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為什麼上海比北京更好看?

為什麼上海比北京更好看?


技術性對比上海和北京的差異。


授權

轉自

「不畫圖的建築師( ID:archbuhuatu)」,作者老王

,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北京與上海,帝都與魔都,

承載了無數人的夢想與現實,悲歡與離合。

這兩個歷史悠久的城市,

在城市形態,人文風貌,未來發展各具特色。





到底哪個是你的菜呢? 

來看看老王怎麼說吧!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



為什麼上海比北京的城市景觀更好看?




提問者試圖從規劃與風貌控制角度得到答案。



正好老王本人參與過幾個城市與建築風貌的控制導則的編製,也仔細閱讀過北京和上海的風貌控制導則,覺得既然這樣為何不從風貌控制比較關注的層面出發,對比一下京滬二地?




其實每座城市都有自己鮮明的特色,這個對比也無意挑起京滬大戰,畢竟每個人都會對自己所在的城市充滿感情。




以下是老王在知乎對上文問題的回答:



首先關於這個問題,樓主說的不是控規,應該是城市/建築風貌(控制)導則的內容。這個一般由規劃主管部門牽頭,比如上海規土局。風貌控制的內容較多,大到城市的天際線、建築控高、某個區域的建築形式(風格與特徵),小到街道傢具、建築色彩、材質與建築細部樣式等。除此之外,上海還有街道設計導則等國內較領先的風貌管控手段。





而這些區別在直觀上導致了樓主的這種感受:上海比北京的城市更好看!



那麼,下面就幾個城市風貌及城市設計中比較受人關注的點來比較一下北京和上海。(上海是國內較早開展都市計劃{1930年代}和城市設計,並依靠城市設計導則和風貌、街道導則等進行城市風貌管控的城市)






01


城市格局:

上海優於北京




城市格局主要體現在城市路網密度與道路體系。



簡單來說上海整座城市的肌理繼承了歐洲城市

「小街區、密路網」

的特徵;上海的地塊尺度一般都在300米左右,中心城區甚至只有100-150米,尺度友好,街道感十足,步行體驗較好。




道路系統中快速路選擇高架形式,保證效率的同時,也儘可能保持了原有路網街道的步行友好。





上海的街道尺度相對宜人




北京快速路則採用

路面快速路+路口立交橋

的形式,對城市割裂嚴重。立交橋佔地較大,再加上地塊尺度大(北京的快速路與主路並置,次幹道、支路體系不健全,小區路由於各類大院存在無法進入城市的交通體系中)加劇了城市空間的割裂,降低了步行舒適度。




故宮的存在,客觀上也阻礙了交通,分隔了城市。(還可以參考知乎中有關為什麼北京便利店數量遠遠不及上海的文章中「三個半」的觀點佐證)





三環內的高架無情地將北京城切割






02


城市風貌(管理):上海小勝北京




首先,在城市設計導則上,設立風貌顧問團,深度參與城市規劃設計工作;

其次,從歷史風貌上來講,上海對於歷史風貌區採取的是比較苛刻的保護制度,建立了風貌區-風貌街道-優秀歷史建築較為完整的保護體系;最後,對於歷史建築的修復修繕與活化利用的探索,上海走在全國前列。






上海城市規劃設計風貌街區顧問引導機制(來源:《上海城市設計導則》)





上海12個歷史風貌區





上海市歷史風貌道路名錄(來源:《上海街道設計導則-公式版》)




北京對於歷史建築保護更強調「點」(歷史建築),對於「線」(街道性)與「面」(區域性)的保護不足,出現了在歷史風貌區中極其不協調的建築,破壞了整體風貌(站在景山上往南看,右手邊的蛋)。




已有的城市更新諸如後海片區、前門大街以及南鑼鼓巷這樣的地方,原住氣氛消失殆盡,「夜店化」且管理不佳,成為宰客地獄和廉價文創的旅遊景點,和新天地改造、衡山路復興路街區、法租界里弄改造(其實上海類似成功改造還有多處,但都沒有「夜店化」)以及社區活化形成的田子坊、永康路(很可惜,最近閉門了,規劃也是不停協調和妥協的過程啊)在更新理念上有很大差距。




但是,北京作為帝都,歷史遺存中具有較高品質且數量眾多的宮殿、園林、宗廟及皇陵建築等文化遺產,是上海不具備的。









相對於上海的精細化管理,帝都對於城市歷史文化的保護顯得更加「開放」,同時也造成了大眾眼中各種奇奇怪怪的建築和相對雜亂的城市環境。


其次,從現代風貌上來說,上海形成了現代簡約,中西交融的海派風貌,總體上偏西化;北京則情況較複雜,總體上風貌呈現多元。歷史建築品質很高,具有獨立的風貌;老城區內加建、改建及新建建築修建年代、風格與品質差異較大,風貌不統一;新中心大體形成了現代簡約的風貌,但還存有一些標新立異的建築,在形態、色彩上各領風騷,風貌不好協調。 









中西結合的海派風貌鑄就了上海獨特的城市景觀,而對於古建和老城區的改造,上海一直注重協調統一,保證歷史街區風貌的一致性。


第三,從中心區的城市天際線觀感上,上海依託黃浦江-蘇州河,高架路系統,形成了較好的城市展示面,便於靜態集中展示城市輪廓,而北京則相對缺乏展示面,動態觀覽更有效果;上海不存在北京以故宮為核心控高的規劃要求(這個我贊成,不過故宮或者說老城內建築風貌控制不太足),各個中心形成了明顯的超高層聚合。






北京上海城市天際線對比




最後,從城市色彩和建築細節上來說,上海擁有西方古典風格的建築,即使是現代建築,古典元素較容易抽象與運用,體現別樣風味又相得益彰,與整座城市風貌較為協調;而傳統中國式樣元素在部分北京現代建築中缺乏提煉,常採用拼貼手法。除了五十年代一批較為優秀的民族形式建築,改革開放後誕生了一批較生硬的大屋頂(北京西站為代表,這與當時的「奪回古都風貌」思想有關,但是落地成果品位不佳),有風味,沒品位。




普通居民樓(特別是老公房)上海已完成平改坡,不僅改善了頂樓住戶的熱舒適性,並且對坡屋頂樣式和色彩做了統一規劃,十分協調,且符合上海的整體風貌特色。(不能否認近些年來先鋒建築師和大開發商的優秀建築作品,但決定整座城市風貌和景觀的往往就是大片普通的建築和街道)








《上海城市設計導則》設立了「目標引導,過程式控制制,鼓勵創新」的基本城市規劃設計引導原則,同時提出了「引導區」、「引導帶」、「引導核」三個具有主導特點的引導對象,將建築組合方式,建築群體體量,建築立面協調,材質選用,色彩體系等一系列控制元素納入設計原則中,加強對城市整體風貌的協調控制。





上海:對於普通居民樓,上海通過「平改坡」的方式統一建築屋頂立面效果,力求達到城市風貌的協調統一。






北京:對傳統建築元素缺乏提煉,導致北京許多建築形象效果差強人意。






03


城市綠地景觀:旗鼓相當,各有千秋




延中綠地成為了上海的中央公園,緩解快速路影響的同時,也是城市核心區的大片綠地,同時,上海各種街心花園、口袋公園數不勝數,和市民關係較為親近;黃浦江蘇州河加持,形成了豐富的岸線。




北京綠地景觀主要體現在前海、後海、景山、天壇、頤和園、圓明園、玉淵潭、城牆遺址等與歷史遺存並置的區域,品質特色均有,而且具有獨特的歷史底蘊;城內較大的公園綠地當屬奧森公園,但與市民的關係不如上海的公園親近。




再就是北京的景觀多重視自然,人工設計痕迹較少,比如釣魚台那一大片銀杏,簡單粗暴,但也符合北方人的特質。






北京的天壇、景山等綠地公園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綠色。







上海世紀公園,延中綠地,徐匯濱江綠地等成為了上海主要的大面積綠地景觀,為市民休閑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去處。





總體而言,北京和上海的綠地景觀各具特色。






04


城市公共空間:上海宜人,北京嚇人




上海更加精緻實用,重點體現在街道小品、傢具的品質以及建筑前區/界面的設計上。上海幾乎沒有適合大規模人群集會的紀念性廣場,廣場多注重景觀與休憩設施,成為市民休閑納涼、社交與文化演藝的重要空間。濱水岸線較為豐富,形成了浦江兩岸連續的各有特色的濱江公共活力走廊。地下空間開發結合軌道交通,引入風光水綠,高效高品質。二層步行系統的踴躍修建,更加強了各個地塊的聯繫。




相比較而言,北京的公共空間系統,由於政治需要、城市空間格局與交通理念的關係,廣場以適合人流大量集合和疏散為出發點,硬質鋪地較多,不利於日常市民休閑。大馬路,大路網和建築退界,使得大部分主要道路的街道感不足,建筑前更多是「廣場」,用來展示建築形象。感覺北京是一座適合坐在車上去觀覽的城市(老城區除外)。





天安門廣場尺度巨大







相對而言,上海的廣場更加精緻,更多的休憩娛樂空間與更小的尺度拉近了市民與廣場之間的距離。




除此之外,上海形成了多中心,多層次的商業中心,並且每個商業中心形成了結合軌道交通站點的地下,地面和二層步行系統的完善的交通體系,人的交通體驗較好;每個層級的中心都做了較為充分的城市設計考慮,地上地下空間統籌協調,高層建築及城市形象具有標誌性與可識別性;每個中心的功能上,除陸家嘴以強調金融中心外(上海自身對陸家嘴一直保有反思),其餘各中心混合度較高,活力十足。




反觀北京,目前可以和上海類似的只有中關村(功能混合、TOD、公共空間品質較高且有標誌性建築);國貿地區由於道路阻隔與功能單一,再加上地下空間聯繫不足,雖然具有標誌性,但性質與陸家嘴類似。金融街內部公共空間品質不錯,SOM的城市設計,可惜功能更加單一,成為夜間鬼城、缺乏活力與便利(陸家嘴同理)。







上海陸家嘴環島,五角場,北京中關村等,是將人車分流,地上地下空間協調比較好的案例。






05


城市管理水平:旗鼓相當




每個城市都有犄角旮旯的死角,上海也不例外,綜合來看,上海較北京好。




以老王我個人在北京的旅行、生活經驗來看,比如東直門內大街(簋街),三環內(相當於上海的內環內),靠近朝陽和各總部集聚區(相當於上海人口中的上肢角),管理水平較低……本來餐飲集聚,人行道相對較寬,有建筑前區,具有較好街道空間的潛質,但由於管理問題,本來的先天優勢喪失。真的沒法理解明明吃飯的地方,門口瓜子皮、花生殼、垃圾、酒瓶、污水橫流……還可以繼續有那麼多食客……不能全部怪食客,管理是硬傷。




還有帝都時尚的門臉之一,三里屯,周圍黑暗料理車和攤位、電動摩的橫行,無論對衛生、交通還是城市面貌都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除此之外,規劃管理機構設置,上海也較北京領先(行政改革方面上海深圳真的是領頭羊),率先在全國合併了規劃和國土資源部門,成立了規土局,對於多規合一,規劃落地都有了更充分的保障。(北京終於在16年年底組建了北京規劃和國土委員會)




最後,也歡迎大家聊聊「你眼中的上海和北京」。




圖片來源及參考資料:

《上海市城市設計導則》《上海市街道設計導則-公示稿》、視覺中國




作者,老張和老王,同濟建築學碩士,現分別就職于于德、中兩國建築/城市設計機構。專業從事建築設計、城市規劃設計、項目協調管理與諮詢服務工作。非典型的建築師與城市設計師,公眾號「不畫圖的建築師」主持人




授權轉自「不畫圖的建築師( ID:archbuhuatu)」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招商合作 





AssBook設計食堂 

也想用設計的力量改變世界。由 AssBook設計食堂 主辦的

2017城市設計節(上海) 

招商進行中。我們將利用設計的力量發掘城市街區活力及價值,並將價值回報用於城市更新。




01.[主題論壇]

 


2017主題為[城市更新中的新零售空間]。關注城市中的建築、街區、空間,相信設計的力量會讓城市生機勃勃。每年一個主題,以論壇及展覽的方式對某一「城區設計」相關選題。分享全球優質案例,促進當代中國在全球化空間背景下的現狀,對城市生態、文化、脈絡的進行梳理借鑒。




02.[城市喚醒行動]

 


聯合全世界社會學家、建築師、設計師、藝術家,通過設計的力量喚醒城市街道,讓人們的生活回歸街道。同時用街區案例集合年輕設計力量,給予他們展示自己和為城市建設貢獻力量的機會。



招商合作渠道:




  • 電話 

    021-52656362 (工作日,9:00-19:00)



  • 手機 

    13918977445 (尤女士)



  • 郵件 

    business@assbook.cn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ssBook設計食堂 的精彩文章:

扎嬸不在,可事務所做的燈光秀還是酷
理工男撩爆全球!他們讓設計師排隊8小時見識什麼才叫極致空間!
伍德吃托克2017上海M50 I 「美學博覽會」
超震撼巨坑!扎哈遺作:一個不可能建築的建成過程
黑科技又來了!我只不過去了趟廁所,房子就建好了!

TAG:AssBook設計食堂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上海比北京更好看?[熱貼回顧]
北京:「上海都下雪了,北京我還要等你多久?」
我們為何這麼看好,西雅圖房產?北京真能遇上西雅圖嗎?
北京你好 北京再見
最好的北京什麼樣兒?
來看看大寒的北京吧!
鹿晗更博:上海都下雪了,北京我還要等你多久!
北京哪裡的桃花最好看
在上海吃北京烤鴨,還是去大董吧!
北京今天下雪了!來!大家看看北京的雪!
這可能是全北京最好看的海棠花海!
馬蓉回北京不忘帶海南特產!她腳上那雙鞋太搶鏡了!
北京和上海之間差了一個蘭州,北京何時能趕超上海?
北京西站醒了,它想去看看香港
北京車展看什麼?
鬧哪樣!北極竟然比北京還暖和!
在北京看話劇前,我們吃什麼玩什麼?
老北京小吃,皇城根腳下的地道北京味兒,快來看看吧
北京教會你什麼了,一邊活在北京,一邊糟蹋北京?
離開北京的你 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