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戰的前奏: 東晉最終能戰勝強秦的關鍵一役
前秦自苻堅統一北方以來便勢如破竹擊敗了前燕繼而又擊敗了前涼,苻堅也因此自恃強盛,之後前秦曾多次入侵東晉但都無果而終,然而苻堅卻因此越挫越勇決定重新部署全力對東晉發動進攻,這次進攻便是對前秦產生重大影響的淝水之戰。
而淝水之戰最終勝利的原因還在於戰前東晉與前秦的一次戰役,這次的戰役是淝水之戰的前奏,史稱洛澗之戰。公元383年,在這個十月里的冬天,前秦大軍又再一次對東晉發動了進攻,謝玄最終挑中了這位在晉軍之中出類拔萃的名將劉牢之應戰。
當時前秦苻融率領秦軍主力一路進攻東晉並試圖攻下東晉的重鎮壽陽,壽陽是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幾乎是每個朝代的軍事要塞,控制著兩淮的水陸交通,地處於淝水以西,因此這一戰也成為了淝水之戰的前奏,並且秦軍到此地後決定攻克這個軍事重鎮。
在苻融的率領下壽陽幾乎失守,當時東晉將軍胡彬率五千晉軍救援壽陽卻還是陷入了秦軍的重重包圍之中,而苻融則是一面繼續東進,一面繼續包圍胡彬以防止晉軍的援救。當時苻融派出秦將梁成進攻洛澗,而謝玄得到情報以後派出劉牢之應戰。
洛澗之戰時秦晉雙方兵力懸殊,梁成的兵力至少是劉牢之的十倍之多,劉牢之得知僅以這少數兵力根本無法與秦軍匹敵,於是心生一計決定乘夜晚襲擊秦軍。
當時晉軍士氣大振決心背水一戰而進攻秦營,秦軍不知敵軍人數聽見聲勢浩大的進攻受到了驚嚇紛紛逃竄,而劉牢之又趁秦軍混亂之際截斷秦軍後路,使主將梁成也因此戰死。
最終在淝水前線作戰的秦軍也因洛澗的失敗受到了影響導致戰役的失敗。


※東晉強悍驍勇的北府軍隊的興衰與榮辱
※他是東晉的最後一位皇帝,他又是怎麼死的,窩囊啊!
※王羲之:我的前半生,因一串燒烤而改變
※謝玄北伐,因遭人掣肘,功敗垂成,未完成統一大業
※盧循起兵再襲會稽
TAG:東晉 |
※淝水之戰:東晉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一戰誕生三個成語
※短時間前秦統一北方擊敗強燕,為何淝水之戰敗給了孱弱的東晉?
※淝水之戰後東晉為什麼不乘勝滅前秦?對東晉威脅更大的在上游
※淝水之戰:前秦苻堅的百萬大軍為何不戰而敗?
※淝水之戰後東晉為什麼不乘勝滅前秦?對東晉威脅更大的是桓溫
※淝水之戰: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爭
※淝水之戰秦軍戰敗,劉牢之率5千精銳取得的戰果給了謝玄底氣!
※苻堅為何要傾盡舉國之力攻打東晉——淝水之戰的前因
※淝水大戰,謝玄一戰驚天下,苻堅不聽遺言攻東晉淝水戰敗亡國!
※淝水之戰前秦軍主力未參戰,符堅為何不整軍再戰,而是一路北逃?
※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淝水之戰
※東晉謝玄手下一支勁旅,淝水之戰大勝苻堅,裡面出了位猛將和皇帝
※淝水之戰大喊一聲秦軍敗了,士兵潰散,這麼靈的戰術,為什麼之後沒有人再用這種戰術?
※以少勝多?談淝水之戰始末,一場為苻堅精心設計的滅國陰謀
※淝水之戰苻堅有絕對優勢兵力,卻為何大敗而歸?
※比肩諸葛亮的前秦宰相,死前預言了淝水之戰的失敗
※歷史故事——東晉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
※泓水之戰和淝水之戰都對敵退讓,後人評價截然相反,原因只有一個
※原創: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大敗:苻堅為何將一手好牌打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