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韓信在楚漢相爭時反叛劉邦,會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嗎?
寬窄說:登壇一日冠群雄,鍾室倉皇念蒯通。能用能誅誰計策,嗟君終自愧蕭公。
韓信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
他所導演的「暗度陳倉」被寫入《三十六計》。
「背水一戰」「十面埋伏」也是軍事史上著名的案例,
他是「謀戰」派的代表,被譽為「兵仙」。
他為劉邦制定了全面的戰略部署,
出漢中、佔三秦、北攻魏趙燕齊四國,
將項羽圍困在垓下,
為劉邦一統全國立下汗馬功勞,
與蕭何,張良並稱「漢初三傑」。
卻終因功高蓋主,被劉邦一再排斥,
自身仍不知收斂,地位越來越低,
最終被呂后殺於長樂宮鍾室。
韓信在「滅齊封王」之後聲望達到頂峰,
項羽忌憚,派人遊說韓信聯楚反漢,韓信拒絕。
使者說:「就算您不歸降項王,憑您現在的實力,足以自立,望三思。」
韓信的謀士剻通也勸韓信自立,
韓信深感劉邦之恩,沒有答應。
那麼,
如果韓信舉兵自立,會是什麼樣的局面?
他有可能擊敗劉邦、項羽,一統天下嗎?
那時劉邦和項羽在廣武對峙,
誰也滅不了誰。
如果韓信突然自立,
會使戰場發生巨大改變。
劉邦方面會動搖軍心,
必須立即退回秦地,
封閉函谷關,以待時變。
韓信項羽有可能合力攻打劉邦嗎?
可能性不大。
一來韓信和項羽之間有隙,
他評價項羽「匹夫之勇,婦人之仁」,
是不會和項羽合作的。
就算合作,也會日久生隙,
劉邦就可坐收漁利。
那如果韓信和項羽爭鬥呢,
兩人都是不出世的名將,
很難分出高下,
斗到兩敗俱傷是最有可能的結局,
同樣,最大的受益者仍是劉邦。
如果韓信幫劉邦打項羽,
會是另外一幅場景:
項羽迅速滅亡,
然後劉邦韓信爭天下。
韓信會是第二個項羽,
依然打不過劉邦。
一來韓信根基未穩。
雖佔領四國之地,但人心還未歸附。
而劉邦,有漢中和秦地兩塊大後方,
糧餉充足,兵源不斷。
打仗不止打戰略戰術,更是打後勤。
劉邦跟項羽打仗基本沒贏過,
之所以能一直堅持下來,
就是因為後勤有保障。
劉邦跟韓信對峙,即便前期會輸,
但越往後會對劉邦越有利。
二來韓信手下人才不多,
只有他一人抗大梁。
他還只是擅長打仗,不擅治理。
再看劉邦,
既有張良運籌帷幄,又有蕭何治理國家,還有陳平搞搞外交。
此消彼長,韓信也不是對手。
如果韓信誰都不幫,維持三家平衡呢,
那三國就提前上演了。
但同樣劉邦優勢明顯。
項羽韓信只是軍事家,不是政治家。
項羽迷信武力,韓信迷信戰策,
在政治手段上都有欠缺。
作為領袖,軍事才能排次要,
政治才能是第一位的。
所以,韓信的失敗是必然的。
如他臨死前所言:
「吾悔不用剻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如果自立,可能會死的更英雄一些,
不至死於婦人之手,可惜,可嘆。
寬窄思辨:
韓信作為漢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在戰場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卻於官場上屢經波折。戰功赫赫,卻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場,看似是因為功高蓋主、劉邦多疑而招致殺身之禍,實則與其自身的性格有關。
他是聰明的,也是愚蠢的。能夠忍得下「胯下之辱」,以「一飯千金」贏得美名,卻不懂得收斂鋒芒。
從其對劉邦說:"陛下不過能將十萬,而臣多多益善耳",就能看出他的自負;同時,他又是一個睚眥必報之人。對待讓其寄食數月的亭長卻僅以百金答謝,與「一飯千金」相比,分明是因為計較亭長夫人趕他走而記恨;封那個曾讓他受胯下之辱的無功無德之人做楚中尉,也並不是「宰相肚裡能撐船」,恰恰是為了讓其內疚悔恨一生,這是最好的報復手段。正是這些複雜的性格讓他之後的悲慘結局成為必然。
編輯:寬哥論道
來源:寬窄之道(kuan-zhai)中國新銳哲學微刊
點擊展開全文


TAG:寬哥論道 |
※韓信如果在被封王時,直接公開和劉邦決裂,會不會形成三國的局面
※三國:「赤壁之戰」是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的起因嗎?
※如果袁崇煥和毛文龍通力合作,會不會形成對明朝很有利的局面?
※三國局面形成,與劉備相比,曹丕、孫權作為「富二代」相差甚遠
※不良人:三國鼎立之勢形成!姬如雪離開,李星雲攜手女帝戰兩王
※北宋、遼、西夏三國鼎立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葛劍雄:中國是如何形成的?
※三角戀形成的困局,謝霆鋒,張柏芝,王菲,李亞鵬現在過得如何了?
※戲說三國之漢王朝的最後幾年,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過程!
※文在寅會見英國王子:韓國和英國通過戰爭形成血盟 我們一直感恩
※周是如何滅亡的,為何會形成六國霸主的局面?
※二戰時,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唐朝為什麼會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
※法正的智慧和謀略促進了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西夏王國是如何形成的?
※關於挪威王國的記載是如何形成的?
※三國鼎立是怎樣形成的,曹操為何在赤壁之戰中損失慘重?
※宇宙是如何形成的?
※解答:為什麼清朝鎮壓太平天國之後沒有形成唐朝安史之亂後藩鎮林立的局面?
※華為鴻蒙系統過幾年會不會和安卓,ios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