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只是一隻血肉模糊的軀體,體無完膚」

「我只是一隻血肉模糊的軀體,體無完膚」

邊緣型人格障礙

你知道嗎?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患者,最怕的就是:你會離開他。而最好的安慰和治癒,則是走近他。

「我最深、最真、最確切的恐懼,是當我告訴你我是誰的時候,你會離開我。」

「被拋棄的感受就是:死去。是真的,那感覺就好像我在死去。」

「我想要和人們說話,但我又不想和人們說話。我想要和他人聯結,但我不能和他們聯結。周圍發生的一切都讓我感到刀刺一般疼痛,這種疼痛我一秒都忍受不了。這就是被拋棄的感覺。」

這是作家CeliaFinkelstein在《愛在邊緣時》一文中,對自己感受的一段描述。此前,她被確診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

你自己或者你親近的人是否也有過類似的感受和行為

總是擔心和恐懼被家人、朋友以及親密愛人拋棄,會為此做出許多在他人看來,過於衝動甚至極端的行為。

有時會過於理想化。

自己和一個人的關係,覺得對方是自己最重要的人;有時又會突然對對方惡言相向,覺得對方是這世界上最可恨的人。

不明白自己究竟是個怎樣的人,並為此感到困惑。

常常覺得感到持續的、莫名的、無法擺脫的空虛。

你可以把以上的這些描述看做是對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一種感性的認知。當然,需要強調的是,並不是所有表現出上述行為或感受的人就一定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那麼,究竟什麼是邊緣型人格障礙呢?

「人格障礙」,指的是一些持久的內心體驗和行為模式,這些體驗和模式明顯偏離了社會文化背景下對「正常」的預期。這種偏離了「正常」的行為和體驗,在多種情境下都會重複出現,而且固定難以改變。同時,造成個體的痛苦,或者影響到了他們的工作、生活、社交等。

邊緣型人格障礙被認為是最常見的人格障礙之一

邊緣型人格障礙(以下簡稱BPD)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BPD的患者有四種常見的核心表現:情緒不穩定、衝動性的行為,極度不穩定的人際關係,以及扭曲的認知。

情緒不穩定:敏感、激烈且迅速變化

「我覺得自己彷彿是一個『情感燒傷患者』,我覺得世界上的任何東西都可能對我造成巨大的傷害(彷彿無時無刻都在被炙烈的情感之火所烤灼著)。也許其他人處於我的境況時,並不見得會有同樣的感受…」,一位BPD患者這樣描述著自己的感受。

BPD患者在情緒上十分敏感且反應強烈,一點小事都有可能會引發他們明顯的情緒反應。不僅如此,他們對身邊人的情緒和細微的內心活動也都高度敏感,彷彿自己置身於他人的體內,感受著對方的痛苦。也正是這種與他人之間邊界感的缺乏,常常讓他們受他人情緒、心理所累,而倍感痛苦。

比如,當ta熱情地向伴侶表達自己的愛意,而ta從伴侶的面部表情上判斷對方並沒有報以同樣的熱情時,便會大發雷霆,認為對方根本不愛自己;又或者,當伴侶未能及時回復消息時,ta便會擔心對方拋棄自己而感到焦慮,又會懷疑對方的忠誠而感到憤怒。

這種與他人之間邊界模糊的感覺,被CeliaFinkelstein在《愛在邊緣時》中描述為——一種「沒有皮膚」(withoutskin)的存在狀態,「我感覺自己血肉模糊地在這世間遊走,體無完膚…是的,我沒有皮膚,只有一堆神經、肌肉和筋骨,血液和傷口…周圍發生的一切都會讓我感到刀刺一般疼痛」。

BPD患者的情緒不穩定,除了表現為情緒敏感而劇烈之外,還表現在情緒變化的頻率上。不論是憤怒、煩躁、焦慮,還是快樂、平靜、鎮定,他們的這些情緒反應很少持續超過幾天,通常都只持續幾個小時甚至更短。

患有BPD的人對於情緒是失去掌控力的,他們既無法抵擋情緒的到來,也無法控制和調節它的強度,也會為自己在劇烈情緒下說出的話、做出的事而感到愧疚和羞恥,這種情緒失控往往讓他們自己也不知所措。一名BPD患者說道,「上一秒我還發自內心地感到開心,下一秒我就毫無原因地嚎啕大哭起來,並對其他人大呼小叫。這讓我感到害怕。」

衝動性的行為:自毀

BPD患者所做出的衝動行為通常都是帶有自毀性質的。一方面,他們可能行事魯莽,如豪賭、亂花錢、暴飲暴食、濫用物質、或者進行不安全的性行為等等;另一方面他們可能自我傷害,如切割或燒灼,甚至自殺。這些帶有衝動性的行為,可以看做是BPD患者用來應對心理與情緒痛苦的手段。

有時他們試圖通過身體上所感受的痛苦,來確定自己真實存在,因為他們經常被一種「我不知道你自己究竟是什麼樣」的空虛感纏繞。

有時他們試圖通過這樣自毀的行為來洗刷內心的罪惡感,如前文所述,當ta為自己劇烈的情緒反應感到自責與羞愧時,通過自毀的行為能幫助他們獲得一種救贖、一種解脫感。

極度不穩定的人際關係:愛恨交織

「愛對於這樣人而言是困難的。這有雙重意義。他人去愛這樣的人(BPD)是困難的,而這樣的人(BPD)去愛他人也是困難的」。

別離開我

一方面,他們對「被拋棄」有著深刻的恐懼。而這種「被拋棄」有可能是真實的,但更多時候則是他們主觀認為的。他們會將一些日常短暫的分離或是臨時改變的計劃都看做是一種「拋棄」,而這些在他人眼中往往都是稀鬆平常的。

在這種恐懼的驅使下,他們常常會做出瘋狂的舉動來試圖避免被拋棄,如持續的電話或簡訊轟炸對方,總想要和對方待在一起、拒絕讓對方離開自己半步,他們還會為此做出傷害或殺害自己的舉動。

我討厭你

另一方面,當別人給予他們足夠的愛與關心時,他們又會擔心這會讓自己窒息,或者擔心自己會因過度依賴對方而為其所操控,而這也會引起他們強烈的恐懼。更多時候,他們會對對方產生莫名的、強烈的厭惡感。因為情感突然的極端轉變,他們又會遠離對方、拒絕對方,甚至用激烈的言辭逼迫對方離開自己。

因而,患有BPD的人與他人的關係總是「愛恨交織」(love-haterelationship)的。人們在與他們的相處中,往往也會覺得自己是時而被極端理想化又時而被極端妖魔化的,並且會在這兩個極端之間來回擺盪:

「他會突然覺得我很好,毫無保留地欣賞我,崇拜我,認為我是完美的,請求我不要離開;不過一會兒,他又突然十分厭惡我,甚至貶損我,讓我滾蛋,彷彿他此前認為的我的好從不曾存在過」。

不難想像,在這樣的相處模式之下,BPD患者與他人的關係是難以維繫的,而這又更會加劇他們在心理與情緒上痛苦。

扭曲的認知:分裂的自我感與他人形象

BPD患者在情緒、行為及人際關係上的不穩定性,與他們內在缺乏一個核心的、連貫的、穩定的自我認知有關,而這種認知上的扭曲也被認為是導致各種問題的核心因素。

由於缺乏一個穩定的自我認知,他們便常常會根據當時當地的環境、在場他人的反應去調整自己表現出來的個性特徵、性取向、人生目標與價值觀等等(像伍迪艾倫的電影《變色龍》中的主人公那樣)。

不僅如此,在BPD患者的內心存在著一個「非黑即白」的、分裂的心理結構與認知模式,即在他們的世界裡,只有絕對的好與壞,對與錯,是與非。這就意味著,當他們隨著外在環境不斷改變「自我形象」時,就很有可能不自覺地塑造出了一個自相矛盾的、令他們自己都感到困惑的自我形象。

這種自我認知的不穩定與矛盾感,會讓他們在情緒上起伏不定(絕覺得自己好的時候便感到開心,覺得自己不好的時候便感到焦慮),在行為上衝動魯莽(當對自我感受不佳時,試圖通過極端的行為來傷害或毀滅「壞」的自己)。同時,自我感的缺失造成了他們內心持久的空虛感——「我究竟是一個好人還是一個壞人?」,「我究竟是誰?」。

此外,這種非黑即白的認知模式也影響了BPD患者對他人看法的分裂與矛盾。也正是由於這種對他人看法的分裂,導致了他們在人際關係上對他人的「愛恨交織」。

比如,當一個原本ta認為「好」的人做出了讓ta覺得「壞」的事,ta可能會認為這個人是絕對「壞」的——竟然做了不好的事,因此感到憤怒、希望對方遠離自己。

這就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一群難以真正走進卻急需走進和理解的人。希望對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剖析,能夠喚起你的一些共鳴和關愛他們的慾望。

GIF/6K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協佳精神科 的精彩文章:

幾種特別的恐懼症及自我緩解的方法
兒童患有癔症會出現什麼樣的表現

TAG:廣州協佳精神科 |

您可能感興趣

子宮最怕這三件事,就算是混凝土做的,也會傷的體無完膚
全球最可怕的玩家,從未玩這款遊戲,卻能把它噴到體無完膚!
他一拳可以打死一頭牛,但是卻被「綠」的體無完膚,可憐的泰森!
傻女人常做這三件事,就運算元宮是不鏽鋼的,也會摧殘的體無完膚
背後捅你一刀的,是你信任的人;傷你體無完膚的,是你在乎的情
長假來臨,有一種狗子又要被傷害的體無完膚了
鞠婧禕要不要這麼拼!薄紗裙穿的「體無完膚」,網友:膽大就服你
一上場就被虐的體無完膚……
被生活折磨的體無完膚,還有比他們更慘的嗎?
馬蘇真夠瘋狂的!黑色裙穿的「體無完膚」,一個轉身全世界都亮了
一不小心就能被愛情傷的體無完膚的星座
脂肪肝有5種潛在危害!當心它把你的肝臟傷得體無完膚
你引掉我的孩子,把我傷得體無完膚,這叫好聚好散?
獨孤曼陀的神邏輯,我差點就信了,卻被他反駁的體無完膚
不要渾身是傷體無完膚肯放手 動漫情侶頭像
占卜:哪種誘惑把你撩得體無完膚?
沒法讓貓狗獨處,貓被舔得體無完膚,走進一看很苦惱!
他是宋朝的功臣,因為小說被黑的體無完膚,這才是真正的歷史
引力就是一種時空性質,任何有質量的物體無法脫離這樣的時空!
抖m之魂在燃燒:這些遊戲把玩家虐得體無完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