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陳石匠——雕刻在民間深處的記憶

陳石匠——雕刻在民間深處的記憶

陳石匠——雕刻在民間深處的記憶

民間故事程廣海

大河灘村地處香城鎮東南部,三面環山,一面臨河,現有2100畝耕地,3500畝山林,連續多年被評為濟寧市、鄒城市文明村莊,1999年被評為全國綠化千佳村。建於1974年5月的村東大河灘水庫河道從村莊前面流過,清澈的河水為小村增添了許多的神韻和靈氣。經過多年的發展,大河灘村已初步建成了「山上用材樹,山下經濟林,花椒大棗鑲地邊」的發展模式,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適宜人類居住的生態村、富裕村。

走在村莊幽靜古樸的街巷,那一棵棵或鬱鬱蔥蔥的高大白楊、或鐵干虯枝的幾百年的老槐樹,撲面而來的,無不散發著歷史的久遠氣息,讓人有一種肅然起敬的神聖感;而那些用石頭壘砌的小屋,小巷拐角處古老的碾盤,則讓我們傾聽到來自時光深處,那「噹噹」的鑿石聲,那富有節奏和韻律的聲音,穿越歷史,雕琢時光,給我們後人留下了一個個不朽的印痕和美好的回憶。

大河灘村的陳清禮就是這樣一位遠近聞名的匠人,其手藝不光精湛,他的一生還富有許多傳奇色彩。被當地老百姓稱為「嶧山以東百十里路最著名的石匠 」之美譽。

陳清禮出生於清光緒年間的1896年前後,因家境貧困,從十幾歲開始,就跟著本村的一個老石匠學徒。

舊時候,但凡藝人或匠人學徒,一般都有三年的學徒期,這期間的表現好壞,才決定師傅是否收其為徒。陳清禮在這三年的時間裡,不光鞍前馬後地伺候著師傅,累活臟活還主動搶著干。師傅上山採石,他看著這裡面的訣竅,師傅串東鄉、走西鄉,為鄉親們蓋屋、壘地基、刻石頭、鑿盤碾的技術,他都默默地記在心裡。三年的時光,不僅獲得師傅的讚賞,還逐漸地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石匠。

追溯石磨的歷史,據說其發明人為春秋時期的魯班。一種工具的出現,必然要有配套的製作、保養、維護技術。由此來看,鍛磨的歷史應該也有個兩三千年的時間了。在農耕時代,石磨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而鍛磨,則需要手藝精湛的石匠,陳清禮在鍛磨方面,可以說是有著最拿手的絕活!

鍛磨之前,選一塊上好的石頭是鍛磨的關鍵。陳清禮在選石頭上,有著自己獨到的眼光,他到山上選石頭,拿手錘在石頭上敲幾下,就知道這塊石頭有沒有根,有沒有底,能不能做成石磨。只有有根有底的石料做出的石磨才能成為上好的磨。凡是他看好的石料,圍著石料轉幾圈,看準石料的脈絡和走向,只見他高高掄起20餘斤重的大鎚,只需三五下,石頭就會被砸開,一個石磨的底料呈現在人們面前。

據村裡的老人們講:石磨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油磨,另一類是旱磨。油磨主要指的是磨製香油這類油脂製品所使用的石磨;旱磨則是主要磨製麵粉、粉條和豆腐這類食品的石磨。鍛制旱磨的技術難度相對較低,能把磨鍛平保證能磨出麵粉就行。鍛油磨的技術難度高,因為磨製芝麻之類的作物時會產生大量黏稠的糊狀物,磨鍛不好不僅影響出油量,還會出現糊狀物排放不暢,積壓在石磨內導致石磨無法繼續使用的問題。從而敗壞原材料,耽誤生意。所以,好的鍛磨石匠非常難以尋覓,因而備受人們的尊敬。

據村裡干過石匠的老人講,鍛磨有著非常複雜的工藝,每一步必須做到仔細小心才可。首先,石匠要分開鑿制上下兩扇石磨,其間不進行測量,也不繪製圖紙,對尺寸和各部位紋路的把握全在心、眼、手裡。這無疑對鍛磨匠人的技術水平有著很高的要求,無形之中也抬高了鍛磨這行的入行門檻。

鍛磨用的鐵鎚是特製的,一頭開槽,可以卡入堅硬的金屬「斧刃」。在鑿制不同的紋路時,可以更換不同規格的「斧刃」。

鍛磨時,必須做到穩、准、平。像鑿制油板和小齒部位時,必須一錘緊貼一錘地鑿,力度要一致,同一個地方還不能落下兩錘,否則就會導致紋路平整度不夠,使石磨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只有做到穩、准、平,才能實現石磨既平整,又不至於太光滑的技術要求。

這其中的訣竅,只有經過多年的歷練的老石匠,才會深藏於鍛磨匠人之心。

據說,陳石匠長的身高馬大,一頓飯能吃六斤乾糧,一頓能喝一斤白酒也不耽誤幹活。有一次,嶧山街上的一個大戶地主要開香油坊,請他去鍛磨。因為這戶人家平常橫行鄉里,陳石匠也有所耳聞,就故意往後拖拉工期,幾天里好吃好喝的招待,疼壞了那個地主,卻也說不上來什麼來。在完工的最後一天的中午,地主陪著陳石匠喝酒吃肉,催著他趕快把最關鍵的碾管臍給裝好,陳石匠慢慢吸著煙,不慌不忙地說:不慌,不慌。地主也無可奈何。

天快黑的時候,陳石匠趁著沒有人的空,三下五除二,就把碾管臍裝好了,一試磨,不僅轉的順溜,出油也好,把那地主樂得笑開了花。

每一次鍛磨,安裝到最關鍵的時候,陳石匠總會支開外人,不讓別人看到。其實,這不僅是一個行規,也是舊時老藝人或匠人們怕自己的拿手絕活被別人偷去的一個保護手段。

陳石匠從十幾歲開始與石頭打交道,一直到七十歲干不動時,才戀戀不捨地離開這個行當,他一生蓋了無數的房屋,壘砌了無數的院牆,鍛了數不清的石磨。可以說,鄒縣東部的幾百個村莊,都留下了他的足跡;那些散落在街頭、小巷拐角處的每一個石磨,都留下了他飽含生命的印痕!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石磨逐漸淡出了歷史的舞台,從事石匠這個行當的人越來越少,現在的年輕人沒有願意從事這項工作的,所以,鍛磨的傳承也面臨著失傳的局面。

如果你漫步在鄒東的青山綠水間,或是走在鄒東古樸幽靜的村落里,發現那些飽含歷史滄桑的石碾,你一定要停下腳步,俯下身來,欣賞石匠們用生命打造的作品;傾聽那些來自歷史深處的跫音。那些散落在民間的經典,是留給後人們最寶貴的文化遺產!

其實,那些石碾是一個生長在古典音樂中的意象,一幅刻在青銅器上的雕塑,一曲飄蕩在故土上空的絕響。

作者簡介:

程廣海,自由撰稿人。1990年結業于山東師範大學第二期作家班

《包頭晚報》「鹿原」副刊專欄作家

《四川烹飪》專欄作家

鄒城作家協會副秘書長,在《廣西文學》《短篇小說》《小說月刊》《三月三》《廈門文學》《少年文藝》《歲月》《椰城》《微型小說月報》《雜文選刊》《雜文月刊》《少年文藝》《國學》《喜劇世界》《中學生》《幽默與笑話》《青年文學家》《知識窗》《粵海散文》等報刊發表小說、散文30餘萬字

在國內各種文學徵文大賽中獲一、二、三等獎20餘次

散文《民間藝人》入選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中國精短美文100篇》

2009年獲首屆「魯藝杯」山東散文作品優秀獎(2005——2008)

小小說《到底誰有病》獲2011第三屆全國校園雜文大賽三等獎

小小說《誰病的厲害》入選2011中國當代閃小說超值經典書系(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小小說《到底誰有病》入選2011中國幽默作品(原創)年選(灕江出版社)

小小說《都有病》入選《喜劇世界2011年選精品》一書

小小說《一雙布鞋的愛情》入選2013中國小小說年選

小小說《一雙布鞋的愛情》收錄上海辭書出版社《人間處處有真情——新民晚報市井故事精選叢書》2015年出版

散文《月亮眉豆》《燈籠果和姑娘果》《野葡萄》入選2017年一月版武漢大學出版社《初中閱讀訓練》現代文欣賞

散文《二月蘭》等4篇2017年7月入選上海宏哲文化傳播公司《中學生最喜愛的作家美文》系列讀物叢書。

《美好比美更好》一書收入散文《民間歌者》2014年鄭州大學出版社

2012年獲第二屆孟子文學獎

2015年獲第三屆孟子文學獎

2015年、2016年連續榮獲王璨文學獎

現在山東鄒城兗礦第一中學工作

圖/網路︱設計總監/設計是空︱版/豬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岱文化 的精彩文章:

「講好山東故事」民間故事

TAG:海岱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雕刻匠者的匠心之作清刀雕刻鹿角贔屓
木版畫,雕刻在時光里的記憶
老山檀香雕刻匠心之作刀雕刻和合二仙
小葉黃楊木雕刻匠心之作清刀雕刻一路連勝
小葉紫檀雕刻匠心之作清刀雕刻文殊菩薩
印度小葉紫檀雕刻匠心之作清刀雕刻黃財神
小葉黃楊木雕刻之匠心巨作清刀雕刻不動明王
雕刻匠人對木雕刻工藝的執著之清刀雕刻
小葉紫檀雕刻之匠心巨作大師清刀雕刻御龍觀音
可以雕刻翡翠的玉石雕刻機貴嗎?
小葉紫檀泥料雕刻匠心之作漢代瑞獸
深邃藏藍,靜候時光之美,雕刻優雅與神秘的色彩記憶
王雙勇:境遠意深,雕刻「山水之間」
小葉紫檀雕刻之匠心雕刻鐘馗十年磨一劍
雕刻界的里程碑——上海玉雕廠
黃楊木之大師清刀雕刻匠心巨作
我是雕刻師,菩提緣東方印記紋身雕刻素描手稿
玉石雕刻的起源——圖騰
印度小葉紫檀雕刻匠心之作清刀雕刻事事如意
雕刻匠人的匠心之作小葉黃楊木仿古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