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南懷瑾老師:軍備必須充足,才能維持國際間的道德與和平

南懷瑾老師:軍備必須充足,才能維持國際間的道德與和平


 

南師說:

 






什麼叫「武」?從三千年以前中國人解釋,「止戈」為武

,戈是武器,止是停止。但是人類如何才能永遠停止打仗?只有以武器來阻止武器,才不打仗。



 


所以中國文化幾千年,始終不肯去征服別人,只有抵抗侵略。


 

這個「武」字是「止」和「戈」字合併,意思是停止戰爭。但是中國也發展戰爭的技術,等於一顆釘子打到木頭上,拿不出來下不去,只好拿另外一顆釘釘下,把它打出來,就是這個道理。


 


——《南懷瑾與彼得?聖吉》




孔子罵過子路,「暴虎馮河」,只曉得用武力、用軍事,偏向於武功,而不懂得為政之道。可是在這裡的結論,卻

主張一個國家無論如何不能忘記國防,不能忘記軍事。如果不教人民軍事的知識和技能,不鞏固自己國防上的戰備,等於自己要把國家丟掉,是不可以的。

孔子在許多地方,表面上看起來,不大讚成用武力解決問題,但對於國防的戰備,他認為非常重要。個人的

修養也是如此,

隨時要準備戰鬥的精神,但不輕易用兵。中國武功的道理也是一樣,練拳、練刀、練劍的人,要練到最高的武功,可不是為了輕易殺害別人,而主要在於求得和平的自衛。



 


——《論語別裁》




一般人研究《老子》,讀了上半部「道經」,當他說「道」的體時,他曾說「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於是一般很輕易地認定,老子是反戰主義者。這一觀念似是而非,實際上,老子並不是絕對反戰,是在不得已時才戰。我們中國所有的兵家思想、軍事哲學,以及《孫子兵法》、《太公兵法》,也和老子這一思想一樣。

這是中國文化的特色,就是絕對不侵略他人,但是也絕對不接受別人的侵略。所以他並不是反戰,相反地,認為軍備一定要充足,因為有了足夠的軍事武力,才可以達到維持國際間的道德與和平。


 


——《老子他說(續集)》


 





我們講到這裡,必須要了解,在這個世界上的東、西文化不同的各個國家民族之間,

早在公元以前,就能接納外族歸附移民,不記宿仇,沒有種族歧視的成見,除了中華民族,可以說是絕無僅有了。因為中國文化,本來有「王道治天下」的傳統,以「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的仁義精神,才能做到。也可以說,中華民族的「華夏」文化,早已在公元以前,就實行了人類大同的理念,早已泯除種族歧視的狹隘胸襟。

例如在這以後的唐末五代,以及元朝和清朝入主中國的歷史事實,都是具有這種精神的作用。就以歷史的事實為證明,

中華民族從來不肯侵略他人,不是以強權當公理的民族,只有「忍辱謙讓」,化解其他民族的非禮侵凌,加以感化而融歸於整體「人道」之中。

所以在公元六世紀初,南朝梁武帝的時代,印度佛教的禪宗達摩祖師,決定要「東渡」中國傳法。別人問他為什麼一定要去中國,他說:「震旦有大乘氣象。」換言之,所謂「大乘氣象」,就正如佛說的「娑婆世界」中的中國,確然具有慈悲(仁義)的精神。

……


 


我現在對你們重新提出中國儒家孔子一系的《大學》,對照歷代歷史的現實演變來講,是要大家明白,

我們的國家幾千年來,是仁義博厚,恪守寬容忍讓,希望天下人類,真能達到和平共存的世界,既沒有侵佔其他國家的利益,更沒有壓迫其他民族的野心,同時也沒有自認為是天下第一的狂心。我們具有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忍辱負重的文化根基,也絕不甘願接受不合理的侵略和壓迫,雖然在極度的艱苦危難中,也必然自強奮發,終於做到以德化人,以禮讓相安為志。


 


總之,這次講述《大學》一書,引論比較龐雜,其中的原因,主要的是以三千年的中國文化來印證中國歷史的發展,說明內聖(明)和外王(用)之道,也就是孟子所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之道。它是做人之學的重要綱領,告訴我們怎樣才能做好一個人,以及如何齊家;至於治國、平大下不過是聖人的餘事,內聖(明)的發揮而已。我希望通過這次原本《大學》的講述,還它本來的面目,也希望中國人了解本國的文化精神,開拓未來要走的道路,並

正告一些存有成見、偏見,或居心叵測的外國人士,能夠知道中國文化的精神,以及我們的民族性。如果能夠有助於這個地球上各國家、各民族的互相了解,減少誤解,而互相交流融會,促進人類的和平與進步繁榮,這正是這次講述原本《大學》,也是我數十年來所禱祝的心愿。


 


——《原本大學微言》







——以上篇幅,皆選自《南懷瑾選集》,篇幅有限,恐難盡意,欲辨玄旨,請閱原書。




@編輯| 南師國學堂



@圖片|來

源於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點擊

「閱讀原文」

 與

南師國學堂

結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師國學堂 的精彩文章:

【8.1南師語錄】:你要懂得人情世故
【7.31南師語錄】:做人,不要太刻薄
南懷瑾老師講述:「財散人聚,財聚人散」看你走哪個路子了
【7.30南師語錄】:慈悲
南懷瑾老師講述:怎麼才能少病少痛、相貌莊嚴

TAG:南師國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只有中華文明,才能真正給予世界永久的和平
太平天國的軍師洪仁軒才能如同諸葛亮,絕非自命不凡
「心懷孝,身體勤,言有恕,為家庭修福報,家庭才能祥和興旺。」
印光法師:如何才能家庭和睦、天下太平?
孫允珠:情與情的守候並不難,只要包容,才能永恆
孫允珠:隨意心情才能平靜,勤奮人生才能輝煌,豁達生活才能幸福
非凡的才能+堅強的意志=?
中國海軍需要多少艘航母才能滿足國防需求?美軍上將也想知道
廣欽老和尚:念佛要全副精神才能感應道交!
後趙皇帝石勒:我的才能大概在劉邦與劉秀之間,比軒轅皇帝差得遠
劉邦、劉秀和劉備三位帝王,誰的軍事才能更厲害?
陳紅美貌與才能兼備,更是陳凱歌身後的女強人
毛澤東:海軍強大太平洋才能太平
孔子;鮑叔牙為國舉用賢才,愛惜管仲才能、志向,使桓公金台拜相
長平之戰,趙括的軍事才能不輸給白起?
軍人什麼等級,軍嫂才能真正的隨軍?
南懷瑾先生:靜坐的時候如何才能靜心
他是紅軍名將,軍事才能讓粟裕為之佩服,若非早逝可成元帥
美容先補血,血足才能嬌顏永駐
馬曉霖:耶路撒冷的和平之門何時才能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