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航天發射失利的思考

航天發射失利的思考

2017年6月19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中星9A廣播電視直播衛星失利,發射過程中火箭三級工作異常,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7月2日,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征五號遙二火箭發射出現異常,短時間內火箭發射二次失利。我國航天工業自建國初期起步,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迅猛,不斷取得實質性突破,在探索浩瀚宇宙、建設航天強國的征途中屢建功勛。但是,近期卻接連發生火箭發射失利事件,值得警醒和反思。

一、背景

航天工業從無到有、由大變強,成為中國名片。1956年中國的航天工業開始起步,經歷了整整60年的發展,已經建立起完整的航天工業體系。「長征號」系列運載火箭是我國自行研製的航天運載工具,1970年「長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至2016年11月「長征五號」(「胖五」)誕生之前已經發射237次,成功率高達97%。1957年至2015年,全球共發射運載工具5400多次,平均發射成功率約92%,表明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具有高可靠性,處於世界領先位置。

航天工業日益成為國家安全和產業發展的保障。守衛現代條件下的國家安全,一定是包含太空戰場的一體化軍事系統。成像、探測、識別、定位、跟蹤、電子干擾、導彈預警、海洋監視等軍事用途,通信、勘探、生物實驗、海洋與空中氣象等民用用途,都離不開強大的航天工業基礎。航天工業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行業,甚至可以說是高技術密集程度最高的一個行業。在新時期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大工業背景下,航天工業軍事技術和高技術溢出效應,將會為整個中國工業發展帶來巨大紅利。

航天工業轉型升級的各種障礙亟待跨越。雖然取得巨大成就,但我國距離2030年成為世界航天強國的目標仍有一段不小的距離,「胖五」發射失利既有人為因素,也有技術難度大幅度提高的客觀因素。航天工業要實現進一步發展必須轉型升級,但是航天工業發展不會脫離中國工業整體,2030年航天強國目標的實現有賴於製造強國戰略實施和「中國製造2025」任務推進,需要在技術創新、質量提升、機制突破等方面補齊短板。

二、案例介紹

事件經過。2017年6月19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中星9A廣播電視直播衛星失利,發射過程中火箭三級工作異常,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

7月2日,在中國首個濱海發射基地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組織發射搭載實踐十八號衛星的長征五號遙二火箭。根據新華社的報道,飛行過程中「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後續將組織專家對故障原因進行調查分析」。

後續發展。因長征三號火箭發射異常而「未進入預定軌道」的中星9A衛星,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和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聯合努力下,經過多達10次的軌道調整,已經成功定點於預先的軌道,算是做到了「亡羊補牢」。中星9A衛星是我國第一顆國產直播衛星,將推進電視直播和廣播業務的覆蓋範圍。特別是它覆蓋了我國的南海區域,這對於我國政府擁有南海主權具有重要的宣示意義。同時,中星9A衛星作為信息傳輸的重要通道,還可以服務於我國「一帶一路」戰略。

而長征五號的發射失利直接對我國探月計劃實施造成影響。因為原計劃於2017下半年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此次長征五號發射被視為是再次探月前的最後演練。「胖五」的失利顯然打亂了節奏,「嫦娥五號」的發射是否延期猶未可知。

三、簡評

沒有失敗的航天不叫航天。長征五號是對我國建設空間站和探月工程具有重要意義的大推力火箭,它將我國火箭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從現在的5噸提升到14噸。運載能力的跨越式提升必然需要基礎性的技術革新,全箭採用了247項核心關鍵新技術,新研產品比例達到90%以上,可以說是中國火箭史上的全新探索。所以這次發射失利並不會給長征家族的光榮抹黑,反而應當為中國航天人鼓掌,他們沒有沉醉在過去的輝煌中,而是不斷的挑戰新的技術難度,探索未知的可能。在探索未知的過程中,失敗是不可避免的,必須寬容這種失敗才能給探索者以繼續前行的勇氣,才能發現更多的可能。同時也必須從失敗中深刻汲取教訓,保證失敗暴露的問題不出現第二次,這次失敗才是有價值的。

讓工匠精神與航天精神交映成輝。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形成了航天人特有的精神特質,中央領導曾將之總結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航天精神重在強調攻堅克難的勇氣和擔當,同時航天事業也是一項複雜的系統性工程,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也必不可少。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外界的機遇和誘惑增加,持之以恆的保持航天精神和工匠精神變得越來越難,必須進一步加大兩種精神的宣傳力度,彰顯航天楷模的時代價值,讓航天精神和工匠精神在當代航天人的身上繼續熠熠生輝。

人才是航天事業的根本保障。我國航天領域湧現出了數十位院士和一大批傑出的科學家、專業技術人才,強大的人才隊伍是我國航天事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然而面臨新一輪產業升級和全新的任務使命,我國航天領域的人才流失問題不容忽視。《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指出,2015年我國航空航天裝備人才共49.1萬人,預計到2020年和2025年人才缺口分別為19.8萬和47.5萬人。航天工程任何小的差錯都可能導致巨大的災難,這意味著每個崗位的航天人都有著同樣的責任和重要的價值,必須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選拔、擢升和激勵機制,培養和吸引更多高水平人才進入航天領域。

國企改革是重點突破口。我國航天工程主要由航天科技集團和航天科工集團兩大央企主導完成,兩大集團保持了軍工央企優良的傳統,但同時也難免存在一些國有企業的通病。在寬容失敗、鼓勵創新,以人為本、加強服務,突出技術、優化管理等方面,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必須樹立科學的績效考評理念,建設先進的人才管理模式,通過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激發航天人才隊伍的創新創造活力,不斷增強航天事業的吸引力和航天精神的感召力,使中國航天能在新的歷史時期創造新的輝煌成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賽迪法律服務 的精彩文章:

TAG:賽迪法律服務 |

您可能感興趣

俄羅斯火箭發射失敗,航天員被迫返航!
歐羅巴航天發射再遭重創,織女星固體火箭發射失敗
基於產業思維的航天發射服務研究
俄或恢復「撒旦」導彈發射以滿足航天器的發射需求
俄羅斯航天局發布上月火箭發射失敗的調查結果
楊利偉:載人航天明年料有火箭發射任務
俄航天兵成功發射一個軍用航天器
如何評價藍箭航天朱雀一號運載火箭的首次發射失利?
對我國商業航天發射服務的一點思考和建議
清晨時分,中國航天發射遭遇失利,衛星和第三級箭體殘骸墜向地面
歐空局發布航天黑科技,能讓衛星無限燃料飛行!
顛覆性航天技術的發展
蘇聯航天發射一度領先美國,現在俄羅斯航天為何衰落了?
載人航天飛船測試發射過程
大火箭競賽失利,我們不能再輸在商業航天爆發的前夜
今日,俄宇宙飛船發射失敗,航天員已失蹤,目前正在搜尋
歐洲航天局將發射測風衛星
民營航天自主研發最大衛星發射入軌成功
國際航發論壇:俄羅斯先進航空航天發動機雲集一堂
問:雷電天氣對航天發射有什麼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