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楓橋夜泊》走紅之謎:一場持續千年的「炒作」

《楓橋夜泊》走紅之謎:一場持續千年的「炒作」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彰考局」,獲取更多靠譜歷史知識】

撰文|詹予菲(彰考局專欄作者,清華大學文學碩士)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詩歌作者張繼,唐朝人,其人其事文學史上少有提及,正史中也陳述匱乏,《全唐詩》中,作品僅四十餘首。這首《楓橋夜泊》,卻讓他千載留名。

寫寒山寺的詩作代不乏佳作,為何《楓橋夜泊》走紅千年?

幸運地被收入詩歌選本

我們首先會想到張繼的家世,族中若有顯宦,則不無為詩作背書而名顯一時的可能。然而遺憾的是,張繼並無過人的身世背景。

據有限的史料記載,張繼(生卒年不詳),襄州人,天寶十二年(753)應禮部試及第,後當過軍鎮幕府、鹽鐵判官,大曆間,官至檢校祠部郎中[1](一說大曆末,官至檢校祠部員外郎,分掌財賦於洪州[2]),史稱張繼「博覽有識,好談論,知治體,亦嘗領郡,輒有政聲。」[3]

張繼與杜甫、孟浩然是老鄉,當時諸多襄州詩人皆頗具才情,張繼不屬特異;唐代盛產詩人,會寫詩並不稀奇。但《楓橋夜泊》運氣卻特別的好。

清刻本《中興間氣集》,是集乃唐代高仲武編選,錄肅宗至代宗20年間作家作品,計26人,詩130多首,多為贈別酬和﹑流連光景之作。

《楓橋夜泊》出現不久,晚唐人高仲武就將其選入《中興間氣集》(《楓橋夜泊》最早叫《夜宿松江》、《夜泊松江》(宋鈔本、刊本),北宋李昉《文苑英華》將其收入後,《楓橋夜泊》的名字取代原有詩名),編者點評此詩:

「員外累代詞伯,積習弓裘。其於為文,不自雕飾。及爾登第,秀髮當時。詩體清迥,有道者風。」[4]

高仲武這句話,與其說是評比詩作,不如說是在品評詩人。

當然,僅以此描述,不能說是該詩吸引人的理由,亦不足以讓它成名,但至少可以說明的是,因為《中興間氣集》的收錄,其後諸多的詩歌選本,亦會參考之,可以說,被收入《中興間氣集》,是《楓橋夜泊》流傳的起點。

「夜半鐘聲」引爆數朝文人討論

到北宋,歐陽脩等人因為《楓橋夜泊》的一些細節「吵」起來了。

歐陽脩覺得,「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夜半鐘聲」不合理[5]:

唐人有云:「姑蘇台下寒山寺,半夜鐘聲到客船。」說者亦云,句則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鐘時。

宋儒如王直方、陸遊、陳岩肖等人認為「半夜鍾」是可能的,陳岩肖《庚溪詩話》說[6]:

然余昔官姑蘇,每三鼓盡,四鼓初,即諸寺鐘皆鳴,想自唐時已然也。白樂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鐘聲後。」溫庭筠云:「悠然旅榜頻回首,無復松窗半夜鍾。」則前人言之,不獨張繼也。

也有人認為鐘聲非實際存有,乃是意境虛構。這一話題到明清還在討論,明人胡應麟在《詩藪》中說[7]:

詩流借景立言,惟在聲律之調,興象之合,區區事實,彼豈暇計?無論夜半是非,即鐘聲聞否,未可知也。

將鐘聲歸於一種想像。

今寒山寺風景。

清代袁枚稱[8]:

歐公譏其夜半無鐘聲。作詩話者,又歷舉其夜半之鐘,以證實之。如此論詩,使人夭閼性靈,塞斷機括;豈非「詩話作而詩亡」哉。

他認為,詩歌所描繪之景若須盡有出處,反而失去了評賞空間,這種評詩方式不妥。

經過數朝文人的質疑、考證式的討論,《楓橋夜泊》在屢次作為考據援引材料的同時,無論是褒是貶,人們都將它記下來了(類似不自覺的炒作、營銷),知名度也一併打響,其中歐陽脩等宋代文人聚首交遊式的討論,被後人記錄下來,成為「美談」。

熱烈的討論使《楓橋夜泊》詩傳播更廣,而文人的爭相仿寫,則更是加重了傳播速率。

如宋代孫覿的「烏啼月落橋西寺,攲枕猶聞半夜鍾」,張鎡的「只消記取今朝景,不是烏啼月落時」,陸遊的「七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鍾」,明代倪謙的「幾度吟詩憶張繼,鐘鳴山寺夜迢迢」等,詩人們將寒山寺、楓橋、半夜鍾等意象,帶入詩詞中,也在「愁」中尋找共鳴,若加以統計,從古至今提到楓橋、寒山寺的詩大約有二百多首,其中一半用了張繼詩之典故,自唐以來,說《楓橋夜泊》是詠寒山寺的「教科書」,並不為過。

藝術「魔力」

不得不說,《楓橋夜泊》這首詩的本身,藝術價值多勝過其它「同題」詩作。

寫寒山寺的絕非張繼一人,唐人韋應物、劉言史、方乾等人的詩亦名重一時。

如韋應物的《寄恆璨》[9]:

「心絕去來緣,跡順人間事。獨尋秋草徑,夜宿寒山寺。今日郡齋閑,思問楞伽字。」

韋應物比張繼要出名,但這首詩卻沒人記得,詩作雖有禪意卻稍顯平淡,缺少「月落烏啼」、「江楓漁火」等情景的渲染,自然難以深入人心。

又如劉言史的《送僧歸山》[10]:

「楚俗翻花自送迎,密人來往豈知情。夜行獨自寒山寺,雪徑泠泠金錫聲。」

詩作的意境鋪敘平淡,不夠驚艷。

方干詩《途中言事寄居遠上人》雖有「白雲曉濕寒山寺,紅葉夜飛明月村」,寫法很像《楓橋夜泊》,然而色彩過於交錯沉重,詩句亦不如後者精鍊獨到。

《楓橋夜泊》畫作。

張繼的詩的確寫盡了寒山寺,並帶出不同美感,「月落烏啼」季節感鮮明,平常月色則多出幾份迷茫;「江楓漁火」承自寒山寺前後夜景之鋪敘,並點出詩人之「愁」;「姑蘇城外」透出寒山寺的位置,足堪地標;「夜半鐘聲」一句則極富有話題性,激起宋元明清數朝文人的討論。詩的另一名字「《夜宿松江》」,也曾引起文人對寒山寺位置的爭論。這些亦成為促使《楓橋夜泊》走紅的一大助力。

唐代以後,文人寫楓橋、寫寒山寺,大多承續《楓橋夜泊》意蘊落筆,然而因該詩在先,時人及後人詩作很難有全新的豐彩,諸多好詩的光芒也被掩蓋。

但凡寫寒山寺的詩必敗於《楓橋夜泊》,堪稱詩界一大千年「魔咒」,亦因此誕生奇聞,有人說唐武宗喜愛《楓橋夜泊》,死前請名匠呂天方刻了一個詩碑,聲稱自他之後無人能鑄刻此詩詩碑,否則將有天譴。後來,北宋王珪、明代文徵明、清代俞樾果然都在鑄碑之後溘然離世,更「應驗」了詛咒的存在。

當然,這等奇聞自然不值一曬,唐武宗喜愛詩碑一事,從未寫入正史;正史記載王珪是鑄碑第一人,後人將其不幸遭遇附會成「詛咒」,再綜合其它三人鑄詩碑的行徑,捏造出假故事。

這一假故事相當引人入勝,連抗戰期間的日本人也被騙過,後者進攻蘇州時,因擔心詛咒,緊張萬分。

《楓橋夜泊》在藝術價值之外,收穫了意外的魔力。

注釋

[1]傅璇琮校:《唐才子傳校箋》,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卷三。[2][北宋]歐陽脩等撰,楊家駱主編:《新唐書》,北宋嘉祐十四行本,1610頁。[3][北宋]計有功撰:《唐詩紀事》,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380頁、劉長卿《哭張員外繼》自注,《劉隋州集》,四庫全書本,卷六。[4]傅璇琮校:《唐才子傳校箋》,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卷三。[5][北宋]歐陽脩:《六一詩話》,收錄於[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263頁。[6][北宋]陳岩肖:《庚溪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頁9。[7][明]胡應麟:《詩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外編卷四。[8][清]袁枚:《隨園詩話》,乾隆隨園刻本,卷八,頁2。[9][清]彭定求等編:《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188卷第20。[10][清]彭定求等編:《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468卷第38。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長眼量 的精彩文章:

中國人起源於非洲嗎,史前人口大遷徙是怎樣的?
除了舊金山,還有個新金山,你知道在哪裡么?
七夕真相:鵲橋長達16光年,宇宙飛船得飛30萬年
為中國捐款四萬元的非洲國家,被鄰國「劈」開了一道口

TAG:風長眼量 |

您可能感興趣

「楓橋夜泊」詩碑千年詛咒之謎
江楓漁火:落榜生張繼和他的《楓橋夜泊》留下的千年謎團
悲秋之作:當《楓橋夜泊》遇上《天凈沙·秋思》:誰更勝一籌?
楓橋夜泊,一首詩火了一座城
寒山寺《楓橋夜泊》碑背後的詛咒!嚇跑日本掠奪者
歷史揭秘:寒山寺《楓橋夜泊》碑背後的詛咒!嚇跑日本掠奪者
歷史揭秘: 寒山寺《楓橋夜泊》碑背後的詛咒! 嚇跑日本掠奪者
楓橋夜泊
從《楓橋夜泊》談起
唐代詩人那首楓橋夜泊,其實捧紅了寒山寺,和楓橋沒關係
《楓橋夜泊》的一樁公案
張繼有精彩的《楓橋夜泊》,另外一首寫秋天的唐詩也很精彩
「楓橋夜泊」的秘密:這居然是一首情詩!
每天學習一首古詩詞27:張繼《楓橋夜泊》 夜半鐘聲到客船
遇見蘇州:楓橋夜泊無明月,七里山塘古水街
古詩 楓橋夜泊
走一走廊下的楓橋,留住「老銅羅」的記憶
《楓橋夜泊》里埋藏的秘密,不止有寒山寺的美景
大唐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的遺咒奇聞:石刻者必遭天譴之懲
這才是國風|妙極!《楓橋夜泊》的作者原來是這樣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