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剛田:寫漢碑與寫漢銅器銘文隸書

李剛田:寫漢碑與寫漢銅器銘文隸書

李剛田

寫漢碑與寫漢銅器銘文隸書

李剛田,1946年3月生,河南洛陽人。號倉叟,室名寬齋、玉泉精舍。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篆刻家、書法篆刻理論家。現任西泠印社副社長、中國書協篆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家畫院院委、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研究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曾任《中國書法》雜誌主編。

以二王為代表的帖派書法民國以來在河南書風不盛,王鐸之後,河南再沒出現屬帖派的大書家。近百年來河南的書法名家多是傾重魏碑、隸書及章草,而當代的河南書家,不管他以何種書體為自己的代表,但皆能書隸。

我小時候,大人規定的日課是寫楷書,而我自己喜好的選擇是隸書,於是楷隸同習,大人也不反對。開始不知如何寫隸書,看到漢碑拓本多石花斑駁,字口不清,唯《曹全碑》清爽一些,於是就臨寫《曹全碑》。當時資料並不好找,不像現在出版的各種版本的字帖鋪天蓋地而來。寫了一段,看到石印本的李瑞清臨《石門頌》,筆意凝重,且石印本的白底黑字範本對於初學者的我,自然比黑底白字的拓本字帖要好看,於是迷戀了一陣子李瑞清,記得臨過李瑞清臨的《鄭文公碑》,李瑞清行筆顫抖以求金石古意的毛病染在了手上。後來又看到何紹基臨的《張遷碑》,是神舟國光社的玻璃板印本。

如是臨來臨去,對漢隸的結構有了把握,但終不知如何去「寫」隸書,因為寫隸書的用筆方法在漢隸中沒有告訴我們。漢碑經書丹、刻石,再拓製成拓片,加上長年的水蝕風化,字口模糊,刀刻斧鑿「異化」了原本書法的書寫性,所以漢碑只告訴後人結構的樣子及點畫的大致形態。

在漢簡牘帛書被發現之前,漢人原來書寫的樣子書家們都沒有見過,於是各依自己的理解來寫隸書,唐及宋元書家如趙孟頫 、王鐸等人寫隸書基本上是以楷書寫法為基礎的,清代金石學興起之後,對漢碑的寫法則是在臨池探索中個性化地各有獨創。如鄭簠的隸書點畫飄動,伊秉綬寫隸書圓勁如鐵而少變化,趙之謙的真行篆隸皆以魏碑的寫法為主導,何紹基的真行篆隸諸體皆以顏真卿的用筆意味為主導。清人寫隸各用一法,然皆未脫刻意為之的痕迹,其中金農為特例,其用筆暗合漢人簡牘寫法,惜又加入了工藝化痕迹。一直到了20世紀初漢簡帛書被發現,漢人如何寫字才真相大白,書家們以漢碑與漢簡相對照,用筆方法漸漸同古法而歸自然。較早用漢簡法寫隸書的如上海的錢君匋、來楚生等,從他們的隸書作品中明顯可以感到受漢簡用筆的影響。

這裡選刊的1998年我創臨的四紙漢《孔彪碑》,從中可以看到我在意圖用漢簡的寫法來寫漢碑。

李剛田臨《孔彪碑》

其實,漢碑中也存有許多古人書寫的原意,只有通過研讀漢簡牘帛書之後,我們才能從中清晰發現,如《石門頌》、《張景碑》等石刻隸書,中有許多簡牘隸書的文章。當時是山東朋友送我了一些民國時期的舊稿紙,尺幅40cm×25cm,在古色斑斕的元書紙上印著紅格,依今天的眼光來看,有著極強的裝飾效果。好紙誘人,書好紙如飲好酒,心中愉悅,一時書興起,靜心用此紙選臨《孔彪碑》中的字,臨寫了數紙。後來2003年和2006年河南美術出版社兩次出版我的書法集時,都選入了此幅作品。

此碑的碑文內容是頌揚孔子十九世孫孔彪的,然而臨帖者對此並不關心,而關心的是當時立碑的「副產品」書法美。此碑雖殘蝕剝落嚴重,所存完整字不太多,但細讀之間,就會覺得有許多妙不可言處。

《孔彪碑》(局部)

漢代刻石隸書風格眾多,就字的結構特點來說,大致可分以下幾類:

一類以《張遷碑》為代表,如《衡方碑》、《鮮於璜碑》等,字形外圍方正凝重,結構中空空靈,屬內斂型結構。第二類以《曹全碑》為代表,結構縱向收斂,橫勢開張,中宮團聚,左右波拂分展,屬外拓型結構。另一類是摩崖隸書刻石,以《石門頌》為代表,如《郙閣頌》、《楊淮表記》、《開通褒斜道刻石》等,屬自然天放一類。當然漢碑是一碑一風格,如一人一面而無雷同者,可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此僅為粗略的劃分。其他如中和美的代表《華山廟碑》、《乙瑛碑》等,也可作一類。

以《孔彪碑》的風格與上述類別作比較,大約可納入外拓型結構這一類。郭尚先《芳堅館題跋》謂:

「漢碑字之小者,《孔元上》、《曹景完》二石也。《曹景完碑》秀逸,此碑淳雅,學書不學此碑,不知今隸源流相通處。惜存字無多,不及《郃陽碑》(即《曹全》)之完善也。」

李瑞清跋云:

「此碑用筆沉著飄逸,大得計白當黑之妙,直與《劉熊》抗衡。學者得此,可以盡化板刻,脫盡凡骨矣。」

《孔上元》即《孔彪碑》,郭尚先認為《曹全碑》屬一類,然區別是《曹全碑》秀逸,《孔彪碑》淳雅。細察《孔彪碑》中有許多用筆細節與手寫漢簡牘帛書息息相通。故云有與「今隸源流相通處」。而李瑞清之評以「盡化板刻,脫盡凡骨」八字為要。不善學者,學《曹全》一路易入研美甜熟而致俗,學《張遷》一路又易致刻板無韻,而以《孔彪碑》與二者相比較,比《曹全》有生氣,比《張遷》有靈氣,這生氣與靈氣就是此碑有別於其他漢碑的審美特質。

臨寫此碑,用筆要注意其與漢簡牘帛書相通之處,在氣息淳雅中,求自然揮運的快意。在結構上不但注意大膽縱逸之處,更要注意其細節收束處。其實沒有收也就無所謂放,沒有收與放的對比,就沒有神采,把收與放的對比弱化了,也就是刻板而入平庸了。

李剛田臨《孔彪碑》(局部)

2012年2月,我到安陽參觀了中年書家張伯煊的書法展,其隸書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真正懂得了漢隸平直排疊中的質古氣息與波拂分展間的神采表現之間相輔相成之妙,在書隸結構的收與放之中,其機巧處在古帖中似曾相識,又是他的匠心獨運。可惜天妒英才,伯煊如今沉痾不起,令人扼腕長嘆。

與《曹全碑》、《孔彪碑》外拓型結構相對應的是另一類以《張遷碑》、《鮮於璜碑》為代表的結構內斂型漢碑。《張遷碑》我也臨過多遍,但引起我很大興趣的是《鮮於璜碑》。198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大開本黑白印刷的《鮮於璜碑》,我買到手後一段時間曾醉心臨習,意臨碑陰部分的作品曾多次在出版物上發表。此碑1973年出土於天津武清縣,雖面世甚晚,但無愧是漢碑中重要的代表性作品。此碑結構嚴謹方峻,形態寬博,於變化微妙中見古趣,與《張遷碑》可謂伯仲之間。

《鮮於璜碑》碑陰

2011年夏末天津書協舉辦「《鮮於璜碑》書法邀請展」,向我約稿,於是我又翻揀出此碑臨寫,但多時不寫,手生疏多了。交稿後意猶未盡,於是取八尺紅星特凈臨大幅一張(245cm×95cm)用宿墨加水,墨色較淡,意欲以較淡之墨弱化此碑結構過於森嚴而易入刻板之病,在方峻嚴謹中注入些許輕鬆。寫完後以硃砂畫上句號以作點綴,使形式感增加活潑。

李剛田臨《鮮於璜碑》碑陰

書寫此碑用筆,界於前舉所臨《孔彪碑》與後舉臨寫漢金文之間,原碑用筆波磔不甚明顯,臨寫時如強化波磔用筆,便失此碑特點,有損古厚之意,但又不能囿於原碑刻石之跡,於是寫的時候既要保持此碑的基本審美特點,又要表現毛筆書寫的自然。由於用筆提按變化較少,因此增加了字與字的輕重對比和用墨的濃枯變化,使點畫豐富起來,求一種意態古厚、書寫輕靈的效果。此作落款中寫道:

「卅年前購得文物出版社漢《鮮於璜碑》,曾醉心臨摹,令其古厚稚拙,謂似華佗五禽戲中之熊戲。翻看舊帖,今又臨數行,手生荊棘,奈何!辛卯處暑,李剛田記。」

寫《孔彪碑》參學漢簡牘隸書筆意,力求自然揮運間的快意,然而寫漢銅器銘文之隸書則要作另一種思考,因為如果將漢金文的點畫單純質直轉化為用揮灑自然的用筆表現,如漢簡隸書的豐富形態,則特點失矣,古意失矣。

臨《陽泉使者熏爐》銘文是我2009年所寫,緣起於一天在《中國書法》雜誌社偶然翻閱資料,忽然看到這個圖版,眼前一亮,細心研讀,感受其章法、結構及整體氣息的妙處,遂生臨寫之意,於是放大一倍複印下了這張圖。

漢陽泉使者舍薰爐銘

雙休日天朗氣清,偶然欲書,取紅星特凈八尺整張對裁成二,依原範本章法臨寫,用長鋒兼毫筆,宿墨蘸水。當時寫了兩張,此幅雖不盡滿意,有一兩個筆畫有著「死力」處,可謂敗筆,但墨韻較好,整體形式感強,漢隸意味濃重,故存檔此幅。

李剛田臨《漢陽泉使者舍薰爐銘》

《陽泉使者熏爐》是西漢宣帝時期的青銅器,其銘文是鑿成的較為挺細的陰文,書體結構已完全脫開了篆書完成了隸變,結字一是在平直排疊中存西漢古隸之意,二是在點畫大幅度的縱橫開合中體現漢人的開闊與雄放。其銘文依熏爐器口排列,上邊沿器口平直整齊排布銘文,下邊自然長短參差變化,形成一種奇特的章法形式。

我在臨寫時一是保持點畫平直,畫與畫之間等距排疊,同時誇張波拂分展,使平直中靜態的古意與開合中的動態趣味形成相互映襯的美;二是保持原奇特章法不變,而整幅的上邊平齊逼邊,下部參差變化,並充分留出空間,對原章法特點作適度的強化,猶如一幅重心上懸的繪畫構圖;三是用筆既不能如原範本一樣,因原帖是鑿刻金屬而成,無筆法可言,又不能如寫東漢隸書一樣蠶頭雁尾波磔分明,所以選擇一種弱化提按變化能保持原範本點畫的審美感覺,同時又能體現用毛筆一筆筆自然書寫的筆意,在質直古意中求翰墨鮮活;四是因用筆少提按、少圓轉而造成的點畫單調,使用宿墨強化濃淡枯燥的變化,使點畫增加豐富感,在臨書中通過筆墨表現強化創作感。

寫西漢隸書,寫漢金文,技術層面上並無難度,難在把味道寫出來。當下寫漢金文隸書者,有南北老少兩位書家可稱道,長者是福建的林健先生,其書漢金文以雄健勝,以奇趣勝;年輕者是河南的谷松章君,其書漢金文以峻雅勝,以清趣勝。

同是寫隸,上舉臨書三幅的用筆各不相同。我曾撰文對隸書筆法的沿革變化有這樣的論述:漢簡牘帛書是原生態的自然筆法;而金石文字則是通過不同的載體材質和不同製作手段而改變了原生態隸書的自然書寫,我稱之為異化的筆法或筆法的異化。清代,金石學興起,書家們依金石文字探索個性化的用筆,這種探索雖然也在尋求毛筆運用中的自然與自由,但已是被金石文字樣式影響下的新表現,是藝術創作中求新而不是回歸到原起點。以此論對號入座,臨《孔彪碑》一幅的用筆力求從原生態書隸用筆中汲取,臨《陽泉使者熏爐》銘文一幅則是在金石文字模鑄下的探求,而臨《鮮於璜碑》則介於二者之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少年書法雜誌 的精彩文章:

品讀《王安定造像》
程志宏:褚體的臨摹與創作
淺賞米芾《張都大帖》的重複用字

TAG:青少年書法雜誌 |

您可能感興趣

程寶泓、田英章、李剛田、林墉、劉江、朱關田書法對聯
陳振濂、叢文俊、李剛田與現場嘉賓互動交流
李剛田:形質與情性
當代篆刻家李剛田扇面書法合輯
李剛田:我的題跋
積健為雄,墨海濤聲,著名書法家李剛書法作品欣賞
李剛田:「展覽體書法」丟自然本真,需文化反思
書法學將升格為一級學科?聽陳振濂、李剛田怎麼說……
李剛田 書法讓我愉快
李剛田│篆刻中刀法與篆法的關係
【李剛專欄】藥品和開關
「金牌工匠」李剛:解讀逝者「遺言」 重建刑案現場
李剛:飛國產新一代隱身戰機的英雄
李剛:百項技改創新成就電氣「華佗」
他帶著原創動漫巨作進入日本——記中藝博悅文化傳媒總裁李剛
明星拼爹哪家強?美國房祖名違章,網友:李剛算什麼,成龍真爸爸
雅座副總裁李剛:全鏈路數據化運營是新餐飲的最佳實踐
當今印壇的領軍人物,李剛田、韓天衡誰會登上西泠的第一把交椅
曾經囂張說出「我爸是李剛」的李啟銘,如今現狀如何?
解讀死者遺言 重建命案現場 「金牌工匠」李剛和他的創新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