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講道,為了裝備會眾彼此講道

講道,為了裝備會眾彼此講道

講道,為了裝備會眾彼此講道

文/狄馬可《迷人的共同體》

共同體的超自然廣度和深度從何而來?我們怎樣才能培育這樣的共同體呢?答案很簡單。超自然共同體來自超自然的信心,而信心來自神的道(參羅10:17)。你的教會需要聽見神的話。

但是,這正是你可能忽視的地方。你的教會不只需要主日講道。為培育我在本書中所倡導的共同體,你的教會成員必須沉浸在神的話語中。而這不是你單單使用一次主日講道就能實現的。你的會眾必須一整周都能從彼此口中不斷地聽到神的話語。但是,不是所有講道都是這樣裝備信徒。

本章不是單單在說講道,而是在說如何透過講道裝備全體會眾成為神話語的傳道者。本章的重點不是如何教導,而是如何裝備。這樣,講道能夠在教會培育出我們渴望的超自然共同體。

一、我們不只需要講道

以弗所書第四章告訴我們:他(基督)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4:11~12)

基督賜下牧人作話語服侍,不是為了單槍匹馬地改變文化,而是為了裝備其他信徒來推動改變。主日講道不是話語服侍的終點,而是起點。主日講道是拋磚引玉,它真正的開始是全體會眾記住神的道,在周間將其付諸實踐。我們也可以這樣打比方,講道不是造雪機,直接把雪送到人的面前,而是啟動雪崩——神話語的連鎖反應。巨大的文化轉變從這裡開始。

在應對教會的文化問題時,你應當從「講道」二字入手,改變你的管理。但是,要改變教會文化,你不是透過主日講道,甚至也不是透過信徒主日後的討論。不是的,這裡的「講道」二字是指裝備信徒,幫助他們使用神的話語,用神的道牧養自己。

但問題就出在這裡。不是所有的講道都能裝備群羊傳講神的道。因此,不是所有講道都能在教會的文化層面帶來持久改變。有時問題出在傳道人講道脫離聖經。用一個常見的比喻說,聖經對傳道人而言只是跳板,他們一開始還在講經文,但是很快就開始講自己的想法。這是極大的錯誤。我們應當把聖經當成泳池。然而,即使是泳池型的傳道人,往往也無法透過講道這樣裝備信徒。

一些講道只是填鴨式地告訴信徒應如何運用經文,卻不釋義經文。這樣信徒很難向彼此傳講神的話語。

一些講道在釋義方面做得很成功,卻沒能教導信徒如何自行讀懂經文。

一些講道告訴信徒如何行道,卻沒有告訴他們行道不易。這樣信徒在周間用話語彼此勸導時,很容易脫離實際。

怎樣的講道才能裝備會眾成為神話語的出口呢?首先,你的講道內容必須指向你自己的羊群,不論人數是多是少。你必須了解他們。不然,他們完全可以上網下載他們喜愛的名牧講道。其次,你必須教導會眾對神的話語負責,也裝備他們使用神的道。接下來讓我們來逐一討論這兩點。

二、了解你的會眾有怎樣的需要

如果你講道是為了裝備你的會眾,那麼你必須足夠了解他們。有些方面很具象。比方說,你知道你的會眾有律法主義傾向,這方面的了解比較具象。如果你不知道這個罪在他們生命中有哪些具體表現,你如何能幫助他們改變呢?

但是,有些方面比較微妙,你需要巧妙地平衡領導、信任感和真理之間的關係。領導的前提是信任,不是嗎?舉個例子,你遇到一對夫妻瀕臨婚姻破裂。你的會眾需要知道,基督徒不能因為看不到出路就選擇離婚。但是,這樣的信息太不合潮流,甚至有幾分冒犯人,對嗎?信徒可能很恐慌,覺得你根本不理解他們的婚姻有多艱難。

這些惶惶的情緒將阻礙你帶領教會。會眾如何才能信任你的領導,而不是戰戰兢兢呢?這麼說吧,讓我們來想想神如何處理祂和我們的關係。我們可以有很多理由相信祂,例如,詩篇103篇14節的巨大安慰:「因為他知道我們的本體,思念我們不過是塵土。」神從不要求我們承擔我們擔負不起的工作。他知道我們!又比如,在婚姻中,丈夫如何幫助妻子走出懼怕呢(彼前3:6)?他可以體恤妻子的軟弱,與她同住(彼前3:7)。

在任何領導關係中,理解都是化解懼怕的良方。我們懼怕在上者忽視我們的需要。但是,當領袖表現出對我們的理解,同時也能考慮我們的處境和需要,雙方就能建立信任。

我有一位朋友在北京,當時他所在教會正從單一群體向多元化過渡。和很多人一樣,他非常抵觸這樣的改變。無論你怎樣援引聖經都不能說服他,他依然習慣身邊都是與自己相似的人。但是他的牧者做了一件事,局面立即得到改變。有一陣日子,他不再談及這樣轉變為何符合聖經,而是轉而表達他對群羊的挂念。他懇切地解釋,他非常理解這樣的改變將帶給大家諸多不適和挑戰。突然之間,因為牧師的愛和理解,我朋友對聖經的態度完全改變了。他恰恰成為保羅在以弗所書第四章中所描述的神話語的出口,他開始按照新的方式勸勉人。單靠真理,他無法受激勵傳講神的話;他得以改變是因為真理、愛和理解。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透過講道向信徒表達理解呢?我有三點建議。

第一,不要只向他們講道,而要牧養他們。

牧人的工作是牧養。但是,現在出現一種運動,將牧人的責任細化,一些人只單單負責講道和設計藍圖。同時,其他牧者負責照顧羊群的日常需要。跟隨這樣的風潮對我們沒有好處。你講道的能力,多半取決於你對羊群的了解。而你對羊群的了解,多半取決於你與他們相處的時間。在小教會中,這樣的建議想也不用想。除此之外,你還能做什麼呢?但在可下達職責的大教會中,不論你用於書房和外出的時間有多彌足珍貴,你都不能把牧養的工作全部移交他人。

除此之外,傳道和牧養兼而有之,也能充分發揮傳道和牧養之間的合力。你的牧者關懷能提升你傳道人的權威。而你的傳道關懷也能提升你牧者的權威。這樣的良性循環能增進會眾對你的信任感。信任是你受耶穌基督委任,牧養他羊群的無價之寶。

第二,讓會眾參與你的講章構思。

在此我不是倡導「開放式」的講章,而只是提議你改進寫講章的方式,你可以不用一個人在書房裡埋頭苦幹兩天,變出一些乾糧餵給你的羊群。寫講章的方式有很多,不是所有方法都適合你的教會。但是下面三個方式可以供你參考:

一同為證道經文禱告。我們喜歡在同工會和長老會上集思廣益。在會中,我們將預讀下個主日的經文,然後各人輪流讚美神,彼此分享他們對經文的理解。這樣開會效果很好。此外,我也常常為大家受感的經文詫異不已,他們的感動往往是我事前沒有想到的。這可以為經文提供很多新的運用。

經文運用午餐。我們可以這樣拓展經文運用:大家一起按照應用分類1對講章的各個要點來一場頭腦風暴。假如你要這麼做,切記這是團隊項目。以請客為名,邀請幾名教會成員提前思考證道經文,為之禱告。一旦你寫好講章要點,就可以邀請他們一同吃飯,逐一討論每個要點的運用。這能避免你的講章囿於自己的思路。

周六晚上先念一遍講章。你可以考慮在周六晚上「預演」講道,請幾個教會成員旁聽。你們可能在周日前發現一些紕漏。而且,其他人可以在講道還沒有真正開始前,就先行指正。你也可以在一些你把握不準的方面饋,尤其是舉例和開場白。

第三,尋求講道反饋。

一般而言,惟有當你結束講道後,才可能更深地了解會眾的想法和需要。雖然是事後,但是你不應錯過這些機會;只有你周復一周,穩定地徵求人們的意見時,才能在講道上獲得提升。講道結束後,邀請一些成員一起剖析早上的講道。很多牧人在口上說聖經是他們信仰和生活的最高準則,卻從不允許別人按照聖經向他們提出批評和指正。在我看來,這表明他們過於相信自己的判斷。

講道是雙向溝通,雖然會眾只能看到對話的一面。你肯定清楚,聽眾的表情、坐姿和言語回應能極大地影響你的講道狀態。事後反饋可以大大改善對話的另一面。在你的講道中,哪些很清楚?哪些可能引起混淆?你錯過了哪些運用?你在哪些方面可能考慮不周?聽眾喜歡什麼?你最好邀請那些事前已與其他成員就主日講道交流過的人,參與你的事後反饋。這樣他們能更好地代表全體會眾的聲音。

如果你希望透過講道裝備信徒,你必須了解你的羊群。但是此外,注重裝備的講道也能裝備你的會眾自己使用聖經。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第二項挑戰。

三、透過講道裝備會眾使用神的道

很多信徒認為,講道是牧師的責任,他們的責任只是聽道和運用經文。這種想法大大低估了聽道者的責任。回想一下我在前面引用的以弗所書第四章的經文。你透過傳講神的道裝備聖徒,然後聖徒使用神的道彼此服侍。整個過程首先當然是聽道和個人運用,但遠不止如此。在沉浸於神話語的教會中,講道絕不只是傳到人的耳中就結束了。相反,你的講道能在隨後的一周中,繼續透過這群人做工。約拿單·李曼(JonathanLeeman)在他的著作《迴響》(Reverberaon,中文名暫譯)中這樣說道:問題出在......教會的信徒往往沒有在實際生活中搓揉神的話語,彷彿麵糰發酵。他們主日來教會聽道,但是僅此而已。神的話語事工在中午時分就停工了。

「話語的事工」確實是從講台開始,但是,它還必須借著成員之間來回傳講神的話語而延續。神的話語能不斷迴響,好像迴音室。在迴音室中,聲音將在四壁之間反覆回蕩。而在教會,吸收並反射他大能話語的是人的心靈。

我們如何才能使會眾這樣回應神的話語?我們應如何傳講神的道,才能幫助信徒與我們一起作神話語的出口?容我建議三點。

第一,清楚教導會眾傳道的責任。

你要教導會眾盡上聽道的本分。具體來說,他們的責任包括三部分:

分辨。保羅在加拉太書第一章和提摩太後書4:3中,勸誡全體會眾仔細分辨所傳之道,而不是將所有的傳道者一概認作教師。而當別迦摩教會接納巴蘭和尼哥拉一黨的錯誤教訓時,聖靈指責的是眾教會(啟2:17)。

改變。雅各書1:22提醒我們不應單單聽道,也要行道。路加福音12:48也說,我們知道得越多,在神面前的責任也越大。

幫助彼此改變。你的會眾必須明白,講道應當是全體參與,而只不是個人的活動。正如保羅在以弗所書四章所寫,當全體會眾使用講道彼此勸勉時,才可能出現改變。借用前文李曼的話說,在裝備式講道中,信徒不是在主日聆聽真理,而是在後面的一整周中,彼此反覆迴響主日信息。

第二,裝備會眾更好地查考聖經

你有沒有碰過這樣的人?他們聽完你的講道後大為驚嘆:「天啊!要是換成我,一輩子也不可能想到這點!」他們這麼說是為了向我們表示欣賞,但是這其實往往意味著我們的講道不夠成功。你應當透過講道把會眾也變成神話語的出口。即便你不在身邊,信徒也可以借著你的講道獨自在經文中發現亮光。下面是一些建議:

使用釋經式講道。主題或主題式系列講道有時也能效果不錯。但是大體而言,講道應當直白明了地解釋經文和運用。這樣經文本身將成為你講道的重心。如果你大部分的講道都在說「為人父母的五個關鍵聖經準則」,你所做的永遠只是告訴信徒如何行。但是,如果你的講道主要集中在釋經,你能教導信徒如何使用聖經。你的信徒在定期接受你的餵養後,可以在經文的理解和運用上,減少對你的依賴嗎?

教導上下文。對很多人而言,理解和運用經文的主要挑戰是如何聯繫經文和前後背景。因此,你應當在講道時告訴會眾你對上下文的理解。比方說,哥林多前書十三章中愛的段落。不要單刀直入講解保羅在當中述說的奇妙真理,而要向他們指明這些經文如何連為一體,從第1節到第13節的邏輯思路是什麼。再告訴他們整個段落如何與全卷書的要點相連:保羅所提及的各個部分如何與哥林多教會的問題相連。最後,你可以告訴他們這一章信息怎樣與整本聖經相連:我們的救贖為何不只是逃離地獄,而是要建立超自然友誼的共同體。

通過觀察講道。解經的最好工具不是解經書或神學學位,而是反覆觀察。所幸這個工具人人都能使用。你應當在講道中向信徒演示觀察的作用。不要單單引用經文答疑;而要向他們演示如何透過上下文的線索解疑。我希望會眾在聽完你的講道後,說:「哇,牧師講得真是太好了!但是,如果我能用上幾個小時研讀這段經文,我知道我的發現也應當不相上下。」

鼓勵會眾在周間研讀經文。如果你能提前通知信徒下周的證道經文,信徒將能提前研讀這段經文。這樣當你講道時,他們可以踴躍思考,而不是坐在後面,被動地等著進食。

第三,提供群體性的講道運用

聖經主要指向神的全體子民:信仰共同體。你的講道在運用層面也是從集體角度出發的嗎?如果不是,以下策略可供你參考:

建議成員談論經文的運用,比如主日後午餐時。你可以說:「講道結束後,請大家務必問一問身邊的人,他們是如何領受耶穌基督的恩典,恩上加恩的(約1:16)。」又如,「今天諸位一起用餐時,請你們各自分享你們可能相信的一個謊言(雅4:1)。」至少這能防止成員在敬拜結束後,交談話題天南地北,惟獨忘記當日的證道。

在經文運用中,教導會眾如何為你的教會禱告。例如,我們應當信靠聖經的真實(賽40:8),或者我們作為一個身子,應當向彼此兒女教導神的良善(士2:10)。

運用要指向全體成員。例如,「約翰叄書第六節可以這樣運用:我們應當慷慨援助本教會支持的宣教士。」或者,「既然希伯來書3:13教導我們『天天彼此相勸』,所以我們在交流時應當常常引用經文彼此勸勉。」

但願我們能透過講道,裝備我們的會眾成為教會話語的主要出口!

來源:鑄劍為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師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感恩是順服神的錯誤動力嗎?

TAG:京師讀書會 |

您可能感興趣

會講道理的爸媽很多,會講故事的卻很少
搞笑笑話:你看她像是講道理的人嗎?不要跟她講道理,要哄
幽默段子:你看她像是講道理的人嗎?不要跟她講道理,要哄
我來講道理了
講道容易體道難
我再也不跟孩子講道理了。
別跟孩子講道理了,他們是不會聽的
張是之:既要講道德,更要講邏輯
只講道理不講感情的愛,是扯淡!
為什麼也要聽這種傳道人講道?
不要和我講道理
給孩子講道理不管用?是你走入誤區了。給孩子講道理,要這樣做
女人一般不講道理,當她們講道理的時候,你就死定了!
講故事比講道理好用
我再也不跟孩子講道理了
請不要和我講道理
發泄也要講道德
講道理,你這樣使用搜索引擎可是會被開除的
講道理,買手機我會考慮小米,但遊戲本不會
道理我都懂,可是愛情這玩意他不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