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一種父母的失職,叫捨不得讓孩子做家務

有一種父母的失職,叫捨不得讓孩子做家務

《愛翻垃圾桶的孩子是怎麼了?》

01

周末,好友阿思帶著她的兒子豆豆來家裡玩。豆豆今年四歲,很可愛。我和阿思坐在沙發上吃著零食聊著天時,他會貼心地幫我們把垃圾扔進垃圾桶。而我們擇菜準備午飯時,他也躍躍欲試地在旁邊想要幫忙。

當然,他幫的大部分都是倒忙。扔垃圾,垃圾撒了一地;擇菜,弄得滿地都是菜葉。阿思說了幾遍「不許搗亂」後,豆豆仍然樂此不疲。實在沒轍了,阿思打了豆豆的屁股。

這樣一來,豆豆倒是消停了,一下午乖巧地坐在那兒看動畫片。但是看得出來,豆豆很委屈,一直悶悶不樂。我勸阿思去跟豆豆道歉,我的理念是,小孩主動幫忙做家務是好事,我們就應該從小培養小孩做家務。

但阿思回我,這哪裡是幫忙,明明是搗亂。再說這都什麼年代了,家務活請個保姆就是。他從小把書讀好,把情商提上去,才是正經事。

其實抱有這種想法的家長,遠遠不止阿思一個。不讓小孩做家務的理由也很充分:

孩子那麼小,哪捨得讓他們干體力活,萬一磕到傷到哪就不划算了;

孩子的首要任務是提高智商和情商,做家務這種體力勞動,壓根就不是孩子未來的加分項;

讓孩子做家務是在幫倒忙,反而增加大人的工作量……

於是家長聚在一起時,說得最多的是「你家孩子都會被唐詩了啊,真厲害」「你家孩子好懂禮貌」這類的話,很少有人會因為一個孩子會做家務而誇他。

如果不是因為我自己在個人成長的路上,吃過不會做家務的虧,我肯定也是這樣的家長。從小,我媽對我的要求只有一個,那就是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用在讀書上。然後,她盡心儘力地將我的生活安排得妥妥帖帖。

這樣做的後果是,大學宿舍里,我的桌子和衣櫃永遠都是最凌亂的。甚至,我到現在,還覺得疊衣服是一件吃力的事。畢業後租房子的那段日子,常常靠吃面度日……這些年過去,被生活推著,我漸漸變成家務小能手。但這中間吃過的虧,付出過的代價,想起來還真不少。我的動手能力差,我做事情專註度不夠,除了學習成績,在其他方面,我的自信心匱乏……這些負面影響,雖然在長大成人後慢慢調整過來,但這個過程卻非常痛苦。

正是因為自己有這樣的經歷,所以在女兒身上,我從來不去打擊她做家務的積極性。女兒一伊現在一歲多,她可能還不懂什麼是做家務,但看到我們擦地板,她也會拿著抹布在地上擦來擦去;看到垃圾,她也會搶著要扔到垃圾桶。很多時候,她的幫忙,確實是在幫倒忙。但在這個過程中,她鍛煉了動手動腦的能力,也潛移默化地知道了自己是這個家庭中的成員,要為這個家出自己的一份力。而我相信,這對她的成長是有利的。

02

其實在我國古代流傳甚廣的《朱子家訓》,開篇的第一句是這樣寫的:黎明即起,洒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足見古人對小孩做家務的重視。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很多科技元素也被用到家務上,反而讓我們覺得,做家務只是簡單的體力勞動,並不能體現個人價值。於是越來越多的家長,忽略甚至阻止孩子做家務。

實際上,哈佛大學學者曾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結論: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愛幹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事實也證明,愛做家務的孩子往往學習成績更好。我老家有個親戚,有點重男輕女。所以時常使喚女兒做家務,將兒子視若珍寶。但後來,女兒考上重點大學,兒子只上了個專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並不是女兒比兒子聰明,而是她的動手能力執行能力都比弟弟強。

就像心理學家皮亞傑說的,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繫,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讓孩子做家務,不僅可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統籌能力,語言能力乃至學習能力,還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責任心和成就感。而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理查德·韋斯布爾德認為,家務能增強孩子的同理心,讓他們更懂得關心他人。

我們的生活中,有些父母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好。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里,安吉和小魚兒這對「鯽魚兄弟」一直是行走的吸粉機。仔細看節目會發現,他們的媽媽胡可經常讓倆兄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讓他們幫忙掃地,三人一起包餃子,而去超市挑選食物時,讓兩人比賽誰先拿到義大利面和番茄醬,讓採購過程變得有趣極了。倆兄弟能得到觀眾的喜愛,胡可功不可沒。

在國外,家長都普遍重視孩子做家務的能力。我老公有個同學,娶了個美籍華人姑娘。定居美國後,他們養了兩個孩子,而他最大的感觸是,在美國,大多數孩子都會參與做家務,並且還有詳細的家務活清單。比如:9-24個月,自己扔尿布;2-4歲,扔垃圾、整理玩具、澆花、喂寵物等。而在德國,甚至還在法律里明確規定:孩子必須幫助父母做家務。

很多時候,讓孩子幫忙做家務,比自己動手更費時費力。不僅需要花時間跟孩子示範,還需要時刻關注他們的安全。但這個做家務的過程,卻能給孩子帶來隱形的財富。而你捨不得讓孩子做家務,才真的有可能是害了他。

03

當然,也有一些父母雖然明白讓孩子做家務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時常陷入一些誤區。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樣來幫助孩子養成做家務的習慣呢?

父母要做好榜樣的作用。如果父母本身就習慣邋遢,或者一做家務就帶有抱怨的情緒,那麼孩子對做家務就很難抱有好感,所以父母首先一定身體力行,起好帶頭作用。

切忌追求完美主義。讓孩子做家務,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他們洗碗,擦玻璃需要你返工的時候,一定要放棄完美主義的標準,多多鼓勵孩子,而不是批評他們沒達到要求。而我們還應該盡量安排對孩子來說合理的家務,並把任務細緻化,儘可能讓孩子有成就感,提高孩子做家務的熱情。

提供獎勵的方式要得當。有段時間,身邊流行小孩做家務賺零花錢的現象。有專家提醒,這種把做家務當成條件的做法其實是不可取的,會讓孩子走入「一切都是交換利益」的認知誤區。家長提供獎勵的方式要得當,譬如可以跟他說,今天有幾件事情要做,洗碗、擦地、逛商場買玩具等,按照順序一件件做好,把最後那件事當成獎勵。或者可以發小紅花、小卡片,然後集中起來滿足孩子的一個願望。

分配給孩子家務要確保安全。看過一則新聞,有個媽媽聽了親子講座後,決定讓5歲的兒子開始做家務,還特意給他劃分了「家庭衛生責任區」。但悲劇卻在有天她出去買菜時發生了,孩子一個人在家觸電身亡。這類悲劇警示我們,在給小孩分配家務時,千萬要確保小孩的安全。

聰明的父母,不僅注重孩子的智商情商,還會注重提高孩子的「體商」。其實不論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那句「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還是高爾基說的「勞動使人建立起對自己的理智力量的信心」,都無一不在說明,把做家務這種小事做好了,才能做真正地去做大事。

如果你真的愛自己的孩子,就讓他積极參与家務勞動吧。磕磕碰碰也沒關係,畢竟成長這件事,從來就不會一路芬芳。相反,若是你在小時候將他保護得太好,長大後,可能他還是會在別的地方交更多的學費。

(作者簡介:豬小淺,青年作者,資深撰稿人。生於情人節,典型水瓶座。留在上海,謀生也謀愛。此刻正在當媽的路上,和孩子一起成長。)

文章最後,插播一條自家廣告哈:)集趣味性、科學性於一身的《積木寶貝闖世界》上卡酷了,吼吼!播出時間和愛奇藝兒童、新浪微博同步哦。下面是播出時間表,快帶孩子一起看看吧!

更多幼兒園主題的視頻,請看:

《哪種親子關係能讓孩子的未來走得更遠?》

《小朋友打架,家長強出頭是在幫孩子還是毀孩子?》

近日獲獎讀者:

25日)浮生若夢、(26日) 雯雯 、(27日)一縷陽光

今日互動話題

INTERACTIVE TOPIC

聊聊你對孩子做家務的看法:)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視文化 的精彩文章:

幼兒園老師悄悄對我說:這5句話,千萬別跟上幼兒園的孩子說!
沒有規則意識的父母,丟的都是孩子的臉
如何為不同階段的孩子構建安全感?
必看!男女差別的腦科學解讀,夫妻的小船是這麼翻的
兩個兒子是劍橋學霸,夫妻恩愛幾十年,香港第一女特首是這樣做到的!

TAG:微視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你是孩子的父母還是保姆 這是個不得不說的問題
育兒知識:捨不得讓孩子做家務才是害了他
生孩子是任務,養孩子是義務,靠孩子是錯誤 一篇不得不看的深度好文!
生孩子是任務,養孩子是義務,靠孩子是錯誤。一篇不得不看的深度好文!
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捨不得用孩子才是害了他!
你跟熊孩子都有哪些不得不說的故事?
孩子和寵物都是一樣的!在家都是寶寶,打不得罵不得
留守兒童父母:我們也想陪在孩子身邊,但是不得不離開他們
太多的人一邊嫌棄父母,一邊又不得不依賴父母
決不允許養狗的那些父母,最後都怎樣了?孩子:恨不得自己變狗
別人覺得噁心的幾件事里,而作為父母卻不得不做,你們會嫌棄?
都是你的捨不得用,把孩子養成了白眼狼
喂孩子的錯誤做法,很多人都在這樣做,怪不得孩子越來越不愛吃飯
婆婆給我帶的這些土特產,最後一種同事想買,但我捨不得
總有一個人,讓你捨不得把他變成男朋友
怪不得鹿晗找她做女朋友,不僅有才還有顏值!
主人回家一看,拆家二哈驕傲一吼,主人只好這樣做,不得不佩服他
你,有沒有一個愛而不得的人?
有顏又有才,這樣的舒暢讓人不得不愛
家裡有孩子,這些感冒常識你不得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