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發酵中藥炮製學:一門交叉整合的學科

發酵中藥炮製學:一門交叉整合的學科

文 喬宏興

編 溪 溪

發酵中藥炮製技術屬於一個新興交叉學科的範疇,是由多種學科整合的一個學科,它涉及原有基礎學科的微生物學、發酵工程技術、中藥學、免疫學等多學科的多種專業知識,其重大成果的取得需要結合不同學科的研究方法和對象有機結合共同參與完成,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發酵中藥是一項新興的、獨立的和正在崛起的學科。

(一)發酵中藥與生物工程技術領域

現代發酵工程技術是基因工程、酶工程、細胞工程技術等實現產業化的橋樑。中藥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和酶工程技術為發酵中藥研究及其產業化發展提供了先進的方法和發展空間。

現代發酵中藥的菌種選育、誘變和改良需要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實現發酵產品產量和質量的提升;細胞工程技術中採用發酵技術進行高等要用動、植物細胞培養,具有廣泛的前景;發酵中藥離不開酶的參與,酶工程的發展,固定化(酶和細胞)技術被廣泛應用;發酵法生產單細胞蛋白,將是產量大、最具廣闊前景的產業,寄希望於解決人類未來糧食問題;代謝控制技術,在發酵中藥中已經開始顯示出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容易誘變,可以根據需要運用現代微生物技術對微生物進行改造,使之更適合發酵中藥的需要。生物轉化規律還可指導新葯的結構修飾,從而獲得高校長效的下一代藥物。現代生物技術首先在微生物中得到運用,也是基因工程等技術最成熟的領域。發酵中藥過程中,微生物對中藥化學成分的轉化是發酵中獸葯的基礎。

(二)發酵中藥與化學領域

發酵中藥的典型特點就是生物轉化。生物轉化具有反應條件溫和、高效、低毒、低殘留等優點。與化學轉化相比,利用微生物發酵轉化有以下特點:

1.反應定向,副反應少,產物較單一,因為微生物的酶不僅能識別特定基團的化學性質,而且可以識別基團的特定位置;

2.酶促反應條件溫和;

3.利用微生物轉化可能完成化學方法難以進行或不能進行的化學反應。

生物轉化一方面可以按照微生物中所含有的某種酶定向地轉化某種藥物向預先的方向產生新的化合物。如已知某種微生物含有某種酶,而這種酶可使某種化合物的結構發生羥化或脫氫等反應。

另一方面微生物也會形成豐富多樣的次生代謝產物,它們有些本身就是功效良好的藥物;或以中藥中的有效成分為前體,經微生物的代謝可以形成新的化合物,或微生物的次生代謝產物和中藥中的成分發生反應形成新的化合物。微生物次生代謝產物可以和中藥的有效成分發生協同作用。

微生物在中藥的特殊環境中也有可能會產生新的代謝反應,因為中藥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對微生物的生長和代謝有促進或抑制作用,從而改變微生物的代謝途徑,進而形成新的成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有可能將中藥中的有毒物質進行分解,從而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

也有可能經微生物的分界作用使原來不易消化吸收的大分子物質經微生物的轉化變成小分子後易於腸黏膜吸收,使血液中的有效成分迅速達到有效濃度。有些發酵用的微生物本身就是很好的藥物,如乳酸菌,他們本身就可產生對動物機體有保健作用的物質,再和某些藥物作用後就能達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三)發酵中藥與中醫學

發酵中藥是中藥學的重要學科分支,是中藥炮製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發酵中藥的研究需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進行。發酵法是一種傳統的炮製方法,但現代學者多從微生物學的角度探索酶的發酵生產及發酵工業,也應該從中獸葯炮製的角度探索發酵工藝。

比如,在進行枯草芽孢桿菌和乳酸菌發酵黃芪的研究中測定黃芪主要活性成分黃芪多糖、黃酮、總皂苷的含量變化,具有很重要的研究意義。發酵中藥是創新中藥資源、解決中藥資源問題的有力途徑。發酵中藥與中藥藥理學的關係密切,在研究發酵中藥對藥物性、味、歸經、功效作用影響時,是重要的研究手段。

(四)發酵中藥與動物醫學

發酵中藥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如何發揮作用,如何進行測定,與獸醫學聯繫密切。比如發酵中藥在畜禽應用中能提高動物免疫力,需要利用免疫學方法檢測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能提高動物腸道內菌群平衡,需要利用微生物學方法以及高通量測序測定腸道微生物種類和數量;能提高腸道黏膜菌群屏障,或提高動物腸道黏膜纖毛整齊度和長度需運用病理學方法測定;能提高動物生產性能、提高消化率需要運用動物營養免疫學方法進行測定。

總之,發酵中藥需要中藥、微生物學、分析化學、藥理學等多學科參與。隨著多學科的交叉發展,微生物發酵中藥的研究必將取得一個長足的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喬老師談發酵中獸葯 的精彩文章:

TAG:喬老師談發酵中獸葯 |

您可能感興趣

專家呼籲:發展整合醫學 共同抗擊腫瘤
揭秘獸醫專業排名世界第一的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教學模式-整合型模塊教學系統
第一屆補充與整合醫學前沿國際會議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召開
老師,我想學多組學整合
HTC重組,全球分五大區,整合手機和VR業務部門
專家解讀:當中醫藥遇上「整合醫學」
整合光學玻璃、晶圓加工、光學塗覆,肖特欲如何推動AR走向成熟
HTC整合手機和VR業務部門 全球分為五大區
蘋果整合了機器學習和Siri團隊
HTC重大重組,整合手機和VR業務部門,全球分五大區
攀西消化疾病新技術暨整合醫學研討會舉行
未來醫學誰領跑 整合醫學或成趨勢
整合藥理學:2018哈爾濱中醫方證代謝組學與藥物代謝峰會
中科院陳江野研究組揭示NuA4 與SWR1複合物的整合和分離調控細胞命運可塑性的機制
AECOM和綠地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中國和全球開發整合式交付項目
科學家建立食氣梭菌大片段基因簇染色體整合表達新技術
整合前熱線中,天文學家首發現兩星系團之間的「電波橋」
笙科發布新一代高整合藍牙低功耗SoC系列晶元
金山:整合「產學研管」資源 共建無人機產業「生態圈」
全國人大代表堯德中:人工智慧與腦科學「跨界整合」 鎖定老年痴呆症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