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AR領域搶佔先機的Google Android,為何如今卻成為跟隨者?

在AR領域搶佔先機的Google Android,為何如今卻成為跟隨者?

自從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Google在開發者圈子裡的影響力就開始一天不如一天。雖然社交電商、硬體前沿、國家大勢、世界格局、太空航天等等哪裡都能看見他,可是落到自己軟體標準的老本行上,卻變得越來越失意。當然,前提是「移動互聯網範圍內」。

這不,跟在蘋果ARKit屁股後邊,Google又急匆匆的發布了自家的ARCore SDK開發包。而且Google很有心機的將ARCore發布的消息放在了Android8.0正式版發布之後推出,賺了兩邊眼球。

從目前公布的Demo來看,Google的ARCore跟蘋果的ARKit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不過因為納入的技術功能不多,有體驗過的媒體表示穩定性不錯。

蘋果的ARKit已經給出了精確的空間測距、邊緣感應等技術難度非常高的功能,而Google的ARCore則還處在基礎的平面檢測、環境光檢測功能階段。

這些從兩家給出的樣品Demo中可以窺探一二。目前Google給出的所有AR Demo都是基於一個平面靜止或做小幅運動,有點類似於emoji表情包。連基礎的平面測距功能都未展示。

如圖:

而蘋果三個月前發布的ARKit,則直接拿出了複雜的AR遊戲Demo。栩栩如生的3D人像做著複雜的動作,在任意複雜平面進行測距,還能直接識別出平面邊緣。

蘋果WWDC2017開發者大會上,指環王導演彼德·傑克遜上台展示了自己Wingnut AR項目的Demo,AR人物可以感應到桌子平面邊緣,進行躲避,乃至躲避不及掉落。完成度非常高。

而蘋果公布ARKit可以適配iPhone5S以後的所有iOS設備,所有iPad Air和iPad Pro產品、iPad 5代、iPadmini 2以其以後的產品、iPod touch 6代。蘋果長期霸佔高端市場為自己帶來了極大的優勢。

而Google目前則只支持自家的Pixel旗艦、三星S8等少數幾款設備,雖然表示目前正在跟華為、聯想、LG、華碩等手機廠商合作適配,並立下目標:「到今年冬天推出 ARCore 1.0,讓1億人抓起 Android 手機就能玩增強現實」,但以Android的碎片化生態,Google只能引導手機廠商適配接下來發布的中高端旗艦款手機。對於手中拿著老款Android手機的用戶,就不要妄想AR了。

Google在AR上明顯落後了不少,但其實Google在AR領域起步要比蘋果早。

2011年,Google就從微軟挖走了主持研發Kinect體感系統項目的Johnny Lee,著手組建Project Tango項目。不過彼時Project Tango項目歸屬於Google XLab團隊,當時的Android老大及Android之父安迪·魯賓沒有管理許可權。

同年,喬布斯去世。整個蘋果陷入了庫克接任的過渡期危機中。

Android項目主管魯賓看準時機,認為正是反擊時候,想在AR高端智能手機上趕超蘋果。於是也積極與LG、HTC合作雙攝技術,當年推出了LG Optimus Pad(又稱G-Slate)、HTC 奪目3D X515m兩款雙攝Android手機。做了充分的探路實驗。

隨後,Google又找到大眾旗下的Metaio定製AR感測器模組,又與初創公司 Flyby合作定製AR軟體。

但到2014年,Google才正式推出自己的Project Tango原型機。而且,原型機採用的AR感測器價格高昂,只找到聯想、華碩兩家廠商願意合作推廣,最後都未能打開市場。

2015年至2016年,蘋果密集出手,接連收購了動作感測技術公司PrimeSense、增強現實技術公司Metaio、面部捕捉和動畫公司Faceshift、面部表情分析公司Emotient、AR軟體開發公司Flyby Media。Google曾經的技術供應商都被蘋果買走。

Google的AR項目到底發生了什麼?

沒別的,就是2011年到2013年,Android老大安迪·魯賓與副總裁桑德爾·皮蔡的激烈內鬥。

當時Android不能為Google帶來任何營收,皮蔡想讓魯賓把Android底層的功能,都換成Google自家的應用進行推廣,並且將API開發介面,換成自家應用的。這樣的要求其實是讓魯賓幫忙推廣ChromeOS的API,從而把Android的開發者導給ChromeOS團隊,來推廣ChromeOS。

需要說的是,皮蔡當時以及到今天一直是ChromeOS的項目主管。而魯賓只把Google家應用打包成GFS(Google服務框架),要求各家廠商預裝,就不在理會。

但當時Android處於高速發展階段,魯賓經常佔用其他團隊資源,卻又不想其他團隊一樣毫無保留的與他們分享成果,矛盾由此埋下。

等Project Tango立項的時候,便以獨立的姿態出現。魯賓想為Android加入AR技術的時候,其他高管認為Project Tango是整個Google的資源,不應該由魯賓的Android霸佔,並再三要求魯賓開放Android的資源,於是產生劇烈的內鬥。

當時,魯賓還想以原來的合作模式,由手機廠商解決供應鏈、硬體方案問題,Android提供軟體開發者生態支持,來打造AR生態。具備雙攝像頭、景深測距技術功能的HTC One正在研發,兩家只要深入配合就能推出一些基礎的AR功能,再進一步迭代發展。

但其他Google高層認為,Android已經發展壯大了,就算不能帶來直接盈利,也得為Google積累一些技術資本,否則Android手機廠商還是得想微軟、蘋果繳納專利費。對Android生態的發展也不利。

魯賓的觀點是最貼近市場現實的,皮蔡等高管的觀點是最貼近Google利益的。

最終Android之父魯賓在2013年底出局,不再管理Android團隊,其所有工作由皮蔡接任。2014年10魯賓徹底從Google離職。

而2013年初,HTC研發了兩年之久的雙攝旗艦,因為沒有Google的支持,被迫輾轉與中國大陸研發COS系統、與亞馬遜合作AR技術、與微軟合推WP版的HTC One,最後又不得不自己獨立研發出一套SDK進行推廣。這一款雙攝AR鼻祖,最終沒讓用戶看到AR的影子,便帶著HTC一起沉淪下去。

而Google獨立推進的Project Tango項目,在2014年推出了還不能投放市場的原型機。2016年,在聯想、華碩的支持下,試水了兩款Project Tango機型,未能推廣開來,也沒能引起開發者任何興趣。

現在,在蘋果對市場的引導下,Google又不得不回頭拾起當年魯賓堅持的方案,用一個基礎的ARCore軟體開發包,來配合Android手機廠商們「努力努力再努力」進行推廣。

至此,Google錯過了4年的黃金時機,讓AR技術遲到了4年。本來是第一個衝上前的,現在還得跟在蘋果後面跑。

4年後的今天市場已經大變:HTC被玩的半死不活,華為雙攝技術崛起,Facebook、Snapchat在AR領域搶先布局,國內阿里、騰訊也下了不少功夫……

照這樣發展下去,Facebook極有可能在AR上異軍突起,幹掉Google對Android系統的領導地位,打造出新的操作系統帝國。

同時,在AR技術領域有著多年研究的Intel,也剛剛在智能手機晶元組上取得突破。近來因為VR、5G上的技術合作,Facebook與Intel走得很近。以Facebook在AR、VR上的布局,加上Intel的技術專利,利用開源的Android幹掉Google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地位。

整個市場還有許多不如意的資深大佬,並且都在AR上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幾家合作連縱,智能手機市場格局很有可能大變!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Google辛辛苦苦這麼多年為別人做了嫁衣!

現在,Google卻只能靠著與HTC擦出收購緋聞,與小米合作Android Go廉價雙攝新品,來進行市場公關。再加上這一次急匆匆發布的ARCore,都從側面透露出Google在AR領域的恐慌。

從Android Design設計標準、到抄襲黑莓的Holo、再到material design終於有所收穫,然而開發者從始至終堅定的跟隨蘋果設計標準; 為了解決碎片化問題推出的Android Extensions、Project Treble也收效甚微; 心懷亞非拉定製的Android One只聽打雷不見下雨,現在又推出了Android Go; 為了改造應用生態,2008年就推出Google Gears,隨後又拿出chrome插件,最新的PWA網頁應用,都顯得不痛不癢,還不如Facebook做的Instant Articles、微信的小程序; ……

這些還不包括這些年接連掛掉的社交產品。Google一門心思的推出各種產品技術,意圖繁榮自己的開發者生態,可惜帶來的都是一個個體驗有諸多瑕疵的半成品。

Google這些年到底是怎麼了?在即將到來的AR時代,還能保住自己在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上的王者地位嗎?

本文系作者 科技新知 授權鈦媒體發表,並經鈦媒體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和 本文鏈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輕芒 的精彩文章:

北京大媽嘻哈走紅 當事人回應:買枚2萬鑽戒不小心成「網紅」
周冬雨衣品暴增後收穫了大半個娛樂圈男神
這些明星們鍾愛的運動,都能消耗多少大卡
森女系 木製動物勺子
蘋果工程師組隊離職,皆因自動駕駛開發不給力

TAG:輕芒 |

您可能感興趣

Android P深耕AI領域?Flyme早已料得先機
挖角谷歌AI元老John Giannandrea,蘋果想在人工智慧領域干點啥?
Elemential:志在成為區塊鏈領域的「WordPress」
Apple Watch Series 3能否在智能手錶領域複製手機的成功呢?
糖尿病領域Nature reviews.Endocrinology 雜誌知多少!
Air Jordan 1 Moto 全新造型釋出!Jordan Brand 進軍摩托領域
專訪SharingOS王斌:我們要做共享出行領域的Apollo
Coinbase的野心:成為加密貨幣領域的Google
AI領域為何缺乏突破?前Quora工程VP:Hinton沒有說到點子上
為刺激VR/AR領域發展 Digital Catapult再次啟動Augmentor項目
Dell宣布與Google合作:面向商務領域推出Chromebook
微軟發力AI領域 Azure會成為下一個Windows?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納米發電機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
數字創作領域的先驅Shane Walter如何駭進現實?
有了中文名的Palo Alto Networks,要做安全領域的「iOS」平台
句法分析(syntactic parsing)在NLP領域的應用是怎樣的
IBM雲拿下能源領域大客戶Smart Energy Water
深入GlobalFoundries的晶元前沿領域探索之路
Apple Watch Series 4 首發評測:它是智能手錶領域的 iPhone 4
Forte Village在養生水療領域的又一項殊榮:Best Hideaway Spa Resort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