、公平交易的市場價格是7.47元,而為何非要以3.79元賣給所謂核心員工呢?何謂「核心員工」呢?我們拭目以待看聯通如何落實與定義。

此前一些國企出台的員工持股計劃基本都是管理層人員與所謂的「核心員工」低價持股。美其言為員工持股計劃,本質還是上一輪國企改革中導致國資嚴重流失的MBO(管理層收購)。

如果聯通以目前股價幾乎五折送給所謂「核心員工」的話(其實大部分普通員工或只是吃瓜群眾),這個頭一開,肯定會大大調動幾乎所有國企混改的「積極性」,這麼大的「核心員工」福利大蛋糕,誰不混改誰是混蛋。那麼,國資披著合法外衣,打著混改旗號,大舉流失到個人腰包必將重演。

因此,可以說這一輪所謂的國企混改的首要問題仍然是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慧眼財經 的精彩文章:

TAG:慧眼財經 |

您可能感興趣

唯一邊境對中國不設防國家,士兵越境只為到中國軍營蹭飯
美國出錢收買沒用,出兵威脅也沒用,此國成唯一不對中國設防國家
謹防國防大數據泄密風險
削減印度零售商利潤分成,OPPO和vivo或回防國內市場
此地無銀?為防國乒「偷師」,伊藤美誠主動1-11輸球城府太深
病急亂投醫!日本派出46人嚴防國乒,12歲少年奇兵慘遭一輪游
這景區門票270元,恐防國慶遊客太多,限流1.6萬人/天
從20歲到30歲,這款耗費十年製作的沙盒塔防國產遊戲到底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