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追蹤標籤 紅外定位:完整形態的Pico Tracking Kit測評

追蹤標籤 紅外定位:完整形態的Pico Tracking Kit測評

在被稱之為「VR元年」的2016年,HTC Vive、Oculus Rift以及Sony PSVR這三大「標杆級」VR頭顯相繼上市,完成了從概念到初代消費級產品的里程碑式跨越。這幾款產品之所以能夠被稱之為「標杆級」,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配備了較為完整的定位與交互系統,能夠提供更為完整的沉浸式體驗。

讓人欣喜的是,在進入2017年之後,我們也見證了多款包含完整定位與交互系統的國產VR硬體,比如今天要為大家評測的Pico Tracking Kit追蹤套件。

在進入正式的評測之前,我們首先來簡單談談「價格」這個大家普遍比較敏感的話題。作為一款單獨的「配件」, Pico Tracking Kit追蹤套件的售價為1599元,購買過Pico Neo DK/DKS兩款頭顯的用戶可根據體驗需求自行選購。除此之外,Pico還提供了搭配Pico Neo DKS(不含運算與續航單元)頭顯的套裝,售價為2999元。

閑話少敘,開始今天的評測。

開箱外觀篇:於細節處見真章

Pico Tracking Kit在外包裝上與多數科技產品相同,擁有一個很有逼格的包裝盒,外封皮與內層包裝盒都是白色,給人的第一印象很時尚。

內層包裝盒並未使用常見的分層式的結構,而採用了抽屜式設計。包裝盒上層為CAM定位攝像頭與支撐桿,抽屜中為追蹤標籤與兩支無線交互手柄。

追蹤標籤正面採用的是手感舒適的「牛仔布」材質,標籤四周圍繞著8個追蹤信標,值得一提的是追蹤標籤與DK/DKS的連接線採用了「蛇皮」材質對其進行包線。由於追蹤標籤上的USB纜線不可拆卸,採用蛇皮的包線就能很大程度上延長纜線的使用壽命。並且這種纜線也比普通纜線更為柔軟,在使用過程中更容易將其「馴服」。

Pico Tracking Kit與Pico Neo DK/DKS的連接方式同樣很有意思,是將追蹤標籤嵌套到DK/DKS的正前方,像是為DK/DKS戴上了一個面具。不過,我們也對這樣的連接方式的散熱問題存在疑慮。

Pico Tracking Kit的定位攝像頭與其他紅外定位的產品不同的是,Tracking Kit將兩個攝像頭「合二為一」置於同一個模具內,定位攝像頭的主體部分正面為高透鏡面,背部在塑料的基礎上又貼上了一層「牛仔布」。整體的質感要比純塑料高端大氣一些,並且上手後真有點「愛不釋手」。不過其「2 in 1」的設計會不會對追蹤範圍造成影響還有待實際考證。

有意思的是定位攝像頭的底座,這個底座比較重,並且這個底座是由一層金屬板與一層類膚質橡膠黏合而成。底座與桌子的接觸面摩擦因數非常大,平放在桌面時,即使人為推動它也頗費力氣。因此在擺放時,能有效避免由滑動跌落造成的設備損壞。

最後我們說一下無線手柄。手柄是否舒適的因素有很多,但總結起來也無非兩點,一是重量二是按鍵布局。

首先,手柄握在手中的第一感覺就是輕。經過我們實際測量,Pico Tracking Kit 手柄重量為108克(±2g誤差),比HTC Vive的手柄輕很多,前者重量僅為後者的一半。這個重量恰到好處,握持時不會有手中「空無一物」的錯覺,也不會有墜手感。

其次是按鍵布局。手柄在按鍵布局上充滿了HTC Vive的「影子」,按鍵的布局,外形都能體現出來。手柄正面為觸摸板、菜單鍵、主頁/電源鍵。值得一提的是手柄這種樣多出來一個其他VR手柄中從未見過的自定義按鍵,來滿足更多遊戲對案件的需求。雖然按鍵的外形與布局與HTC類似。但其他的細節設計要比HTC「周到」一些。手柄中央功能區稍有內凹,無論拇指指肚從觸摸板向上滑動還是向下摸索,都能輕而易舉的按到按鍵。在使用過程中十分流暢順手。不過,電源鍵內凹幅度過深,在使用時指肚經常按不到,需要調整姿勢使用指尖點按。

手柄左右兩側各有一個抓握鍵,背部一個扳機鍵。由於手柄背部隆起,手柄能自然貼合手掌,在握感上略勝HTC Vive一籌。不過扳機的按壓觸感偏硬,按壓時能聽到明顯的響動。

最後,我們來一張逼格滿滿的全家福。

硬體參數篇:主流配置與「另類」的使用方式

Pico Neo DKS採用的是一塊2560*1440的高清快速響應定製LCD屏幕,刷新率為70Hz,視場角為96°。Neo DKS這塊屏幕與一般LCD不同,採用的是背光頻閃脈衝技術,能以毫秒級的高速點亮和熄滅背光源,能有效緩解運動圖像殘影拖影。就實際體驗而言,能夠感受到延遲,但在可接受範圍內,與OELD屏相比,還有一段差距。

定位攝像頭使用了刷新率為120Hz解析度為1280*800(單目)雙目攝像頭 ,通過捕捉追蹤標籤與控制器上的紅外信標來進行實時定位,對於頭、手姿勢、位置的變化能達到精準追蹤。

Pico Tracking Kit的定位原理與Oculus相同,我們以前也對其進行過介紹。

其實,紅外定位的原理說來簡單。手柄與最終信標主動發光。定攝像頭高速拍攝來獲取設備的運動信息,在通過特定演算法反饋到頭顯中,最終成像。

主動式紅外光學定位技術的優勢在於精度高,延遲比較低,而且成本也相對低一些,美中不足的是受限於攝像頭視角,它的追蹤範圍比較有限,會一定程度的影響玩家的使用範圍,並且當背對攝像頭時也容易發生追蹤丟失的情況。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進入內容體驗部分,看看Pico Tracking Kit在實戰中的表現如何。需要說明的是,本次評測搭配Pico Tracking Kit的VR頭顯為Pico Neo DKS(這款頭顯的詳盡評測我們會在稍後呈上,敬請期待)。

內容體驗篇:意料之中又出乎意外

在內容體驗部分,按照慣例先介紹一下Pico自家的Pico Home平台。Pico Home中的遊戲全面接洽Steam VR。共有150多款遊戲供玩家選擇,這個遊戲數量非常可觀。除了數量,其中不乏《音盾》、《Overkill VR: Action Shooter FPS》(矯枉過正)、《Eagle Flight》這些備受好評的精品。

在遊戲體驗環節,我們此次體驗了多款對定位精度要求較高的遊戲,這裡我們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三款遊戲,分別是《水果忍者》、《音盾》、《空之律》。

首先是《水果忍者》,這是一款非常「古老」休閒遊戲,早在安卓、蘋果手機上就已風靡全球。隨著VR時代來臨,《水果忍者VR版》也逐漸展露頭角。

GIF/1.6M

遊戲內容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這裡就不贅述了。在使用Pico Tracking Kit體驗時,手柄在延遲與定位精度上表現良好。在追蹤範圍內,基本感受不到延遲。但我們在體驗過程中,偶爾會出現手柄「漂移」的現象。

這是由於定位攝像頭的拍攝視野所限制。當手柄探出拍攝範圍後,會出現手柄「失蹤」,當手柄重新回到追蹤範圍後,定位系統會立即對手柄進行追蹤。其中手柄從「失蹤」到被「逮捕」之間的過程,在玩家眼中就是手柄漂移。雖然不會嚴重影響遊戲體驗,但當動作幅度較大時,還是會讓玩家覺得不暢快。當然,由於紅外定位系統的局限性,這也是我們意料之中的情況。

《音盾》是一款好評度比較高的遊戲,遊戲中玩家需要用雙手去接住面前不斷出現的鼓點,難度並不高,測試時,兩個手柄定位非常準確,能很快速的反應出設備的實際運動,打擊到鼓點時,手柄還能給予一定的震動反饋。

GIF/1.9M

但是在體驗過程中,左右手柄合併打擊紫色鼓點時,手柄黏合後會出現抖動的現象。不過並不嚴重,手柄分開後,抖動現象即會消失。總體體驗下來,與HTC Vive相比還是稍顯遜色。

《空之律》與《音盾》相同,也是一款音樂類遊戲。不過兩款遊戲相比較起來,前者勝在畫質,後者贏在音樂選擇上的自由度。

GIF/1.4M

在這款遊戲的表現上,Pico Tracking Kit讓人驚喜,無論是定位精度還是延遲控制都很好。由於其定位原理的限制,在定位表現上Pico Tracking Kit與HTC Vive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但在實際體驗過程中,就我個人感覺,與HTC Vive 不相上下。這裡要給Pico Tracking Kit點個贊。

另外,經過我們40分鐘左右的遊戲體驗,罩上定位標籤的DKS溫度雖有上升,但並未感到不適,所以設備長時間遊玩後不會因產品溫度問題影響體驗。這一點十分出乎意料。

總結篇: Pico 全線產品線中最後的一環

稍微關注今年VR硬體的同學都不難看出,定位與交互系統已經逐漸成為主流PC VR頭顯的「標配」,甚至成為衡量一家VR廠商的技術實力強大與否的重要指標。Pico 自去年4月推出全球首款搭載高通驍龍820的VR一體機——Pico Neo DK而一鳴驚人之後,就略顯沉寂。直到今年5月,Pico再度發力,一口氣發布4款新品。從最初級的眼鏡盒子到技術難度最高的交互與定位系統,這一套組合拳實在打的漂亮。

回歸到產品,從我們的實際測試來看,Pico Tracking Kit安裝過程簡單,遊戲體驗過程中,定位的精度以及反應速度都表現優秀。不足的地方更多是紅外定位原理本身的局限性,如定位範圍較小、穿透性較差等問題。不過,總的來說,Pico Tracking Kit是一款讓人感到驚喜的追蹤套件。

俗話說,背靠大樹好乘涼。背靠歌爾這顆大樹,讓Pico在產品研發、品牌拓展以及市場布局上都更為遊刃有餘,除了在國內贏得一片叫好,還在美國矽谷和日本東京秋葉原設立了辦公室,不斷接軌國際。不管VR何時能夠迎來爆發的「春天」,全線產品線都已齊備的Pico都已經提前落好了身位。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87870虛擬現實 的精彩文章:

Facebook闢謠AI失控,微軟加入AI戰局
最新數據顯示,VR技能人才在美國炙手可熱
宅男的錢果然好騙!只要有這個元素就夠了
Facebook正式回應AI自動對話真相:對不起,我們失控了!
沒玩過的都後悔了!這款VR遊戲居然這麼受熱捧?

TAG:87870虛擬現實 |

您可能感興趣

Leap Motion探索AR/VR新世界形態:Mirrorworlds
春夏形態移植?Engineered Garments x Barbour Unlined Graham Jacket
iPhone SE 2渲染圖曝光:iPhone5S+iPhoneX合體形態?
假面騎士Zi-O:Armor四大裝甲形態曝光,其中Build Armor最為霸氣
超跑范!ROG聯手BMW Group Designworks推出新形態遊戲本
為何 Louis Vuitton 最新 80s 形態球鞋備受爭議?
SHF假面騎士Cross-Z Charge形態同期公布
兩種不同形態的全面屏的代表:三星Note9 vs 與蘋果iPhone X Plus
最新改造,adidas Futurecraft 4D 還能有多少種形態?
超跑新形態遊戲本!ROG聯手BMW Group Designworks 玩跨界
Airpods的形態探究
Tom Hardy 主演電影《Venom》首個變身形態片段釋出
ROG聯手BMW Group Designworks 跨界 新形態遊戲本展現超跑設計
《Death End re;Quest》宣傳動畫 故障形態更強力
翻轉形態加手寫筆 提升工作效率 ThinkPad S2 Yoga評測
Befund提出「道斯服務DAOS Service:一種全新的商業服務形態」
速度的新形態 S-Works New Venge 發布&試騎
一支筆的終極形態——KP OrbitPen
彥貨 S.H.Figuarts 假面騎士BUILD 兔子坦克形態 圖文評測
堅果TNT對比微軟Surface Hub 2:誰才是計算機的新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