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韓春雨召回「基因剪刀」,論文從NB撤稿,爭論還將繼續

韓春雨召回「基因剪刀」,論文從NB撤稿,爭論還將繼續

NgAgo論文從應韓春雨要求從自然撤銷

北京時間8月3日,在經歷過長達一年多的紛爭和等待之後,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術》(簡稱NB)應韓春雨等作者的要求,撤稿其發表於2016年5月的NgAgo論文。

其所在單位河北科技大學官網,也刊登了韓春雨團隊的聲明。

轟動世界的基因剪刀NgAgo

韓春雨去年這篇轟動世界的論文稱:短5′磷酸化單鏈DNA可引導格氏嗜鹽鹼桿菌核酸內切酶(NgAgo)產生雙鏈斷裂,實現對人類基因組的編輯。

論文一發表,便引起科研人員的極大興趣和媒體的競相報道。但是很快,有關該研究可重複性的質疑開始迅速增多。2016年11月,NB發表了「編輯部關注」(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提醒科研界留意這些可重複性方面的擔憂。為最終解決這個爭議,多個研究小組在數月里生成了更多的實驗數據。如今塵埃落定,這也是世界各地的許多實驗室為澄清NgAgo的功能而付出的大量時間、精力和資金的證明。

韓春雨論文發表後所產生的影響力,再怎麼誇張地說也不為過,尤其是在論文的來源地中國。中國媒體紛紛進行報道,宣告一項全新基因編輯系統的發現,冠以「諾貝爾獎級」成果。這無疑是一篇中國去年被報道最多的論文;媒體監測公司融文(Melt water)的數據顯示,僅在論文發表後的最初兩個月,就有將近4000篇相關的中文新聞報道。

NgAgo的轟動之處集中在它有可能補充,甚至取代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之一點上。NgAgo有望以一個目標序列進行基因編輯(Cas9不僅需要目標序列,還需要另外一個附近的識別(PAM)序列)。而且,初始數據還顯示了它在其它方面的優勢,如引物的穩定性更強(DNA相對於Cas9採用的RNA),增強特異性,減少基因組編輯脫靶,改善在基因組富含GC區域的活性,以及使所用的試劑更易於合成和處理。

《自然-生物技術》一直與科研界保持聯絡,關注各種為重複論文所做的持續努力。最終,在編輯們的協調下,三個獨立小組的成果形成了一篇單獨的反駁性論文,並通過了同行評議(Nat. Biotechnol.34, 768–773, 2016)。有了這些數據,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提醒讀者留意該論文可能存在問題。

現在,距原論文發表已過去了一年多,當初曾報告說初步成功重複出實驗結果的獨立研究小組,無法強化初始數據,使其達到可發表的水平。類似的,在徵求專家評審人的反饋意見後,我們判定韓春雨及同事提供的最新數據不足以反駁大量與其初始發現相悖的證據。我們現在確信韓春雨的撤稿決定是維護已發表科研記錄完整性的最好做法。

韓春雨事件的關鍵節點回顧

轉自:知社學術圈

2015年6月3日,韓春雨向NB投稿。12月21日,浙江大學沈嘯和韓春雨提交「以Argonaute核酸酶為核心的基因編輯技術」的專利保護申請。

2016年3月21日,Nature Biotechnology接收韓春雨的投稿,並在5月2日在線發表其題為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論文。

2016年5月8日,多家微信公眾號以一鳴驚人為題報道韓春雨在極端艱苦與簡陋的條件下,做出世界級的科技成果,韓春雨首次進入大眾視野,引發熱議,並受到許多媒體熱捧。對於許多處於中國學術體制邊緣地帶的本土青年學者,韓春雨的成功具有極大的勵志效應

2016年5月27日,首個聲稱未能重複韓春雨實驗的帖子在未名空間BBS出現,據稱來自中科院上海分院。其後此類質疑在不同平台不斷湧現。7月2日,知名學術打假人方舟子發表《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的重複性問題》,對其進行公開質疑。

2016年7月13日,韓春雨當選為河北省科協副主席,並在當月被河北科大推薦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候選人。8月18日,韓春雨獲評「美麗河北·最美教師」榮譽稱號。8月31日,河北省發改委批複同意投資2.24億建設河北科大基因編輯研究中心。9月30日,河北科技大學推薦韓春雨做為「萬人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同時,基金委網站顯示,韓春雨獲批題為「NgAgo-gDNA基因編輯技術的完善與應用探究」的100萬科學基金,自2017年1月開始,為期兩年。

2016年7月29日,澳大利亞科學家Gaetan Burgio發表長文,表示不能重複韓春雨論文圖4的結果;國際轉基因技術協會則給會員群發郵件,告誡大家「NgAgo無法在哺乳動物細胞中進行基因編輯。。。不要再浪費時間、金錢、人力和課題。

2016年8月2日,Nature Biotechnology首次對爭議表態,「已有若干研究者聯繫本刊,表示無法重複這項研究。本刊將按照既定流程來調查此事。」8月8日,Nature雜誌則爭議做了專題新聞報道,稱有不願透露姓名的科學家向Nature記者證實實驗的可重複性。河北科技大學則表示,在一個月之內韓春雨將採取適當形式公開驗證,屆時將有權威第三方作證。8月9日,韓春雨應Addgene要求,發布新版的protocol(實驗流程)。

2016年10月1,《科技日報》頭版刊發《韓春雨就「重複實驗失敗」答科技日報記者問》。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韓春雨拒絕自證清白。同天晚些時候,12位學者實名發聲,公開表示他們所在的實驗室未「重複」出韓春雨的實驗。

2016年11月19日,NB發表線上聲明,表達了以下四點:(1) NBT刊登經同行評議的美國、德國、韓國9家單位聯合評論文章「Failure to detect 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即無法實現NgAgo基因編輯功能;(2)對韓春雨論文表達編輯關切,即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3)設定2017年1月期限,限作者予以澄清說明,「provide them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do that by January 2017」; (4) 韓春雨與沈嘯同意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但另外三位作者反對!

2017年1月19日,丹麥諾維信公司與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在NgAgo-gDNA基因編輯技術工具的合作研發和產業化應用方面已經簽署了合作協議,在已達成合作條件的前提下共享各自的NgAgo技術成果,並在未來共同致力於該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2017年5月9,NB在線發布「編輯部關切」(Addendum: 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表明期刊編輯注意到了讀者們對韓春雨2016年5月2日在線發表的有關NgAgo論文重複性的擔憂。此前NBT雜誌也發布了由韓國首爾基礎研究所、弗萊堡大學、美國Mayo醫學中心三個課題組題為「Failure to detect 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的文章,試圖重複韓春雨論文中的Figure 4,然後並沒有檢測到NgAgo介導的DNA切割。同樣不能重複該結果的報道也體現在中國科學家此前聯名在Protein Cell雜誌上發表的相關文章。BT編輯部已經與韓春雨等作者進行聯繫,並表示韓春雨他們還在調查這一系列缺少重複性的原因。相關作者已經知曉這份聲明,調查還在繼續中,韓春雨和沈嘯也同意了NBT編輯部的這一關切與聲明。但是論文的其他幾位作者高峰、Jiang Feng和Yongqiang Wu覺得這個時候發布關切不合適。編輯部最後表示,一旦完成相關調查,將會公布這些結果。

2017年5月20日,中央電視台CCTV-13頻道《新聞調查》欄目播出了以「副教授韓春雨」為題的深度調查節目。其中回顧了NgAgo基因編輯事件的來龍去脈,並播出了韓春雨在2016年12月27日接受央視採訪的內容。當時的韓春雨也對一系列質疑做出回應,認為其他實驗室無法重複實驗的原因可能是大規模細胞污染。而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魏文勝教授為代表的很多國內學者不能接受這樣的解釋,並將事件上升到了影響中國學術界聲譽的層面,認為官方對此事的態度和處理不夠明確有效。

2017年8月3日,NBT發表撤稿社論,應該讓數據說話,Time for the data to speak

In this issue,Chunyu Han and colleagues retract a paperpublished in May 2016 claiming that an Argonaute protein (NgAgo) from the archaea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can be guided by short 5′ phosphorylated single-stranded DNAs to generate double-strand breaks and edit the human genome (Nat. Biotechnol. 34, 768–773, 2016)

社論同時指出,韓春雨最新數據不足以反駁其他學者的發現。

關注還將持續

針對勢必引發廣泛關注的NgAgo撤稿,一位因事件敏感而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連線知社,就撤稿的後續發展,談了幾點看法。該人士稱,NgAgo雖然已經撤稿,但還有諸多問題需要澄清,有待進一步觀察:

NgAgo的不可重複,是原始實驗失誤、偶然性假象、還是學術不端,Nature Biotechnology未做涉及。事件的定性,無論對於韓春雨本人,還是對於中國學術界,都非常重要,需要有關部門進一步的調查結論;

專利與知識產權問題,在撤稿之後,何去何從? 這既包括正在申請流程中的NgAgo國際專利,也涉及丹麥諾維信公司與河北科技大學和韓春雨就NgAgo基因編輯技術的合作; 撤稿後,合作是否會終止?已經支付河北科大的合作款項,會如何處理?

投資2.24億建設的河北科大基因編輯研究中心,在撤稿之後,面臨什麼樣的前景,政府會持續投入,還是關門大吉? 如果持續投入,會有什麼樣的預期產出?如果關門大吉,則其立項過程是否需要重新審議? 亦或是中國式不了了之?

最後,大家都比較關心的,是韓春雨是否會面臨進一步的處理?五部委近日嚴厲處分了捲入《腫瘤生物學》撤稿107篇論文的相關作者。但107篇撤稿事件性質相對單純,而NgAgo則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並存在爭議。有關部門會有什麼樣的處置措施,相信大家都拭目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醫精誠 的精彩文章:

積水潭專家:夏季長期吹空調,當心頸椎病上身
醫生的保護與自我保護|徐醫生於律師一席談
世界頂級醫院束手無策!301醫院泌尿外科機器人手術團隊挑戰上尿路重建手術極限!
女神也有拇外翻?美麗VS健康,你來選一個!

TAG:大醫精誠 |

您可能感興趣

文壇謎一般的存在,讀法成謎作者也成謎,從唐朝爭論到宋朝仍不解
為何陳坤發微博趙薇及時回復,引起粉絲之間的爭論?
丁海寅首次回應C位爭論:當時太緊張,以後會留心
蔣勁夫暫退,引發一系列爭論,網友:對他不想再說什麼
應該如何對待遊戲?這兩個問題爭論至今,始終沒有絕對答案
因一件T恤圖案引發爭論?防彈少年團到日本被製作組臨時退通告?
與周恩來爭論,敬毛澤東為師,最後卻慘遭槍決
《倚天屠龍記》翻拍,網友爭論「最美周芷若」,第一原來是她?
溥傑和潤麒因一件「難」事爭論不止,溥儀一出手,直接找到答案
秦始皇突然被翻案,靠譜嗎?秦粉秦黑爭論不休,答案你站誰?
愛因斯坦信件將被拍賣,內容含「相對論」,是否該拍賣引發爭論
《紅海行動》刪減片段曝光,網友一片爭論,該不該刪掉呢?
馬雲和谷歌CEO,為一件事爭論不休,結果發人深思
皇室對於梅根父親爭論的反應既無能又虛弱,他接連炮轟梅根和哈里
歐盟與美國對伊核協議爭論不休,以色列可能對伊朗先下手為強
順治之死爭論不休,時至今日,依舊未辯出他的真正死因,為什麼?
為何杜甫的死因會歷來爭論不休?
《紅海行動》在越南停止放映並引起爭論,只因這一幕!
還爭論?拳頭已把爭議解決,S8選手階梯表更新,RNG得罪誰了
火箭卡佩拉談判繼續 名記稱雙方目前沒有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