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大哲學係為何多壽星 秘密揭開值得深思!

北大哲學係為何多壽星 秘密揭開值得深思!

北大哲學系在北大有了一個有趣的別稱——「長壽俱樂部」。北大哲學系的教授中,90歲以上的就有十餘人,85歲以上的更是超過20人,占知名教授近半數,去世的哲學大師中高壽者也不少。系主任王博稱之為哲學系「一大驕傲」。

「北大現象」很有趣。可見長壽不是靠「養生」得來的。哲人中壽星很多,因為他們看透了人生。哲學是研究世界觀的學科。哲學家則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啊!我們剩下的時間有限,不要消耗在養生上,只要有好的生活習慣就行了。

如今,有關保健養生的鬼話太多了,而且互相矛盾,根本不可能照辦。所以每個人還是按照自己的習慣去生活吧!高興是最重要的。不要看重金錢,人死了,錢帶不走的。不要因為醫生的一兩句話,這樣不吃,那也不吃。什麼都不吃的人,比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的人死得更快。每天學習一點東西,讓自己頭腦清醒。延緩老年痴呆。早點睡,晚點起,休息好。天氣好的時候,出去走走。在家裡能自己動手的事情不要讓別人代勞。身體就會好起來。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也許對別人沒有什麼用,但是我的身體越來越好。說明至少對我有效。

明白事理,不長壽也無妨;

不明事理,長壽又如何?

近日,北大哲學系樓宇烈教授在《文明之旅》節目中談到,自己雖然年近80歲,但在北大哲學系不敢稱老人,因為北大哲學系被公認為「長壽系」。樓宇烈談到,生理養生節慾,心理養生養情,哲學養生明理。而人生明理至關重要,中國哲學能夠養生,儒家進德、道家保真、釋家凈心,也許正是哲學家長壽的原因。

北大哲學系教授李中華介紹,北大哲學系包括在世的教授,90歲以上的有十餘人,馮友蘭、梁漱溟、張岱年等都是90多歲的高壽哲人,85歲以上的人更比比皆是,超過20人,佔有成就的北大哲學系教授近半數。「所謂『仁者壽』,研究哲學的人明白事理,不斤斤計較,達觀所以長壽。」

北大現象

在北大,85歲以上的哲學名家幾乎佔了一半。

在很多場合,北大哲學系主任王博教授都談到,北大哲學系是「長壽俱樂部」,一大驕傲就是哲人的長壽,事實也正是如此。他說:「我經常說的一句話,哲學有時候不能夠讓你一見鍾情,但是它可以讓你受益終生。舉個例子,也算開一個玩笑,哲學系在北大,甚至在很多方面都很出名,其中一個方面就是哲學系很多老師都很長壽。」

李中華教授作為北大哲學系的扛鼎人物之一,曾師從馮友蘭、張岱年等諸位哲學大家。他談到,長壽和專業有一定的關係,但不是絕對的,不過,長壽在哲學系的確比較普遍。「從哲學系系史人物傳來看,90歲以上的有十幾個人,佔四分之一;85歲以上的,有22人,幾乎佔了一半。載入系史人物傳的是比較有學術成就的老先生,他們的壽命確實比較長。」

長壽秘訣

秘訣1:不刻意養生

馮友蘭、梁漱溟不怎麼運動!

馮友蘭

談到哲學家的長壽秘訣,李中華說:「馮友蘭、梁漱溟、張岱年他們最大的一條就是,平時的生活比較平淡自然,沒有刻意養生。」年齡並不是他所追求的,他追求的是安身立命,能夠把自己的生命和從事的事業結合在一起,保持非常平和的心態。他們平時生活也很樸素,沒有那麼多生活上的特殊要求。

梁漱溟

李中華說:「他們不怎麼『養生』,像馮友蘭、梁漱溟先生就不怎麼運動。吃的也是很普通,不是什麼山珍海味。他們生活都非常簡單,周輔成先生活到98歲,他真的很簡單,沒有過多慾望、要求。他認為,吃飽了能工作就是最大的福氣。」

秘訣2:心中無塊壘

張岱年曆經挫折但一直達觀。

「周輔成先生非常平和寬容,對我們這些後輩的年輕人都非常扶持,鼓勵後進,待人接物都是很寬厚的長者風度。」李中華說,「我想長壽的秘訣就是儒家所講的『以德養壽』,『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孟子活到83歲,在古代算是很高壽的,儒家的養生突出『德』,不做虧心事。」

「哲學系教授長壽是毫無疑問的事實,哲學家長壽可能跟哲學系學科本身的特點有關係,因為哲學是對世界,對生命的一種理解,這種理解很容易讓人有一個比較開闊的心靈。張岱年先生活到95歲,經歷那麼多的挫折,一直很達觀。身體健康,一個是先天的遺傳,後天很重要的一點是心態,包括如何去面對世界,如何面對挫折,如何看待成功等等,都會對生命產生很重要的影響。?

張岱年

王博說:「張岱年先生長壽的原因,說起來是6個字『坦蕩蕩,看得開』。一個人如果坦蕩蕩地話,他就會胸中磊落,這樣的話他就沒有太多的愧疚,他的心態就會變得和樂,看得開。一個人如果能看得開的話,他的胸中就沒有壘塊,我們經常講鬱悶,鬱悶就是胸中壘塊。」

在任繼愈追思會上,王博說:「論語說『仁者壽』,任公即是。任公之仁體現在剛毅木訥,其知則體現在『擇善而固執之』。雖與馮友蘭先生、張岱年先生有親緣關係,但學術觀點不同,體現了北大哲學系的多樣性和開放精神。」

王博說:「他們為什麼會長壽?我覺得這不是簡單的自然的原因,其實這是哲學的一種魅力的體現。這種魅力會讓你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受益。」

秘訣3:把事業當生命

馮友蘭最後十年重寫七本書。

李中華認為,哲人高壽還在於他們把自己的生命融到工作當中,他們去世前還在動腦子,思考問題,「不知老之將至」。

「張岱年在晚年時,工作起來沒有那麼有精力,他就覺得不舒服了。這些老先生都是以學術、事業作為生活的主要部分,安身立命。他們離不開工作,把事業當生命,活著就是在創作,不想享樂。馮友蘭先生也非常感人,他創造了世界學術史上一個奇蹟,從85歲到95歲,他重新寫了七本書,這七本書加起來應該有200萬字。第七卷是在他95歲去世前三個月完成的,完成他就放心了,如果沒有完成他還會挺著。」

「梁漱溟先生上世紀50年代初以後,就不能公開講話,也不能發表文章,拮据了幾十年,但是他還是那麼長壽。」李中華說,「哲學與智慧相關,不是純知識的追求,智慧本身總是能讓人遇到挫折想得開一些。挫折是對人最大的考驗,有的人卻經不起挫折。我們要不以榮辱為念,擺脫名譽、地位對自己思想、精神的束縛。」

秘訣4:

環境遠離政治爭鬥有益養生。

李中華說:「老先生們的長壽還與北大的環境有關,如果一個環境矛盾百出,鉤心鬥角,每個人都不愉快,置身其中是很難高壽的。環境是人創造的,反過來環境對人的影響也很大,創造一個和諧的環境非常重要。現在有些人把個人利益看得太重,包括有的人說話尖酸刻薄,火氣很大,都不利於自己養生。不發火不代表沒有原則,還是有是非善惡。學術界的人只要遠離政治爭鬥,將書本作為自己的終生夥伴,對養生有非常大的好處。」

啟示世人

啟示1:

做事恰如其分、不要強拼不要放不下

樓宇烈自稱是不戴假牙的「無齒之徒」,他特彆強調做事情要「恰如其分」。他認為,人來到這個世界時是沒有牙的,「回去」的時候也應該沒有牙。他說,人要自然地生存最好,年紀大了,更要剋制自己的飲食慾望。「前人告訴我們,不要用你的胃去磨那些硬的食物,不要用你的胃去暖那些冷的食物。現實中我們經常強調不要過咸,其實太辣、太甜都是危害身體的,我們要去掉偏食、偏味。」

對於都市白領在各種壓力下身體透支,樓宇烈說:「說句不客氣的話,很多白領身體亞健康,都是自找的。人的一生不要想著沒有遺憾,總會有遺憾的,不要強拼,不要放不下。事情是做不完的,過過慢生活,很多事情自己完全可以掌控。」他認為,我們現在難以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也需要保證睡眠,而且最好有規律。不要讓自己過分勞累,要有勞有逸。要打開心扉,參加各種社會活動,讓生活充滿藝術色彩,喜歡唱歌就唱歌,喜歡跳舞就跳舞……喜靜的人可以寫字畫畫,以此來凝神。「歌舞宣洩,書畫凝神」,能夠動靜結合是最好的。

?

樓宇烈說:「中國哲學比較強調平和中庸,做事情不要絕對化,正如孔子所說『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否則就會傷害自己。中國哲學相對來講能夠把人生看得透徹一點,把生死看得淡一些。當然,也不一定適應於每個人,如果勉強去做,變相地剋制自己,也不見得就好。人的慾望不是要剋制,而是要節制。」他說,「學哲學,要進得去,還要出得來。如果研究哲學,卻被其中的理念束縛住了出不來,那就適得其反。所以,學哲學的人有長壽,有短壽,也有精神失常的,不能一概而論。」

啟示2:

保持心態年輕

近年80歲的樓教授仍在授課,他說:「講課對我不是負擔,要做自己能夠做的。老年人要認識到自己身體上的老化,也要保持心態上的年輕。自己能夠做的事情盡量自己去做,讓自己覺得還是一個有用的人,而不是一個一切需要靠別人的人,心態也就不一樣。」

樓宇烈說:「心病是有情感的人生的,要以情來治情,服無方之葯,即聖人的言語。對於普通老百姓,不一定要讀多麼深奧的哲理書,多讀一些通俗易懂的民間諺語也無不可,比如『平常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心安然,生活也就很坦然。」

「現在因情緒而引起的疾病越來越多,大喜、大怒、大憂、大恐、大哀都會影響我們的健康。」樓宇烈引用明末清初哲學家王夫之的「六然四看」養生方法:「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處事斷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懷,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見」。

他說:「可能研究哲學的人能夠明白事理,知道如何調節、控制自己的慾望,這大概是哲理養生的功效。所以心智的成熟很重要,我們要過平靜、有意義的生活,並非刻意拉長壽命,而是盡享天命,壽終正寢。自然地度過自己的生命,不因遇到難事而糾結,保持心態平和的狀態。」?

啟示3:

小虧要經常吃,為名利絞盡腦汁對身體不好

如今年近70歲的李中華教授退而不休,每天依然工作十幾個小時,並參與《儒藏》的編纂。「我受這些老先生影響,不看重名利。有的人會因為文章署名打得不可開交,為了稿費而折騰不已,心中芥蒂太多,放不下。人生都是小事,這些小事都要計較的話,就非常影響人的精神。」他說,「我的體會就是這樣,我平時對吃點小虧是毫不在乎。小虧要經常吃,不要斤斤計較。」

對於哲人不刻意養生這一點,李中華說,現在有些人刻意養生,什麼都不聞不問,麻木了。「儒家不是這樣的,論語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仁者壽,智者樂』。不要帶著功利的心態去做事。境界、道德素養對一個人的生命還是有相當大的影響。」

李中華說:「人的生命要順應自然,不能背逆自然。《列子》中說:『不逆命,何羨壽?』刻意去追求壽、名、位、利,對思想反而產生束縛,也就不能逍遙。當然,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完全擺脫現實去逍遙,但是心態上可以是放鬆的。平時不感到有什麼苦惱,不要讓那些小事情影響自己。有的人為了名利絞盡腦汁,對身體特別不好。」

「中國哲學強調的就是人生。哲理可以養生,但是不能分裂了,僅僅當成知識。」李中華說,「中國哲學實際上是要解決人生問題,不像西方哲學那樣語言分析、邏輯分析,中國哲學重視中庸,不能當成純知識,而是當成智慧去學習。」

和養健康

和諧人生,健康生活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養道 的精彩文章:

顧客發現自己買貴了,鬧著要退怎麼辦?
顯臉小 氣質都加分!仙女氣倍增的慵懶系低馬尾扎法
【本草】白花蛇舌草
奇效良方大承氣湯,神奇效用知多少?
蒲公英太能搞事情啦!蒲公英治病偏方很有效,可以試試!

TAG:和養道 |

您可能感興趣

北大里的秘密花園
揭開乾隆帝長壽的秘密——「十常四勿」長壽經
斯大林的神秘九人衛隊,待遇低生活艱難,知道太多秘密下場很慘
西伯利亞的6大謎團?隱藏了太多的秘密
西伯利亞的6大謎團?隱藏著許多秘密!
聰明寶石收藏家的十大秘密
大學裡的秘密
斗羅大陸:唐三帶「巨大秘密財富」穿越到斗羅大陸,開啟新人生!
北京恭王府內大「福」字碑有何秘密?
山東高速其實就沒想奪冠,除了張慶鵬、勞森還有多少秘密沒揭開?
朱高慧醫生:為你揭開生長激素促進長高的秘密
吳昕搬家深夜發文感嘆人生,五個字爆出大秘密!
我問大明星丨解鎖更多胡一天小秘密
冥王星的秘密
莫西亞復仇大神官!龍珠超劇場版遠古賽亞人消失秘密被解開
長壽村的秘密
《秘密森林》獲百想大賞!金南珠曹承佑封視帝視後 紅毯更是星光熠熠
李易峰《隱秘而偉大》路透暴露大秘密,顧耀東已開啟陞官模式
保持美麗的十大秘密
大太監李蓮英為什麼和慈禧太后住鄰居?背後驚人「秘密」被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