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美研究有何不同?揭秘美國首次人類胚胎基因編輯

中美研究有何不同?揭秘美國首次人類胚胎基因編輯

美國首次編輯人類胚胎基因的研究8月2日正式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該研究一周前遭媒體曝光,引發全球科技界廣泛關注。由於牽扯道德倫理問題,人類胚胎研究屢屢處於爭議之中。迄今,只有中美兩國實施過人類胚胎基因編輯,英國一個團隊則獲得政府的類似試驗許可。

那麼,科學家出於何種考量要對人類胚胎基因「動刀」?怎麼實施?效果如何?將來有哪些應用?就這些問題,新華社記者採訪了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華人研究員吳軍,他是這篇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倫理審批耗時久

吳軍說,2015年,中國中山大學黃軍就團隊在世界上第一個發表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引起廣泛關注和巨大爭議。其實,美國俄勒岡衛生科學大學當時也在與索爾克生物研究所聯繫,考慮做這方面的工作,只不過後來等待倫理審批文件等了很久。

那麼,中美的研究有何不同?吳軍介紹,過去兩年中,中國有3個團隊先後嘗試利用「基因剪刀」CRISPR-Cas9系統編輯人類胚胎中的致病基因,其中黃軍就團隊和范勇團隊使用的是無法存活的異常三倍體人類胚胎,希望盡量減少爭議;劉見橋團隊則使用正常二倍體胚胎。美國此次使用的也是二倍體胚胎,但編輯過程有所不同。

吳軍指出,中國研究團隊通過試驗證實了「基因剪刀」在人類胚胎中能夠發揮編輯功能,但也發現了兩個重要問題,即脫靶效應以及胚胎嵌合問題。他們此次研究旨在進一步探索編輯的效率、脫靶和胚胎嵌合問題,同時利用「基因剪刀」安全修復人類早期胚胎中導致肥厚型心肌病的基因突變。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種全球性疾病,同時也是青壯年運動員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據吳軍介紹,肥厚型心肌病主要由最常見的遺傳突變——MYBPC3基因突變引起,是迄今已知1萬多種單基因遺傳病之一。如果使用基因編輯技術在胚胎中成功修復MYBPC3突變,那麼它就將不再遺傳給後代,讓這一家族性遺傳疾病獲得根治。

胚胎編輯顯功效

最新研究中,CRISPR-Cas9系統以100%的比例在正確基因位點實施了編輯58個試驗胚胎中42個未檢測到MYBPC3基因突變,即健康胚胎比例佔72.4%。通常攜帶單拷貝基因突變的患者,只有50%的幾率把健康基因傳給下一代。最新成果意味著,這一幾率從50%提高到了72.4%,從而讓患者在實施試管嬰兒手術時,能獲得更多的健康胚胎。

此外,多種檢測方法顯示,這項研究有效消除了脫靶效應和胚胎嵌合的影響。

吳軍說,「秘訣」有兩個。一是利用攜帶MYBPC3突變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多能誘導幹細胞,優化了基因編輯流程;二是藉助體外受精技術,把優化工具與攜帶MYBPC3突變的精子共同注射入處於分裂期的正常卵子以產生受精卵,而先前研究都是在胚胎後期注射編輯工具。

吳軍說,這項研究顯示了早期胚胎編輯能夠達到較高的效率和安全性,揭示了早期胚胎編輯在單基因顯性遺傳病安全防治方面的重大潛力,將對編輯技術的應用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他認為,早期胚胎編輯技術在倫理許可範圍內的進一步探索優化,可能成為獲得健康胚胎或提高健康胚胎數量的新途徑,也是顯性致病基因兩個拷貝全部突變患者獲得健康後代的唯一可能途徑。

「其他單基因顯性遺傳突變的編輯修復是否能夠有類似的效果和安全性,將是研究人員下一步的探索重點。」吳軍說。

「我們目前的工作還屬於基礎研究,在倫理的允許範圍之內。我們應該繼續進行這樣的基礎研究,以獲得更多信息,」吳軍說,「這樣才能讓我們知道下一步怎麼去選擇、判斷將來的應用。」

「中國貢獻」受關注

吳軍說,這項研究由索爾克生物研究所、俄勒岡衛生科學大學、中國深圳國家基因庫、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合作完成,是科學家通力協作下取得的重量級研究成果。其中,俄勒岡衛生科學大學是研究的主要發起者,最主要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也在該大學實施,而索爾克生物研究所主要優化了CRISPR-Cas9的編輯流程,還與深圳國家基因庫、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一道參與檢測了編輯的效率和安全性。

「我們實驗室與深圳國家基因庫有著長期的合作關係,測序及相關分析技術在基因編輯應用評估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是深圳國家基因庫的強項,所以我們邀請深圳國家基因庫也參與進來。」吳軍說。

吳軍認為,華人科學家在此項研究中的重要貢獻值得關注。俄勒岡衛生科學大學的馬虹也是這項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是整個項目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此外,還有一些在美華人科學家參與研究。

吳軍還透露,目前美國政府禁止聯邦資金支持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所以他們的研究資金來自私人贊助。本次論文發表並沒有遇到太多困難,從投稿到發表用了約4個月,關鍵原因可能在於他們解決了脫靶和嵌合問題。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揭秘美國首次人類胚胎基因編輯

新聞報料

商務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BBC:這些是未來30年人類面臨的十大挑戰
污染源來自哪裡?歐洲「毒雞蛋」事件在德國12州發酵
CNN刊文:中國人生活不可或缺的18種飲品
讓吃貨哭泣的瞬間。。
《國家地理》又來幫你洗眼睛了

TAG:界面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美國教授被曝參與基因編輯嬰兒研究:因改造人類胚胎基因在美非法
中國科學家再次領先!率先將新一代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人類胚胎
我科學家首繪基因圖譜揭示人類胚胎髮育和進化奧秘
美恢復人類胚胎組織研究
基因編輯專家:編輯人類胚胎併產生新生個體,是對倫理的嚴重褻瀆
英科學家準備「修改」人類胚胎基因
重磅!中國科學家利用鹼基編輯技術成功修復人類胚胎中的基因突變
從胚胎的基因篩選到基因編輯,我們離轉基因人類還有多遠?
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實驗成功?談談這項技術
《細胞》重磅!中國科學家解讀指揮人類胚胎基因表達「編程語言」,揭開人類胚胎髮育激活機制
正反雙方:是否應該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
英國相關倫理學協會表示基因編輯人類胚胎「倫理上可接受」
世界首例「人猴雜交胚胎」,西班牙科學家領導,卻由中國人完成
震驚!還有基因編輯胚胎在孕育中?
中國科學家團隊首次解析人類胚胎著床過程
多數美國人希望基因編輯能治療嬰兒疾病,但卻反對在人類胚胎上進行相關測試
日本放寬人類胚胎研究細則,倫理學家對此表示擔憂
「人雞胚胎」破解生命起源奧秘,首次證實「組織者」存在於人體
廣東初步查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賀建奎私自開展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
清華艾滋病專家張林琦評論:對健康胚胎進行基因編輯不理智不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