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愛心刷屏」的背後總有「騙捐質疑」?

為什麼「愛心刷屏」的背後總有「騙捐質疑」?

在一個斷裂的社會裡,相當一部分人對專業公益機構不僅是不理解,不信任,甚至有可能在價值觀層面是不認同的。

8月29日,騰訊公益平台上的「小朋友畫廊」以其奇幻的畫風,便捷的參與方式,以及「溜到飛起」的創意文案,在短短數小時里就完成1500萬籌款,有超過580萬人次參與。

這是一個設計得很巧妙的公益項目,它不叫人捐錢,卻讓網友「一元購畫」——用一塊錢買一幅特殊兒童畫作——買的不是實體畫,而是電子版,可以用作手機屏保,還能一鍵實現轉發分享。此一低門檻、輕操作、強互動的籌款設計是近年來公益行業在資本介入後加速發展下的高峰之作。

但在29日午間,網路輿論畫風突變,一則懷疑投資商撈錢的傳聞熱轉,稱「孩子十分之一都拿不到」。

「投資商撈錢」的傳聞很快被證偽,此項目的執行方WABC無障礙藝途是一家在傳媒界、公益界素有口碑的專業公益機構,多家主流媒體當天即發文闢謠。但是,善款的用途依然存在爭議,按WABC創始人苗世明的說法,籌得的善款用於建立、並運營為自閉症兒童服務的藝術工作室,具體開支包括師資、畫材,場地等。

爭議的焦點在於:買畫的捐款,為什麼不是直接給到畫的作者,也就是那些自閉症兒童?

質疑者抓住了此次籌款的一個瑕疵,即信息告知的不充分,尤其是善款流向這樣的核心信息,沒有在捐款頁面清晰地告知,有不少網友直覺認為是「一元購畫」為小朋友捐錢,而後又發現錢是捐給公益機構,因而產生不滿。

這背後隱含著一個邏輯,即在相當一部分人看來,公益機構應本分地扮演善款搬運工,而不該有更大的念想。表面上看,他們是因不理解公益機構的工作提出質疑,或者受一些慈善醜聞的影響對非營利部門產生了習慣性的不信任,但根本分歧出於在慈善價值觀上截然不同的認知。

對於慈善的認知,通常認為可分三個階段:一、授人予魚;二、授人予漁;三、建立漁業生態系統。第一階段,因某人的溫飽出了問題,富餘者出於惻隱之心,給口飯吃;第二階段,是富餘者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反思,光給口飯吃解決不了問題,得培養他自力更生的能力;第三階段則更進一步,開始從整個社會的層面分析造成某個群體弱勢的原因,並致力於解決根本的社會問題。

因此,你讓一個處於慈善認知的1.0版本,剛剛意識到扶貧濟困是有必要的人去認可,並捐款支持一群互聯網精英去改變社會,這顯然是不大可能的。

公眾對慈善的認知根植於社會的經濟基礎,並非憑空而來,也不太可能憑空拔高。

美國著名的未來學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了一個被廣泛引用的觀點:農業文明是人類經歷的第一次文明浪潮,工業文明是人類經歷的第二次文明浪潮,而以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則是人類正在經歷的第三次文明浪潮。

我們會發現,慈善認知的三個階段,與人類的三次文明浪潮有一種奇妙的契合,農業社會,最急迫的社會問題是吃飯問題,授人予魚,扶貧濟困是合乎時宜的;工業社會,社會的產能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就業問題成為主流,失業成了造就弱勢群體的大概率事件;信息化社會,我們身在局中,還不清楚其核心問題是什麼,唯一能看清的是其高度的「不確定性」,也就說,誰也不知道社會的哪個部位什麼時候會出問題,因而解決思路就是:構建和諧社會。

但問題是:今天的中國,究竟屬於哪個「浪潮」?

對此,知名社會學家孫立平的觀察是:一個社會的不同部分幾乎是處在不同的時代之中。

「看看北京的中關村的科技園區,到處都能見到計算機、網路、軟體、基因、生物技術、電子商務,那裡的總裁都不叫總裁而叫 CEO。即使是嚴格按照托夫勒的標準,這裡也可以稱之為名副其實的『第三次浪潮』;從中關村出去往西南走,十幾公里就到了石景山,在那裡有全國著名的『首鋼』,那裡的情景,還是典型的『第二次浪潮』——工業文明:灰色調的環境,轟鳴的機器(如果沒有停產的話),廢氣廢物和產品同時排放。而出了城市,到了廣袤的農村,那裡則是典型的「第一次文明」的情景:一個家庭就是一個生產單位,耕種著很小的一塊土地。」——節選自《斷裂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的中國社會》

據此觀察,孫立平進一步提出了「斷裂社會」的理論,他認為,這個社會中最先進的那些部分與整個社會已經失去了聯繫。

我們可以用「斷裂社會」的理論去解釋當前公益慈善行業的一些現象:

這幾年,當公益在中國大陸熱起來的時候,雖然傳媒界關於現代公益人物的報道連篇累牘,大型企業,尤其是互聯網企業用公益的理念重塑企業品牌的風潮如火如荼,但不用說農村,就是二三線城市,也難覓公益活動的蹤影。當然,你也可以舉出某個青年返鄉創業,在中小城市建立NGO的個別例子,但那些的例子連示範的作用都起不到。也就是說,在中國大陸,公益慈善精英與整個社會在認知層面上發生了斷裂,他們雖然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同一個國家裡,但對「當前最緊要的問題是什麼」的答案截然不同。

由於對「問題是什麼」的答案沒有共識,就會引發對一個事實清楚的社會現象根本不同的判斷。比如此次「愛心刷屏」事件,相當一部分人認為,「一元購畫」就是獻愛心,就是給小朋友捐錢,但隨後被告知:一家公益機構迅速籌集了巨額財富——不管其中有無貓膩——這遠超許多人「授人以魚,扶貧濟困」的心理預期,「騙捐」的陰謀論就有了廣泛的想像空間。

這一系列的事情,關鍵是背後的邏輯,邏輯沒有消失,事情還會繼續發生。

對此,公益慈善行業當前的解決之道是「投放認知」——此一源於愛佑慈善基金會的話術最近有被普遍使用的趨勢——完整的表述是「從投放貨幣到投放認知」,即給弱勢者捐錢,不如設法去改變他的想法。

事實上,此次「一元購畫」就是「愛佑系」投放認知的一次嘗試,WABC無障礙藝途是愛佑慈善基金會資助的公益機構,苗世明在此番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我們其實不是想讓大家捐錢,最主要是想讓大家捐認知,讓公眾對特殊人群有更多的認知。

就提高公眾對自閉症兒童繪畫能力的認知而言,此次「一元購畫」無疑是卓有成效的——近600萬人次的購買即是明證——但是,投放認知的公益機構反受「認知」所傷,這恐怕是策劃者始料未及的。

關於我們的社會是否已經「斷裂」,目前還存在爭議,但這個概念提供了一個思路,即我們的社會不是鐵板一塊,各部分之間的差異很大,所以,投放認知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取得全面成功,而對於某些階層而言,可能要等到某些根本問題得以解決時,他們才會擁抱新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益資本論 的精彩文章:

TAG:公益資本論 |

您可能感興趣

巨蟹女為什麼總愛心軟?
這是什麼「神仙」腮紅啊?太可愛了吧,還能當「愛心印章」,比心
眾籌?騙捐?在加拿大,如何保護你的愛心免受傷害!
為什麼抖音里的「演員」都要觀眾「給愛心」?他們圖什麼?
只要你有愛心,什麼都能當做寵物養!
七夕眾人曬幸福,范冰冰做公益被質疑,沒了愛情還有愛心
為什麼情人節的愛心不是心臟的形狀?
愛情測試:憑感覺選一張詭異的心靈插畫,測你有什麼樣的戀愛心理
還在折普通愛心?最近火了「編織鴛鴦愛心」摺紙,手殘黨一看就會
心理測試:你會選哪一個愛心,測你愛情靠什麼取勝
愛心捐衣箱咋破成這樣?還沒有人維護管理,形同虛設
這是什麼神操作?金晨竟把塑料當褲子,還用一個「愛心包」當腰帶!
只要有耐心和愛心,一樣可以把「單調」的輔食做成詩!
無償獻血卻「遭拒」?這些獻血常識,有愛心的你一定要知道!
「水果滯銷,老農欲哭無淚」 這可能是套路,別讓你的愛心被騙!
好心人獻假愛心,送發霉麵包破爛衣服給孤兒院,反駁稱有吃有穿還挑什麼
舊衣服捐贈之後,你的愛心是怎樣被賣到非洲的
常說要把心空掉,那善心和愛心豈不是沒有了?
富有愛心的人是什麼面相
我們的愛心,究竟應該怎麼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