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萬曆年間,皇宮謀殺太子秘案

明朝萬曆年間,皇宮謀殺太子秘案

明萬曆四十三年,受寵有加的鄭貴妃為了自己的兒子能立太子,一手策划了刺殺太子朱常洛案,但是萬曆皇帝頂住壓力,由朱常洛出面息事寧人,平息了官員的抗議。

明朝萬曆年間,皇宮謀殺太子秘案

莽漢闖宮棒殺太子

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臨近端午節了,司禮監和御用監的太監們,已經把後宮諸院裝點出一派節日的氣象。五月初四是個陰天,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今天顯得異常安靜,三十四歲的朱常洛生就一副沉鬱性格,雖然明天就是端午了,但他似乎沒有感到什麼節日的愉快。

明朝萬曆年間,皇宮謀殺太子秘案

天漸漸黑了下來,把守宮門的內侍李鑒,因為身體不舒服,斜倚著半掩的宮門微閉雙目養神。忽然,一陣窸窣的腳步聲引起了他的警覺,睜眼向宮門外望去,卻見一個黑影敏捷地貼著宮牆向宮門闖來。李鑒睡意全消了,喝問了一聲:「誰?」刺客似乎胸有成竹,並不與李鑒糾纏,徑自飛身直撲太子居住的正殿,一棍鑿開了殿門。縱身就要往裡闖。這時內侍韓本用已帶著二十餘名宮廷護衛趕到檐下,把刺客團團圍住。儘管刺客身材高大,終究竟寡不敵眾活擒了。

宮禁重地居然有人行刺太子,實在是太出人意料了。朱常洛於驚恐之中,傳令將刺客交東華門守衛人員看押,自己連夜趕到乾清宮,向父親萬曆皇帝朱翊鈞稟報。這位萬曆皇帝一方面命令加強宮禁,一方面傳旨將犯人交皇城法司嚴加審訊。

明朝萬曆年間,皇宮謀殺太子秘案

巡視皇城御史劉廷元,是在後半夜聽說東宮行刺事件的,聞訊後不覺嚇出了一身冷汗,因為這天的皇城守備工作是由他督察的。

審訊室內,刺客被五花大綁地推了進來,劉廷元迅速打量了一眼這個兇犯,不覺倒吸了一口涼氣。 犯人身高在七尺左右,體形魁梧,一張方形大臉上布滿殺氣,透出一股兇惡的樣子,身上的裝束卻完全是農民打扮。再看看他所帶的兇器,是一根碗口粗的棗木梃棍,足有一丈多長,那重量不會少於三十斤。劉廷元不覺心中一震,他在皇城任職已久,深知宮中的情況。紫禁城四門宮禁森嚴,這張差是七尺大漢,又手持梃棒,如何能輕易地混進宮來?從審訊中他那吞吞吐吐的態度看,分明是有人指使,但這指使人是誰呢?

明朝萬曆年間,皇宮謀殺太子秘案

眾官抗議草草結案

劉廷元也知道,皇太子乃是王恭妃所生,王恭妃是宮女出身,所以皇太子並不受皇上的寵愛,倒是前幾年被封為福王的三皇子朱常洵,最受皇帝青睞,滿朝文武都知道,皇帝早就有意廢長立幼,把三皇子扶到太子的寶座上去。尤其是最近幾個月,福王的母親鄭貴妃越來越得到皇上的寵幸……劉廷元自然深諳其中的道理,此刻他面對著刺客,心中卻犯起了躊躇,如果窮追到底,萬一把事情擴大到皇帝或鄭貴妃身上去,自己無疑要落個滅門九族的下場,但是如果不再深究,萬一罪犯與宮闈爭鬥無關,自己又逃脫不了審案不力縱容兇犯的罪名,真是左右為難。面對這種窘境,劉廷元以「皇城之內無法司機構,恐難水落石出,呈請押遞外府法司嚴訊。」為由,把梃擊案推到了刑部。

刑部接到案卷後心裡都明白,這是把一個審又不能審、推又推不掉的大包袱甩給了自己。因此還沒接觸案犯,三個主審官就湊到一起商量弄個什麼結局合適了。第二天大堂上一審,就把「瘋子」的來龍去脈審「清」了,依他們的稟文說:「張差原是個賣柴草的,年初因為得罪了人,被人把幾年來辛苦積下的柴草一把火燒光了,張差被氣得精神失常。四月間帶病進京告狀,路上碰到了兩個不知名姓的人,很為他抱不平,指點他說,要告狀就找皇帝老子告,如果沒有狀紙,可以拿一根大木棍做標誌,這樣皇宮的人就不阻攔了。張差報仇心切,就拿著棍子從東華門溜進皇宮,由於不識途徑,錯把慈慶宮當成了皇帝的住所,造成了一場虛驚。」

明朝萬曆年間,皇宮謀殺太子秘案

案情脈絡清楚,張差畫押具結,審官共議以為合乎情理。張差手持兇器在大內打傷宦官,驚嚇太子,罪不容誅,應立予斬決。審案結果很快報到了刑部,下一步只需由刑部轉呈皇上,得到硃批就可以結案。誰知,奏本還沒批回,消息已不脛而走,朝野間為之鼎沸,各路言官紛紛上本,指責刑部對這樣一樁大案審理得太不清楚,要求一定要查清幕後指使人,把案子又給拖了下來。

東宮梃擊案發生後,刑部主事王之寀,—直用冷靜的眼光觀察著審理的進程。多少年來,他與朝廷中一些正直的大臣一樣,非常同情受皇帝冷落的皇太子。為了昭雪此案,後來他謀得個管理牢飯的差使,暗中審問了張差。在王之寀的美食、旁敲側擊下,張差交代了他受鄭貴妃手下太監龐保和劉成指使,謀殺太子的計劃。回到家中,王之寀又仔細揣摸了張差的供詞,感覺沒有什麼漏洞。為了促使案情早日查真相大白,他一口氣寫了一道三千多字的揭帖,要求嚴查此案及幕後指使人。

明朝萬曆年間,皇宮謀殺太子秘案

太子出面息事寧人

萬曆收到了由刑部侍郎張問達代呈的王之寀的揭帖,這小小的揭帖簡直就是鄭貴妃的催命符呀!萬曆皇帝惆悵不已,如果鄭妃真的導演了這場謀殺案,揭發出去,她是斷無活命希望的,那麼自己後半生怎麼打發孤凄的光陰呢?

與此同時,他還接到了東廠密探送來的一份密札,札中寫道王之寀的揭帖內容已傳遍京城,街頭巷尾輿論紛紛,都在指斥鄭貴妃謀殺太子。萬曆無可奈何地說:「著吏部會同十三司官會審!」秉筆太監退出後,萬曆像一個泄了氣的皮球,一下子頹然癱例在龍椅上。遵照萬曆的旨意,刑部彙集了十三司的官員,連同對案情較清楚的胡士相、趙會楨等人,於五月二十一日對張差進行了大會審。在氣氛森嚴的刑部大堂上,張差再也沒有抵賴推脫的勇氣,供出了具體的情節。

明朝萬曆年間,皇宮謀殺太子秘案

消息傳到皇城後,鄭貴妃幾乎支持不住了。面見皇帝時她雙膝跪倒,淚眼矇矓,哀求萬歲作主。萬曆思忖了一大會兒才說:「事情鬧到這般地步,朕一個人說話也難抑眾怒了。如果能讓皇太子出面勸解,也許還有迴旋的餘地,不過解鈴還需系鈴人,需要愛妃親自去東宮求他。只要皇太子答應斡旋,朕就自有安排。」鄭貴妃想了想,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了。皇太子朱常洛這幾天也處在十分難受的境地中,雖然他也知道這次謀殺一案與鄭貴妃有關,但他總感到那些奏摺都不自覺地把自己和父皇放到對立位置上去了,這樣一來,即使懲治了鄭妃,自己也只能落個與父皇結怨的結局。在鄭貴妃當面哭求下,朱常洛心軟了。

明朝萬曆年間,皇宮謀殺太子秘案

六月中旬,紫禁城內突然降下一道聖旨,萬歲爺要在慈寧宮召見群臣,剖明梃擊案真相。當著全朝官員的面,朱常洛說自己與父皇如何和睦,至於鄭娘娘,一向與自己也非常和順,自己對這位額娘也十分尊敬。懷疑鄭娘娘是幕後主使是沒有根據的,今後千萬不要再提。皇太子的話十分懇切,群臣聽了,明知這是息事寧人,庇護鄭妃,但也不好再多說了,恭恭敬敬地退出了宮院。

次日張差被押往西四牌樓正法,兩天後在文華殿前,審理了龐保、劉成。由於張差已死,沒有招對,二人把所有責任都推了個乾淨,依鄭妃的意思還要保全他們的性命,但萬曆感到留著他們終究是個禍根,還是傳旨把這兩個走卒處死了。

一場宮廷大案就這樣被萬曆父子一場雙簧戲平息了下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清代雍正年間,震驚朝野的「麻城冤案」真相始末
遺像里的電話筒
小官敲詐驚動皇帝,牽出清代「第一文字獄」大案
看見自己的送葬隊的人

TAG:上官婉婉 |

您可能感興趣

太子遭受暗殺,萬曆皇帝為何包庇謀殺太子的皇妃?
明朝16個宮女在皇宮預謀殺害皇帝,背後原因讓人心酸
千古一帝秦始皇死因之謎:謀殺?病死?
清宮疑案:同治皇帝究竟因何而死?天花,花柳,還是謀殺
蜜月旅行中,男子製造沉船事故謀殺妻子,為奪房產宣布妻子死亡:竟然只判十年?
他4歲進宮當皇帝,與生母20年不能相見,最愛的妃子被太監謀殺
隋文帝楊堅死亡之謎:正常病死還是被太子楊廣謀殺?
三年間謀殺一名「仇人」還劫殺一女子 男子被判死緩
史上最丑的皇后,謀殺太子,餓死太后,最後被金屑酒毒死
皇后區爆謀殺案致4死,嫌犯父憶子稱「好人」
中國歷史上被太子謀殺的4位皇帝,第4位被太子砍掉鼻子後不治身亡
洪武八年明朝第一謀士死在家中!到底是自然死亡,還是蓄意謀殺?
這位千古一帝剛死,4位輔臣就謀殺了小皇帝,後被新皇反殺
武則天稱帝路的六大謀殺案
明明是被謀殺,最後為什麼成了自然死亡?這件案子太離奇
趙高謀殺了千古一帝?專家揭開秦始皇死亡之謎!
小區內男子從高樓墜地身亡 而妻子和五歲女孩家中也離奇死亡,網友:明顯的謀殺案?
史上最古老懸案?研究人員通過一塊頭骨,解密3萬3千年前謀殺案
南朝一位皇帝殺人取樂殘暴至極,最後被密謀殺死,還被廢除皇位
印已婚女網戀小10歲小鮮肉被發現,為近千萬財產密謀殺害丈夫