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在雪域高原,守望宇宙的「信使」——宇宙線

在雪域高原,守望宇宙的「信使」——宇宙線

浩瀚宇宙,地球存於其中可能還不及滄海一粟,更不要說人類了。雖渺小如斯,但我們卻從未停止對宇宙的探索。

浩渺星空,無垠宇宙

圖源:chinabyte.com

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曾列出新世紀待解答的11個科學問題,宇宙的起源就是其中之一。為了獲得答案,研究它的結構和演化是必要的。

不過宇宙大大也且算待我們不薄,為這遭求索遣了一位重要的助攻,這就是宇宙空間中最高能量的粒子,目前太陽系以外唯一的物質樣本——宇宙線。

宇宙線

圖源:baike.com

一隻飛升至5350米的氣球

1912年一個蟬鳴夏日,29歲的奧地利物理學家維克多·赫斯(Victor Hess)又一次乘著氣球起飛了,懸掛在氣球之下的還有密閉的電離室裝置。這已是他第7次進行這樣的行動了,而這一切都是為了驗證心中那個大膽的科學猜想。

當時世界盛行一種理論:地球上的礦物質會發出周期性輻射,而離地面越遠,接收到的輻射就越小。不過,一些陸續的實驗卻得到了相反的結果,這動搖了好奇的赫斯。有沒有可能產生這個電離效應的主要源於天上,而非地面?這樣的想法驅使他從1911年便開始了高空氣球實驗。

赫斯和他的氣球

5350米,這次最高海拔的飛行果然帶來了意義重大的信息:隨著海拔升高,輻射強度雖一開始減小,但後又急速上升,達5000米則已9倍強於地面。

赫斯欣喜之極,接著他又進行了夜間的和全日食條件下的實驗,獲得的數據卻排除了太陽為輻射源的可能性。他最終提出了一個驚動世人的觀點:這些高能輻射可能是來自太空的貫穿輻射。

如此爆炸性的結論,引得爭議的同時,也獲得了極大的關注,更多關於它的理論推測和實驗如火如荼地進行了起來。而越來越多的證據出現,也證明了多年前那個奧地利年輕人是對的。後來,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密立根(Robert Millikan)將這一輻射正式命名為「宇宙線(cosmic ray)」,而赫斯也因這一偉大發現,獲了193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貝爾獎得主維克多·赫斯紀念郵票

宇宙「信使」,你來自何處?

經過幾代科學家的努力,宇宙線的真實面貌終於呈現在了我們面前。其主要成分是來自宇宙空間的高能帶電粒子流,含量最高的是質子(87%),其次是從氦核到鐵核等多種原子核,以及少量的光子、電子和中微子。

能夠到達地球附近的初級宇宙線能量跨度從109eV至1020eV,約12個量級,強度跨越32個量級。不同的能量反映了不同的起源,而高於1017eV的則主要來自銀河系外的宇宙空間。

宇宙線具有跨十幾個數量級的連續能譜

這便是一件會讓科學家們興奮連到汗毛都豎起的事情。因為如此看來,宇宙線就是真正的「天降之物」,是我們目前能獲得的太陽系甚至是銀河系以外的唯一寶貴物質樣本,聯繫著宏觀宇宙歷史與微觀粒子結構。多年以來,人們將宇宙線看作宇宙的「信使」,不遺餘力地探究著,取得的成果也孕育出了多個諾貝爾獎成果,但有一個最基本的問題至今還尚未得到答案:它們到底從何而來?

宇宙線的研究意義

宇宙線的起源和傳播是高能天體物理學中一個重要問題。它是各種天體演化過程的產物,特別是各種高能天體物理過程的產物,攜帶著這些過程的豐富信息。探尋宇宙線起源,可以帶領人類找到宇宙形成、天體演化的答案。

攀山越嶺,只為探尋你的蹤跡

上文說到了,宇宙線中大部分都是高能帶電粒子,在傳播過程中勢必會受到宇宙中各式磁場的影響而發生偏轉,可謂是一番旋轉跳躍的「花式」散射。等能被我們探測時,這些小粒子早就丟了最初的方向信息,我們也沒有辦法反推它們源出何處了。

不過先不要急!可曾還記得宇宙線中尚有一些不起眼「小角色」?對了,就是那些極高能粒子、不帶電的高能γ光子和中微子。它們在宇宙線中雖佔比極小,但卻不受磁場影響,可以完好地揣著源的方向信息,飛降到我們身邊。

相比難以收集到有極高能事例的極高能粒子(約1km2的面積經過百年才能收集到一個極高能事例),以及需要龐大探測介質的中微子,高能γ光子則容易得多。只要探測到宇宙線中的高能γ光子,且證明其產生於強子過程——簡單來講,就是通過分析和模型對比,證明所測到的γ光子不是電子起源,而可能是宇宙線起源——就很有可能間接追尋到宇宙線源。

目前來講,主要有直接和間接兩種探測方式:

直接探測主要針對1014eV以下的宇宙線,因通量大,面積較小的探測器就能完成任務,但為免去地球大氣的影響,所以主要通過衛星、空間站和高空氣球穿越大氣去進行作業。但這樣一來,探測能力也受到了設備大小的限制。

而間接探測主要針對的是1014eV以上的宇宙線,由於通量小,必須使用間接測量,分析原始宇宙射線與大氣的作用來反推原始宇宙線的性質。

宇宙線和大氣發生相互作用產生次級粒子,次級粒子進一步產生三級粒子,並如此發展下去,最終數目龐大的次級粒子(包含強子、電子、光子和μ子等)廣泛散播在數平方公里的面積上,此被稱為廣延大氣簇射(Extensive Air Shower,簡稱EAS)。同時,簇射中還伴隨著有契倫柯夫光和熒光的產生。

圖源:ASTRONOMY:ROENKELLY

探測EAS的主要有三種方式:地面(及地下)陣列、大氣契倫科夫望遠鏡、大氣熒光望遠鏡。而在高山上則可實現對EAS的精確觀測。一方面為了避免大氣層對宇宙線的過度衰減;另一方面也為了避開城市光,減少城市光對大氣契倫科夫/熒光望遠鏡工作的阻礙。

圖源:360doc.com

從上個世紀中開始,世界各國都陸續建立了高山觀測站。如1943年前蘇聯建立的海拔3200m的阿拉嘎茲站、二戰後日本建設的海拔2770m的乘鞍山觀測所等。而不斷出現的更好、更大型的高山實驗室,也為人類追逐宇宙線的歷史划出了一道明晰的印記。

前蘇聯建立的阿拉嘎茲站

在中國,守望宇宙「信使」

新中國宇宙線研究的發展飽含了四代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我國宇宙線研究始於1951年,是建國初最早建立起來的物理學研究課題之一。而我國的高山宇宙線實驗站也在上世紀50年代就建立了——海拔3200m的雲南落雪山實驗室。

但因文革等一系列歷史因素,我國宇宙線研究而後歷經一番艱苦。終於在改革開放後重開局面,於1990年建立了世界聞名的西藏羊八井宇宙線觀測站(海拔4300m),中日合作ASγ實驗、中意合作ARGO實驗都相繼在此展開。而兩個大型國際合作科研項目顯示出的巨大科學價值和物理潛能,也讓中國跨入了世界宇宙線研究的第一梯隊。

西藏羊八井宇宙線觀測站(左為ASγ實驗,右為ARGO實驗)

雖然我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的宇宙線研究都取得了不少碩果,但始終未揭開宇宙線起源之謎。更多高能γ射線實驗樣本仍是科學家們夢寐以求的。如果將EAS理解為一場雨的話,那麼這場雨持續的時間只在納秒級,想要捕捉它的痕迹,一方面是要張大可以接住這些雨滴的「手」,讓更特別和稀有的雨滴(能量更高的γ射線)都能被捕獲;一方面則要將感知它的能力提升至更快。建設更大型、更靈敏的宇宙線探測實驗勢在必行。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大型高海拔空氣簇射觀測站(Large High Air Altitude Shower Observatory,LHAASO)便應運而生了。

LHAASO是我國「十二五」期間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也是對宇宙線起源之謎發起的一次猛烈的衝擊。它位於海拔4410m的四川稻城海子山,面積達1.36平方公里,總投資12億人民幣。其建成後將躋身世界四大宇宙線研究基地之一。

除了擁有前所未有的規模以外,LHAASO將是首個尋找最高能量的γ射線,即千萬億電子伏特(1015eV)範圍射線的觀測站,這勢必會帶來全新的機遇。

LHAASO示意圖(上),稻城海子山(下)

分別針對三個能量範圍的三個主要實驗系統構成了LHAASO:

LHAASO三大系統設置一覽

圖源:nature.com

地面簇射粒子陣列(KM2A

KM2A是LHAASO佔地最大的一個系統,由1km2電磁粒子探測器陣列和有效面積達42000m2的μ子探測器陣列組成。以探測EAS中的次級電磁粒子和μ子含量為目的。

黃色方塊為電磁粒子探測器(5195個),綠色凸起為μ子探測器(1171個)

水契倫科夫探測器陣列(WCDA

在KM2A「圓圈」的中心,有一排排整齊的房子,這就是WCDA。陣列的面積近80000 m2,差不多有一個多北京水立方那麼大,由3個相鄰的4.4米深大型純水池構成。位於墨西哥Picode Orizaba國家公園的高海拔地表水契倫科夫(HAWC)探測池,自2015年以來已發現了數十個伽瑪射線源,而LHAASO的地表水陣列是其4倍,探測能力著實讓人看好。

利用契倫科夫效應,來觀測EAS中的次級粒子在水中產生的切倫科夫光,轉換為電信號後進行測量,最終希冀通過各數據來重建原始伽瑪射線。

廣角契倫科夫望遠鏡陣列(WFCTA

這數十台望遠鏡將負責直接探測高能宇宙線或高能γ射線通過簇射在大氣中產生的切倫科夫光或熒光。它將藉助望遠鏡獨有的可移動特性、通過階段性陣列布局調整,精確測量宇宙線分成份能譜。

而在關鍵的探測技術上,項目組做了新的選擇。上萬片新型半導體光電探測器——MPPC(硅光電倍增管)陣列,將組成這些望遠鏡的核心,發揮「眼睛」的作用,完成觀測大任。

MPPC多被稱為硅光電倍增管(Silicon Photo Multiplier,SiPM/SSPM),可謂是當下光探測器屆的新晉明星,根據其工作原理,也被稱為多像素光子計數器(Multi-Pixel Photon Counter),即MPPC。其由多個工作在蓋革模式下的APD組成,雖然本質上是一個光半導體,但具有優良的光子計數能力,適用於監測在光子計數水平下極弱光的場合。由於MPPC的老化效應較小,因此可有效地提高望遠鏡的觀測時間,從而幫助增加觀測到有效事件的概率。而這些MPPC陣列均由濱松公司提供,專為LHAASO項目的需求特殊定製。

濱松各MPPC陣列產品(非項目組用)

LHAASO項目主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天體粒子物理學家曹臻曾介紹,每個陣列的四分之一將會在2018年安裝完成,預計將在2019年獲得首個結果,而整個觀測站預計將於2021年1月完工。LHAASO項目的落實,也將帶來三個世界之最:最高的高能伽馬射線探測靈敏度;最靈敏的甚高能伽馬射線巡天探測;最寬廣的宇宙線能量測量範圍。

克服高原惡劣環境、攻克實驗難題、分析複雜數據、抗住國際競爭壓力,這些都是高山宇宙線觀測站科技工作者大部分的生活寫照。無論雲室、羊八井,還是未來的LHAASO,無不凝結著中國宇宙線研究者們的心血和對宇宙求知的樸質渴望。在雪域高原守望著宇宙「信使」,說起來也是十分浪漫,而這蒼山之上一隅的觀測站,大概也正是宇宙線研究者們的詩與遠方。

LHAASO科研、施工團隊(部分)於站址合影

圖源:toutiao.com

寫在最後

濱松中國十分榮幸能參與到LHAASO當中,通過濱松公司淬鍊新型光電器件——MPPC(硅光電倍增管),以及濱松中國從商務到信息溝通等多方面的不懈努力,為我國又一偉大實驗提供了可靠的光電技術支持。曹臻老師曾在一次講座中說道:「探索宇宙的起源與演化是人類智慧的永恆驅動力。」我們也將不懈努力,希冀為打開人類認知,揭示宇宙奧秘做出更多的貢獻。

參考資料:

宇宙射線研究的發展,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科技園地:

http://www.ihep.ac.cn/kejiyuandi/zhishi/070627-cosmic/index.htm

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http://www.ihep.cas.cn/dkxzz/lhaaso/

宇宙線,打開宇宙之門的金鑰匙,中國科普博覽:

http://www.kepu.net.cn/gb/special/20110830_yzx/index.html

我國的宇宙線物理研究六十年,馬宇

立足高原雪域,登攀科學高峰——為西藏計劃二十年而作,譚有恆,2007年第 2期《現代物理知識》。

高能所宇宙線研究的起源,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http://www.ihep.cas.cn/kxcb/kpcg/lztt/kpyd_yzsx/kpyd_ihepyzx/200909/t20090914_2482174.html

Chinese mountainobservatory to probe cosmic-ray origins, nature,

http://www.nature.com/news/chinese-mountain-observatory-to-probe-cosmic-ray-origins-1.21631?from=groupmessage&winzoom=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就是力量 的精彩文章:

NASA計劃在火星表面製造氧氣供給人類使用
遼寧發現一個新的恐龍物種,長著四個翅膀卻不會飛
「天舟一號」釋放的那顆10厘米「立方星」,是什麼星?
為什麼船槳向後划水,船卻是向前運動?

TAG:知識就是力量 |

您可能感興趣

浩瀚的宇宙,無垠的星空
《喬治的宇宙》帶你暢遊太空,探索神秘浩瀚的宇宙,了解宇宙的起源
宇宙「黑暗帝國」
宇宙奧秘,讓宇航員最頭疼的 類似高原反應的航天運動病
沈向明:探索宇宙奧秘 望向宇宙感知宇宙
瓊瑤宇宙,稱霸中國銀幕的原力
科學家探測到原始宇宙的恆星信號,原始宇宙的面貌將被畫出
他,屬於宇宙星空!
宇宙和反宇宙?正反宇宙互為鏡像?
宇宙的秘密:漂浮宇宙島之謎
比宇宙還要老的星球被發現?說明宇宙之外還是宇宙?
宇宙之光——恆星
還是小宇宙,龔翔宇爆發
仰望星空,何明光教授眼中的AI宇宙
來自宇宙深處的信使
前沿的膜宇宙理論:宇宙始於白洞
宇宙浩瀚,為什麼宇宙真空是失重的?
宇宙島的迷思
宇宙在膨脹,所以永遠無法確定宇宙空間的大小?
走好,宇宙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