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遺產保護的不是落後

遺產保護的不是落後

遺產保護的不是落後

平生第二次入滇,是為了參加ICCROM和SACH聯合主辦的2017年度世界遺產監測培訓班。與第一次入滇不同,這次是真正地深入到了雲南少數民族腹地——位於紅河州元陽縣的哈尼梯田文化景觀遺產地。從東部沿海繁華的都會,萬里飛渡,航線幾乎平行於胡煥庸人口線,來到了雲貴高原,祖國的西南邊陲。對於一個長期在平原和城市生活的我而言,無論是空間上還是時間上,以及視覺和呼吸方面,都非常具有跨越感。雖然是帶著學習的任務而來,但也是一次探秘之旅。

從昆明一路向西南挺進,通達暢快,直趨紅河州府蒙自,沿途經過大小城寨和散落的石林喀斯特地貌景觀群。從蒙自再下元陽,真感覺「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而我們這支隊伍則「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在挺進哈尼梯田遺產地的路上,時而潛向谷底,時而騰駕雲間,高高低低,起起伏伏。時而霧鎖津梁,時而空山新雨,峰迴路轉,柳暗花明。

連綿起伏的哀牢山脈

我們要去的是一個多麼神秘而未知的世界,被這深沉蔥蘢的群山層層包裹著,還要一路上給我們開這些個小玩笑。

坐車累了吧,來一段插曲!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定風波》(前半)

詞人的道路本已艱難,尚如此瀟洒從容,望我們文化遺產保護同仁共勉吧!

(一)

當我們第一次在壩達的觀景台駐足觀賞梯田景觀的時候,謙虛地說,確實被震撼了,眼前實景據說還不是最好的,因為季節的原因,顏色過於單一,沒有層次感,但只憑這氣勢就足以使我的氣息有點震顫。如此廣闊而又深沉的山谷之中,梯田拾級而上,如同翡翠般綠色的毛毯層層相疊。天光雲影就在谷上徘徊,因而賦予了靈動變幻的視覺感受。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嗎,不,這是哈尼族鄉親們千百年來創造的文化景觀。這是哈尼人集體的藝術創作嗎,不,這是人類最原始的生存本能。

翡翠般的壩達片區

如果哈尼梯田給你的只是視覺上的審美享受,那你對哈尼老鄉的創造真是很大的忽視和曲解。當這裡還是洪荒之地的時候,哈尼族的先民披荊斬棘,刀耕火種,於群山環抱之中雕琢出這一片片梯田,澆灌的全是無奈的汗水。試問有誰會放棄平原的良田,來到崎嶇的山地上進行耕種謀生呢?也許哈尼族的先民在進化之初就已經在此生活,不知山外的世界;也許是他們在民族紛爭中不堪回首,遠避深山,苟全亂世。因而在這條件苛刻的地理環境中,發揮了人類智慧和吃苦的極限,形成了這天地間少有的奇觀。並且他們頗費心思地利用山林地勢構建了水利系統和居住場所。這其實是一個生存系統,文化遺產的形成往往只是客觀原因造成。

正在路邊休息的哈尼婦女

因而當你站在文化的高台上俯視這一片梯田的時候,哈尼人想的只是謀生。正如一名哈尼小姑娘志願者跟我說的,「小時候只知道拚命在田裡面打稻穀,哪裡想到它是什麼文化啊。」我們來此考察,正好不是農忙季節,因而梯田裡人跡罕見,一望成空。如果田裡勞動的人多了,則又是一幅生動的景象。我看過一篇文章,說道「文人們眼中看到的在田裡耕種的農民和在江上打漁的漁夫,都成了詩歌和繪畫的良好題材。可是誰又去體會他們生活的辛酸呢。」

日落下秋收正忙的勐品梯田

不要去說遊客,就說我們文化遺產保護人和文化遺產中的人之間,往往就是「社燕秋鴻各自飛,我來君去苦相違。」相對無言,只能用眼神默默說一聲,「其實你不懂我的心」。我們是站在他者的立場去保護遺產,而如果作為遺產本身的「人」受到了保護,卻會有點對他們不夠公平。如果我們以文化遺產保護為名,忽視了這些「遺產人」追求更高生活品質的本能意願,也是不道德的。

眺望老虎嘴景區對面的村落

我們的車隊行駛在遺產區內,已經看到了不少新開的酒店、家庭旅館、餐飲商鋪,還有被叫停的梯田博物館。而且我們下榻的酒店是元陽最好的酒店。毋庸置疑,當地政府和老百姓也都想以世界遺產為招牌,發展旅遊業,拉動地方經濟。我本人還是傾向於遵守歷史規律,以發展的方式保護遺產。但是申遺一定要和發展經濟掛鉤嗎,發展經濟一定要靠旅遊業嗎,發展旅遊業一定要靠超尺度破壞性的建設嗎?在回來的飛機上,我看了一篇報紙文章名叫《哈爾斯塔特是一個不願醒來的夢》,講到一個台灣女生以窮游的方式來到世界遺產地哈爾斯塔特。事實上未必所有的世界遺產地都能給遊客提供舒適的旅遊條件,也未必要靠破壞性的建設才能發展旅遊業。至於那些對住宿和交通條件很苛刻,而又不在乎遺產地受破壞的遊客,只能跟他說見鬼去吧。但是如果申遺之後,地方上想通過大規模建設旅遊設施來吸引大量的遊客,獲得大量的經濟收益,那本來就有悖於申遺和保護的口號,只能說申遺動機不純,早晚要自取滅亡。

(二)

但是,如何讓當地經濟發展起來,或者更接地氣地說,讓哈尼老鄉們過上好日子,同時又能保護文化遺產。不用無病呻吟,這真的是全世界的難題!

高山深谷中的埡口村梯田

第一次進入遺產區的道路只是遙遠曲折。當我們第二次進入遺產區,並前往保護示範村埡口村的時候,才感受到了真的行路難,難於上青天。一路上不知下了多少坡,又上了多少坡,看見的大大小小山體塌方到後來熟視無睹,多少次感覺泥石流會滅頂而來,多少次車輪與塌方的山路邊緣近在咫尺,甚至還發生了爆胎。在埡口村聽當地攀枝花鄉副鄉長介紹,該村47戶人家中貧困戶達45戶。該村是第一批國家級傳統村落之一,保存得確實較完整,但是村民的居住條件也確實艱苦。與其他地區的古村落類似,青壯年人口流失嚴重,留守的多為老人和兒童。據稱,農忙和重大節慶的時候,這些外流的人口會回鄉。村中尚有一位祭司存在,當地人稱作貝瑪。村民普遍的文化程度不高,村中僅有貝瑪的孫子一人考上大學。

安詳靜謐的埡口村

地區經濟發展差距和城鄉經濟發展差距,以及經濟落後區域、社群需要發展的內在動力,是農村人口流失和社會瓦解的根本原因。更根本地說,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是傳統文化遺產尤其是鄉村文化遺產保護的最大挑戰。來自經濟發達地區的我們,看到勤勞但仍然貧窮的哈尼老鄉們,誰能夠而且應該以保護文化遺產之名,把他們「保護」起來,阻止他們想辦法改善生活條件,改變生活境遇呢?因此我還是認為,對於這種活態的遺產,發展是最好的保護,發展和保護達到平衡是最好的保護效果。我覺得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無可厚非,這可能是目前當地不破壞環境而又能改善村民經濟條件的最好途徑了。

「大山之外還是大山」

而當前交通條件的逐步改善,有利於人口的流動,可能會有人認為是遺產保護的不利因素,但實際上恰恰相反。過去,整體上的交通不發達,地區之間的阻隔存在,形成了部落、民族和文化多樣性。交通不發達,也阻礙了市鎮和城市的發展,使得更多人安於在農村謀生,生活的半徑總體較小。正如另一名哈尼小姑娘志願者在前往埡口途中所說的,「感覺大山之外還是大山。」因此過去的人也就不會太嚮往外部的世界。而現在,外部世界整體上的交通發達了,交流頻繁了,局部地區的交通閉塞狀況,只能更促進人口的外流,而又阻礙人口的迴流。我們下榻的酒店「雲梯」所在的勝村,是一個小小的集鎮,我們的出行趕上了兩次「趕集」。而經濟發達地區的市鎮已經沒有定期趕集的現象了,因為隨時都可以進行商品交易。定期趕集現象的存在,是當地生產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恰恰反映出,當地交通條件還是比較落後,或者是因為人口不足,產能不足,交易需求不足。地區內交通不發達,可能就有利於趕集這類的文化現象的保存,但是也可能因此致使人口的不可逆流失,導致這種現象越來越式微。反之,如果交通足夠發達,也可能使定期趕集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因此對於文化遺產的保護,關鍵還是要掌握保護和發展的平衡度,其中有無數課題值得研究。

(三)

雖然埡口村以及哈尼梯田文化景觀中的其他村落,與其他地區的傳統村落面臨著同樣的難題,但是據村民以及遺產地的管理人員介紹,哈尼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目前還是有其特有的優勢。首先,獨特的民族文化習俗加強了哈尼人的族群認同感,哈尼人為此能夠在農忙及重大節慶日返鄉聚會。其次,梯田的結構特點,決定了梯田的耕種是一種整體性、聯合性很強的勞動組織方式,因而更容易把哈尼村民組織起來,而不能隨便放棄耕種。再者,哈尼梯田的申遺對於地方交通的改善使得村民感到了受益,也更有利於外流人口的返鄉。

學員和老師們一起參觀監測中心

共同探討保護與發展問題

離開埡口村,我們又去了老虎嘴。在那裡,我花十塊錢買了一大串芭蕉,一個哈尼小女孩纏著我,要我買她的明信片,我出於同情又花了錢包里僅剩下的十塊錢。又來一個哈尼男孩要我買他的明信片,我說我錢花完了,他居然說「你可以用微信支付嘛」。可見哈尼人也是充分與時俱進的。

離開元陽,我路上還在想這個問題,怎麼讓哈尼人既願意保護傳承好自己的文化遺產,又能夠讓他們享受改善生活的權利。目前,經濟上可能沒有更好的辦法,因為農業生產的產值實在很低。那元陽縣政府,或者紅河州政府,雲南省政府,以至於中央政府,能否給少數民族地區的世界遺產地人民,在社會公益方面提供更多的補助,作為對遺產地人民的補償。如青少年教育的下鄉支援,百姓醫療下鄉支援,為遺產地居民返鄉提供交通運輸支援,等等。此外,有些在村落中不應該設置或無條件設置的公共設施,盡量在鄉鎮集市設立。另外,既然歡迎外人走進來看哈尼梯田,也應該幫助哈尼老鄉走出去看其他世界遺產。既滿足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能使他們更了解世界遺產的價值。

想了很多,做得很少。保護好一項世界文化遺產,可不是我等幾條想法就可以解決的。任重道遠,或是順勢而為,不管怎樣還是要保持頭腦清醒。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來思考,文化遺產是歷史的產物,每一種文化遺產都有其所屬時代的特徵,同時又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文化遺產的保護,更是具有時代特徵和應該符合歷史發展規律,來滿足全人類不同階段的文化需求。總之發展是對活態遺產的最好保護,發展與保護達到平衡,就是最好的保護效果。

最後,補上: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定風波》(後半)

山頭斜照,老虎嘴片區

背景介紹

作者施春煜,繫世界遺產蘇州古典園林保護與監測中心監測部部長。2017年8月15日至26日,參加國家文物局ICCROM2017年度世界遺產監測培訓班,經實地調研後寫下此文。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遺產之聲願意為廣大遺產保護學者、管理者和公眾提供平台,激發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的討論,共同推動遺產的保護與發展。

(文中圖片均由禾邈拍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遺產之聲 的精彩文章:

TAG:世界遺產之聲 |

您可能感興趣

這個人一心想證明自己,最終卻落得抑鬱而終,但留下的遺產很寶貴
遺囑專題-沒有分清遺囑繼承與遺囑贈與,拿著遺囑卻得不到遺產?
父親離世後,遺產留給繼母的女兒,兒子不服氣,看到遺物懵了
生前不盡扶養義務,死後憑什麼分遺產?
遺產法定繼承順序,知道了才能很好的保護自己的繼承權
心機保姆步步為營,利用富翁臨死前神志不清,重寫遺囑將他幾百萬的遺產留給自己
故事:母親去世前留下一筆豐厚遺產,可得知遺產存放的地方我卻不敢去拿
自來也死的很悲壯,但他留下的遺產卻改變了忍界!可惜沒有孩子!
老僱主臨終前將巨額遺產留給保姆,可提了個要求,讓她懵圈
婆婆留下的一筆遺產,大兒子「保管」了很久一直不分?他說有人拿了…
溥儀去世後,留下萬字遺囑和遺產清單,其中遺產竟讓妻子目瞪口呆
日本留給我們的恥辱遺產—看著讓人羞愧和氣憤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母親去世前留下一筆豐厚遺產,可得知遺產存放的地方我卻不敢去拿
堂叔要結婚,侄子們竟然不幹,就為了能繼承他的遺產
老人將唯一房子作為遺產留給保姆,生病暈倒保姆卻不送醫,還瞞其家人
諸葛亮死後劉禪一查他的遺產,氣得直拍桌子,原因讓人落淚
杜月笙去世前想落葉歸根,妻妾們分完其遺產後卻沒能幫其完成遺願
一個曇花一現的王朝,卻給後世留下的遺產至今受用
故事:母親去世前留下豐厚遺產,可得知遺產存放的地方我不敢去拿(下)
拿破崙臨終前,為何會把遺產分給毒害自己的人?其實是為了他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