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印對峙最新消息:中印士兵班公湖互擲石頭真相如何?1962年中印戰爭始末回顧

中印對峙最新消息:中印士兵班公湖互擲石頭真相如何?1962年中印戰爭始末回顧

中國小康網訊 印度軍隊越過錫金段中印邊界侵入中國領土已經近70天,中印對峙至今沒有形成和平結束的決定性轉機。據海外網8月24日援引《今日印度》報道,在中印士兵於拉達克地區班公湖發生衝突後,印軍將在海拔14000英尺(約4267米)的張拉山口(Chang La Pass)附近舉行軍事演習。

印軍在張拉山口附近舉行演習。(圖片來源:今日印度網站)

據報道,在拉達克地區從列城(Leh)到班公湖的224公里路程中,有軍隊和車輛進行常規移動。在班公湖成為中印士兵邊境對峙的最新衝突地點後,印度陸軍將在海拔14000英尺(約4267米)、距離張拉山口僅有數公里的地方舉行軍事演習。

報道稱,8月15日早上8點30分左右,印度第23錫克兵團(the 23 Sikh regiment)在班公湖地區升印度國旗。升旗儀式結束後,一小隊印度士兵沿河岸返回營地。隨後中印雙方發生了互擲石塊事件,有數名印度士兵受傷。

據報道,一名匿名印度士兵談及當時情況,表示「這本不應該發生,不過至少我們做好了準備。」而印度北方軍隊前司令霍達(DS Hooda)稱,「這一地區既需要頭腦也需要肌肉。在一時激動之下氧氣消耗很快,士兵需要快速思考處理情況,口頭仗也可能引發流血衝突。所以訓練非常重要,局勢需要敏感處理。」

那麼,中印對峙視頻真相到底如何?

印度媒體披露的中印班公湖衝突圖像,視頻中可發現有2名印軍士兵被擊倒。

報道稱,8月15日早上8點30分左右,印度第23錫克兵團(the 23 Sikh regiment)在班公湖地區升印度國旗。升旗儀式結束後,一小隊印度士兵沿河岸返回營地。隨後中印雙方利用肢體和石塊進行了互毆,有部分人員受傷,隨後兩國士兵退回營地。印度媒體開始大肆慶祝自己成功防禦中國「入侵」,並在非事發地點進行了一次擺拍。而今天,本次衝突的現場視頻終於曝光。整體來看,中國邊防部隊在此次事件中佔了便宜,印度軍隊完全不是解放軍對手,數名印度軍人被打傷,全線潰退到實控線印度一側,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當時的情況。

首先來看,這次發生衝突的地點班公湖的位置在哪裡。此地位於列城(印度)到我國日土之間的這條狹長的水域就是本次事件發生的地點班公湖,這個湖中國控制了三分之二,印度控制的三分之一,本次衝突現場在班公湖北岸的中印實控線附近。

發生衝突地點地形為北側為山地,南側為湖水,而曝光的衝突現場可見視頻下方為高山,上方為湖水。可以判斷,視頻左側為解放軍和我國領土一側,而右側為印度軍隊和其領土一側,在視頻中能清晰看到雙方在實控線附近修了一條標誌性的分界線。此外,也可以通過光線判斷,7:30左右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所以視頻中的左側光線更強一些,士兵的影子均在右側。

GIF/5516K

視頻顯示,剛開始時雙方均位於實控線附近。實控線左側的解放軍越過實控線,右側的印度士兵明顯扛不住開始潰退。此時,印度士兵在岩石上對我軍投擲石塊,被摸過來的一個解放軍士兵一腳踹翻到岩石下,緊接著一頓毆打便倒地不起,隨後被印軍其他士兵拖走。

印度士兵看情況不妙,於是後撤。隨後,有一名印度士兵扛著印度國旗逃到了攝像機之外的視野。

可以說,本次衝突整個過程中國邊防部隊大贏,而印度邊防部隊大輸。但富於娛樂精神的印度人居然在事後由《印度時報》報道,他們「擊退了解放軍的入侵」,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隨後,印軍進行了擺拍,擺拍地點距衝突地點約57公里,這個旗手完全沒有了剛才倉皇逃竄的樣子,跟打了「勝仗」一樣。

對於視頻一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隨後的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稱,"當時中國邊防部隊對中印邊界西段班公湖地區實控線中方一側進行正常巡邏,受到印度邊防部隊阻撓。其間,印方採取激烈動作,衝撞中方人員並與中方發生肢體接觸,造成中方人員受傷。印方此舉違反雙方就維護邊境地區和平安寧達成的有關共識,危及中印邊境西段局勢。

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並已通過涉邊渠道向印方提出嚴正交涉。中方敦促印方恪守兩國間達成的有關協議協定規定,切實遵守1959年實控線,嚴格約束印度邊防部隊的活動,切實維護兩國邊境地區的和平穩定。"

1962年中印戰爭:印度王牌部隊為何一觸即潰

中印之戰——是一場中國不情願打、又不得不打的戰爭,毛澤東也不情願打。中印兩國本是友好鄰邦。印度曾是第一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的非社會主義國家,中國政府也給予了熱情的回報,1951年為緩解印度的糧荒,中國在自身糧食緊缺的情況下,向印度提供了66萬噸大米。20世紀50年代,兩國官員頻頻互訪。周恩來總理曾4訪印度,共同確立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8年,中國在尼赫魯的主張下參加了萬隆會議。更令人難忘的是尼赫魯訪華,在那一段時間裡,中印兩國的大地上到處響徹「中國印度是兄弟」的呼喊聲。

然而就在這熱烈的歡呼聲中,中印關係危機卻已悄悄來臨。眾所周知,中印兩國獨立與解放之前,雖然未曾正式劃定過邊界線,卻早已形成了一條各自遵守的習慣邊界。印度自1947年獨立後,開始時一直遵守著這一邊界。但在1954年,印度政府卻修改了官方地圖,把東段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作為已定國界,佔領了屬於中國的9萬平方公里土地,又在中段侵佔了阿里地區的2000平方公里土地,還把西段的巴里加斯劃入印度版圖。這樣一來,印度共侵佔中國領土達12.5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中國一個福建省。兩國關係就此跌入低谷。

印度獨立後,尼赫魯便開始實施他的「大印度聯邦」狂想,並在西藏問題上做了不少手腳。1947年3月,當時的印度臨時政府曾慫恿西藏獨立。尼赫魯在會場上懸掛的巨幅亞洲地圖竟將西藏置於中國的版圖之外,後經國民政府代表鄭彥的強烈抗議,尼赫魯才給予更正。同年5月,印度臨時政府還向西藏葛廈提出「繼承並保持英國在西藏的特權和利益」備忘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尼赫魯政府又阻止西藏當局上北京商談和平解放問題。當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時,印度駐華使館竟在向中國政府的照會中說:「中國軍隊之侵入西藏不得不認為是可悲的。」此外,印度還向西藏地方武裝提供軍火,阻止解放軍進藏。1951年2月2日,印度軍隊乘中國在朝鮮激戰無暇西顧,派兵佔領了西藏地方政府管轄的達旺地區。此後,中國政府經過多方交涉表明態度,印方明目張胆的軍事活動才有所收斂。然而印度政府不僅不肯退出佔領的中國土地,反而加緊了蠶食的進程。

此後,印度政府還支持西藏反動農奴主叛亂,公開否認中國對西藏的主權。尼赫魯甚至指責中國「沒有遵守西藏同中國關於自治區的協議和對印度提出的保證。」西藏叛亂的失敗,使尼赫魯劃西藏為印度戰略緩衝區的妄想成為泡影,但「大印度聯邦」構想仍然使他不能平靜。他公然向中國政府提出,把有爭議的12.5萬平方公里土地全部劃歸印度,中印關係隨即惡化。尼赫魯完全阻絕了中國政府防止邊界衝突的各項建議,一意孤行地執行「前進政策」,繼續侵佔中國領土。1962年10月,尼赫魯向印度軍隊下達了「將中國軍隊趕出去」的命令,中印邊界戰爭全面爆發。

1962年10月,印度當局錯誤地估計形勢,在大國支持下,向我發動了大規模的武裝進攻。我西藏、新疆邊防部隊被迫進行自衛還擊。這次自衛還擊戰,在中印邊境東段和西段進行。從1962年10月20日開始,至11月21日基本結束,歷時1個月,經歷了兩個作戰階段。

第一階段,自10月20日至28日。主要反擊方向為克節朗——達旺地區。戰前,印軍在東段和西段的兵力為1個軍部、1個師部、4個旅部、21個步兵營,約22000人。我軍投入作戰的部隊有:西藏邊防部隊4個多團、新疆邊防部隊1個多團和昌都、林芝、山南分區的部隊。在克節朗方向,我軍根據印軍布勢前重後輕、翼側暴露、正面寬、縱深淺的特點和地形情況,採取了從兩翼開刀,迂迴側後,包圍分割,各個殲敵的戰法。自20日上午7時30分開始反擊至當天下午,便大部殲滅了該地印軍。接著,分兵5路,齊頭並進,乘勝追擊,於24、25日,先後進駐車新橋、達旺等地。在西段地區,我軍於20日8時25分對入侵加勒萬河谷和紅山頭之敵發起反擊,經1小時戰鬥,全殲該敵。21日乘勝擴張戰果,至23日便全部掃除了班公湖兩岸及其以北地區的31個印軍據點。隨即揮戈南下,反擊巴里加斯地區之敵,殲其一部。昌都、林芝、山南分區部隊,也於10月20日實施反擊,先後拔除敵據點多處,進佔易古通、馬尼崗、塔克新和哥里西娘等地。第一階段作戰至此便告一段落。

第二階段,自11月16日至21日,主要反擊方向為西山口——邦迪拉地區和瓦弄地區。戰前,印度當局從全國各地調兵遣將,使東西兩段總兵力增至3萬人。我軍投入作戰的兵力也增加到13個多團並一部分炮兵。在西山口至邦迪拉方向,我軍根據印軍布勢特點,以部分兵力反擊西山口,打敵之頭;以部分兵從兩翼夾擊申隔宗、略馬東,擊敵背腹;另以部分兵力實施遠距離、大縱深的迂迴、直插德讓宗、邦迪拉之間,斷敵退路。這樣,便形成了對西山口、德讓宗地區之敵的多路向心合擊,經1天激戰,我軍佔領西山口、德讓宗、申隔宗,殲滅印軍一部。19日,佔領邦迫拉,並於略馬東地區圍殲近千名逃敵。

爾後,主力即在西山口至邦迪拉地區展開搜剿,一部分兵力繼續向南追擊,於21日進佔吉莫山口、比里山口和鷹窠山口一線。在瓦弄方向,我軍一部於16日晨發起反擊,殲敵一部,印軍第4軍軍長和第11旅旅長倉皇逃走。我軍在當天下午即佔領瓦弄,一部就地搜剿,另一部分兵向南追擊,至21日,先後進至薩木維爾和金古底,逼近傳統習慣線。在西段地區,我軍於11月18日至20日,清除了殘存在我境內班公洛地區的6個印軍據點,殲滅大部守敵。在東段中部,我軍也於11月18日開始反擊,先後拔除印軍據點16處,殲敵一部。1962年11月22日零時。中國軍隊遵照毛澤東主席的命令,在中印邊界全線停火。

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印軍「王牌旅」——第四師第七旅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全殲,旅長達爾維准將被活捉,印度舉國震驚,總理尼赫魯痛心疾首。印軍第七旅原屬英國殖民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與德、日、意三國法西斯軍隊作過戰,號稱「打遍歐、亞的勁旅」。所屬的幾個營大都成立於18、19世紀,有著100多年的歷史,歷經百戰,功勛顯赫。然而,正是這位尼赫魯總理執迷不悟,才使「王牌旅」全旅覆沒。

戰爭後期,我軍先頭部隊推進到了距印度首都新德里不足300公里的戰線上,印度軍隊在中印邊界戰爭中的徹底失敗,使尼赫魯亂了方寸。他不與任何人商量,獨自向美國總統肯尼迪求救,要求派轟炸機和軍隊與中國作戰。印度國民也從未經歷過如此失敗情緒的衝擊,全國陷入一片混亂。新德里城內居民四散逃跑,印度上層領導人苦無對策,印度政府被迫臨時將總理府從新德里遷往孟買。可就在這個時候,中國軍隊卻單方面宣布停火,並主動撤退到1959年11月中印實際控制線後20公里,而印度政府卻未能理解中國的善意。他們認為中國軍隊的「懲罰」大大傷害了印度的自尊和體面,並把中國主動釋放全部被俘人員、所繳武器和軍用物資也說成是陰謀。印度政府對中國的誠意根本不予理睬,並拒絕任何形式的談判。

中印戰爭後,印度政府在對外政策方面很大程度上放棄了「不結盟政策」,並迅速向美國靠攏。1970年英迪拉·甘地政府與蘇聯簽定了為期20年的帶有軍事同盟性質的雙邊條約。當時蘇聯外長葛羅米柯說,如印發動戰爭,蘇聯將在軍事、外交上全面支持印度,並牽制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援助。與此同時,印度為了報邊界戰敗的一箭之仇,開始了全面的擴軍備戰,並專門組建了針對中國軍隊的「山地師」部隊。「中國威脅論」也從此籠罩印度大地,中印關係進入了冷凍期。但有爭議的大部分地區牢牢地掌握在中國的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小康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失蹤女教師危秋潔最新消息:北海道現女性遺體疑似危秋潔 危秋潔失蹤案情回顧有三大疑點!
動不了奧巴馬醫保 特朗普失望共和黨內鬥
鄭爽新戲殺青吃火鍋 替身妍妍顏值被指比鄭爽還美!
杭州保姆縱火案最新:綠城物業應急能力不足 綠城高層對此置之不理?綠城房子質量怎麼樣
白宮挾持俄外交財產要價:拿好處來換

TAG:中國小康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一戰中的馬恩河戰役,德軍怒剛英法美,21天傷亡16萬士兵
這場中日戰爭日本最不堪回首:中日陣亡比例1:15,讓日軍士兵聞中國散膽
118名士兵沉入海底,關鍵時刻關閉核反應堆,1年後真相終大白天下
二戰諾曼底登陸中的「野獸」:一人擊殺3000名盟軍士兵,晚年直言非常後悔
萬家嶺中國士兵血戰13晝夜硬撼2萬日寇,全殲106師團!
史上最「長壽」的機槍,中國淘汰60年,印度士兵還在用!
萬家嶺中國士兵血薦軒轅血戰13晝夜硬撼2萬日寇,全殲106師團!
6萬士兵一夜之間音訊全無,18年後公然現身:中國為你們驕傲!
一戰中的130萬印度士兵,奔赴歐洲為英國而戰
日本最強士兵一戰殺死200多美軍:美國還給他頒獎 活到2006年
英國士兵身中12彈
二戰中最值得尊敬的日本人,一人救起422個盟軍士兵!
1984年國慶大閱兵:參閱士兵殺氣騰騰,圖3部隊首次公開亮相
它是中國第57個新民族,曾是明朝士兵後代,為中國盡忠600年!
500名中國抗日士兵的開支,與1名駐華美軍相當 | 短史記
印度稱一個印度士兵可敵9個解放軍!對付全中國只需要200個士兵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軍對越南士兵做了什麼,越軍連連豎大拇指
1954年瑪麗蓮夢露赴韓勞軍,全美士兵為之振奮
4月2日 東非要聞【第336期】烏干達方面稱四名士兵在襲擊中喪生
抗戰老照片,1938年日蘇張鼓峰事件後日本士兵收拾戰死者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