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月亮的科學、詩歌和神話,很多都在這本新書里了

關於月亮的科學、詩歌和神話,很多都在這本新書里了

作者簡介:

貝恩德·布倫納 (Bernd Brunner):德國著名跨領域作家,風趣博學,其作品特色是讓科學知識穿行於文化史之中,且搭配眾多精心收集的罕見圖片,著有部歷史、科學、文學暢銷作品。散文集《伊斯坦布爾的野狗》入選 2013 年美國最佳旅遊文學獎(The Best American Travel Writing 2013)。

譯者簡介:

甘錫安:專職譯者,熱愛吸收各類知識,曾擔任 Discovery 探索頻道與信息雜誌編譯,現仍定期為《科學家》(The Scientist)及《知識家》(BBC knowledge)等雜誌翻譯。譯作包括《品嘗的科學》等。

書籍摘錄:

前言 夜晚的眼睛(The Eye of the Night)

日光是我們的重要能量來源。沒有日光,不僅地球的溫度將低到難以想像,很快地球表面也會覆蓋一層厚厚的冰,只有極少數微生物能存活下來,還可能完全滅絕。如果太陽消失,地球或許連重力都會失去。我們無法想像這世界沒有太陽的話會怎麼樣。

不過如果沒有月亮,地球又會是什麼狀況呢?

沒有月亮的世界

許多人可能認為,少了月亮,對我們的影響不像失去太陽那麼大。但越深入了解地球生物與月球間的關係,越覺得失去月球對生物而言,茲事體大。月球有助於穩定地球,防止地球上的季節變化過大。如果沒有月球,地球生物的演化將出現完全不同的結果。

沒有月球,首先地球的面貌將大不相同。具體怎樣不同很難講,但如果地球的潮汐漲落比現在小得多,我們就可以想像月亮有多重要了。沒有月亮,或許連生物都不會出現。強大的潮汐形成許多水塘,這些水塘對形成複雜的生物系統而言,非常重要。

根據目前普遍接受的理論,若干年前,有個大小和火星相仿的天體和地球相撞,撞出一部分地球物質,不僅形成了月球,還使地軸變得傾斜。如果這次意外沒有發生,地球會是什麼樣子?

月球環繞地球運行,但朝向地球的永遠是同一面。圖中繩索的張力相當於地球引力,鎖定了月球的自轉。來自:由出版社提供

儘管臆測歷史的可信程度有限, 有些科學家還是忍不住想進行這類思想實驗。舉例來說, 美國天文學家和物理學教授尼爾·柯明斯(Nei l F.Comins),就曾經詳盡比較過未遭遇撞擊的地球(他稱之為「索倫」〔Solon〕)和我們所知的地球的情況。根據柯明斯的假設,索倫的自轉速度快得多,大約是地球目前速度的三倍,因此大氣活動也強烈許多。那樣的世界裡將很少出現高大的樹木和柔嫩的大型葉片,腿或翅膀很長、容易受傷的動物也很少;可能會有類似人的生物,但外貌將大不相同。

如果柯明斯的假設是對的,那麼月球在人類這個物種的發展過程中,就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雖然我們可能永遠無法得知,這個沒有生物的衛星究竟有多大的影響力,但它對地球人而言就和太陽、大氣、海洋,以及我們周遭的動物和植物同樣重要。月球的歷史也與地球休戚與共。

月球對地球生物這麼重要,而我們對月球的了解卻可以說是完全不成比例。

月球是個荒涼、陰暗、沒有生命的天體,大小僅有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是地球的八分之一,重力更是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它的自轉周期大約是 28 天,比起地球每24 小時自轉一周,緩慢得多。它的表面積略大於非洲和澳大利亞面積的總和。月球的大氣非常稀薄,所以整個星球靜悄悄的,同時,它無法保留來自太陽的熱量,所以表面溫度變化相當劇烈。

來自:亞馬遜

就某些方面而言,我們可通過觀察和仔細檢視月球,回顧太陽系的起源。不過,月球和地球的相對位置曾經改變過。

根據計算機模型,二十億年前,月球與地球相距約 2400 英里(1 英里約合1609 米), 每天環繞地球 3.7 次,造成的潮汐高度是現今觀測高度的 1000 倍。現在,月球平均距離地球 238900 英里,相當於地球直徑的 30 倍,而且能量減少,速度變慢,距離地球越來越遠,運行軌道每年擴大 1.5 英寸(1 英寸約合2. 54 厘米), 2000 年來共擴大了 250 英尺(1 英尺約合30.48 厘米)。

使月球和地球自轉速度變慢的因素, 是潮汐。或許,若干年之後的某一天,太陽將會吞噬地球和月球。但目前而言,太陽將繼續發光,風將繼續吹,海浪也將繼續洶湧澎湃。

來自:由出版社提供

啟發想像的太空鄰居

單單這些客觀事實和數據,還不足以說明月亮對我們有多重要。月亮的重要性不只在於它距離地球很近,還在於它在人類的想像力中佔有關鍵地位。

月亮的臉龐引來無數讚頌、悲傷、喜悅,甚至渴望,某些狀況下還會帶來恐懼。即使我們自認已經很了解月亮,它仍然經常讓我們驚奇。月亮離我們好似很近,其實相當遠。我們研究月亮時,其實也是在研究自己的某一部分。

如果地球籠罩在雲霧中,天空中的物體絕對不可能演變成符號。由於月亮從黯淡無光到皎潔明亮的盈虧能夠被觀測,所以我們可以在它周期性的變化中悟出意義。

月球很接近地球,也讓我們好奇「那裡」可能有什麼東西。遙遠群星之中是否有其他世界?宇宙中是否有另一個星球跟地球相似?月球很接近地球,因此我們自然把它當成踏出地球後的第一個探查目標。

數千年來,月亮一直是個「謎」。古希臘作家埃斯庫羅斯(Aeschylus,前525—前456) 在月亮里看見「夜晚的眼睛」。 琉善( Luc ian of Samosata)曾經寫道:「我發現天上的星星分布得亂無章法,所以我想知道太陽是什麼。月亮的盈虧對我而言格外特別,而且令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想,這許多階段一定蘊含著某些奧秘。」

有很長一段時間,「 地心說」 認為月球是環繞固定地球運行的七個行星之一(其他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太陽、火星、木星和土星)。公元17 世紀,「日心說」逐漸被大眾接受,月球才退居較不重要的地位。現在,它只是衛星,而且並非獨一無二,因為環繞太陽運行的行星,大多都擁有一個以上的衛星。

人類不斷實踐的焦點

這是一部月亮的簡史,講述了月亮經久不衰的魅力所在,呈現了千百年來人類對月亮投射的各種想像,介紹了大眾文化與科學傳統是如何塑造人對月的感受與認知,還探討了月亮對人類發明能力的啟迪,以及對自我了解的推動。

直到今天,月亮仍然是人類不斷實踐的焦點。而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是希望闡明月亮在我們與以往人類的生活中到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比如,人類如何以月亮的升落盈虧建構時間概念?科學家和作家心目中的月球生活是什麼樣子?如何解釋月球的起源?儘管已有許多證據證明人類登上了月球,為什麼仍有些人並不買賬?

我希望,這些研究結果,不僅是在呈現諸多事實,更能讓大家領悟到月亮在人類生活中永恆不變的重要地位。從人類第一次對月球之旅的想像,一直到阿波羅計劃的完成,歷史上一連串的發展,是多麼令人驚奇美妙的體驗。

第二章 對月遐思(節選)

我們對月亮的了解,如同一場正在進行的討論,不斷有人提出新發現和事件。每個世代對於月亮是什麼、月亮的意義以及象徵,各有他們的集體感知。如同科學史專家史提芬·托爾明(Stephen Toulmin,1922—2009)和茱恩·古德菲爾(June Goodfield)在《天堂的結構》(The Fabric of the Heavens)中所說,試圖由以往某個時代重建這個共同意義場域的努力告訴我們,我們「面臨的,不是沒有解答的問題,而是沒有提出的難題,以及尚未處理也還不了解的物體和事件」。換句話說,月亮不只一個,而是許多個。每種文化各有它們的月亮。因此,為了試圖理解前人觀點中的月亮,我們必須試著摒除已知的所有月球知識(至少暫時如此)。唯有如此,或許才更容易發現月亮在古人的神話傳說中、在他們自己的故事中,以及他們試圖整理歷史過程的努力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主宰與神明

該從哪裡著手呢?我們或許會想從天空中最亮的月亮和太陽這兩個天體開始。依循它們白天和夜晚的歷程,其中一者消逝時,就能看到另一者出現。

毋庸置疑,太陽和月亮是古代宗教的核心元素。事實上在許多宗教中,它們被視為兩個主要天神。我們該怎麼理解天空中這兩個最顯眼的角色,彼此間的關係呢?在各個文化的古代傳說中,它們通常被賦予人類的角色,可能是兄妹或姊弟、個性截然不同「不相配」的情侶,或是經常爭吵又難以調和差異的夫妻等。在數千年前印度《梨具吠陀經》(Rig Veda)的經文中,有一首詩歌讚頌月亮神和太陽女神的婚禮。而在中世紀的普羅旺斯,亞維農(Avignon)的猶太人把月亮視為遭到玷污或邪惡的太陽,也是狼和野兔的太陽。

印度、兩河流域和埃及等氣候炎熱地區的文化,往往把太陽視為大敵,而非帶來生命的力量;月亮的地位取代太陽,成為敬拜的對象。而在溫帶地區,人類似乎很早就了解,太陽的熱度是植物生長和決定季節的主要因素。從這些地區開始,月亮經常與寒冷和黑暗聯想在一起。科學和宗教兩者都提高了太陽的地位。天文學家發現,月光其實是月球反射來自太陽的光,基督宗教出現則讓許多人信奉超越的神,而太陽是這個神的象徵。儘管出現這樣的轉變,月亮依然比較可親,也比能量強烈又光芒四射的太陽,更合於人類的尺度。如果把太陽比做我們難以測度的上帝,月亮就可說是人類能夠理解的神祇。

我們已經介紹過人類對月球「臉孔」的各種詮釋,這些形象只要稍加延伸,就能演變成許多故事。有個德國傳說是有個人每天到森林裡撿柴,連安息日星期天也不例外。他立刻因為此罪而被送上月亮,讓世人永遠看得見,藉以警告世人,如果膽敢在地上犯下不合律法的行為,就會被放在月亮上。

紐西蘭的原住民族毛利人則有個故事,說明了月亮對雨和地表水域的影響。毛利人看見的月亮形態像是一個拿著水桶的女性。這位女性是海神坦加洛亞(Tangaroa)的女兒,名叫羅娜(Rona)。有一天晚上,羅娜提著一桶溪水回家給小孩,當時月亮被雲層遮蔽,路上光線昏暗。羅娜在黑暗中走著,被樹根絆倒,生氣地罵了月亮幾句。從這一刻開始,羅娜的族人就遭到詛咒。羅娜繼續活在天上,同樣必須把她移開才看得見月亮。羅娜打翻水桶時,地上就會下雨。

來自:維基百科

有些證據顯示,月亮不僅在某些民族的生活和心中地位十分重要,本身也被視為生物,或與某些動物關係密切。由於缺乏書面證據,所以我們必須依靠人工製作物品上的符號和影像,來聯想月亮可能具有什麼樣的重要性。舉例來說,法國多爾多涅(Dordogne)地區一處洞穴入口的石灰岩上,有一幅雕刻《勞賽爾的維納斯》(Venus of Laussel),年代遠達公元前 25000 年。這個裸體女性人像的右手拿著一樣東西,可能是牛角,但也可能是新月。這幅雕刻以十三道刻痕構成,可能代表一年中朔望月1的數目(以及月經周期),尤其是她的左手指向自己的子宮。

東邊一點,在 8000 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安納托利亞(Anatolia)中部聚落加泰土丘(?atal H?yük)的神廟裡,公牛、懷孕和月球的關聯顯而易見。牆上的灰泥浮雕描繪出公牛的頭以及母神,母神頭上的角看來很像新月。在法國西南部拉穆泰(La Mouthe)洞穴發現的雕刻中,奔跑的牛頭上的角不僅比實際更大,而且呈扭曲狀,彷彿以更寫實的方式呈現盈虧的月亮。

目前發現的黏土和青銅公牛和月亮雕塑,年代可追溯到青銅器時代,這表示早在青銅器時代,人類就已經開始思考本身和天空的關係。美麗的內布拉星象盤(Nebra sky disk)就屬於這類作品。這枚星象盤是在德國發現的,直徑三十二厘米,年代約為公元前一千六百年。上面有一個黃金裝飾物可以看成新月或日食進行中的太陽。有些研究人員甚至認為,這枚星象盤證明,青銅時代的人類已經同時使用陰曆和陽曆。

在兩河流域和亞述人神話中,月神稱為希恩(Sin),象徵是新月以及四肢線條完美、牛角明顯清晰的強壯公牛。在希臘、中東和哥倫布時代前遺址都曾發現的雙刃斧和同心環,或許也代表半月。

葉芝,來自:維基百科

詩人葉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曾經說,月亮「是最多變的符號,不只因為它是變化的象徵」。不難了解月亮為何在許多早期文化中,成為短暫和重生的象徵。月亮與「新」、「年輕」和、「老邁」的各種關聯,反映出這種模式。與月亮有關的神話通常具有矛盾的特質。

月亮通常被視為具有修復和還原的能力,但有些文化也認為它可能帶來死亡。對毛利人而言,月亮是「食人者」。中亞地區的韃靼族(Tatar)則認為,月亮上住著吃人的巨人。現今巴西地區在葡萄牙殖民時期人口最多的圖皮族(Tupi),據說相信「打雷和洪水等各種威脅,都來自月亮」。

許多文化都認為人死後會飛向天空。在這個前提下,月亮通常是這趟升天旅程的第一階段。舉例來說,在古代印度經典《奧義書》(Upanishads)中,亡者可能選擇兩種不同的路線,這兩條路線都經過月亮,但其中一條會回到地球,另一條則通往太陽,最後和梵天(Brahman)合而為一,因此到達太陽代表輪迴結束。月亮常被想像成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大門、地球和太陽之間的中繼站,或是進入永恆世界的過渡地點。有些佛教寺院有「月門」,象徵由此進入另一個完全不同的現實世界。

題圖來自:pexel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節奏地牢背後的工作室公布了新遊戲,是土衛城市模擬
阿迪和潮流店 Concepts 合作,在波士頓開了獨家概念店
麥莉做回乖乖女,但 MTV 音樂頒獎禮上先聲奪人要等機會
擁有1000萬可投資資產的中國人達到 160 萬,他們是什麼人?
為什麼皮克斯的《賽車總動員 3》也沒能成功?

TAG:好奇心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這個多才多藝的AI會寫詩歌、新聞和小說,還學會了調侃特朗普……
大山裡的詩歌音樂會:孩子心中的詩,唱出的歌,竟然這麼美!
春節的詩歌,只有王安石這一首最是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
六月原是一本很傷感的書 關於六月的十首經典詩歌
沉河一月詩歌:我的心中藏著一首寫雪的詩
這首令人一見鍾情的詩歌,將唐詩中最凄美的錯過重新演繹
靈遁者詩歌:炙熱的愛,每個人的渴望
讀給孩子的詩歌、散文、童話,一套可以當傳家寶的好書
在經歷了唐朝由盛到衰的過程 杜甫的詩歌的變化很大
這一百年,給中國詩歌提供了任何一個世紀都無可比擬的新東西
詩歌:新年的祝福(好聽的詩歌)
我國很多領導都是肖華的粉絲,對於他的詩歌,非常的喜歡
詩歌:魯班湖,那一抹傾國的美
詩歌:星星和月亮的對話
張妥詩歌:新的一天/關凌雲誦讀
跨國詩學:詩歌單一的民族性將不復存在!
北島一首代表詩歌,一針見血,發人深省,讓人明白了一切的真諦!
那一夜,詩歌的死
英語詩歌:詩者的靈魂,我記得那美妙的一瞬!
一個人的詩歌金川詩歌-新作選登一天的三幅速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