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抗戰過程中改變歷史的十件事情

抗戰過程中改變歷史的十件事情

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日本侵略軍共約28萬人,動用軍艦30餘艘,飛機500餘架,坦克300餘輛,大舉進犯上海。中國軍隊先後調集70餘個師,艦艇約40艘,飛機250架,投入戰鬥。經過浴血奮戰,中國軍隊斃傷日軍4萬多人,堅守上海達3個月之久,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者速戰速決的幻想。

北大營:打響抗戰第一槍

「抗日十大事件」之— ——「九一八」事變

事件回放: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借口「中村事件」,於該夜10時30分突襲瀋陽城外交官屯南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並炮擊北大營營房,隨即反誣中國軍隊所為,命關東軍進攻瀋陽,「九一八」事變爆發.在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日到來之時,北大營作為打響中國局部抗戰第一槍的地方,再度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李景雲,今年89歲,自出生之日起便一直住在距北大營不遠處的大東區二檯子地區。「那天剛剛睡到半夜,就被一陣陣猛烈的機關槍聲驚醒,緊接著就是炮彈落地的轟轟聲,隨即就把天映紅了。」在位於大東區二檯子地區的一座老房子里,記者見到了李景雲老人———這是目前我們唯一能找得到的距北大營最近的見證人。儘管老人前一陣子患上了腦血栓,說話並不是很清楚,但是談起當年曾經發生的那個驚天動地的事件,李景雲老人的思維卻異常清晰.「我打小就在北大營附近住,『九一八』事變發生的時候剛剛15歲。」回想起往事,老人似乎有說不完的話,「當年我們家一個月靠幾塊大洋,用來養活9口人,時常吃不上飯。」由於身體原因,老人不能經常去離家並不太遠的「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可老人對當年所發生的一切卻時刻不能忘記。「我總跟我那大孫子講起『九一八』。」儘管已經大學畢業的大孫子對當年爺爺所經歷的一切還比較陌生,但只要孩子來,老人都會不厭其煩地講述當年的故事。

上海學生聲援「一二·九

「抗日十大事件」之———「一二·九」運動

事件回放:1935年12月9日,北平發生的「一二·九」運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次大規模學生愛國運動。在中共北平臨時工作委員會的領導下,北平愛國學生6000餘人,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抗日救國示威遊行。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了全國學生的響應和全國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西安事變,偶然中的必然

「抗日十大事件」之———西安事變

事件回放: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24日,會談達成6項協議,西安事變和平解決。26日,張學良陪蔣介石回南京被扣留。在西安事變研究專家李雲峰看來,西安事變是許多偶然因素造成的一個必然事件。從當時的形勢看,抗日的大潮是無法抗拒的,張學良和楊虎城都主張抗日,而蔣介石又主張「攘外必先安內」,他們觀點的不同註定要產生分歧。「九一八」事變後的第三天,楊虎城就號召抗日救國。加之,陝北「剿共」損失很大。另外,1936年的四五月間,張學良與周恩來在延安會談時,曾達成口頭協議,就是以蘭州為中心建立西北國防中心。還有就是「一二·九」西安學生請願遊行運動的促進.這一切都可以說是事變爆發的必然因素。從偶然因素來講,首先,張學良這個人比較單純,敢作敢為,與蔣介石私交頗深,敢於和蔣介石發生面對面的衝突;其次,蔣介石在12月9日學生請願遊行後,就考慮通過《大公報》發布撤換張學良、由蔣鼎文來代替張學良的消息。12月12日《大公報》發表了這條消息,張、蔣發生爭吵,蔣介石很生氣大罵張學良是「兩面派」,所以說西安事變是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對於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毛澤東在接受史沫特萊採訪時說「並不在意外,實是在意中」,「因為只有國內和平,才能對日作戰」,如果不能和平解決,則「兵連禍結,不知要弄到何種地步。必然給日本一個最好的侵略機會,中國也許因此亡國,至少也要受到極大損害」。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從此內戰基本結束,給國共兩黨重新合作建立了必要的前提。

復旦糧絕,校長雪夜借

「抗日十大事件」之———淞滬會戰

事件回放: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日本侵略軍共約28萬人,動用軍艦30餘艘,飛機500餘架,坦克300餘輛,大舉進犯上海。中國軍隊先後調集70餘個師,艦艇約40艘,飛機250架,投入戰鬥。經過浴血奮戰,中國軍隊斃傷日軍4萬多人,堅守上海達3個月之久,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者速戰速決的幻想。「八一三」淞滬抗戰失利後,日寇攻佔上海,復旦大學校舍被毀,800多名師生被逼上廬山。當時,復旦已與大夏大學組成臨時聯合大學,分兩部遷往江西和貴州。10月,聯大第一部借廬山普仁醫院為校址,租借一些旅舍為宿舍,師生800餘人開始上課。11月12日,上海淪陷,江西戰事吃緊,江西聯大一部決定內遷貴陽與二部合併。次年2月,復旦師生繼續內遷。此時,學校已彈盡糧絕,恰巧國家教育文化救助組陳立夫組長路過廬山,該校領導連夜在雪中提著燈籠,邊跌邊走,終於見到了陳立夫,在借得一萬元後繼續西遷.而後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復旦大學終於在北碚對岸的夏壩覓得校址。就這樣,復旦大學的師生們輾轉5000里到達重慶,並於1938年2月開始上課,而後又陸續增設了農學院,開辦了銀行專修科,並新增了全國高校中唯一的統計系,建造了寒冰館與新聞館等,還在國統區第一個刊登《毛澤東傳》.

68年後,重走盧溝橋

「抗日十大事件」之———盧溝橋事變

事件回放: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郊盧溝橋附近舉行挑釁性軍事演習,隨後,炮轟宛平城,中國守軍奮起抵抗,史稱「七七」盧溝橋事變。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國全國性抗戰的起點。從六里橋開車到盧溝橋,用不了半個小時。距離北京這個國際大都市如此近的地方,至今還保留著有300多年歷史的石橋———盧溝橋,300多年歷史的古鎮———宛平城。盧溝橋和宛平城之所以如此「著名」,不僅僅因為盧溝橋是「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宛平城是通往北京的交通要道,還因為1937年7月7日那天,讓所有中國人都無法忘記的「七七」事變從這裡爆發。今年已經85歲高齡的李世勤老人。在一位熱心的老奶奶的帶領下,記者順利地來到了李老先生家。雖然李老先生已經85歲高齡,歲月的痕迹也深深地印在了臉上,但他身體還十分健康。攀談下來,這幾年來老先生接受過新華社、《中國青年報》以及廣東和浙江的幾家媒體採訪,也是個「新聞人物」了。1937年,我17歲,是盧溝橋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孩子們上學也是一年上一年不上的,所以17歲了才上六年級。「七七」事變以前,宛平守軍第19軍就一直住在城裡。宛平縣有東、西兩個城門。打1937年年初,日軍就不斷到宛平城東門來挑釁,他們想進來,29軍就沒讓他們進來。當時大家就分析,日軍一而再地要攻打宛平城,就是因為要佔領盧溝橋旁邊的鐵路,那是南方通往北京唯一的鐵路通道,是軍事要道、咽喉要道,如果它丟了,北京就徹底孤立了。1937年7月初,學校剛放暑假,但我沒有回家。7月7日凌晨,我們還沒起床,一聲特別響的槍聲把大家都驚醒了。後來知道那時東門關上了。日軍是從丰台來的。丰台有個西倉庫,是日軍倉庫。日軍以那個倉庫囤積兵馬糧草,在這以前,儘管日軍也和宛平守軍接觸過幾次,但沒打起來,老百姓的生活還算正常。可是東門站崗的兵就從兩個慢慢增加到1個班了。打起來以後,老百姓都很怕。宛平城裡的年輕人全走了,都找地方避難去了,因為日本人首先要抓的就是年輕人。我帶著兩個弟弟:李世勛和李世合,當時一個15歲,一個13歲,到大興的親戚家避難去了。我父母留在家裡。因為當時誰也不知道會打多久,誰也沒想到,這一打就打了8年。[那時候,整天提心弔膽的,日本軍隊可以隨便抓人;盧溝橋附近的田地也不多,挖點兒野菜都不容易,吃點兒野菜加棒子麵兒就算好的了。]我們出城的那天,老街坊一大堆,前前後後都出城了。青壯年都走了,年輕的婦女也都走了。東門關了,大家都是從西門走的,出了城門就各奔他鄉了。後來聽說,宛平城大概是一個月以後失守的,失守時,日軍是從西門進來的。我帶著兩個弟弟在親戚家住了兩個月,老在外頭呆著也不行。我就帶著兩個弟弟回來。當時最怕的就是在路上的時候。我那時年齡也不大,才17歲,兩個弟弟年齡也小,又都是年輕人,要是在路上碰到日本人,讓日本人抓走就完了。走在路上,心裡真害怕。回到宛平城裡,父母也不在家了。聽沒走的街坊說,他們上北平市裡了,我也聯絡不上。我就又帶著兩個弟弟去找父母。我大哥李世昌,在北平市裡做買賣,住廣安門。我找到我大哥家,我父母也在那兒。後來,我大哥那兒也住不了了。我父母加上我們幾個就在難民收容所住了兩個月,也在廣安門。那時候,整天提心弔膽的,日本軍隊可以隨便抓人,百姓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沒命。另外生活也不好,連窩窩頭都吃不上。盧溝橋附近的田地也不多,挖點兒野菜都不容易,吃點兒野菜加棒子麵兒就算好的了。後來,我們一家子回到宛平城來種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的時候,我們看了報紙,都很高興,早盼著這一天了。老百姓可以不受外國人的欺壓了。

民族創傷,30萬軍民倒下

「抗日十大事件」之———南京大屠殺

事件回放:1937年12月13日,日軍佔領南京並開始進行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瘋狂殺害中國平民和被俘軍人30多萬人。68年是一段漫長的歲月,漫長到足夠使一個不經世事的孩童變成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漫長到可以讓歲月中許多不願回憶的往事漸漸變得模糊,以至最終遺忘。然而,對於所有南京人,乃至中國人而言,1937年12月,是一段永遠無法忘卻的歲月,就像一道傷疤永遠刻在人們的心靈深處,不時隱隱作痛。在那個寒冷的冬季,20萬侵華日軍兵分南北兩路進攻南京,中國軍隊以10萬之眾浴血奮戰,英勇反擊侵略者。然而終因實力懸殊,12月13日南京城淪陷。隨後,在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師團長谷壽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揮下,日軍對手無寸鐵的無辜中國百姓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規模屠殺。據1946年2月中國南京軍事法庭查證:日軍集體大屠殺28案,19萬人,零散屠殺858案,15萬人。在長達6個星期的大屠殺中,中國軍民被槍殺和活埋者達30多萬人,兩萬以上的婦女被x、輪姦。此外,日軍還對南京進行了大規模洗劫,全市約有1/3的建築物和財產化為灰燼,無數住宅、商店、機關、倉庫被搶劫一空。一時間,南京血流成河,屍橫遍野:「江邊流水盡為之赤,城內外所有河渠、溝壑無不填滿屍體」,僅經慈善團體掩埋屍骸就達15萬以上。六朝古都頃刻間變成了一座人間煉獄,一片滿目瘡痍的廢墟。這就是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即便是在68年後的今天,當站在這片曾經飽受蹂躪的土地上,面對一處處侵華日軍實施暴行的遺址時,回眸那場屠殺中一個個慘不忍睹的瞬間,不能控制的疼痛在記憶中燃燒。在深沉地回望中,提醒人們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年代。讓歷史告訴未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如今的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就是在當年的江東門「萬人坑」遺址上建造起來的,每天,這裡都有數以千計的國內外參觀者憑弔參觀。高聳的標誌碑把時間定格在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提醒著人們永遠銘記那段血雨腥風的悲慘歲月;「哭牆」前遇難者的名字無聲地控訴著侵華日軍慘無人道的殺戮暴行;殘垣斷壁的城牆被炮火轟開的斷面隱隱透出暗紅色,據說,那是被遇難者血液浸染後的結果;城牆下,一顆遇難者的「頭顱」憤怒地睜大雙眼,張著含冤的嘴巴,臉頰因為被刀砍開一條深深的缺口而痛苦地抽搐著。1998年4月,新挖掘的「萬人坑」遺址出土了200多具遺骨,經過法學、醫學、考古學和歷史學等多方專家考證,這些遺骨已在地下埋了60多年,其中男女老幼均有。年齡最小的只有3歲,年齡最大的有60多歲。一位60多歲的老婦,她的兩眉間留有一個彈孔,是被開槍擊中頭部身亡的;一位18歲的少女,右側胯骨被日軍的單刃刀刺步槍刺穿;還有許多屍骸中殘留著碩大的鐵釘。歷史重現:1937年12月16日,日軍將被解除武裝的中國士兵和平民萬餘人,囚禁於原陸軍監獄院內,傍晚押至江東門,借放火焚燒民房照明,以輕重機槍向人群猛烈掃射,受害者眾聲哀號,相繼倒卧於血泊之中。遺屍枕藉,盈衢塞道,直至蔽滿江東河面,且拋露風日之下,久無人收,情至慘烈。第二年春天,天暖雪化時,江東門一代血水滿地。這些屍骸後經南京慈善團體收屍掩埋於兩個大坑內。倖存者回憶:南京失陷後,當時只有16歲的劉修榮和父親、哥哥、弟弟4人因無法渡江而躲在江東門水關橋附近。一天,天還未亮,幾個日本兵突然闖進他和哥哥住的屋裡,用刺刀往被窩裡亂戳。劉修榮小肚子上中了兩刀,因隔著被子,傷口較淺,但傷痕至今猶在。哥哥見狀前來救他,立即被日本兵抓住,拖到門口用刺刀亂戳,又向他太陽穴打了一槍,當場被打死。兩天後,劉修榮看到日本兵把被俘虜的國民黨士兵集中在陸軍監獄到大茶亭之間約兩里長的路上,用刺刀捅,用機槍掃射,整整殺了一天,屍體成堆,只有極少數人死裡逃生。1937年12月,侵華日軍陷城之初,南京難民如潮,3萬多已經解除武裝的士兵和兩萬多平民躲聚在燕子磯江灘,準備從南岸求渡北逃。然而,由於日本兵封鎖了江面,無處可逃的民眾旋即被大隊追兵包圍。日軍以機槍掃射,5萬餘名同胞幾乎全部遇難。屍體大部分被拋入長江。到第二年春天,江水落下去後,屍體堆滿荒灘,血染江流,罹難之眾,情狀之慘,乃世所罕見!倖存者回憶:曾經在「中央軍」八十八師服役的郭國強,在上海和江蘇句容與日軍作過戰。1937年12月,他與200多名潰敗的「中央軍」士兵穿著便衣,逃到南京燕子磯三台洞附近,親眼見到了日軍在燕子磯江灘大屠殺的情景。當時,日軍用機槍掃射了一天一夜,有兩萬多已經解除了武裝的「中央軍」喪命。郭國強他們躲在三台洞,後來被日軍發現,他們佯說自己是開山的農民,並拿出開山的工具才免於一死。

打鬼子,我吹響衝鋒號

「抗日十大事件」之———平型關大捷

事件回放: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第115師於平型關伏擊日軍,擊斃日軍1000餘人,擊毀其全部輜重車輛,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這就是著名的平型關大捷。68年前,親歷那場戰鬥的老戰士講述了這場來之不易的抗戰第一捷。82歲的強勇,平型關戰鬥中在一一五師主攻團六八六團團部當司號員。「9月24日,大約是臨近黃昏時,我們急行軍前往平型關。上級命令我團,拂曉前必須到達指定的埋伏地點。雨下得太大,一路上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山洪。那年我才14歲,每次遇到山洪河溝時,害怕被洪水沖走,我就使勁拽住馬尾巴。天亮前,我們到了平型關。六八六團的團指揮所就設在老爺廟後面的山上,也不構築工事,團長到哪兒,哪兒就是指揮所。部隊全部埋伏好不久,毫無警覺的日軍大搖大擺地沿著公路向平型關開來,進入了我們的埋伏圈。團長一聲令下,司號長和我吹響了衝鋒號,戰鬥就打響了,日軍沒有反應過來。從山上往下看,他們的隊伍當時就亂了。」強勇說,那時候團部與營部傳達命令除了有軍號,還有手搖電話。打仗之前,通信員背著一捆一捆的電線,把線接起來,接上電話,就能聯繫上了。那場戰鬥打了整整一天。「快黃昏時,戰鬥基本結束了,但是山下的敵人仍然在頑強抵抗。我們把鬼子的隊伍打散了,河溝岔子里到處都是他們的人。我們的戰士們就一點點地打他們。」強勇回憶說,山溝里有很多空窯洞,其實就是黃土牆上挖個洞,也不知道老百姓拿它做什麼,被打散的敵人躲在窯洞里不出來,戰士們就一個窯洞一個窯洞地找著打。一一五師屬獨立團、騎兵營的任務是在靈丘至淶源間和靈丘至廣靈間阻敵增援。

重見天日的冼星海手稿.

「抗日十大事件」之———武漢會戰

事件回放:1938年6月12日至10月27日,武漢會戰爆發。會戰從日軍攻佔安慶開始到武漢失守為止,歷時4個半月,中國軍隊共斃傷敵軍近4萬人。以武漢會戰結束為標誌,中國抗日戰爭開始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曾伏虎是「老通城」的後人,他家與冼星海有一段特殊交往;在冼星海誕辰100周年、逝世60周年、同時也是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特殊時刻,曾先生拿出了他家67年來始終珍藏著的3份「冼星海手稿」。這3份手稿,包括一張冼星海從延安寫往武漢的便箋和兩首歌的曲譜草稿。1929年,蔡甸人曾厚誠租下漢口大智路3號湖北省銀行的一個門面,開辦了「通城飲食店」。他的店成為抗日救亡活動場所乃至地下黨的接頭地點。這裡的常客包括郭沫若、冼星海、田漢、金山等文化名人,以及地下黨員潘珙、李銳等眾多愛國人士、青年學生。曾厚誠的第四子曾昭正和他的好友李行夫,積极參与抗日救亡歌詠活動,和冼星海成了朋友。1938年底,冼星海離開武漢去了延安,此後去了蘇聯。李行夫與曾昭正的二姐那時候結了婚,冼星海得知此事時,給在延安的妻子寫信:「魯藝有什麼新的消息或新歌就給他們.」68年過去了,冼星海、曾昭正、李行夫這些人都已經離開了我們。但是,把他們那一代人維繫在一起的文化血脈卻沒有中斷。家中珍藏有3份冼星海手稿的人,就是李行夫的兒子、曾昭正的外甥曾伏虎。「您打算怎樣處理這些手稿?」「我想,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遺產,我願意將它公之於世,讓人們更好地紀念冼星海,記住那個轟轟烈烈的時代,記住那個時代的人。」

井陘:百團大戰首捷之地

「抗日十大事件」之———百團大戰

楊仲山,百團大戰八路軍戰士.事件回放:1940年8月20日,八路軍發起「百團大戰」。這次大戰經歷了兩個主動進攻階段和一個反「掃蕩」階段,歷時5個多月。1940年8月20日22時,八路軍總部發動「百團大戰」,這是抗戰以來x、八路軍在整個華北首次大規模的主動戰役進攻。此次戰役攻擊的重點就是正(正定)太(太原)鐵路(現石太鐵路線)沿線的敵人。石家莊井陘礦區地處晉冀交通咽喉要地,區內生產的煤煙質地優良,是煉製焦炭、發展鋼鐵工業的重要能源。此地緊臨正太鐵路,又有鐵路與正太鐵路相連,便成了正太破襲戰的首戰之地,也是「百團大戰」第一階段戰事的主戰場。記者驅車沿當年曾經有過激烈戰事的新井礦址、新井車站及附近的動王舍、澗底村等處一路尋訪。53歲的田宏生是井陘礦區萬人坑紀念館館長。記者在紀念館展區內看到多幅「百團大戰」中井陘礦區主戰場的珍貴照片和多件實物。田宏生告訴記者:「井陘礦區是正太破襲戰的主戰場,是百團大戰的首捷之地。」1940年,為了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八路軍總部決定發動一次對日軍華北交通幹線的全面破襲戰役,重點在正太鐵路。戰役於8月20日22時開始。因井陘礦區緊鄰正太鐵路,又有鐵路與正太鐵路相連,東可出擊華北重鎮石家莊,西扼天險娘子關,還是重要的能源基地,於是我軍決定以毀滅正太鐵路和井陘煤礦為目標,礦區便成了正太破襲戰的首戰之地。

老同志深情憶延安

「抗日十大事件」之———中共七大會議

事件回放: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x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會議號召解放區軍民實行軍事戰略轉變和準備全面反攻。在《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覽上,原南京軍區司令員向守志上將是最早入場的一批參觀者之一。今年88歲的向老曾經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工作生活過,這次展覽讓向老又動情地回憶起在延安的難忘歲月。他告訴記者,在今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的歷史征程中,延安精神依然是最寶貴鮮活的教科書。向老說:「延安精神是中國x人創立民族精神的寶貴財富,中國x人正是靠艱苦奮鬥、自力更生、不畏強敵、不畏艱險的延安精神,把黨的事業和中國革命不斷推向勝利。革命戰爭年代,在延安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全國各地人民特別是很多有志青年奔赴延安,投身抗日。因為延安是黨創建的革命中心,延安是中華民族走向振興的希望象徵。可以說,正是在延安精神的哺育下,中國革命取得了成功,幾代中國人成長起來。」「今天舉辦延安精神展覽非常有意義,延安精神應當大大弘揚」。向守志說,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延安精神同樣有著蓬勃的生命力,它時刻提醒廣大黨員幹部保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奮鬥的精神品質、清正廉潔的思想作風,時刻保持黨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血肉聯繫,從而指導我們的事業不斷前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竹林說古 的精彩文章:

抗日歷史重大事件一覽
血戰二十餘天,台兒庄大捷
抗戰中悲壯的故事,陝西男兒魂歸黃河
血性和暴力的抗戰,喋血川軍
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七大遺憾,讓人扼腕嘆息

TAG:竹林說古 |

您可能感興趣

一件「不足掛齒」的事情改變了世界歷史
9件改變了歷史進程荒唐事件
疾病會改變歷史嗎?——讀《疾病改變歷史》
張學良做過的6件改變歷史的大事盤點
美國內戰:層出不窮的新武器新戰術改變歷史進程
改變中國歷史走向卻被遺忘的一場重大戰爭
DC黑歷史——超人做過的十件最糟糕的事情!
小間諜改變二戰歷史
中國歷史上的這3件事,徹底改變了歷史
一場叛亂,改變了唐朝,也改變了中國歷史!
抗日神劇篡改歷史:抗日戰爭絕不會出現情節 多數人信以為真
改變世界進程的三次暗殺行動,一個人的命運決定歷史走向
二戰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 規模最大的現代爭。其中十個經戰役堪稱現代戰爭的經典
歷史上哪些人因為夢而改變命運
有哪些改變人類歷史走向的毀滅性傳染病?
歷史悠久的故宮靈異事件一覽
中國的歷史,因這些小人物而改變
人類歷史上最危險的時刻:古巴導彈危機,是誰化解了核戰爭
曾經改變中國歷史的五場三角戀
二戰歷史鮮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