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偷東西」,家長怎麼辦?

孩子「偷東西」,家長怎麼辦?

作者:溫暖小武(爸媽內參)

01

有一個朋友跟我抱怨:

最近,她給孩子洗衣服的時候,總會在口袋裡發現一些沒見過的小東西。有時,是閃亮的珠花,玲瓏可愛的貝殼項鏈;有時是民族風小錢包,帶著華麗古雅的穗子。

我們國家自古就有「小時偷針,長大偷金」的古訓,朋友見此情景,不免擔憂,於是就把三歲的女兒提來「審問」,問她東西是從哪裡來的。

女兒倒是落落大方,回答說,是從好朋友家裡拿來的。

「為什麼要拿小朋友的東西?」媽媽有點生氣地質問。

女兒看到媽媽生氣,有些詫異,就解釋說,拿這些,是因為自己喜歡啊。而且,好朋友的媽媽,經常給她買各種東西,家裡面有很多好玩的,就算拿走了,她也不差這一星半點。

朋友煩惱地說,本來小孩拿別人的東西,她就已經夠頭疼了,沒想到她還不知悔改,根本不覺得自己做錯事,這未免太糟糕了。

這讓我想到自己三歲的小外甥。他爸媽工作太忙,所以經常把他放在我這裡,我會幫忙照管。

有一次我要給他洗書包,發現書包里有一些小卡車小怪獸的塑膠縮微模型。

他爸媽向來不給他買這些,害怕他會把小玩具放到嘴裡,卡到氣管。所以我就問他,東西是從哪來的。

「是幼兒園的啊。」他老老實實回答。

我就教他,明天把東西送回幼兒園,這是給小夥伴們一起玩的,不能一個人獨佔。他貌似聽懂了,乖乖點頭。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我又發現,他包里有一個機器人,上面貼著標籤,就是幼兒園用來給玩具編號的那種標籤。

這下子我頭大了,只好去研究兒童的行為心理學,再去問心理學專業的老師。

然後我才發現,根據孩子的心理,出現在三歲左右的這種行為,並不算真正的「偷竊」,不能將其界定為很惡劣的行為。

因為在這個時候,孩子的三觀還在逐漸形成,尚未定型,他的所有權意識還很模糊。

在他的小心靈里,可能不存在清晰的界限感,在他的認知能力範圍內,還沒有「你的」、「我的」這樣的概念。

即使他模糊地意識到,這東西可能是別人的,但是,孩子在這個階段,是非判斷力依然薄弱,而且比較自我中心,他對自己,也並沒有成人那樣強大而堅決的約束力。於是,他喜歡,他就擁有,這一切,做得天真無邪,自然而然。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其成因,孩子出現這樣的舉止,也不會是毫無來由的,就像樹木總有根基,流水總有來源。

02

有的時候,孩子拿小夥伴的東西,多少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們表面上看來,只是喜歡別人的東西。而在內心深處,他們是因為太渴望家長的關愛,在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採用拿別人東西的方式,來自我滿足,同時希望,通過這樣的行為,喚起家長的關注。

在美劇《絕望主婦》中,主婦林內特有四個頑皮的孩子,丈夫又不成熟,她整天忙裡忙外,顧此失彼。她的孩子們得不到照料,一方面想要滿足自己,一方面又想讓媽媽注意自己,於是就學會了「偷」。

他們把別人家的各種東西,鐘錶、玩具,等等,藏在小屋子裡面。被這些東西環繞著時,他們覺得自己得到了缺失的愛,得到了媽媽沒有給他們買的禮物。

他們還「偷」了一個很漂亮的花盆,種上花,送給媽媽作為母親節賀禮,一心想要引起她的注意。

拿別人的東西當然不對,但是,他們這樣做,確實是一種本能的反應,想要彌補心中的孤獨。

我朋友的孩子,其實也是如此。

在帶著孩子把玩具還給小夥伴之後,朋友通過交談,了解到,那個女孩子的家長,對女兒非常關註:

平時晚上下班,一定要陪女兒讀故事,出外時則會跟女兒視頻。

家長到青島去出差,日程很忙,可是仍然給女兒帶回來了珊瑚盆景和貝殼項鏈。去雲南做項目時,也很忙碌,但是還惦記著女兒,給她買了民族風的小錢包和香蠟做的吊墜。

而朋友的孩子,經常在別人家玩,目睹著這一切,再想到,自己的家長,連陪自己的時間都沒有,也沒想著自己。於是,敏感的她,自然覺得不滿,就開始拿別人的東西,來取悅自己,給自己照顧,送自己禮物,給自己小小的幸福與滿足。

雖然朋友其實對孩子不錯,讓她吃得好穿得暖,然而,孩子得到了小康的物質環境,卻沒有得到時刻的陪伴,和無處不在的關愛,自然就會不知足。

育兒界有一句話:「孩子的幸福,不在於家長究竟給了多少關愛,而在於孩子感受到了多少關愛。」

有時,你的努力,你的付出,並沒有讓他感覺到滿足。

就像我們常說的那句話:「我喜歡吃蘋果,你卻給了我一車梨,然後你說,你被自己感動了,問我為什麼不感動,我無言以對。我只是喜歡蘋果而已,你按照你的方式來愛我,卻忽略了,你給我的,是不是我想要的。」

陪伴,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哪怕給他錦衣玉食寶馬雕車,恐怕都比不上家人常伴身邊。哪怕有別人陪他,對他不錯,他還是會對家人十分想念。

就像我的小外甥,因為家人太忙,他經常不能和他們見面。於是,他常會一本正經地對我說:「小姨,你是個好人,但是,我還是想和我媽媽在一起。」

我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的時候,哈哈大笑,覺得這就像一個成年人在給別人發好人卡,要和人家分手。

可是聽多了之後,我就不再笑了。這種話的背後,有一種悲涼的意味,一種執著的呼喚。

在一個孩子的心中,父母的地位,父母的角色,幾乎是天下無雙,不可取代的。別人對他再好,也無法填補他心中的空虛,他還是期待,期待那種獨一無二的溫暖。

人生總是倉促,光陰似箭白駒過隙,時間奔流的速度,遠超我們的想像。所有的孩子,都只有一次,不可復得的童年,而我們也只有這一次機會,給他們設身處地的陪伴。

這種陪伴,不但能讓他們身心健全,擯棄不應有的習慣,而且,對於家長而言,若此時盡心儘力,以後也就不會遺憾。

我曾經在書中讀過這樣一段:

當我們為生活疲於奔命時,生活已經離我們而去。我們的孩子在不停地長大,我們摯愛的人離開了,我們的體型變了樣,我們的夢想也在悄然溜走。一句話,我們錯過了生活。

生活中,血濃於水的親情,陪伴與共處的天倫之樂,對孩子而言,不容錯過,不可或缺。

繁忙的我們,也要記得,忙裡偷閒,用自己的陪伴,消除孩子壞習慣的來源,給孩子和自己,一點共同的時間。

03

很多時候,孩子拿別人的東西,是因為缺少陪伴,受了忽視;而有的時候,孩子會「偷」東西,也可能是因為他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譬如在幼兒園,沒有玩到某種玩具,受了同學欺負,或者受到老師批評,就乾脆用「偷」的形式,來宣洩自己的不滿。

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平心靜氣,鼓勵他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他知道,東西是別人的,不能亂拿,如果東西不見了,別人也會難過,並因勢利導,鼓勵他正確面對這件事,把東西加以歸還,以後樹立合理的觀念,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如果此時,家長充滿憤怒,對他太嚴,反而會激起他的反抗心理。他知道這樣的事情能惹毛家長,於是,就可能養成拿別人東西的不良習慣,讓這種做法,固化為他的心理需求。因為,他要用這樣的方式,打破家長的規則,向大人回擊和「挑戰」。當孩子看到,他能引發大人強烈的情緒波動,引起大人加倍的關注,他甚至有可能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

所以,當家長,最重要的,終究是一個「度」的問題。

當孩子出現這種習慣時,我們既不能置之不理,放任不管,也不能反應過激,讓孩子加倍逆反。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在所難免。

然而通過我們的耐心細緻,反躬自省,我們一定能和孩子一起,克服困難。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你教育孩子,也就是在教育自己,對自己加以檢驗。」

有時候,最關鍵的,不是發生了什麼,而是通過發生的事情,我們意識到怎樣提高和改善,教學相長,不斷提升,和孩子一起,體驗這個珍貴、短暫,又因短暫而益發美好的童年。

作者簡介:溫暖小武,又名武小暖,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簽約作者。管理碩士,大學教師和自由翻譯。文靜吃貨宅,浪漫學院派,寫暖心的文,記入心的事,把生活中的足跡,譯成字裡行間的歡喜。願我們與世界,彼此溫柔相待,願我們都溫暖,且有力。簡書@溫暖小武,微博@溫暖小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孩子老喜歡拆東西 家長應該怎麼辦?
熊孩子愛破壞東西怎麼辦?
狗子為什麼愛刨東西?它在刨什麼?
寶寶抓到什麼東西都往嘴裡放,該怎麼辦?
你家狗子咬掉你最貴的東西?
狗狗老偷吃東西怎麼辦?網友:打!
狗愛吃什麼東西?
孩子上幼兒園,書包里需要放什麼東西呢?
古人袖子里的東西,為什麼不會掉啊?
到底是什麼東西,讓孔子和老子都為它痴迷一生?
我最近買東西上癮了,怎麼辦怎麼辦!
宋朝官員帽子兩邊的東西叫什麼?
你最喜歡的東西摔了怎麼辦?
你有什麼怕的東西么?
子宮內膜息肉?那是什麼東西?
隊長是個什麼東西?
狗狗喜歡偷吃東西怎麼辦?如何防止?
貴族是什麼東西?
4歲孩子越長越像「猴子」檢查後媽媽嚇哭!還給孩子亂補這東西嗎
鹽城女子買東西不給錢,還叫囂:就騙你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