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這樣批評孩子,比任何說教好10倍丨外國爸媽超愛用

這樣批評孩子,比任何說教好10倍丨外國爸媽超愛用

【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


知道嗎?有種批評方法,更容易被孩子大腦接受。

記得有一次帶孩子到親戚家做客,午餐時親戚家的小表哥在飯桌上罵他的爺爺:「你個禿驢……」,孩子的爺爺不僅沒批評,還笑呵呵說:「小壞蛋」。那頓午餐,小表哥罵了5次「禿驢」。

晚上我們回到家,晚飯時兒子對著奶奶莫名奇妙也來了句:「你個禿驢……」,然後哈哈大笑。奶奶很不高興。

我把兒子叫進房間問:「為什麼罵奶奶『禿驢』?」

「好玩!表哥也是這樣……」兒子說完又哈哈大笑。

?一個故事讓孩子主動認錯

看著孩子無所謂的樣子,我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從前,有個國王的房間外面的樹上,住了兩隻鳥,一隻黃鸝,一隻禿鷹。黃鸝常常得到國王賞賜的食物,而禿鷹卻從來沒有。

有一天,禿鷹忍不住問黃鸝,為什麼國王那麼喜歡它。黃鸝說是因為自己每天給國王唱歌。禿鷹欣喜若狂,便飛到國王的窗前唱歌,沒想到他一張嘴,立即遭僕人驅趕。

第二次,禿鷹瞅准了僕人不在又飛到窗前唱歌。沒想到國王由於禿鷹再次發出刺耳的聲音,憤怒之極,命僕人拔光了禿鷹的羽毛。

禿鷹非常生氣,認為黃鸝耍了它,正當他要展翅報仇時,從高高的窗檯摔了下去,被侍衛的狗叼走了。

孩子瞪大眼睛聽得入神。

我問:你覺得禿鷹怎麼樣?

孩子:好傻。

我問:為什麼?

孩子:因為它學黃鸝唱歌。黃鸝唱歌好聽,禿鷹唱歌太恐怖了。

我又問:那你今天晚上學小表哥罵人「禿驢」呢?

兒子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說:不要看到別人做你就學,有時候別人的行為是錯誤的。小表哥今天中午的行為太無禮,你不經過思考就學,跟禿鷹一個樣,會讓人討厭的。

兒子臉紅說自己錯了。走出房間後,主動走到奶奶面前說:「奶奶,我太傻了,我不應該學表哥罵人『禿驢』……」

這樣批評孩子,比任何說教好10倍丨外國爸媽超愛用

?愛因斯坦爸爸的育兒故事

據說愛因斯坦小時候交了一些有壞行為的小朋友,愛因斯坦常常從他的壞朋友身上模仿了不少壞習慣和壞行為。一天,當愛因斯坦又要出門找他的壞朋友時,爸爸把愛因斯坦攔住,並說了他遇到的一個有趣的故事:

他和鄰居傑克叔叔有一次幫人清理煙囪,從煙囪出來後,發生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傑克叔叔沒有洗澡就吹著口哨離開了,在他看來,傑克叔叔無論臉上還是身上都是煙灰,簡直不能見人。傑克叔叔因此鬧了一個大笑話,街上的人都笑破了肚皮。傑克叔叔後來說,因為他看到愛因斯坦的爸爸臉上身上乾淨,便以為自己身上也乾淨。而愛因斯坦的爸爸當天卻因為看到傑克叔叔渾身髒兮兮的樣子,跳進河裡洗了好幾次澡才敢回家。

聽完故事,愛因斯坦笑得迸出眼淚。從此,愛因斯坦也記住了爸爸說「任何人都不能以他人為鏡子」的教訓,從此遠離了他的那些壞夥伴。

這樣批評孩子,比任何說教好10倍丨外國爸媽超愛用

如果你有給孩子說教的經驗,你一定會有「講故事比說教批評效果更好」的體驗。西方的父母們非常喜歡在教育孩子時給孩子講一些名人、寓言、神話傳說或繪本上的故事,他們認為,講故事這種形式的教育更有說服力、更有效,甚至能比單純的批評說教好10倍不止。

?為什麼教育孩子,講故事是最有效的方法?

「故事教育法」更具優勢:

1)說教批評往往引致負面心理

美國心理學家Lisa A. Serbin曾經在美國一些幼兒園做過一項實驗,她讓老師說教批評一些亂扔玩具、欺負同學等不良行為的小朋友,而對部分有類似不良行為的孩子採取緩和的引導方式,結果那些多次被老師說教批評的孩子表現出更多的反抗和攻擊性。這說明說教批評常常給孩子直接傳達「否定」,給孩子帶來更多的負面心理和情緒。

這樣批評孩子,比任何說教好10倍丨外國爸媽超愛用

2)故事更容易被幼兒大腦接受

神經科學家們認為,大腦天生對故事有積極的回應,那些認同度高的故事,會對孩子的大腦思維產生積極作用。哈佛心理學家斯蒂芬.平克認為,孩子常常更容易接受故事傳達的經驗教訓。所以,父母與其在孩子面前說一大堆負面的批評和教育,還不如給孩子講一個故事來得深刻。

3)孩子容易對故事產生「代入感」

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故事,常常有代入感。即孩子在聽故事時,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當成故事裡的主人公。故事的主人公遭遇了什麼經驗教訓,孩子也較容易感同身受。所以父母在給孩子講故事時,需要對故事進行篩選,選擇那些宣傳健康價值觀的繪本或故事,並且要注意故事的教訓要符合你當前要給孩子傳達的思想,達到教育的目的。

這樣批評孩子,比任何說教好10倍丨外國爸媽超愛用

?「故事教育法」,適合多大年齡以上的孩子?

當孩子懂得父母日常表達的語言,能聽懂故事,即使他們還不能很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父母在日常育兒中,便可以開始採用故事教育法了。這個年齡大概是2~3歲。從小接受父母故事教育的孩子,他們在日後會表現得更懂得思考。

有經驗的父母常常記得:

在孩子面前,任何意味深長的批評都像苦藥,雖然良藥往往苦口;而故事,給孩子的感覺更像是吃藥後的甘露。所以,無論當你對孩子的行為多麼火冒三丈,也別忘記「故事教育法」哦!

本文關鍵字:高效說教、故事教育法、幼兒心理、家庭養育


幼兒說(微信公眾號:bb-edu),一枚親子心理諮詢師,專門分享原創有價值的親子心理知識和經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兒說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孩子會沉迷動畫片?原來這個心理效應在「作怪」
幼兒園第一天記得這樣做,「入園焦慮」快快走
眼看孩子被打,阻止還是忍著?心理學家的回答讓人意外
為什麼要生二胎?生完你便知道答案
美國媽媽自製「行為」賬本,找不到第二個更好用育兒招了

TAG:幼兒說 |

您可能感興趣

孩子犯錯時,家長這樣「批評」比嘮叨99句都管用!
班主任提醒:這4個時間最好不要批評孩子,家長都該看看
17歲少年被母親批評後跳橋身亡:多少中國父母,不會好好說話
孩子犯錯,不用批評,只要講這8句話
孩子犯錯,不用批評,只需講這8句話!
你可以批評孩子,但是千萬別說這3種話,會很傷孩子的心!
孩子犯了錯誤,專家提示:家長說這八句話,比批評更管用
批評孩子千萬不要說這些話,越說孩子越沒出息,有的家長還每天說
批評孩子,3分鐘就好
如果你給孩子的是這樣的家庭,你有什麼資格批評孩子!
孩子犯錯時,這樣「批評」TA,比嘮叨99句大道理都管用
「媽媽,老師批評我了!」那是一種寄予厚望的幸福!
與其吼吼吼,孩子更喜歡你這樣批評他
17歲男孩跳橋身亡:媽媽,我求你不要再批評我了
「媽媽,老師批評我了」,「孩子,能被老師批評,是一種幸福!」
「媽媽,老師批評我了。」 「孩子,能被老師批評,是一種幸福!」
媽媽,你為什麼總批評我,而表揚弟弟?生了二胎後,你對兩個孩子的愛一樣嗎?
很多人批評愛狗人士是「邪教」,你是怎麼看的呢?
這3個時間段千萬不要批評孩子,否則孩子會變得不服管教
當心:孩子被老師討厭?這種傷害比批評更「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