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自然生物膜對納米顆粒毒性的抗性研究獲進展

自然生物膜對納米顆粒毒性的抗性研究獲進展

目前,關於人工納米顆粒與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研究主要針對單一物種微生物,且主要集中在納米顆粒的生物毒性方面,而對環境中廣泛存在的微生物聚集體如自然生物膜對人工納米顆粒的抗性關注較少。自然生物膜是在稻田、溝、渠、塘、淺水湖泊等濕地系統中廣泛存在的典型微生物聚集體,具有獨特的聚集結構和複雜的群落組成,對多種常規污染物脅迫具有一定的抵抗和適應能力,但對於其是否會對納米顆粒毒性具有抗性尚不清楚。研究微生物聚集體對納米顆粒的抗性有助於深入認識納米顆粒的環境行為,並對發掘能夠有效控制人工納米顆粒環境危害的生物措施具有重要價值。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吳永紅課題組系統研究了自然生物膜對工業和生活中廣泛應用的氧化鐵納米顆粒(IONPs)毒性的抗性及其機制。結果發現,IONPs脅迫會促使自然生物膜產生更多的且含有更豐富官能團的胞外聚合物來保護微生物細胞,其中可溶性胞外聚合物能夠促使納米顆粒團聚並降低其在環境中的移動性,鬆散態胞外聚合物能夠吸附大量的納米顆粒,緊縛態胞外聚合物使微生物細胞的聚集結構更為緊密,並形成一道物理屏障阻止納米顆粒進入細胞。雖然有胞外聚合物保護,一部分納米顆粒依然能夠進入微生物細胞,併產生活性氧對細胞造成氧化損傷和結構破壞,並對其生理活動造成影響。長時間的IONPs脅迫會使自然生物膜產生更多的化感物質,改變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並使其群落組成和微生物多樣性發生變化,形成新的穩定的微生物群落,來保持自身的碳代謝和污染物去除等功能的穩定。納米顆粒暴露會對微生物聚集體的細胞結構和生理活動產生損傷和脅迫,但是微生物聚集體能夠通過其聚集結構和群落組成的變化增強對納米顆粒脅迫的抗性,並保持其生理生態功能的穩定。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和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

自然生物膜通過分泌胞外聚合物和群落組成變化抵抗納米顆粒毒性

來源: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太空網 的精彩文章:

7000噸太空垃圾如何清理?衛星測試將揭曉
潘建偉:「墨子號」衛星與量子網路
手機一呼,天降正義——《戰狼2》電影情節能否實現?

TAG:中國太空網 |

您可能感興趣

納米顆粒靶向治療腫瘤研究獲進展
癌細胞膜包裹的納米顆粒:癌症疫苗領域的前沿納米仿生技術
腫瘤治療技術突破,乙肝病毒樣顆粒作為納米顆粒包裹化療藥物實現腫瘤細胞靶向治療
科學家使用蠶蛹表達純化出具有免疫原性的豬2型圓環病毒病毒樣顆粒
印尼科研人員使用薑黃和金納米顆粒製造抗癌藥物
室溫下非晶金屬納米顆粒的類液體行為研究獲進展
非球形顆粒的微流動慣性遷移研究取得進展
空氣顆粒物被列為一級致癌物,灰霾毒性非常複雜
肺癌研究新進展:從茶葉中提取的納米顆粒可以有效破壞癌細胞
研究人員使用納米顆粒來增加光纖激光器的功率和安全性
科研人員發現液態金屬焊接納米顆粒效應並獲系列應用技術進展
植物顆粒土的使用心得
研究顯示食物中的納米顆粒可以改變腸道細菌的行為
研究人員發現了具有獨特的側向光散射特性的新型納米顆粒
細胞中的磁性納米顆粒會發生什麼變化?
金納米顆粒 讓腫瘤細胞無處遁形
日本福島發現顆粒形式的放射性物質
大氣顆粒態汞穩定同位素研究取得新進展
研究人員們研製了用於高密度數據存儲的納米顆粒薄膜
來自茶葉的納米顆粒有效破壞肺癌細胞:量子點具有巨大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