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5個小時,顛覆了我對木匠這個職業的理解

5個小時,顛覆了我對木匠這個職業的理解

小的時候,我家裡有一把小椅子,是當時學木匠的二舅,專門給我做的。

我特別喜歡那把椅子,純實木的,四四方方的,帶一個靠背,非常結實,還用油漆塗成了綠色,印象中坐了好多年,一直到屁股的面積嚴重超過凳子的面積。後來出來上學,搬家,就不知道椅子哪去了,或者是送給別的小朋友了。

前一陣我搬家,自己動手裝了一個工作區,於是網上買了一把高腳木椅子,不知道是因為便宜,還是因為我太重了,坐了3天,各個介面就開始鬆動搖晃了。

我爸也是一個動手能力特彆強的人,小的時候,我家的房子,都是自己蓋的。所以我也遺傳了這部分基因,從小特別愛動手,有的時候很享受一個人在一個安靜的環境里,專心做一件事情的感覺。以至於,小時候我也有一個夢想,長大做一名木匠。

長大後,我並沒有做成木匠,因為對於我那個時代的人來說,不上學,就是壞孩子,就是不務正業。那個時候,上個職業高中,都會被人看不起。

上學,畢業,工作順理成章的成為職場中普通的一員。但是對於動手DIY的興趣依然在心底蠢蠢欲動。

這幾年,社會在變化,匠人精神被大力推崇,很多人都在學習匠人精神,專註,執著,可以為了做好一個事情,投入畢生精力。很多手工藝者被媒體推向大眾的視野。一時間,似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擁有一門手藝,成為一個「孤獨的匠人」。

今年生日的時候,於小姐問我「這個周末你有安排嗎?」我說「可能會有事,現在還沒定下來」。她又神神秘秘的說「不管什麼事,周日你要給我留出一天的時間,我要帶你去一個地方。」

6月份,北京烈日炎炎,她把我拉倒798藝術區的一棟破樓里。樓道里漆黑,只有走廊盡頭的窗戶透進來一點光亮。我問她「你這是要帶我去哪,不會想圖謀不軌吧」。她說「到了就知道了」。走到一個玻璃門前,她推開門拉我進去說「這是我給你的生日禮物」。

一間寬敞的屋子,擺放了幾張大木桌,桌子上反著放著很多原色的木凳子,旁邊的牆上掛著電鑽,刻刀,鋸子,鎚子等各種木工工具,靠牆的桌子上還放著很多木頭雕刻的小玩意。

我說「這個木匠工作室,是你買給我的嗎?」於小姐說「滾,我是帶你來上木匠課的,你不是喜歡動手嗎,讓你體驗一下木匠的感覺。」

頓時有種感覺,找一個願意支持你興趣的老婆是多麼的重要。

那天,我們選擇做兩把木勺子,教我們的老師是一個年輕的小帥哥,美院畢業,也是這個工作室的創始人。

我拿著一個成品說「這個太簡單了吧,給我1個小時,我就能做出來」。

老師看著我笑笑說「你先試試,我平時做一個勺子,大概最快要1.5個小時」,然後就開始給我講解把一塊四四方方的木頭,變成一個勺子的過程。

首先,要在木頭上用鉛筆畫出勺子的形狀,畫的線不能緊挨著木圖的邊緣,要留出一點空隙,方便後期修改,而且要盡量佔滿整個木頭的表面,不要畫的太小,因為做大了改小容易,做小了想改大就不可能了。

第二步就是開始動刀了,先把木板固定到桌子上,防止滑動。用專業的木工刀,把勺子頭部沿著你畫的線,挖出一個深深的坑。不可急躁,一刀一刀的向下挖,這個過程挺累的,因為握著刀柄要一直很用力的挖,而且要慢,防止一刀控制不住,划出去,不是割到自己的手,就是把別的地方劃破。所以一會手指頭就特別酸。

挖的過程要時刻觀察一下深度,不要一直挖,把木板挖穿,那就只能做漏勺了。

當你趕緊深度差不多的時候,用手摸一下,會感覺裡面很粗糙,很多刀子留下的痕迹。然後就需要進行下一步的打磨。選擇粗糙一些的砂紙,不停的磨,把粗糙的地方慢慢磨平。用手指摸得時候感覺很光滑為止。

這幾個步驟做完了,我看看錶,就已經一個小時過去了。看來,我真的是高估了自己的水平。而且非常的累,因為一直低頭,做著重複的動作,手,胳膊,脖子都非常的酸疼,時不時要起來活動活動。

接下來,就要用到切割機了,沿著畫出來的勺子外邊緣,把勺子的雛形,從木板中切割出來。這個步驟比較危險,手一定要穩,否則勺子柄比較細,一旦偏移了,勺子就很容易斷掉,於小姐的勺子,就是因為沒控制好角度,最終把勺子切成了兩段。而且還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割到手。

這個時候,切割出來的勺子雛形有了,但是非常丑,下一步就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打磨,用刻刀把勺子邊緣多餘的木頭切掉,這個環節依然非常累,要低著頭,很用力的一刀一刀的削。把勺子的整體形狀做出來。

而且這是一個非常磨人的過程。動作要很慢,注意力要很集中,而且很枯燥,很考驗耐心,否則就會前功盡棄。這個環節大概又用了1個多小時。如果有些地方過厚,也可以繼續用切割機切割,但是就非常考驗手法了,因為沒敢嘗試,就只能用原始的方法,一刀一刀的打磨。

當最終勺子形狀出來了之後,我以為大功告成了,終於鬆了一口氣。但是,事實並不是我想的那樣。現在的勺子雖然有了形狀,但是表面非常的粗糙,還需要繼續用砂紙打磨。先用粗糙的砂紙磨,把稜稜角角基本磨平,再用細一點的砂紙磨,把一些毛刺,細小的地方磨平,最後用最細的砂紙,在進行拋光,不停的磨,指導手指摸上去,非常光滑。

但這還不是最後一步。因為這個勺子的顏色是木頭的原色,還需要進行一些處理。用橄欖油把勺子表面均勻的塗抹,讓木頭吸收橄欖油,第一是色澤好看,第二是可以防止木頭乾燥開裂。

看看錶,已經5點半了,我們剛來的時候不到1點,這個小勺子,我用了5個小時。雖然很辛苦,但是這次木工的體驗非常有趣,也讓我重新認識了這個行業,看到最後一個勺子從一塊木頭裡編出來,滿心歡喜,非常有成就感,雖然不是很好看,但是我很滿意。

這是我的成果展示。

這是於小姐的成果。

我覺得,匠人精神的根本是源於一種熱愛。因為它考驗你的耐心,細心,還有恆心。當你下定決心一定要把一個事情做到極致的時候,你會進入一種完全投入,心無旁騖的熱愛。

在日本有一個木工店叫《秋山木工》。創始人秋山利輝27歲創辦,現在已經71歲。他為了培養真正的匠人。開辦了秋山學校。學期8年,不收學費。第一年學徒見習課程通過之後,才能成為正式學徒。接下來是4年的基礎訓練。經過4年的學徒訓練,技術和心性成熟的才可以成為工匠。然後的3年才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第九年畢業後,就可以出去闖蕩世界了。

這個學校還有一個「變態」的規則,一共十條。

1、不能1分鐘內容正確、完整進行自我介紹者不予錄取

2、被錄取的學徒,無論男女一律留光頭,來檢驗決心

3、禁止使用手機,只許書信聯繫

4、只有在八月盂蘭盆節和正月假期才能見到家人

5、禁止接受父母匯寄的生活費和零用錢,用自己賺的錢去買工具

6、研修期間,絕對禁止談戀愛

7、早晨從跑步開始

8、大家一起做飯,禁止挑食

9、工作之前先掃除

10、朝會上,齊聲高喊「匠人須知30條」

這種條件確實太過苛刻,但是也正是這種條件下畢業的學徒,才能成為真正的匠人。現在日本宮內廳、迎賓館、國會議事堂、知名大飯店等,都在使用他們精良製作。

雖然木匠這個行業,在中國已經很少有人關注了,也不會有很多人去願意從事這個行業。但是我這5個小時的體驗,讓我認識到任何一個職業都有自己的行業準則,有自己的生存技能,並不是表面看到的那樣簡單。

匠人精神,並不是一定要成為一名手藝人。每一份工作,每一個興趣,都可以全情投入,用匠人的標準要求自己,鑽研,投入,專註,熱愛。如果能做到這些,那一定沒有做不好的事情。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工文化 的精彩文章:

Dolan Geiman「腐木亦可造」的環保藝術品
魔法工匠師,百變創意家,木工DIY活動圓滿落幕!
木匠鄭安全:60歲,死磕一塊木頭
這麼多木工諺語,你知道幾個?

TAG:木工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你以為魯班只是個木匠?他還有個隱藏職業,2000年後才被揭開
最不想當皇帝的2個人,一個哭暈過去,一個只想當木匠
做木匠20年,這次打個懸空床,我都看愣眼了!孩子能從小住到大
這個紀錄片不僅讓我們重新認識了木匠,也讓這個62歲的爸爸火了
每個人都應該看這個木匠的視頻
史上有三個木匠皇帝,有1個在位7年痛失台灣,他是怎麼死的?
一個學過木匠的鐘錶匠,是怎麼解決經度定位問題的,來看他的故事
史上兩個木匠皇帝,一個有魯班情結,一個是天才木匠
魯班不只是個木匠,他隱藏最深的另一身份,2000年後才被破解
阜寧一個木匠8個月寫了4000個字,看完令人震驚!有人認識他嗎?
三十年老木匠打的傢具,刷漆後大變樣,曬到業主群,傳遍整個小區
一個木匠和他全年無休的甜蜜事業
最奇葩的三個皇帝,一個想當木匠,一個想當詩人,還一個想當菜販
乾乾木匠這行已經快60年了,從沒有想過放棄木工這個行業
他本應該成為一個木匠天才,無奈卻坐上了皇帝這個位置,反倒誤國
這個普通的木匠聽信了一個術士的話果斷起義,但是結局有點悲慘
8年培養一個木匠,我們那什麼和日貨抗衡
我家的狗狗上輩子可能是個木匠,叼了個木樁回家,看得我牙好疼
這倆皇帝,玩木匠把國玩壞了,一個家喻戶曉,另一個你不一定知道
82歲木匠鋸錛刨卯榫,樣樣精通,他做的兩樣物件你肯定沒有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