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执掌朝政,为何不给自己的部下封官?
董卓本性残暴,但是被何进宣召进京,偶然掌握了朝政,起初还是想有一番作为的。为了稳固自己的执政地位,他大量提拔清流,塑造一个清明的政治形象,力图与政敌们和解。他强迫大儒蔡邕出山,晋升为尚书。卢植对董卓的政策极力反对,在蔡邕的劝说下,也得到董卓谅解。
为了得到士人的支持,他按照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的建议,大量重用名士,选拔被埋没的人才,收揽人心。名士荀爽为司空、黄琬为太尉,陈纪、韩融、申屠蟠等名士,尽皆得到重用。
还有一批政敌,董卓也都封官,任命尚书韩馥为冀州牧,刘岱为兗州刺史,孔伷为豫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张咨为南阳太守。袁绍、袁术已经逃跑,董卓也都封官,袁绍为渤海太守,袁术为后将军、南阳太守。
董卓自己的老部下,反倒没有人获得提拔,仅仅是低级军职而已。
那么董卓为什么没能中兴汉室、成为一代名臣呢?
第一是废杀少帝刘辩。废杀的原因是昏庸。这其实是一步臭棋,试想:昏庸的皇帝与圣明的皇帝,哪个更容易掌控?况且以董卓的军阀出身和名望,废立皇帝明显资格不够,本想树立威望,却招来天下反对。
第二是残暴。他的那些西凉虎狼兵,在首都及周边地区,劫掠官员百姓,杀人为乐,无恶不作,朝中文武只能明哲保身。
董卓恶名远播,终于引来了十八路诸侯。可笑的是,这些举起义旗的州牧、刺史、太守们,官职还都是董卓封的。在董卓看来,简直是恩将仇报!于是,他先把出主意的周毖、伍琼杀了,再与关东联军开战。十八路诸侯虽然也是乌合之众,毕竟有孙坚、曹操等人真出力,北方支持朝廷的少数民族也开始向洛阳挺进。董卓打不过,干脆一把火烧了洛阳,再不跟这些清流士大夫玩了。


TAG:九州历史 |
※康熙能智擒鰲拜,為何光緒不除掉慈禧,自己獨掌朝政?
※慈禧臨終前對溥儀說,以後女人不可干政!那她為何又要掌管朝政?
※慈禧臨終前對溥儀說,以後女人不可干政!那她為何又要掌管朝政?
※董卓進京之初,兵力並不多,為何能操控朝政?
※魏忠賢掌權時,諂媚皇帝不理朝政,為何努爾哈赤的軍隊打不進來?
※朱元璋立碑指出宦官不得干預朝政,後來宦官權傾朝野,是什麼造成的?
※執掌朝政不一定是奸佞小人,劉禪也為他落淚,還追謚他「忠侯」
※董卓進京之初,兵力並不多,卻為何能操控朝政
※康熙的第三子胤祉不關心朝政,很像文人,為何雍正還要囚禁他?
※魏忠賢把持朝政時,後金為何不敢打明朝?專家知道後沉默了
※慈禧為何能夠掌控朝政幾十年?難道沒人敢反對嗎?
※同樣是控制朝政,為何曹操父子沒有除掉皇帝,司馬昭卻痛下殺手
※董卓明明想把持朝政,為什麼還立聰慧的劉協為帝?原因很簡單
※呂布刺殺董卓後,為何沒有把持朝政,反而四處流亡
※大清得寵的太監為何無法掌控朝政?其實很簡單,還得感謝乾隆皇帝
※不愛天下也不愛美人的皇帝,縱容宦官干預朝政,自己還有一手絕活
※明朝時太監擅權,為何清朝太監們卻無法專擅朝政?原因其實很簡單
※他稀里糊塗地當上皇帝,不干涉朝政,也不好女色
※西廠的設立與宦官有何關係?汪直又是如何利用西廠控制朝政的?
※此太后控制了朝政,朝堂上下都是她的親人,為什麼還是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