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杯型大全,都在這兒了

杯型大全,都在這兒了

話說,茶杯的名字通常都跟它們的形有關,釉、紋飾、工藝也決定一部分,但今天要說的杯的名字是跟它們的形相聯繫的,多數是青花杯的杯名,有些杯名也可以用到其他的杯上,茶杯有叫杯,有叫盞,有叫碗,有時它們也可以用來喝酒。

盞:飲茶用器。敞口、斜身、深腹、圈足,體略小。宋代有黑、白、醬、青、白和青白釉茶盞,以黑釉為貴。天目杯又有叫天目盞,建盞。事實上,從宋朝開始,盞成為喝茶的專用器具,也意味著喝茶這件事開始從生活層面進入到了精神享受層面。

壓手杯: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於豎直,自下腹壁內收,圈足。握於手中時,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壓合於手緣,體積大小適中,分量輕重適度,穩貼合手,故稱「壓手杯」。以明永樂青花壓手杯最為著名。

撇口杯:口略往外撇,腹微斂,滾圓圈足。胎薄,胎質細潤,這個形狀也是最常用和最常見的,茶湯入口的圓潤度高於上一個,但比較真實和正常,聚香和聚味的程度高於上一個,總體感覺比較自然和真實。

「折腰」杯:是用作屈身事人的典故,出自於《晉書`陶潛傳》。在此以後,「不為五斗米折腰」成為有骨氣的代稱。折腰杯高度大小適中,聚香,聚味,也貼合手部曲線。下次老闆請你喝茶的時候,記得要看清楚是不是折腰杯呀。

六方杯:任何一個喜歡收藏汝窯口杯之人,應該對六方是沒有免疫力的。形狀大小適中,杯型耐看,六方形,造型挺拔,線面清爽,稜角分明,施以汝釉,用起來更加圓潤。六棱流直而上翹,方中帶曲。掌柜比較喜歡這種六方帶點曲面的六方杯,有方有圓。

蓮瓣杯:施以汝釉,區別於撇口杯杯型是杯口點綴的小小蓮瓣,宛如新生。古樸典雅、光潤有度、實用大方。杯體開片如魚鱗、蟬翼狀,久用之後,茶色會上著於裂紋處,形成變幻莫測、美麗絕倫的花紋。

斗笠杯:斗笠,一種古老的擋雨遮陽的器具,至今在山村水鄉仍隨處可見。斗笠杯造型如蓑翁之斗笠,口部大,底足小,取其怡然自得之美,線條簡潔優雅,燒成難度高,於簡潔中見大智,尤顯珍貴。取杯品茶,若姜尚之於渭水,于山水間心懷天下,於平凡中窺大智之道。

圓融杯:肚子略外鼓,口徑略內收,但也比較真實和正常,但其聚香和聚味的效果明顯更好一些,綜合口感是最好的。這個杯子好,大肚能容。

方斗杯:流行於明代嘉靖時期的一種杯式,因形似方斗而得名。古時製作方形器,不似圓器那樣能利用陶車的旋轉,直接拉坯而成,其工藝比較特殊,需要將坯泥製成片狀粘接而成。由於工藝複雜,技術局限,嘉靖時期方斗杯多不規整。清康熙時期,出現一種提梁式方斗杯。杯內有一橫樑,將兩側內壁連接起來,由此加強了方斗杯在燒制過程中的強度,使器形十分規整。這個大口杯的優點在於,茶湯入口時感覺最圓潤。但是這是物理學的原理造成,由於開口大,高度低,液體的表面張力最大,而不是茶湯本身的圓潤。從聚香和聚味的程度來說,這個杯子是最低的。

耳杯:亦稱「羽觴」。酒具。系仿漢代漆制羽觴,器身呈橢圓形,兩側有對稱的小耳,故名。流行於東漢至兩晉、南北朝,品種有綠釉陶、青瓷等。這種杯子已經很少見了,大概在古裝電視劇上還能看到一些。

雞缸杯:敞口,淺腹,卧足。杯上以鬥彩繪畫雌、雄雞及雛雞,間以山石、蘭草、牡丹,故名雞缸杯。明成化鬥彩雞缸杯曾名噪一時,清代各朝都有仿造,尤以康熙、雍正時所仿最佳,幾可亂真。一隻杯子好幾億哦!

爵杯:仿青銅器造型,口沿外撇,圓腹略深,前尖後翹,下承三高足,口沿兩側有對稱的立柱。明、清兩代均有燒造,有青花、白釉、藍釉及粉彩等品種。

高足杯:因杯身之下有高足,故名。口微撇,近底處豐滿,下承高足,高足有竹節形,圓柱形、四方形等。明、清兩代均有燒造,品種有青花、鬥彩等。

卧足杯:是明、清時期流行的一種杯式,因杯底無圈足,呈內凹的卧足而得名。有白釉、青花、五彩、粉彩、墨彩等品種。

鉅惠活動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作品來自互聯網.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直接聯繫小編刪除.謝謝!

讀詩、看書,就到詩享課堂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茶悟道 的精彩文章:

誰能想到茶葉渣這麼用,能省下不少錢!
所有茶友,以茶會友時,這種糗事你見過嗎?
最近,有一組圖在茶人圈廣為流傳

TAG:品茶悟道 |

您可能感興趣

宋軼紫色弔帶裙甜美夢幻,「酒杯型」也凸不出重點,真是太廋了
劉雯小香風外套牛仔褲,穿出超模氣場,網友:鞋跟個性,酒杯型的
穎兒越來越敢穿,倆細帶撐起整條裙子,「酒杯型」設計!
這15款常見杯型,你用過5款以上就是高手!
啤酒杯型 經典款
《如何選擇正確的葡萄酒杯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