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做了8年,虧損2000萬!一位農場主講述有機農業「血的教訓」!

做了8年,虧損2000萬!一位農場主講述有機農業「血的教訓」!

隨著消費者對品質追求的逐步升級,

幾乎所有的商場都開闢了有機食品專櫃,

售價是非有機食品的好幾倍。

看到消費升級機遇的人很多,也構成了我國眾多從事有機農業的主體。

雖然有機農業的市場巨大,但有機農業企業鮮有盈利,虧損已經成為行業的普遍現狀。

成本高、資金緊、銷售難,再加上有機農產品市場良莠不齊,讓人不禁納悶,有機農業還有機會嗎?

關於有機農業

有機農業是指在生產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和畜禽飼料添加劑,而採用有機肥滿足作物營養需求的種植業,或採用有機飼料滿足畜禽營養需求的養殖業。

有機食品需要符合以下標準:

原料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或野生天然產品; 有機農業——西瓜

產品在整個生產加工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有機食品的加工、包裝、貯藏、運輸要求;

生產者在有機食品的生產、流通過程中有完善的追蹤體系和完整的生產、銷售的檔案;

必須通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的認證。

對於有機食品,這四點可以說缺一不可,尤其有機認證,是時間和品質的雙重考驗,難度係數可達五個星~

一個有機農業場主:8年虧損2000萬

在君暉農場的一個蔬菜大棚里,崔大有隨手摘了幾個西紅柿和我們分吃了起來。他說,這個以色列技術的大棚自動化程度較高,自動捲簾、智能滴灌、溫度濕度一鍵控制等功能一應俱全。

大棚管理工人董玉蓮說,大棚里不用化肥和農藥,除草都是人工,布設了防蟲網。園區的基礎環境相當好:園區比縣城的海拔要高出70多米,方圓10公里沒有污染企業;地下水在150米以下,水質較好;園區土壤在使用前閑置養地兩年……可以說,做有機農業的自然條件都具備。

農場成立之初,崔大有便致力於推動高效生態循環農業:養豬等畜牧的糞便經過發酵處理後作為有機肥施用在蔬菜生產上,而園區的200多畝大田種玉米也是休一年種一年,種出的玉米被當作養豬等的飼料。此外,還設置了大型飼料倉庫、大型青儲池、儲存地窖,基本上形成了一個閉環鏈條。

800多頭黑土豬、500多隻羊、800多隻雞……農場成立之初就在這裡工作的飼料工人劉士英回憶,這是農場最為輝煌的時期。事實上,2011年,崔大有的農場經營迎來了最好的時機。當年的銷售額加上政府補貼在600萬元以上,農場開始逐步盈利。

然而,好景不長。由於崔大有一開始的銷售渠道是機關事業單位、國企、銀行等單位的團購和福利,2012年底政策調整後特供市場繁榮不再,君暉農場進入到真正的市場競爭中。

「原來的單位客戶紛紛取消了團購蔬菜和肉品,農場年銷售額從四五百萬元一下子降到了幾十萬元。」崔大有無奈地表示。生意急轉直下,崔大有的現金流開始出現問題。「當時也沒辦法,沒現金了,但還是要維持園區的正常運營,就開始變賣北京的房產。」這幾年,崔大有已經先後將北京、上海、濟南的多處房產賣掉維持農場,「這些房子要是不賣,這幾輪漲價,也能賺個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了。」

空空蕩蕩的豬圈、破敗的雞舍似乎訴說著這裡當年的「輝煌」。崔大有說,園區的種養規模都比以前有大幅度的縮小,現在豬只有30多頭,羊200多隻,雞也只有200多隻,園區的工人也從近百人下降到20人。

我國有機農業的四大困境

成本高、資金緊、銷售難、

優質難優價

農業專家表示,我國從事有機農業的主體眾多,有機農業的市場巨大,但我國的有機農業企業鮮有盈利,和崔大有的有機實踐一樣,虧損已經成為行業的普遍現狀。

1.成本高是有機農業實踐過程中的首要困境。

山東省農業農村專家劉同理表示,有機農業對環境和管理的要求極高,在生產過程中不能使用化肥和農藥,這讓一些農業企業隨時面臨著減產乃至絕收的巨大風險。

「從公司成立,每年園區的運營費用就在300萬元左右:土地租金190萬元,工人工資70萬元,設施維護、維修20萬元,運營費用20萬元,還不算先期征地補償款的資金成本。」崔大有說,成本確實太高。

崔大有也說,自己最擔心的還是生產過程中的病蟲害問題。因為蔬果在整個生長過程中不使用農藥,容易受到病害的侵襲,實在不行就只能連根拔掉,所以生產風險較高。事實上,養豬也遇到了相同的問題,為了保證質量,2012年遇到豬瘟時,100多頭豬全部被燒掉並處理。

2.資金偏緊是有機農業經營主體普遍存在的問題。

由於採用承包土地的方式進行生產,沒有能夠用於抵押貸款的固定資產,對於農業公司的貸款申請,銀行一般也難以批複。

3.銷售困難,渠道不夠完善。

事實上,很多有機農產品都面臨相似的難題:在大超市銷售,需要設立專門的獨有櫃檯,且成本高回款慢,還缺乏定價權;在社區布點,也面臨人工、房子租金等高成本;走電商渠道,還面臨高額的物流、冷鏈成本,且一些生鮮品種並不適合。

4.有機農產品的「優質難優價」。

一些業內人士表示,優質優價之所以難以實現,是因為市場上以次充好、魚龍混雜的所謂有機農產品太多。

「有機蔬菜作假的太多了,一塊地註冊了一個有機牌子,但賣了100塊地的菜,或者直接收了別人的菜當自己的賣。」崔大有說。

有機農業未來機會在哪?

個性化、專業化、品牌化

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加快提升國內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將提升綠色食品品牌公信力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有機菜都能否達到有機的標準,這個事誰來做?只能是監管部門來做,普通老百姓、企業都無法推動。

農業專家表示,認證機構設置門檻較低、認證行為缺乏監管等原因,導致一些認證機構不專業、不負責。認證審批後,限於人員和精力等原因,證後監督也不到位。

專家建議:公開認證企業的信息,接受政府和公眾的監督;提高認證企業資質門檻,建立專業化隊伍;在認證過程中引入第三方監督。

農業部總畜牧師馬愛國曾公開表示,要將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質量抽檢納入各地例行監測、執法抽查、風險評估監測範圍。堅決打擊標誌侵權、假冒以及不規範用標等現象和行為。據悉,2016年,我國共取消了110個綠色食品產品的標誌使用權。

此外,專家還表示,多元化的經營也造成一些有機農業經營主體拖累較多。君暉農場涉及的產業太多,種養結合、生態循環,多元化經營勢必較為分散,產業多了就需要專門人才,僱傭勞力生產效率會下降,監管也成問題。專家建議,有機農業還是要走個性化、專業化和品牌化之路。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農村土地和社區發展 的精彩文章:

重磅文稿:創意農業路在何方?——談談創意農業的五大發展趨勢

TAG:農村土地和社區發展 |

您可能感興趣

2018年最賺錢的六個農業養殖項目,您了解幾個?
2019年農業最賺錢的項目來了,3年60萬不算多,是真還是假?
農業三種養殖騙局:有人2年虧損200萬,農民可別再上當了
4000家企業95%都虧損,農業千億生鮮電商的「死結」,只有阿里京東能解開?
資產4000萬老闆回鄉下搞農業,5年時間倒欠一身債,經歷令人深思
中東發現1.44萬年前的麵包,比農業早4000年出現!
約旦發現14400年前的麵包 比農業出現還早4000年
這個95後妹子用兩年打造了中國最大農業體驗項目,身價10億
300人的小鎮一年舉行30場葬禮,這個牧師放棄本職搞農業挽救村民
90後小姑娘,身價10億,用2年時間打造了中國最大農業體驗項目
農業銀行2019年第一季度實現凈利潤621.21億元,不良貸款率1.53%
拼多多欲投100億深入500農產地,用數據思維賣出農業「爆款」
再曝腐敗醜聞?特朗普120億農業補貼,農民只拿到8.38億
農業銀行1000億增發的背後深刻解讀!
這家公司擬在中國建300個垂直農場,最高產量為傳統農業產量的350倍
下半年,農民可領取4項農業補貼,一戶1000元以上,農民準備好領錢
再過3個月,2018年農業補貼將開始發放到戶
農業銀行上半年純利增加6.7%至1159.76億元
美國擁有300多萬個農場,農業機械化方面的發展值得借鑒
2018年度超怪颱風奇葩走位,農業公園只能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